有關紀律的兒童故事
㈠ 關於小學生在課堂上遵守紀律的小故事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5、賀龍自我批評
大約在1931年前後,一次根據地的紅軍痛擊前來騷擾的白匪軍,賀龍同志不顧其他首長和警衛員再三勸阻,徑直朝著槍聲最響的地方跑去。警衛員小唐急壞了,也只好一個勁地追了上去,為了保護首長的安全,他連忙撲上前去,抱住賀龍同志,兩人一同滾進了旁邊的土溝里。賀龍同志以為是敵人撲上來,迎面狠狠地擊了兩拳,小唐忙撒開手,賀龍同志才知道打錯人了。戰斗勝利結束了,回到指揮部,賀龍同志認真做了檢討,並向小唐道了歉。
㈡ 講一則有關於紀律的故事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按次序理發」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好運
㈢ 一個小學生遵守紀律的小故事
沈氏病重去世。臧姑亦悔不當初,決定重新做人。
㈣ 有關守紀律的名人故事
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XX。
我曾在電視中看到過一位解放軍叔叔說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也經常聽老師講「做為一個學生一定要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真的那麼重要嗎?有一天,我好象明白了、懂得了那個道理。遵守紀律從小的方面說,能維持秩序的井然,從大的方面說可以關繫到生死存亡。下面,我就把那個曾給我啟發,讓我成長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那個故事的題目叫《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在德國某個地區的一個火車小站里,一位扳道員正要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一輛徐徐駛近的列車扳動道岔。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輛火車從相反方向隆隆駛近車站。假如他不扳道岔,這兩輛火車就會相撞,釀成巨大的災難。
這個時候,他無意識地回了一下頭。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自己的小兒子正在鐵軌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輛開始進站的火車就馳在這條鐵軌上。
怎麼辦?他可以立即飛奔過去,把兒子搶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馳來的列車上將會有數百人面臨喪生的厄運!
他強忍巨大的痛苦,決定不違反自己肩負的安全職責。這位工人向他的兒子大吼一聲:「卧倒!」隨即快步奔向崗位扳動了道岔,一眨眼工夫,這輛火車安全地進入了預定的鐵軌。
他的兒子由於平素就習慣了服從長輩的命令,沒顯出絲毫的慌亂,立即筆直地躺倒在鐵軌中央。一列滿載的火車從他的頭頂呼嘯著飛馳而過。
車上的旅客們毫不知道,他們的到來給一顆崇高的心靈帶來了多麼巨大的痛楚,他們的生命也曾如千鈞懸於一發。那位父親向著兒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像兒子那慘不忍睹的情狀。然而,他的兒子活著,而且未受一點損傷!
據說,德皇知道了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就派人去把他召來,獎給他一枚榮譽勛章,一方面是獎勵他極端盡職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感謝他教育出一個遵從紀律的兒子。
因為守紀,一位普通的扳道工人成為了一位英雄,一位挽救了上百人生命的大英雄。也是因為守紀,扳道工人的兒子的生命才得以保全。家庭才得以完整。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了社會的安寧,生活的幸福,事業的美滿,遵紀守法吧!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㈤ 關於紀律的故事
我們生活在這個抄社會,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自由和紀律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自由是在紀律約束下的自由,紀律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沒有這種強制性,自由也就無法實現。試想如果每個人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那麼學習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個人的自由保障還能得到保障嗎?當然,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自由只有在紀律的框架內,遵守相應的游戲規則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另外從另一個角度講,紀律只是約束違反紀律的人和行為,只要不違反紀律每個人都會有充分的自由。
在強調紀律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偏廢自由的重要性。學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代、朝氣蓬勃,如果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處都是條條框框,必然會壓抑學生的個性,不利於青年人敢想、敢說、敢幹、敢闖特長的發揮,如果年輕人個個呆若木雞的小老頭,也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總之,自由和紀律缺一不可,沒有先後和輕重之分。兩者的有機結合最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㈥ 自由與紀律的小故事
1.一個人問牧師:「我做禱告時能抽煙嗎?」牧師說:「不可以」
他又專問:「我抽煙時能做禱告屬嗎?」牧師說:「行!」
2.風箏和人手裡的線也有這種關系,風箏能不能飛起來,能飛多高,風箏的自由總是有限的,如果它完全脫離了與風箏線的依存關系,過度自由帶來的結果就是毀滅;反之,人如果把線拉的很緊,只收不放,只緊不松,風箏永遠也飛不起來。
3.有水就有岸,岸阻礙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濫成災;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導,卻排斥岸的惡意圍困。
㈦ 遵守紀律的故事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按次序理發」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版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權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希望能幫到你。
㈧ 有關紀律的故事 名言
不以復規矩,不能成方制員。
——孟軻
令則行,禁而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管子》
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荀況
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
——馬克思
無產階級的無條件的集中制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
——列寧
如果沒有一個因為本身具有團結性和鐵的紀律而強有力的黨,要爭得和保持無產階級專政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
鐵的紀律不是排斥自覺自願的服從,而是以此為前提的,因為只有自覺的紀律才能成為真正鐵的紀律。
——斯大林
我們社會中的紀律是道德和政治的現象。
——〔蘇〕馬卡連柯
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毛澤東
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
——鄧小平
㈨ 關於小學生在課堂上遵守紀律的小故事
一個好老師,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我也遇到過一個內學生,不愛說話,老師容不注意,期末屏蔽不能參加考試。後來我接手這個孩子,發現他並不笨,是被老師忽視的學生,在我的關注和輔導下。成績漸漸躍入班級前五名。期末考試是我們班兩個100分中的一個。我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