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母愛的古代故事
『壹』 有關母親的歷史典故
1、《岳母刺字》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南宋時期,金國進兵攻打中原。宋高宗把首都移至金陵,並四處召集人才,興兵反攻。遠住相州縣的岳飛和他的九個結義兄弟臨危受命,率領眾士兵抗擊金兵。臨行時,岳母為了能夠讓岳飛更好的效忠於朝廷,就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從此,這四個字就深深的刻在了岳飛的心裡。
體現了岳母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報效國家,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
2、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展,光耀門楣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游學求仕,三年後,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決心,要憑著自己的雙 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獨生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學」的分析,這也是一種「補償作用」的高度發揮,孟母不只是小心翼 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大體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六歲以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試煉和考驗,這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環境十分重要。孟母突然發現,一向伶俐聽話的兒子,已受到了不良環境的影響,從此為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至今還留傳下 「孟母三遷」的美談。
孟家原在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墳瑩處處,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既不能老是把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關在家裡,唯一辦法就是變更居住環境。
經過一番周折,孟家母子從鳧村遷到了十里外的廟戶營村,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 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單日,遠遠近近的百姓們,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產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喧囂熱鬧,這場面對孩子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 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學會了錙銖必較的模樣。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遷居。
孟母既不願兒子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也不屑於兒子沾染唯利是圖的市儈氣,她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鄒城的學宮附近,雖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帶著兒子還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來。
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庄嚴肅穆的景象,使得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她由衷地發出感嘆。
表明,為了兒子的成長,必須選擇良好的環境。
『貳』 關於古代母愛的故事有哪些
孟母復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制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叄』 古代的母愛故事
一、童心與母愛
卡斯林·諾利斯
在我十四歲的那年夏天,我和媽媽伴著幾個比我小的孩子在一個海濱度假。
一天早晨,我們在海濱散步時遇見一位美貌的母親。她身邊帶著兩個孩子,一個是十歲的納德,另一個是稍小一點的東尼。納德正在聽他媽媽給他讀書。他是個文靜的孩子,看上去像剛剛生過一場病,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東尼生得一雙藍色的眼睛,長著一頭金黃色的卷發,像是一頭小獅子,既活潑,又斯文。他能跑善跳,逗人喜歡,生人碰到他總要停下來跟他逗一逗,有的人還送他一些玩具。一天,遊客們正坐在海濱的沙灘上,我弟弟突然對大家說,東尼是個被收養的孩子。大家一聽這話,都驚訝地互相看了看。但我發現,東尼那張曬黑了的小臉上卻流露出一種愉快的表情。
「這是真的,是嗎,媽媽,」東尼大聲說道。「媽媽和爸爸想再要一個孩子,所以,他們走進一個有許多孩子的大屋子裡,他們看了那些孩子後說:『把那個孩子給我們吧。』那個孩子就是我!
「我們去過許多那樣的大屋子,」韋伯斯特夫人說,「最後我們看上了一個我們怎麼也不能拒絕的孩子。」
「但是,那天他們沒有把那個孩子給你們。」東尼說。他顯然是在重述一個他已熟知的故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說,『我希望我們能得到他……我希望我們能得到他。』」
「是的,幾個星期以後,我們就得到了。」韋伯斯特夫人說。
東尼伸出手,拉著納德,「來,我們再到水裡去。」孩子們像海鷗似地沖到海邊的浪花里。
「我真想不通」,我媽媽說,「誰捨得拋棄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呢。」過了一會兒,她又補充道,「明明知道他是被人收養的,但他卻絲毫不感到驚訝。」
「相反,」韋伯斯特夫人答道,「東尼感到極大的快樂。似乎覺得這樣他的地位更榮耀。」
「你們確實很難把這事情告訴他。」我媽媽說。
「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告訴過他,」韋伯斯特夫人回答說,「我丈夫是個軍隊里的工程師,所以我們很少定居在什麼地方,誰都以為東尼和納德都是我們的兒子。但是,六個月前,在我丈夫死後,我和孩子們碰上了我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她盯著那個小的,然後問我,『哪個是收養的呀,瑪麗?』」
「我用腳尖踩著她的腳,她立刻明白了過來,換了個話題,但孩子們都聽見了。她剛一走開,兩個孩子就擁到我的跟前,望著我,所以,我不得不告訴他。於是,我就盡我的想像力,編了個收養東尼的故事……你們猜結果怎樣?」我說:「什麼也不會使東尼失去勇氣。」
「對極了,」他媽媽微笑著應道,「東尼這孩子雖然比納德小一些,但他很剛強。」
在韋伯斯特夫人和她的孩子們將要回家的前一天,我和我媽媽在海濱的沙灘上又碰見那位母親。這次她沒有把兩個孩子帶來,我媽媽誇獎了她的孩子,還特別提到了小納德,說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孩子對他的母親有這樣深的愛,文靜的小納德竟對他母親如此地依賴和崇拜。不料夫人說道:「你也是一位能體諒人的母親,我很願意把事實告訴你:實際上東尼是我親生的兒子,而納德才真是我的養子。」
我和媽媽屏住了呼吸。
「如果告訴他,他是我收養的,小納德是受不了的。」韋伯斯特夫人說,「對於納德來說,母親意味著他的生命,意味著自尊心和一種強大的人生安全感。他和東尼不同,東尼這孩子很剛強,是一個能夠自持的孩子,還從來沒有什麼事情使他沮喪過。」
去年夏天,我在舊金山一家旅館的餐廳里吃午飯,臨近我的餐桌旁坐著一位高個子男人,身著灰色的海軍機長的制服。我仔細觀察了那張英俊的臉寵和那雙閃爍著智慧的眼睛,然後走到他跟前。我問:「你是安東尼·韋伯斯特先生嗎?」
原來他就是。他回憶起童年時我們一起在海濱度過的那些夏日,我把他介紹給我丈夫,然後,他把納德的情況簡單地告訴了我們。納德大學畢業後,成了一位卓有成就的化學家,但他只活到二十八歲就死了。
「母親和實驗室就是納德那個世界裡的一切,」東尼說,「媽媽曾把他帶到新墨西哥去,讓他療養身體,但他又立即回到他的實驗室里去了。他在臨死之前半小時,還忙著觀察他的那些試管。死的時候,媽媽把他緊緊摟在懷里。」
「你媽媽什麼時候告訴你的,東尼?」
「你好像也知道?」
「是的,她早就告訴過我和我媽媽,但我們都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
東尼眼睛裡閃爍著晶瑩的淚花,沉默了好大一會兒。
「我很難想像,在我的一生中,我還能獻給母親比我已經獻出的更加深切的受。」他說,「現在我自己也有了一個孩子。我開始思索,在這二十多年裡,母親為了不去傷害養子那顆天真無邪的童心,而把親生兒子的位置讓給他,她自己心裡會是怎樣一種滋味呢?」
二、白發親娘
趙麗軍
命運再一次朝我背過了臉。經過慢長的20天的治療,剛剛出院一星期,無情的病魔又一次侵襲了我,我不得不再次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
這一次,我沒有告訴母親。母親已經六十多歲了,長年住在京郊那個偏遠的小山村。可是第二天,白發蒼蒼的母親在姐姐的帶領下,一臉焦急地走進病房。看見我,她止不住老淚縱橫。之後的兩天里,見到我輸液,她默默流淚。看見我抽血,她忍不住抽泣!看母親控制不住自己的悄緒,姐姐們連哄帶勸,終於把母親送回了老家。
誰想到,連自己家的電話號碼都記不清的老母親,竟然不知怎樣記下了我的長長的手機號,而且學會了給我的手機打電話。每天早、中、晚三次,她都會准時把電話打進我的病房,一聲聲的擔心,一句句的叮嚀,再有,就是一遍遍地要求再來病房陪伴我、守候我。
那天中午,在我睡意朦朧的瞬間,忽然發現門外站者個熟悉的身影。我一下子睜大了眼睛。正在遲疑間,我的年近古稀的老媽媽,已經頭發蓬亂、一臉是汗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媽,您怎麼來了?」
「哎呀,閨女,你可好些了?瞧把我急的!」
「這么遠的路,您怎麼來的?誰把您送來的?」我驚訝地連聲發問。
「我自己偷著跑來的!你在醫院里躺者,我哪放心得下。在家裡吃不香、睡不著,再不來,要把我折磨死了!」
淚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眼眶。我激動得撲在母親懷里,痛哭失聲。
已是深夜。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年邁的母親,終於如願守在了女兒的病橡勞。她實在太累了,帶著一絲甜蟹,帶者一臉滿足,我的白發母親,她深深地、深深地睡著了。
『肆』 關於古代母愛的故事有哪些
岳母刻字
『伍』 古代母愛故事,
孟母抄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這個地方不適合我的兒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說:「此處也不適合我的兒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說:「這正是我的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陸』 有關母愛的歷史典故
孟母擇鄰,岳母刺字
畫荻教子
北宋時期,有位傑出的文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版出色,在文學和史學權上有很高的成就。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母親鄭氏帶著他到隨州,跟隨叔父生活。歐陽修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裡有錢供他上學呢?母親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沙地上寫,教兒子識字。母親的言傳身教激發了歐陽修的求學慾望,他勤奮苦讀,終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柒』 求關於母愛的古代故事!!!!
師徒二人雲游到一個偏僻的小鎮,投宿在一戶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陣騷亂驚醒。師徒倆起身一看,只見當院停著一具水淋淋的女屍,男人正准備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著一個嬰兒,趴在那具女屍上哭得死去活來。師父忙問:「施主,請問是誰過世了?」
男人回答說:「死的是我妹妹,村裡流行一種縮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節都會縮小變形,痛不欲生,最後縮成一個小球死掉。我妹妹就得了這種怪病,忍受不了痛苦才投河自盡。」師父忙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男人神情黯淡,低聲說:「我女人也得了這種怪病,早晚也是這樣。」
第二天天一亮,師徒就起身了。路上,徒弟問:「師父,這家兩個女人,一個跳河,一個啼哭,為什麼都這么脆弱?」師父說:「女人是弱者。」
經過三年,師徒二人又雲游到這個小鎮,正巧又路過李姓人家——這戶人家已經蓋起了新瓦房,牆上掛著成串的辣椒,家門口還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在玩耍。徒弟說:「師父,這一定是李家的那個孩子。想必女施主已經不在人世,男施主再娶了。」正在這時,門里走出一個女人,這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啊,整個身子彎成了弓形,骨頭緊緊地擠在一起,比孩子高不出多少,幾乎看不出人形。但他們仍一眼看出,這就是當年那位女施主。
女人也認出了他們。師父忙上前問道:「施主這幾年可好?」女人搖了搖頭,說道:「大師走後,我男人就扔下我們娘倆,一去無蹤,想來是怕我把縮骨病傳染給他。別人都說我活不了多久,可我一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無疑,所以我不能死,就算痛得滿地打滾也要給孩子熬玉米粥。」女人微微笑了笑,接著說;「沒想到,我就這樣挺過來了。可我也成了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看著收拾得井井有條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徒弟問師父:「你不是說女人是弱者嗎?這……」師父點點頭,說道:「但母親是強者。」
『捌』 關於古代母愛的故事名稱及內容
孟母三遷
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截發留客:
《晉書·陶侃母湛氏傳》記載:陶侃年輕時家境貧寒,一次范逵來到他們家投宿,沒有東西招待客人。他母親湛氏悄悄剪下頭發賣給鄰人,買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知道此事後贊嘆說:「非此母不生此子。」
『玖』 古代關於母愛的故事
您好。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內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容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
『拾』 關於母愛的小故事,典故,越多越好
畫荻教子
北宋時期,有位傑出的文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和史學上有很高的成就.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母親鄭氏帶著他到隨州,跟隨叔父生活.歐陽修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裡有錢供他上學呢?母親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沙地上寫,教兒子識字.母親的言傳身教激發了歐陽修的求學慾望,他勤奮苦讀,終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到此情景,就說:「這個地方不適合我兒子居住。」,於是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但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說:「此處也不適合我兒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這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於是孟母就說:「這正是我的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三娘教子
商人薛子羅有妻妾三人,大娘生一子,名小義,年方一歲.子羅攜同老僕薛保往鎮江經商,投宿客棧後薛保下鄉辦貨,回來但見客棧遭賊匪焚毀,便以為主人已死,遂返家報喪.二娘與兄長劉球及姦夫孫坤乘機奪取薛家財產,引誘大娘改嫁劉球,然後哄她變賣產業,再迫三娘與薛保遷出,三娘唯有偕同小義在城外租茅寮棲身.三口子以織布及耕種維持生計.轉瞬十年,三娘送小義入學,但小義生性頑皮,無心向學,三娘屢教不善.薛保見狀,遂把他身世告知,小義聽後自省,並向三娘認錯.小義心恨生母棄子改嫁,決定尋找大娘.其時大娘家財已被劉球散盡,被迫斬柴度日;二娘亦因孫坤在押以致生活無.當小義尋至大娘家,碰巧遇上劉球返家,劉竟把他囚禁起來,欲賣予周員外作義子.幸好大娘及時返家,放走小義.怎料大娘為此跟劉球爭持起來,大娘更在糾纏間被殺.劉球窮追小義,途中碰上子羅,他喝止劉球,並囑兵將之收押.原來子羅當年並未遇害,被統領救活,更擢為副官.子羅得悉家中巨變後,因感三娘節義,為她立'節義流芳'的牌坊
求採納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