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神話的成語故事大全集
補天浴日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後用來比喻人有戰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東兔西烏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東曦既駕曦:曦和,神話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經在東方升起。比喻驅散黑暗,光明已見。亦作「東曦既上」。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開天闢地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誇父追日古代神話。同「誇父逐日」。煉石補天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牛郎織女從牽牛星與織女星演化而來的神話故事裡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現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女媧補天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牽牛織女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清都紫微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擎天之柱支撐天的柱子。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有八柱擎天,後用以比喻能擔負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日薄虞淵猶日薄西山。虞淵,神話傳說中日入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扞日呴至於虞淵,是謂黃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於虞淵』。」十日並出①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②比喻暴亂並起。水漫金山神話故事。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見許仙,面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白蛇,忙喚青兒,帶領著蝦兵蟹將,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滿金山」。魯迅《墳·論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禪師呴便將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後,白蛇娘娘來松喬之壽松喬:神話中仙人赤松子與王子喬。指長生不老。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巫山雲雨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無縫天衣神話謂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沒有縫兒。常以比喻詩文等事物沒有一點瑕疵。興風作浪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後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興雲致雨興雲:布下雲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雲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玉宇瓊樓①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宮殿。②形容覆雪的樓宇。月里嫦娥嫦娥:神話中月宮里的仙女,相傳她是後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葯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雲錦天章雲錦:神話傳說中織女用彩雲織出的錦緞。天章:彩雲組合成的花紋。比喻文章極為高雅、華美。雲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寓言故事來的成語拔苗助長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濫竽充數 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 對牛彈琴 畫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葉公好龍 鷸蚌相爭 黔驢技窮 東施效顰 杞人憂天 狐假虎威 買櫝還珠 畫餅充飢 自相矛盾 量體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人面獸心
Ⅱ 五十個神話的成語故事
1.誇父逐日----同「誇父追日」。
2.十日並出---①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②比喻暴亂並起。
3.嫦娥奔月----嫦娥:月宮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4.月里嫦娥---嫦娥:神話中月宮里的仙女,相傳她是後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葯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
5.牛郎織女---從牽牛星與織女星演化而來的神話故事裡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現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
6.開天闢地----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7.女媧補天----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8.煉石補天----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9.補天浴日----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後用來比喻人有戰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
10.誇父追日----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古代神話。
11.牽牛織女---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12.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瑕疵。
13.百鳥朝鳳---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14.精衛填海----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15.天女散花----原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後多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16.巫山雲雨---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
17.滄海桑田----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18.八仙過海----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19.點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20.鑽木取火----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鑽進去,靠摩擦取火。
21.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22.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23.杜鵑啼血----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24.結草銜環----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嘴裡銜著玉環。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25.月下老人----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後泛指媒人。簡稱「月老」。
26.穿井得人----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後省得一個勞力,卻傳說成打井時挖得一個人。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
27.涸轍之鮒----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幹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28.涸轍之魚----比喻解決問題,要從現實的時間、地點、條件出發。空話、大話、漂亮話,除了勾勒出說話人的嘴臉以外,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29.海市蜃樓----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樓台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30.興風作浪---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後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31.興雲致雨---興雲:布下雲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雲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32.水漫金山---神話故事,形容大水彌漫。。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見許仙,面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白蛇,忙喚青兒,帶領著蝦兵蟹將,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滿金山」。
34.杞人憂天----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35.葉公好龍----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36.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37.火眼金睛----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夠識別真偽。火眼金睛是孫悟空的專利,是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鍛燒的意外收獲,孫悟空常說他老孫有火眼金睛,可以識得妖怪。
38.含沙射影----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39.東兔西烏---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40.東曦既駕---曦:曦和,神話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經在東方升起。比喻驅散黑暗,光明已見。亦作「東曦既上」。
41.松喬之壽---松喬:神話中仙人赤松子與王子喬。指長生不老。
42.吳牛喘月----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43.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44.盤古開天地----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
45.鯉魚跳龍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46.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釋義】: 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47.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48.擎天之柱---支撐天的柱子。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有八柱擎天,後用以比喻能擔負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玉宇瓊樓---①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宮殿。②形容覆雪的樓宇。
49.清都紫微---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
50.日薄虞淵---猶日薄西山。虞淵,神話傳說中日入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扞日呴至於虞淵,是謂黃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於虞淵』。」
51.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
52.雲錦天章---雲錦:神話傳說中織女用彩雲織出的錦緞。天章:彩雲組合成的花紋。比喻文章極為高雅、華美。
Ⅲ 有關神話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有關神話故事的四字成語有
天衣無縫 [ tiān yī wú fèng ]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八仙過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牛郎織女 [ niú láng zhī nǚ ]
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女媧補天 [ nǚ wā bǔ tiān ]
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精衛填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誇父逐日 [ kuā fù zhú rì ]
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葉公好龍 [ yè gōng hào lóng ]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開天闢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Ⅳ 神話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女媧補天
精衛抄填海
牛郎襲織女
愚公移山
嫦娥奔月
誇父追日
八仙過海
天女散花
滄海桑田
天衣無縫
後羿射日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涸轍之魚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鑽木取火 百鳥朝鳳 開天闢地 女媧補天 後羿射日 葉公好龍 井底之蛙 天衣無縫
涸轍之魚 愚公移山 農神後稷
劈山救母 神筆馬良
Ⅳ 成語故事(神話、寓言、歷史各五個故事)
神話故事:天衣無縫、誇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畫蛇添足
歷史故事:完璧歸趙、望梅止渴
含有誇張:氣吞山河、口若懸河
1、天衣無縫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釋】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出處】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成語故事】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捲,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
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你想知道什麼?」
郭翰說:「我什麼都想知道。」
仙女說:「這可難了,你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你就隨便說說吧。」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百鳥合鳴,水中游魚可見。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沒有賦稅,總之,人間的一切苦難天上都沒有。」
郭翰說:「天上那麼好,你為什麼還跑到人間來呢?」
仙女說:「虧你還是個讀書人。你們的前輩莊周老先生不是說過『在栽滿蘭花的屋子裡呆久了,也聞不到香味』的話么。在天上呆久了,難免有些寂寞,偶爾到人間玩玩。」
郭翰又問:「聽說有一種葯,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嗎?」
仙女說:「這種葯人間沒有,天上到處都是。」
郭翰說:「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該帶點下來,讓人們嘗嘗有多好呀。」
仙女說:「帶是帶不下來。天上的東西,帶到人間就失去了靈氣。不然早讓秦始皇、漢武帝吃了。」
郭翰說:「你口口聲聲說來自天上,用什麼證明你不是說謊話哄人呢?」
仙女讓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細看,很詫異仙女的衣服是沒有縫的。
仙女說:「天衣無縫,你連這個都不懂,還稱什麼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聽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見了。
2、誇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釋】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成語故事】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成語故事】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成語故事】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5、完璧歸趙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成語故事】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6、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成語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7、氣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8、口若懸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釋】若:好象;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成語故事】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
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了深刻的理解。當時,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請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謝絕,每天只是埋頭研究學問,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永恆的快樂,活得充實自在。
但是,又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廷中做了黃門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已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而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且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侯。
Ⅵ 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牛郎織女、八仙過海。
一、誇父逐日
【解釋】: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自】:戰國列子《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誇父自不量力,打算要追趕太陽。他追到太陽降落的隅谷的時候,感到口渴要喝水,於是他就趕往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又准備到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有趕到大湖,他就因為口渴死去了。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形容自不量力
【近義詞】自不量力、誇父追日
二、精衛填海
【解釋】: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自】:戰國作者不詳《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游泳,被淹沒無法回歸(回家),於是化為精衛,時不時銜西山的木、石,來堵塞東海。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近義詞】矢志不移、移山倒海、愚公移山、堅韌不拔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三、女媧補天
【解釋】: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於是女媧用五色石來填補蒼天。
【示例】:傳說雨花石是女媧補天留下的石頭。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定語;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
【近義詞】煉石補天
四、牛郎織女
【解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自】:兩漢:佚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分句、賓語;含貶義
五、八仙過海
【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出自】: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聖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示例】:說得好,咱們就八仙過海 吧! 老舍《茶館》第一幕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
【近義詞】各顯其能、大顯神通、各顯神通、八仙過海
Ⅶ 有關神話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含沙射影、開天闢地、葉公好龍、八仙過海、女媧補天
一、含沙射影
【解釋】: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出自】: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譯文】:「他的名字叫蜮,一個是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的人就全身抽筋,頭痛、發熱,嚴重的甚至死亡。」
二、開天闢地
【解釋】: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出自】: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譯文】:「天地一片混沌如雞蛋,盤古生在其中,一萬八千年,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三、葉公好龍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四、八仙過海
【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出自】: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聖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譯文】:就我們這八仙過海神通廣大,方顯得神仙回位的道法強大,要的是萬古將好的名氣流傳下去
五、女媧補天
【解釋】: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譯文】:「於是女媧煉五色石用來補天。」
Ⅷ 關於神話傳說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補天浴日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後用來比喻人有戰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東兔西烏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東曦既駕曦:曦和,神話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經在東方升起。比喻驅散黑暗,光明已見。亦作「東曦既上」。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開天闢地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誇父追日古代神話。同「誇父逐日」。煉石補天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牛郎織女從牽牛星與織女星演化而來的神話故事裡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現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女媧補天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牽牛織女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清都紫微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擎天之柱支撐天的柱子。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有八柱擎天,後用以比喻能擔負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日薄虞淵猶日薄西山。虞淵,神話傳說中日入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扞日呴至於虞淵,是謂黃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於虞淵』。」十日並出①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②比喻暴亂並起。水漫金山神話故事。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見許仙,面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白蛇,忙喚青兒,帶領著蝦兵蟹將,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滿金山」。魯迅《墳·論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禪師呴便將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後,白蛇娘娘來松喬之壽松喬:神話中仙人赤松子與王子喬。指長生不老。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巫山雲雨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無縫天衣神話謂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沒有縫兒。常以比喻詩文等事物沒有一點瑕疵。興風作浪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後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興雲致雨興雲:布下雲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雲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玉宇瓊樓①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宮殿。②形容覆雪的樓宇。月里嫦娥嫦娥:神話中月宮里的仙女,相傳她是後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葯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雲錦天章雲錦:神話傳說中織女用彩雲織出的錦緞。天章:彩雲組合成的花紋。比喻文章極為高雅、華美。雲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稱男女歡合。寓言故事來的成語拔苗助長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濫竽充數 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
對牛彈琴 畫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葉公好龍 鷸蚌相爭
黔驢技窮 東施效顰 杞人憂天
狐假虎威 買櫝還珠 畫餅充飢
自相矛盾 量體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人面獸心
Ⅸ 與神話有關的成語故事
盤古開天
開天闢地
誇父逐日
女媧補天
後羿射日
愚公移山
牛郎織女
嫦娥奔月
鳳凰涅槃
精衛填海
天女散花
天衣無縫
八仙過海
火眼金睛
含沙射影
水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