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關體育精神的故事

有關體育精神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3 11:14:27

① 誰能提供點含體育精神的小故事啊謝謝!

申辦會徽由奧運五環色構成,形似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的「中國結」,又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圖案如行雲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象徵世界人民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表達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
下面的很多,抄不抄隨便:北京2008奧運會會徽說明

每一個會徽的後面都講述著一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充溢著中國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這個會徽中記載著中國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諾。這就是"舞動的北京",這就是"北京奧運會會徽"。

里程碑

"舞動的北京"是一座奧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華民族精神鐫刻、古老文明意蘊書寫、華夏子孫品格鑄就出的一首奧林匹克史詩中的經典華章;它簡潔而深刻,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演進與發展;它凝重而浪漫,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思想與情懷。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們將通過它相約北京、相聚中國、相識這里的人們。

承諾

"舞動的北京"是一方中國之印。這方"中國印"鐫刻著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和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誓言;見證著一個擁有古老文明和現代風范的民族對於奧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現著一個面向未來的都市對奧林匹克理想的訴求。它是誠信的象徵;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類做出的庄嚴而又神聖的承諾。"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枚以先賢明言創意、以金石印章為形象的會徽,是中國人民對於奧林匹克的敬重與真誠。當我們鄭重地印下這方"中國印"之時,就意味著2008年的中國北京將為全世界展現一幅"和平、友誼、進步"的壯美圖畫,將為全人類奏響"更快、更高、更強"的激情樂章。

形象

"舞動的北京"是這個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種形象,展現著中華漢字所呈現出的東方思想和民族氣韻;它是一種表情,傳遞著華夏文明所獨具的人文特質和優雅品格。借中國書法之靈感,將北京的"京"字演化為舞動的人體,在揮毫間體現"新奧運" 的理念。手書"北京2008"借漢字形態之神韻,將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千萬種表達濃縮於簡潔的筆劃中。當人們品味鐫刻於漢字中博大精深的內涵與韻味時,一個"新北京"誕生了。

美麗

"舞動的北京"是中國人崇尚的色彩。在這個標志中,紅色被演繹得格外強烈,激情被張揚得格外奔放。這是中國人對吉祥、美好的禮贊,這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詮釋。紅色是太陽的顏色,紅色是聖火的顏色,紅色代表著生命和新的開始。紅色是喜悅的心情,紅色是活力的象徵,紅色是中國對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英雄

"舞動的北京"召喚著英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成就英雄、創造奇跡、塑造光榮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每一位參與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這充滿力量與動感的造型是所有參與者用熱情、感動和激情書寫的生命詩篇,是每一位參與者為奧林匹克貢獻力量與智慧的宣誓。奧運英雄傳承體育與文化結合的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它為奧運健兒歡呼,為藝術喝彩。

精神

"舞動的北京"是中華民族圖騰的延展。奔跑的"人"形,代表著生命的美麗與燦爛。優美的曲線,像龍的蜿蜒身軀,講述著一種文明的過去與未來;它像河流,承載著悠久的歲月與民族的榮耀;它像血脈,涌動著生命的勃勃活力。在它的舞動中,"以運動員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體育內涵被藝術地解析和升華。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活力的北京期待著2008年的狂歡,奧林匹剋期待著全人類與之共舞。

邀請

"舞動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請。會徽中張開的雙臂,是中國在敞開胸懷,歡迎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人們加入奧林匹克這人類"和平、友誼、進步"的盛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國人的心情寫照,也是北京的真誠表達。到北京來,讀解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感受這個國家的現代氣息。到北京來,共享這座城市的每份歡樂,體會這個國家的蓬勃生機。到北京來,讓我們在2008年一起編織和平、美好的夢

② 有哪些和體育有關的,可以振奮人心的小故事

體育精神是當今最被提倡的精神,主要是團結向上,自強奮發。所以說體育上出現的讓人振奮人心的小故事有很多在中國就有,比如像劉翔的世界紀錄,還有姚明在NBA中出色的表現等。


綜上所述,體育界振奮人心的故事有很多,主要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因為現在很多體育人自己身上所包含著堅持不懈的精神。

③ 有關奧運健兒拼搏精神的故事

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中,坦尚尼亞選手阿赫瓦里在途中摔倒受傷,他堅持著跑過版終點時,其他所有選手權在兩個多小時前就都已經結束了比賽。這個小跳水名將伏明霞,當她在為亞特蘭奧運會作準備時,大大小小的傷出現在她的身上,但是,頑強的拼搏精神驅使著她,堅強的鬥志激勵著她,因此,她把一切都拋諸腦後,帶傷訓練,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拼搏精神,才使得她取得了成功。在奧運會開始前5個月,馬瑞爾在奧運選拔中落選了。可是她沒有放棄,繼續刻苦訓練。在比賽前幾天,由於一名運動員因傷退出,馬瑞爾才拿到雅典奧運會的入場券。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關注擊劍運動員。在奧運會官方電影里,這也是第一次講擊劍運動員的故事。我選擇她是因為她的堅持不懈,在明知機會很渺茫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努力,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奧運冠軍。獲得三次奧運舉重冠軍的希臘運動員迪馬斯希望在家鄉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為自己的運動生涯謝幕。然而他只獲得了銅牌。波蘭女運動員奧蒂麗亞·傑德捷澤扎克獲得了雅典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蘭在游泳項目上的第一位奧運冠軍。

④ 表現體育精神 例子

南方網訊 九千多名觀眾異口同聲在罵、在喊、在噓……雖然當中只有很小部分是俄羅斯人,但全場觀眾都在批評裁判,近十分鍾持續不斷。比賽停了,裁判慌了,而雙眼通紅的涅莫夫重返賽場用感激的目光環視著觀眾。此時,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男子單杠是雅典奧運體操比賽的最後一個項目,此前傳統體操強國俄羅斯一金未得,全隊都把希望集中在衛冕老將涅莫夫身上。今年28歲的他因長年征戰落下一身傷病,所以昨晚也是他的告別演出。

涅莫夫第三個出場,他以一套驚險流暢的高難度動作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驚叫和掌聲。然而,裁判卻最終只打出9.725分,這是三名選手中的最低分。觀眾多日來對裁判的不滿終於徹底爆發,場內頓時噓聲一片,成群的觀眾站了起來,伸出拇指指著地面表示抗議和反對,場面一度失控,跟在涅莫夫後面出場的美國選手保羅·哈姆根本不敢上杠。裁判經過交涉之後,終於更改了對涅莫夫的判罰,由9.725分改為9.762分。但觀眾的怒火仍難以平息。

在裁判長的勸說下涅莫夫走上了比賽台,他先是向真情的觀眾鞠躬,然後做手勢懇求觀眾保持平靜,在他的努力下,長時間的噓聲才逐漸平息。在觀眾的掌聲中,涅莫夫走出了賽台,他用鼓掌回報著觀眾的支持,這就是本文開頭那感人的一幕。回到選手席後,涅莫夫才開始掩面而泣。賽後,盡管涅莫夫仍然無緣獎牌,多日來一直未受關注的涅莫夫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離開賽場時得到的掌聲和歡呼甚至超過了幾位獲得獎牌的運動員。他面帶微笑,意味深長的說:「觀眾們來到這里,就說明他們熱愛體操,觀眾是不會被欺騙的

⑤ 問一個奧運會歷史上非常感人的充滿體育精神的故事,裡面有些忘記了

劉長春 單刀赴會洛杉磯

在太平洋上顛簸了21天後,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劉長春於1932年7月29日下午4時到達美國洛杉磯碼頭。他是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的惟一一名中國選手。因長途旅行體力不支,劉長春在100米和200米預賽中即遭淘汰,但他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

吉姆·索普 金牌等待70年

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奪得五項全能和十項全能兩枚金牌的美國運動員吉姆·索普,半年後因被人誣陷為職業運動員而被收回金牌。1953年,索普在憂憤貧病中去世,逝前還喊出:「還我金牌!」1983年1月,也就是在他的金牌被剝奪70年以後,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洛杉磯親自把金牌交於索普的後代。冤案得雪,展示了奧林匹克運動對公平公正的全力追求。

歐文斯 45分鍾狂破紀錄

45分鍾內5破1平世界紀錄。1936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上,歐文斯(右)連奪4枚金牌。圖中他和獲得跳遠亞軍的德國運動員魯茲·朗在賽後交談。不過在那之後,經濟上的窘困使歐文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為了生計,他曾和狗、馬賽跑,最後在貧病交加中去世。歐文斯去世四年後,美國設立了「傑西·歐文斯獎」,表彰在每一年的田徑比賽中表現突出的美國男女運動員。

扎托佩克 被稱為「人類火車頭」

有「人類火車頭」之稱的前捷克斯洛伐克長跑名將扎托佩克(右一)在1952年的赫爾辛基奧運會上以驚人的耐力奪得5000米、10000米和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5000米項目奪冠後20分鍾,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妻子丹娜也在這里奪得標槍金牌。夫妻同一天雙雙奪冠,書寫了奧運會的空前歷史。

貝基拉兩奪馬拉松冠軍

24歲時開始練習長跑前,他是牧童和皇家衛兵。1960年,他在羅馬奧運會上打破馬拉松世界紀錄,成為第一個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非洲黑人選手。因用赤腳跑完全程,阿貝貝·貝基拉獲得了「赤腳大仙」的美稱。4年後,他又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開創了蟬聯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的先例。默默無聞的非洲長跑運動,自貝基拉之後蓬勃發展,並在世界田壇佔有重要的地位。

阿里 反抗種族歧視

如果他只是個拳手,哪怕是最令對手畏懼的拳擊天才,穆罕默德·阿里(右二)也不會像他現在這樣成為一個傳奇。18歲即獲得第十七屆奧運會81公斤級金牌遠非他給我們的最大震撼。阿里憎惡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不願沿用奴隸主的姓氏,並憤怒地將奧運金牌扔進了俄亥俄河。他還拒絕美國陸軍的徵召,推動了上世紀60年代的反戰浪潮。和平與團結,始終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訴求。

史密斯與卡洛斯舉起黑手套

幾乎所有關於1968年的年鑒中,都不應該錯過這張照片。第十九屆墨西哥城奧運會男子200米的頒獎儀式上,金牌得主托米·史密斯和銅牌得主約翰·卡洛斯在奏響美國國歌後,舉起戴著黑色手套的拳頭低下了頭,以此抗議美國的種族隔離政策。兩尊黑色的「雕像」,令全場愕然。盡管因為此舉他們被逐出了美國奧運代表隊,但呼籲人人平等的舉動讓他們贏得了奧林匹克的尊敬。

慕尼黑不能忘記

這被認為是歷史上最不成功的一屆奧運會。1972年9月5日,「黑九月」組織在慕尼黑製造了一起奧運史上罕見的慘劇。他們劫持並殺害了以色列9名運動員和2名教練員,同時有2名警察遇難。次日,慕尼黑體育場暫停比賽一天,改成有8萬人參加的追悼會。「慕尼黑血案」作為奧運史上最為恐怖的一頁,促使以後的奧運會主辦國大力加強了安全警衛工作。

雷德蒙德 被父親攙過終點

算上在距離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不到四個月時做的一次跟腱手術,德里克·雷德蒙德為了自己的奧運夢想先後開過五次刀。但在巴塞羅那的400米半決賽中,他因右大腿肌肉突然撕裂而在半途痛苦倒地。眼含淚水的他拒絕了醫務人員的擔架,在父親吉姆的攙扶下一步步走過終點,6.5萬名觀眾全體起立為他歡呼。金牌夢想的終結,從來不代表著奧運精神的離開
德里克·雷德蒙德。一個黑人運動員,英國人。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他參加了400米賽。在400米半決賽比賽中,剛剛跑過了250米,德里克的腿傷復發了——右腿肌肉撕裂,他重重地跌倒在了跑道上! 別的運動員們一個個地從他身邊跑過,紛紛到達了終點;救護人員也迅速跑上來,想把他抬上擔架。但他蘇醒過來,卻嚎著推開救護人員,從地上爬起來,淚流滿面的一跳、一跳地沖向終點……
為了參加奧運會,德里克已經動過5次手術了。
比賽早結束了,只有德里克。雷德蒙德還在一跳、一跳地向著終點沖去。此時,他的父親也從看台上跑下來,扶著德里克的胳膊,和兒子一起慢慢地走向終點……
賽場沸騰了!全場65000名觀眾自發地站起來,鼓掌加油,為這位象徵著奧林匹克精神的運動員鼓掌,也為這位偉大的父親所表現出來的父愛表示敬意……」
埃里克·莫桑巴尼
2000年悉尼奧運會
剛剛學會游泳半年多
他以比第一名多出三倍的時間
完成了自己的200米自由泳
他雖然取得了最後一名的成績
卻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
馬拉松選手約翰.斯蒂芬.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只代表祖國參加了一屆奧運會——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在全部75名參賽者中墊底,在此之前、之後他也並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績被紀錄,這在長跑高手層出不窮的非洲可謂平平無奇。但就是這樣一位墊底者,卻獲得了比不少奧林匹克冠軍更響亮的名聲,和更廣泛、更深久的影響力,如今時過境遷已近40年,人們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鐫刻在奧林匹克名人錄,成為北京奧運系列節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鄉坦尚尼亞,一個「約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正開足馬力運作,以為那裡家境貧寒、但有運動潛力的田徑新苗提供資助,他曾被法國《隊報》譽為「最美的墊底者」。
奧林匹克的宗旨不是更快、更高、更強么?這位墊底者究竟做了些什麼,竟獲得如此高的榮譽?
話說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是第一次在高原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盛會,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那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好戲連台,出現了許多空前的好成績。相形之下,馬拉松比賽的成績太一般了,冠軍、衣索比亞人馬默.沃爾德的成績2小時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兩屆奧運金牌得主「赤腳大仙」阿貝貝.比基拉在4年前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的2小時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亞軍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軍紐西蘭的邁克爾.瑞安2小時23分多的成績更是平平無奇,記者們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頒獎式,最多關注一下因傷只跑了17公里便頹然倒地的「赤腳大仙」比基拉,對其他選手並未太在意,觀眾們也沒對馬拉松投注過多熱情,等頒獎式結束,場地內其它項目都已比完,他們便三三兩兩地退場回家了。
過了一個多小時,組委會開始通知馬拉松沿途的服務站開始撤離,結果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消息:有個選手還在跑!
原來這個還在跑的選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後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並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漸漸的,所有選手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後;漸漸的,圍攏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已散盡,天色也越來越黯淡,所有人都覺得馬拉松比賽已經結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堅定地跑著,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比賽遠未結束。
又過了半小時,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繼續著。由於劇痛,他的慢跑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住流淌著鮮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畫報》的記者,這位記者同情地看著他,不解地問,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拚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顯然毫無准備,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會兒,才突然堅定地答道:「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里,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被深深感動的記者不但向自己的雜志社發了稿,還立刻把稿件發回奧林匹克新聞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會就通過廣播回盪在墨西哥城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紛紛趕到路邊,為這位勇敢的選手助威、歡呼,在觀眾的鼓勵下,阿赫瓦里拖著傷腿,頂著滿天星星,走入了專門為他打開燈光的阿茲特克體育場,幾乎是一碼一碼蹭到了終點線。
他被當作英雄般簇擁著,受到了遠比冠軍更隆重的禮遇。由於過於激動,人們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於英屬坦噶尼噶的姆布盧Mbulu,參加墨西哥城奧運時已是30歲老將。雖然他此前並無煊赫成績,但作為坦尚尼亞歷史上首位參加奧運競技的選手,他沒有辜負國家的厚望,成為 「最美的墊底者」。奧運後不久他便退役,進入坦尚尼亞奧委會工作,如今他將主要精力投注於「約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他希望能幫助更多小選手,讓他們在今後的奧運賽場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後。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奪得中國第一枚奧運會金牌的時候,在同一項目上獲得銅牌的是24歲的王義夫。1988年奧運會,他再度失意而歸;1992年奧運會上他終於獲得冠軍;1996年和2000年分別在亞特蘭大和悉尼都取得了奧運銀牌。2004年雅典奧運再次奪金。王義夫是中國第一位連續6次征戰奧運會的運動員。

⑥ 懇求大家幫個忙 表現體育精神的事例

故事一:獲得女子擊劍金牌的美國運動員馬瑞爾·扎古尼斯

在奧運會開始前5個月,馬瑞爾在奧運選拔中落選了。可是她沒有放棄,繼續刻苦訓練。在比賽前幾天,由於一名運動員因傷退出,馬瑞爾才拿到雅典奧運會的入場券。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她最後過關斬將,為美國隊贏得了第一個女子擊劍冠軍。

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關注擊劍運動員。在奧運會官方電影里,這也是第一次講擊劍運動員的故事。我選擇她是因為她的堅持不懈,在明知機會很渺茫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努力,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奧運冠軍。

在選擇故事上,我認為別人覺得沒有意思或者沒有用的故事,對我來說卻是很寶貴的,因為我從中發現了人性的美好。

故事二:希臘舉重運動員迪馬斯

獲得三次奧運舉重冠軍的希臘運動員迪馬斯希望在家鄉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為自己的運動生涯謝幕。然而他只獲得了銅牌。在頒獎儀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獎項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十幾分鍾,向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迪馬斯說,這次我獲得了兩枚獎牌,一枚銅牌,是賽會頒發給我的;一枚金牌,是我的人民頒發給我的。

格林斯潘:當大多數人都去追逐冠軍的時候,我的鏡頭卻對准了那些賽場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改變了人們看體育和體育人的角度,我從體育人的故事中發掘出堅持、拼搏、團結友愛的精神,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推崇的精神。

故事三:捐出金牌救助白血病兒童的波蘭女運動員

波蘭女運動員奧蒂麗亞·傑德捷澤扎克獲得了雅典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蘭在游泳項目上的第一位奧運冠軍。但更為可貴的是,她把這枚金牌拍賣了,並將拍賣所得捐獻給了兒童醫院用於救治白血病兒童。

格林斯潘:當看到接受救助的孩子把他們自己製作的紙金牌掛在她脖子上時,很多人都感動得落淚了,這是我們選擇這個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我的電影不是體育電影,而是講述體育運動中人的故事,它不只是給運動迷們看的,而是給所有人看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歡體育,卻很喜歡我的電影,因為它能帶給他們感動。

故事四:三次征戰奧運會的摩洛哥田徑運動員奎羅伊

奎羅伊是多次獲得世錦賽1500米冠軍的優秀運動員,兩次參加奧運會,卻都和志在必得的冠軍擦身而過。雅典奧運會上,他終於奪得了金牌,奪冠後的他沖上看台,抱著兩個月大的女兒狂吻。

格林斯潘:他的故事是很有戲劇性的。第三次參加奧運會,他才終於克服了心理障礙,實現了在奧運會上的輝煌。他沖上看台的一幕很感人,因為這樣的時刻是每個運動員都祈盼的幸福時刻,他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

故事五:蟬聯三次奧運會冠軍的美國女子壘球隊

故事講述了美國女子壘球隊的一名老隊員莉薩,如何和隊友們頑強戰斗,蟬聯三次奧運會冠軍。還有該隊的主教練,在開賽之前經歷了喪妻之痛,卻依然帶隊參賽,並將這支隊伍帶向了勝利。

格林斯潘:雖然我們都知道,去挖掘負面新聞,會吸引人,但是我選擇故事,總是去發現它美好的一面,用我的鏡頭和語言去彰顯這些美好。

故事六:澳大利亞自行車運動員梅爾斯姐妹

一對從小就喜愛自行車的姐妹,既是對手,又是隊友。在奧運會前夕,姐姐因傷退出比賽,而妹妹繼續努力,得到了奧運會冠軍,實現了姐妹倆共同的奧運夢想。

格林斯潘:在雅典奧運會前我們就在關注這兩個姐妹了,他們都很年輕,卻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遺憾的是姐姐沒能參加奧運會,但是只要為夢想努力拚搏過,就都是我眼中的英雄。

「我關注的不僅是獲得第一或第二的選手,因為媒體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們身上。我關注的是那些成績雖然不是很好,但卻能表現出奧林匹克精神和美好人性的運動員。」曾獲得奧林匹克勛章的格林斯潘對奧運官方電影的製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格林斯潘表示,自己很樂意為北京奧運宣傳影片的拍攝出謀劃策,「我時刻准備著呢」,他說。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6703201.html?si=1

⑦ 關於體育的小故事

王皓 04年,一個剛20出頭的東北小夥子,懷揣世界冠軍的夢想不斷拼搏,終於有機會參加奧運會比賽了.本來只想為隊友掃清障礙的他,卻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上天的垂愛,擊敗隊友,挺進決賽,當他發現身邊已經沒有人了,捍衛國球尊嚴的重任已經擔在了他的肩上.2004年8月23日,在奧運會決賽的賽場上,王皓還只是一個不為人所熟知的新星,而他的對手是以前與他7戰7敗的柳承敏.這時候所有國人都已把這枚金牌歸結在王皓的身上了.或許就是這一個個壓力,讓這個稚嫩的小夥子與冠軍無緣,面對昔日的手下敗將已是有心無力了.曾經上天是那樣的寵愛他,讓他離夢想那麼近,然而上天卻又在關鍵的時候給了他致命的一擊,當2:4柳承敏勝了抱著他的教練的那一刻,王皓發現自己真的輸了,輸給了一個從來沒有贏過他的人.那一晚是多少國人的不眠夜.王皓年輕的生命承載著世俗不屑的眼光,輿論的譴責,他沒有讓人在球場上看到他流淚,卻在打電話給媽媽的時候哭了,媽媽接了電話,兒子沒有說一句話,媽媽從電話中聽到兒子的哭泣聲,聽到兒子夾雜著哭聲含糊不清的叫了一聲媽,此時此刻媽媽的心在滴血啊. 2005年的一系列比賽中,王皓依然能進決賽,離冠軍依然那樣近,然而冠軍總不是他,對手不停的在變,第二卻總是為他留著.吳教練說,他總是在第二也是證明他是有實力的.這樣的解釋多多少少會讓在乎他的人感到欣慰吧.盡管王皓總是在第二,但他依然沒有放棄曾經追求的夢想.2006年王皓終於在乒乓球台上找回了自己的感覺,亞運會擊敗柳承敏,一洗血恥,擊敗馬琳奪得冠軍,那一刻他笑了,真的笑了.

⑧ 有關體育的小故事

1、林丹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把他當成女孩子來打扮。那時候的林丹胖乎乎的,頭發留得長長的,都快蓋住耳朵了,有時候,兩個小臉蛋上還被媽媽抹得紅紅的,再穿上媽媽買的紅色衣服,活脫脫一個小女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各地風靡學電子琴。

當時,林丹正在上學前班,班裡的同學都被家長帶著去學電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媽媽給他買了一台「卡西歐」的電子琴,價值一兩百塊,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了。

可是,這么昂貴的電子琴卻沒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電子琴前,只動動手指頭,這可把愛動的小林丹憋壞了,剛彈上一會兒,他就想從椅子上下來東逛逛西走走,結果只練了一個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練了。

林丹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體育愛好者,爸爸喜歡打乒乓球和排球,媽媽游泳,還打籃球,經常代表上杭縣去龍岩參加比賽。媽媽想,兒子不願練電子琴,可總得練點別的吧。於是,她打籃球的時候就帶上林丹,讓他自己在場上跑著玩。

當時,上杭縣體育館有少兒業余羽毛球的培訓,林丹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兒練球了。有一次,林丹跟著他們一起去體育館玩兒,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見小朋友們跑來跑去,揮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種對味的感覺。

那一年,林丹5歲。很快,林丹就進了培訓班。但因為是業余班,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玩兒。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握拍、揮拍、跳繩等基本功,趁教練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戲,那段時光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

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後,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可是,不管再怎麼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

周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絕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隊里打比賽,如果輸了球,教練還沒說什麼,林丹自己就開始掉眼淚了。

在業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練因此對他特別關注。雖然因為年齡太小,林丹的技術水平在班裡並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體素質很突出,當時班裡進行技術評定,他的基本動作、步法,前後摸球線等項都名列前茅。

2、5歲時梅西開始為當地的格蘭多里俱樂部踢球,教練就是他的父親。7歲的時候這個小傢伙就在紐維爾老男孩隊倍受稱贊。但梅西在11歲時被診斷出發育荷爾蒙缺乏,而這會阻礙他的骨骼生長。

家裡的經濟條件難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療費用,由於他的天賦被巴薩的雷克薩奇看中,在2000年將他帶到諾坎普,梅西舉家搬遷到歐洲。在2000年9月,年僅13歲身高只有140cm的梅西去了巴塞羅那試訓。

在試訓期間,梅西的表現征服了巴薩青年隊教練,他們迫不及待的與梅西簽訂了一份2012年才會到期的工作合同,卻忘記國際足聯相關規定,未滿20歲的球員不得和俱樂部簽定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

巴塞羅那俱樂部在幫助西成長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樂部所安排的治療下,梅西在2003年身高已經達到1米7。加泰羅尼亞人毫不猶豫的就給他在俱樂部注冊並安排他去醫療部接受治療。2008年這名來自羅薩里奧的21歲小夥子已經長到了170cm。

「梅西是吃著土豆和胡蘿卜長大的,是喝著那些沒有油沫的湯後去踢球的,但他比誰都懂事!」 「我記得,而且永遠都不會忘記拿到診斷結果的那一天。當時天特別冷,當時我們在街上,梅西沒有任何錶情,非同一般的冷靜,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家裡沒有任何能力讓他治療。」

站在梅西的身邊,父親豪爾赫眼眸中總是透著快樂抑或得意,但他內心的酸楚又有多少人能讀懂? 「作為父親,我最清楚梅西的病源於營養不良。阿根廷盛產世界上最好的牛肉,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乳酪,但那不屬於我們。

梅西是吃著土豆和胡蘿卜長大的,是喝著那些沒有油沫的湯後去踢球的。」梅西的父親豪爾赫回憶當年只有11歲的梅西患上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時,不禁仍有些傷感,甚至當梅西已經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好的足球運動員之後,「他從不抱怨,他年紀輕輕就比誰都懂事,這一點沒有人比我更清楚。」

3、劉翔少年時,上海市普陀區體校的教練顧寶剛發現他的身體素質非常出眾,便將他招入名下練習跳高。劉翔從小就十分好強,練習非常刻苦,成績提高很快。但橫桿在快速提高一段時間後,再提高卻變得困難起來。

劉翔很著急,以為是自己用心不夠,就給自己加練,他想用更加刻苦的訓練提升自己的成績。可一段時間後,橫桿的提升高度微乎其微。

顧寶剛找到劉翔,無奈地表示:「你的腿如果再長五厘米就好了。以你現在的身高最多也就是個亞洲冠軍,你好好考慮一下是否放棄跳高劉翔因自身的不足而非常痛苦,但他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在顧寶剛的建議下,他開始改練跨欄。

日復一日,春秋交替,那個不足留下的遺憾沉沉地壓在劉翔的心頭。2004年雅典奧運會110米欄賽場,劉翔羚羊般跨越一個個橫欄,風馳電掣地第一個沖過終點,震驚世界。電視機前的顧寶剛感慨道:他幸虧矮了五厘米。

4、伊辛芭耶娃從小就非常喜歡體操,在世界冠軍夢的招引下,母親將她送去練習體操。她揮汗如雨地練習著,嚴冬酷暑,捨不得荒廢絲毫時間。然而,沒練習幾年,一片陰雲開始浮上她的心頭:她的個子越長越高。

在體操隊里,人長高,意味著土豆發芽,是要被「扔掉」的。想一想,本來你可以在空中翻四個跟頭,長得太高,只剩兩個半了,怎麼去和他人競爭?

伊辛芭耶娃不得不落寞地離開了體操隊,但那個世界冠軍夢卻依然在內心燃燒著。她開始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到撐竿跳高——這是一個身材越高優勢越大的運動項目。

今天的伊辛芭耶娃不僅獲得了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等各種大賽的冠軍,而且不斷刷新著女子撐竿跳高的世界紀錄。

5、羅納爾迪尼奧在很小的時候就顯得出類拔萃了。 就像很多巴西國腳的成長歷程一樣,羅納爾迪尼奧每天最開心的生活就是去足球場踢球,而從貧民區的陋屋到球場則是羅納爾迪尼奧最常往的路線。1997年在埃及舉行的世少賽成了小羅大放異彩的舞台,羅納爾迪尼奧的名字登上了報紙頭條,他在那屆杯賽上初顯身手,

決賽中他們以2比1擊敗了迦納隊。這次杯賽中共打進7個球的小羅被評為最佳球員,成為了冠軍隊的最佳射手,這是他足球生涯中的第一個最佳,一時間他的名字為世人熟知,這次成功拉開了羅納爾迪尼奧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繼大羅納爾多後,小羅被譽為又一顆脫穎而出的巴西新星。小羅回憶說:「這個榮譽讓我更有自信,也打開了我通往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的大門。」

但真正讓世界球迷印象深刻的還是小羅在2002年世界盃上的表現,在1/4決賽與英格蘭的比賽中,小羅一戰成名,他先是一次長途奔襲讓英格蘭防線土崩瓦解,助攻里瓦爾多打進扳平一球。隨後他又罰出了一腳弧線怪異的任意球,戲耍了對方門將希曼,之後的小羅成了歐洲頂級豪門最炙手可熱的引援目標。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