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人生的故事
1. 有沒有關於一些人生價值的名人故事啊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同學們,你們現在是學生,你們有什麼樣的志向啊!我想,我們應該向敬愛的周總理學習,從小立志。立志就是樹立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然後,為實現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奮斗不止,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一生才有意義。
周恩來小小的年齡,為什麼能有這樣偉大的志向呢?俗話說,從小看大。周恩來小的時候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在後來的學習他又善於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漸敗落,嘗到了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時社會的黑暗。他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不斷地思考,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華騰飛,下面,我講幾個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省北部的淮安縣。這里位於淮河和宋杭大運河交匯的地方,是一片水草豐盛的草原。
周恩來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紹興人,後來在淮安縣當師爺,到晚年才撈到一個知縣的職位,但前任知縣有後台,遲遲不離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業就逐漸衰落。
周殿魁有4個兒子,周貽庚、周貽能、周貽奎、周貽(),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貽庚一直在沈陽做小職員,他的父親也在外面做事,掙錢都不多。老三周貽奎長期有病,老四周貽(),是周恩來的養父,二十幾歲去世。
周恩來有3位母親:生母萬氏,萬冬兒;養母陳氏,乳母蔣江氏。3位母親對他都很好,對他都有重要的影響。生母萬氏教給他處事,養母給了他啟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萬氏,萬冬兒,是淮陰縣一家大戶的女兒。周恩來的外祖父萬青選是淮陰縣知縣,但在周恩來出生後不久就病逝了。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從小跟著外祖父經常出入於官府大戶,見過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撐門戶,善理家財。周家逆運敗落,但終究是有名望之家,婚喪嫁娶,逢年過節,迎來送行,求人辦事,萬氏都辦得井井有條,體體面面。生母萬氏處理這些應酬時,總把周恩來帶在身邊,使他增長了許多見識。後來,周恩來身為總理,日理萬機,是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大管家。這裡面有生母萬氏的熏陶。養母陳氏知書達理,是周恩來的啟蒙老師,對周恩來性格的形成影響很大。從小陳氏教他念書識字,5歲就學兒歌和唐宋詩詞,萬氏還給他講「竇娥冤」、「西廂記」、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周恩來對養母的感情甚至超過生母,他稱養母為娘,稱生母為干媽。養母陳氏去世後,周恩來寫過一篇《念娘文》,滿懷深情地說道:「直到今天,我還得感謝母親的啟發,沒她的愛護,我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慈母終日守在房中不出門,我的好靜的性格是從她身上繼承過來的。」周恩來從乳母那裡學習了家事,讓她了解了農民的生活。蔣媽媽是個「粗人」,但是她講的話周恩來很愛聽。她給周恩來講了許多家事,告訴周恩來從播種稻種到舂大米要經過多少道工序;瓜是怎麼用瓜籽種出來的;為什麼有的人不走路,總是讓人用黃包車拉著走。有一年冬天,周恩來還按蔣媽媽說的把一把瓜籽種在花壇里,天天澆水,就是長不出苗來。周恩來去問蔣媽媽是怎麼回事,原來,要到春天種才行,冬天怎麼能種呢?第二年春天,周恩來又將瓜籽種下,果然出苗了,還結出了幾個大南瓜,周恩來高興得很。後來,周恩來回憶說:「我的媽媽把我帶到大運河她自己的家裡,我從那裡了解到勞動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來在天津讀書時,蔣媽媽不顧行路艱難,還去看望她。周恩來高興極了,陪蔣媽媽在天津到處去看看,臨走時送她一個搪瓷碗,請她保重身體!
1907年,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養母陳氏也患肺結核病逝。那時,周恩來剛滿10歲,父親又遠在他鄉,不得不像成年人擔起家庭的重擔。他含著眼淚葬送了兩位母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周家本來經濟狀況就不好,加上給兩位母親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錢,周恩來不得不經常出入於當鋪,把家裡值點錢的東西都當了出去換錢維持生活。東西當凈了,又硬著頭皮向親戚借錢。可有的親友在周家興旺時常登門拜訪,如今周家敗落了,卻沒有一個人幫忙,世態之炎涼使周恩來很有感觸,真是「貧居鬧市無人向,富在深山有遠親」。
周恩來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園改成了菜園,種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當時他還很小,沒有鋤頭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長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糧。人民間的貧富之分,使周恩來認識到是社會黑暗造成的,從此,萌發了反封建的意識。
周恩來12歲那年,大伯周貽庚托堂伯周貽謙把他帶到了沈陽。大伯父一直單身在沈陽,大伯母遠在天津,周恩來來到沈陽,大伯父非常高興。他喜歡喝紹興黃酒,常常讓侄兒陪他喝幾盅。
周恩來來到沈陽是夏天 ,可是這里與家鄉的景色大不一樣,看不到美麗的岸柳,看不到無垠的綠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來,大伯父要讓他在沈陽讀書,但是學校在修道,先讓他去堂伯父那兒的銀崗書院讀了半年,然後進了沈陽的東關模範學校,一學3年。
東關模範學校是一所新學堂,開設的課程不少,有修身、國文、算術、歷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圖畫、歌唱、體操等幾門課,既學經書,又學西方的哲學,周恩來喜歡。學校里有錢人家子弟多,周恩來雖然家境不好,但學習非常刻苦努力,經常名列前茅,可以說是德才兼備,德智體全面發展,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在東關模範學校的3年,周恩來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學到了很多知識。他上課專心聽講,遵守紀律,課後認真按時完成作業,進步很快,各門功課成績都不錯,特別是作文、書法和英文,每學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表揚,讓全班同學傳閱,有的作文,比如他寫的《奉天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穎,論述精闢,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因而轟動了全校,並在全省舉辦的教育成績展覽會上展示,還收入《學校國文成績》一書。有一位歷史教師高戈吾,發現周恩來聰明、勤奮、愛國、求上進,非常喜歡他,經常借給他一些反映歷史上熱心變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來先後閱讀了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鍾》和鄒容的《革命軍》等著作。他還在課外讀了《離騷》、《史記》、《漢書》等歷史文學者作,他特別贊賞《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周恩來得到許多教師的贊賞,如國文老師在他的作文上批語:「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學不如此,不足以言學,學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學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還感慨地說:「我教了幾十年書,從未見過這樣好的學生,為這樣的學生,就是嘔心瀝血也心甘情願。」
在學校里,周恩來生活非常儉朴,每天,他就帶兩個「火燒」上學,穿著十分樸素,夏天總是穿一件白長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單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蘭大褂。但是,他對別人非常關心。有一次,周恩來去打開水,看到燒火的校工吳老頭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葯,而且,還掏出自己僅有的8個銅元說:「您用它買點葯吧!」吳老頭知道周恩來非常節約,連買書的錢都是從嘴上省出來的,就說:「孩子,你來看我,我就很高興了,你的生活也不寬裕,我怎麼忍心收你的錢呢!」周恩來誠摯地說:「大爺,你別客氣了。你快點治好病,讓大家喝上您燒的開水是最要緊的啊!」吳老頭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老淚縱橫。
周恩來在東關模範學校期間,還非常注意鍛煉身體。一開始他從淮安到沈陽很不適應。冬天,那裡是冰天雪地,北風呼嘯。別的同學在外面玩得非常高興,可是他卻寧在火爐旁,他想,如果沒有好的身體,振興中華豈不是一句空話。於是,他下決心好好鍛煉身體。
他每天早上從家跑到學校,下午放學再從學校跑回家,從不間斷。當時,都是土路,無風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凜冽的寒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吹得喘不上氣來。他還積極參加體育課,踢球,打拳,做體操,還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歡的運動是踢「熊頭」。這種運動和踢足球差不多,但當時條件差,連球門都沒有。在球場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們這個班輸了一個球,有的同學垂頭喪氣,周恩來說:「沒關系,咱踢球不是為了贏幾個球啊!」那個同學不理解:「那是為什麼啊?」周恩來說:「我們踢球,最主要的是練好身體報效中華啊!只要能煅練好身體,輸幾個球算得了什麼!」
在東關模範學校學習期間,有一件事對周恩來影響很大。
周恩來一個叫何殿禎的同學家在沈陽郊區的魏家樓子,這個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戰爭的戰場。 1911年暑假,何殿禎邀請周恩來到他家過暑假,周恩來本來想利用暑假多看些書,經過一番考慮,周恩來還是去了魏家樓子,而且連續3個暑假都是在那兒度過的。魏家樓子在沈陽郊區,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當年日俄戰爭的戰場。魏家樓子村後的山上還有俄國人立下的石碑,村東頭的煙龍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殘垣斷壁上還可以依稀看到當年激戰的累累彈痕。
何殿禎的爺爺是一位富有正義感,憂國憂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歡周恩來這個愛讀書的孩子。這位老先生還帶著孫子陪周恩來去了煙龍山,講述了自己一生經歷的風風雨雨,尤其是日俄戰爭帶來的苦難。日俄戰爭的悲慘情景使周恩來震驚。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寧靜的村子裡突然傳來了聲聲狗叫和陣陣槍聲。日本兵和俄國兵在這里打起來了。日軍在煙龍山設了指揮部,村裡的房子被俄國兵放火燒了,鄉親們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親被俄國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蘿卜窖里也沒能倖免,被槍殺了。何老先生做夢也盼著祖國強大,滿懷熱望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我老了,要說有什麼願望,就是希望你們將來使國家強大起來!」何老先生還和周恩來對對子,他說了上句:「不為列強之奴僕。」周恩來想了想對了下句:「誓做中華的主人。」何老先生聽了高興地說:「好!好!絕好!」何老先生從周恩來身上看到了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來也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激發了「為中華崛起而學習的熱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騰飛而努力奮斗!」,偉人周恩來從小就立下了這鴻鵠之志。
2. 關於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關於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人生如玉
從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學生,其中有個學生向他請教:「老師,你能講講我的價值嗎?」老師拿出一塊石頭,說:「你先幫我做件事,,我再告訴你人生的價值。你把這塊石頭拿到集市上賣,可別人無論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拿著石頭到集市上去叫賣,有人願意出2塊錢買這塊石頭。這個人剛出完價,又來了一些人,大家紛紛說這塊石頭真光,都開始抬價,一向把石頭的價抬到10元錢。學生高興地回去和老師說:「老師,你這塊石頭居然能賣10塊錢呢!」老師說:「你再把這塊石頭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到了黃金市場,有個老者看了這塊石頭的成色,說裡面必須是塊寶貝。大家開始競爭這塊石頭,抬到了1萬塊錢的價格。學生有些動心了,興高采烈地跑回去對老師說:「您這塊石頭居然能賣到1萬塊錢,真是想不到阿!」老師笑著說:「你把這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掉。」
學生拿著石頭到了珠寶市場,剛一叫賣,就有人出到10萬塊價格。一眨眼的功夫,石頭的價格已經升到了30萬塊錢。學生忍住了極大的誘惑回去了,對老師說:「想不到您還有這樣一塊寶貝呀!我的任務完成了,您該告訴我這塊石頭的價值了吧。」老師對學生說:「這塊石頭真的是無價之寶,它裡面有名貴的玉,但你不識貨,它頂多值10塊錢
【人生哲理】: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塊玉,我們要以珠寶商看玉石一樣去審視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價值就越高;有人守著自己的玉一輩子都不打磨,他一輩子就是一塊不值錢的石頭。這則案例啟示我們,去思考人生價值的內涵,即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是什麼?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2)有關於人生的故事擴展閱讀:
哲理名言
經一失,長一智。——王安石
人不可以無恥。——孟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盧多遜
意志在於磨練,成功在於堅持。——周海中
品德,應該是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孟德斯鳩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契訶夫
3. 有關人生哲理的經典故事
NO1.晚年
有一位老人,用了畢生的積蓄,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
他的老伴過世得早,留下三個孩子,可孩子長大後都出了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孩子不在身邊,所幸老人還有個學生,跟進跟出地伺候他。
許多人都說:
「看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成天陪著老頭子,好像很孝順的樣子。誰不知道,他是為了老頭子的錢。」
老人的孩子們,也常從國外打來電話,叮囑老父親要小心,不要被學生騙了。
「我當然知道!」老人總是這么說,「我又不是傻子!」
終於有一天,老人過世了,律師宣讀遺囑時,三個孩子都從國外趕了回來,那學生也到了。
遺囑宣讀之後,三個孩子都變了臉,因為老人居然糊塗到把大部分的收藏都給了那個學生。
老人的遺囑寫著:
「我知道我的學生可能貪圖我的收藏,但是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
就算我的孩子們愛我,說在嘴裡、掛在心上,卻不伸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
相反,就算我這個學生對我的情都是假的,假到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也就算是真的!」
NO2.炫耀
一老頭騎三輪蹭了路邊停的一輛路虎, 正愁眉苦臉時,這時走過來一個路人。 路人問:賠得起嗎?
老頭:賠不起!
路人說:賠不起還不跑,等人家來找你啊!
老頭欲言又止,最終還是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這時,這個路人拿出鑰匙開著路虎走了!
人一生當中,最大的炫耀,不是你的財富,也不是你的精明,更不是你的手段,而是一種簡單的理解和體諒!
NO3.借錢
老大的倆雙胞胎兒子考上了大學,光學費就一萬多。
老大東跑西顛,跑細了腿兒,也沒把錢湊夠。
為這事,老大吃不香,睡不安,愁起滿嘴的燎泡。
媳婦說,該借的都借了。實在不行,你跟老二張個口吧。
老大一聽,咧了嘴。
老大說,前年,老二蓋雞場鴨場,跟咱借兩千塊,可咱連百十塊都沒借給他。這個時候找他,我咋張得開口?
那……咱兒子的大學就不上啦?
老大點支煙,狠狠地抽幾口,煙霧繚繞,罩著老大那張愁苦的臉。這時,有人敲門。老大開門一看,竟是老二。老二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風塵僕僕地站在門口。
把老二讓進屋,老大說,老二,你咋來啦?
老二放下雞,放下鴨,抹一把頭上的汗說,聽說倆侄子考上了大學,擔心哥湊不夠學費,就給哥送來三千塊……說著,老二從口袋裡掏出厚厚一沓錢,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老大羞愧難當,一張臉漲成紅高粱。老大說,老二,哥對不起你……前年你蓋雞場鴨場,跟哥借兩千塊錢,可我……
老二擺擺手說,哥的家境我知道,嫂子有病,倆侄兒要上學,你打工也掙不了幾個錢……再說,你前年不是還借給我五百塊嗎?
五百塊?老大一頭霧水。
對呀。老二說,哥,你忘了嗎?那五百塊,是你托咱娘捎給我的啊……
NO4.散步
一女在違背父親意願下結婚,離婚,父女反目,生活貧困並攜一子。
其母心慈,勸女兒趁其父散步的空閑帶著兒子回家吃頓熱飯,於是便常帶著兒子刻意避開父親回娘家吃飯。
直到一日下雨,父女兩人在社區偶然相遇迴避不及,父親尷尬道:
「以後回家吃飯就別躲躲藏藏的,害得我下大雨都得出來!」
NO5.買鞋
一個貪心者上街去買鞋,心想揀一便宜點的。不料,店主說:「我這里的鞋一元錢不要,隨你穿走,但有一條件,就是你在三天內不能說話。」
太好了!貪心鬼認為這太上算了,於是挑了一雙500元的鞋子,不聲不響就回家了。妻子問他多少錢,他一言不發,再三問,還是不說話。
家人著急了,去請醫生,醫生詢問他,他也咬著牙不說話,醫生也慌了,認為這是怪病,無法醫,他的妻子嚇壞了。
三天到了,鞋匠來到他家,先與他妻子談了一會兒。然後又單獨進屋對貪心鬼說:「時間已到,你可以說話了。」說完便告辭了。
那貪心鬼把這件事情說給妻子聽,並且眉飛色舞地對妻子說:「太好了,只是三天不說話,白白得了一雙好鞋,500元啊。」
妻子聽了,瞪了眼:「什麼?剛才鞋匠說他會治啞巴,已拿走了一千元啊!」
NO6.顯擺
一天,一個博士坐船欣賞風景。
在船上,博士問漁夫:「你會生物嗎?」
漁夫說不會。
博士就說:「那你的生命就要失去4分之1了。」
過了一會兒,博士又問:「你會哲學嗎?」
漁夫還是不會。
博士有說:「那你的生命又要失去4分之1了。」
又過了一會兒,博士又問了:「你會科學嗎?」
漁夫仍然不會。
就在這時,狂風亂作,卷來一股巨浪。
漁夫問博士:「你會游泳嗎?」
博士說:不會。
漁夫說:「那你的生命就要玩完了!」
NO7.感謝
一輛轎車從度假村出來後,在鄉村的泥道上拋錨了,身穿名牌西服的車主焦急地對圍觀的人喊著:你們有誰願意幫我爬進車底鎖一下螺絲啊?
原來他車子的油管出了問題,漏出來的油已經流到地面,而那裡離最近的加油站有上百公里,難怪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身旁的女子鼓吹著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於是他趕緊掏出一張大鈔:誰幫我鎖緊,這錢就是他的了!
圍觀的人群里有個小夥子動了一下,卻被他的同伴拉住:別相信有錢人的話!
這時只見一個小孩子走了過去,說:我來吧!
操作很簡單,小孩在那人的指揮下不到一分鍾就鎖好了,爬出來後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著那人,男人剛想把那張鈔票遞給小孩,卻被女人喝斥住了:你還真打算給他啊?給他一點零錢就好了!
於是男人從女人手裡接過零錢後遞給小孩,小孩搖了搖頭。
聽見人群中的噓聲,男人只好拿出大鈔,小孩子竟然還是搖頭,男人有些生氣了:你嫌少?再嫌,錢都不給你了。不,我沒有嫌少,我的老師說,幫助人是不要報酬的!
男人很納悶:那你怎麼還不走?
小孩說:我在等你跟我說謝謝!
NO8.送禮
小伙拎了兩條煙,摸黑來到村主任家,他想找村主任給他批塊宅基地。
村主任正在看電視,明白小伙的來意後,笑著把小伙拎來的煙擋回去,不說批,也不說不批。
隔幾天,小伙掂著兩瓶酒,再次走進村主任家。還跟上次一樣,村主任笑著把小伙掂來的酒擋回去,不說批,也不說不批。
小伙心裡直發毛,村主任到底啥意思?
小伙要走,被村主任攔下。村主任說,小伙,你家有糧食嗎?
小伙是村裡的種糧大戶,家裡有的就是糧食,滿滿兩大糧倉,少說也有三萬斤。鬧了半天,船原來彎在這里。小伙笑眯眯地說,主任想要糧食啊,咋不早說?我這就回去扛幾袋過來……
幾袋不要,一袋就好。今天太晚,明天一早吧。
於是,第二天一早,小伙就扛著一袋糧食跨進村主任家的院門。
村主任迎出屋,對小伙說,我這幾天腰疼,扛不得東西,家裡擱糧食不方便,你就幫我扛個地方吧。
小伙說,行。
村主任又說,小伙你還扛得住嗎?要不歇歇?
小伙咬著牙幫骨說,扛得住,扛得住……
出了門,村主任在前邊走,走得腳步騰騰;小伙在後邊攆,攆得東倒西歪。
左拐,右拐,照直走……
村主任站下,用手朝前邊一指說,到了,小伙你扛進去吧。
小伙抬頭一看,傻眼了——前邊的破土屋裡,住著小伙的娘……
NO9.相濡
退休在家後,老伴最愛從早到晚數落我又老又胖好吃懶做。
今早起床我突然咳嗽並吐出一口鮮血,他看到後整個上午沒有說出一句話,悶悶的抽煙。
中午拉我去了醫院,最後得知那是我牙齦發炎口腔出的血,
他立馬就站在醫院怒罵我:」你這個沒用的胖老太婆……」只是沒罵完,他的眼眶已滿是淚水......
NO10.破碗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的泉水清澈、甘甜如汁,行人經過時常用手掬一捧泉水喝。
附近千佛寺的一名老和尚見此情景,拿了一個有缺口的碗放在泉台上,人們就能用這只破碗舀泉水喝。
一天,有位富商來趵突泉遊玩,見人們用破碗喝泉水,心想:「如此靈秀之地,怎能放一個破碗?」於是他讓隨從買來一隻精美的瓷碗換掉了原來的破碗。
富商自認為做了一件好事,心滿意足地離去。但第二天,有人用瓷碗喝過泉水後就把它拿走了。其他人又只能用手掬水喝。
幾日後,富商又來到趵突泉,發現自己買的瓷碗不見了。
正納悶時,他看到老和尚拿著一隻碗走過來,用石頭把碗敲出了一個缺口,再放在泉台上。
富商忙上前問:「您為何要把碗敲破?名泉當配好碗,我前幾日就放了一隻好碗在此。」
老和尚笑著搖搖頭:「好碗讓人貪心,很快就會被拿走,反而是我的碗,正因為殘破,所以誰都不會打它的主意,才能長久放在這里,供人使用。」
富商恍然大悟。完美的東西並非適用所有環境,而適用的東西也無需苛求完美!
4. 關於人生的小故事
約翰的鬍子以及英若誠的游戲
約翰留鬍子已有多 ,忽然他准備把鬍子剃掉,可是又有點猶豫:朋友、同事會怎麼想,他們會不會取笑?我經過數天的深思熟慮,他終於下決心只留下小鬍子。第二天上班時,他已有足夠的的心理准備來應付最糟的狀況。結果出乎意料,沒有人對他的改變有任何評價,大家匆匆忙忙來到辦公室,緊緊張張的做著各自的事情。事實上,一直到中午休息時沒有一個人說過一個字。最後他忍不住先問別人:「你覺的我這樣子如何?」
對方一楞:「什麼樣子?」
「你沒注意到我今天有點不一樣嗎?」
同事這才開始從頭到腳打量他,最後終於有人嚷出:「噢!你留了八字鬍。「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也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他出生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口人坐在大餐廳中。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的一個不被人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大家遍尋不到他的時候再跳出來。
令英若誠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這才焉焉的走出來吃殘溏剩菜。
自那以後,他就告戒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會大失所望。
不要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天對著鏡子琢磨半小時決定用哪種口紅,哪條領帶,你的苦心也許根本沒有人注意。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你也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吧,不要總惦記著別人怎麼評價你。
===============================
18顆櫻桃,18次彎腰
歌德在他的《敘事謠曲》中講了這么一則小故事:耶穌帶著門徒彼得遠行,路上看到一塊小小的馬蹄鐵,便讓彼得撿起來,但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麼,自己撿起來馬蹄鐵,路過城鎮時到鐵匠鋪換了三文錢,又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兩人繼續前行,經過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知道彼得又渴又餓,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掉出一顆,彼得慌忙撿起來吃掉。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不堪地彎了18次腰。
耶穌笑了,對彼得說:「如果當初你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小事不幹,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
==================================
自我欺騙
美國國際管理集團(IMG)的創建者馬克.H.邁克是世界一流的管理專家,他自己介紹,他從一位好朋友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這位朋友是位出類拔萃的推銷員,只要他一出面,他的魅力就能充滿每個角落,你只有把錢花光才會離開。不過他的長處僅此一點,在其他方面,比如說組織、資金使用,對部下的鼓勵、業務細節和工作貫徹方面等等都一竅不通。
這種人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公司明星般的銷售經理,但絕不是企業家。然而這位先生是個自欺欺人的大師,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連續十年,他不斷的組建自己的公司,接下來就是不斷的關閉。
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認為自己非凡的銷售是人人都具備的。對他來說,銷售是最簡單不過的工作,他認為別人也一樣容易。於是他呆在辦公室做管理,讓別人出去跑銷售,結果公司中沒有一個人在發揮自己的特長。
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關鍵在於努力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而把不足之處的危害降到最低。如果把精力全部花在提高弱項上,收效甚微,反而會影響到別的方面,成為一個毫無特色敵人,自然也就難有建樹。
有缺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要從事與缺陷相對應的工作;有特長當然是好事,但把特長棄置不用,便如同沒有特長一樣。
=================================
七分與三分(超精闢)
田力合為男,女子合為好。男人--難人也;女人--亦好人!
七畫是"男",三畫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於是,男人拿走七分權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體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但耐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所以面對情敵,男人們通常都是短兵相接,武力解決;女人則更喜歡明徵暗鬥的拉鋸戰!
男人們聊天,七分談理想,三分談女人;女人們則七分談男人,三分談理 想。於是,男人征服世界贏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贏得世界。
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於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於是,男人膽大去經商,女人膽大不化妝。
女人都有七分的自信,三分的不確定,所以女人總是問男人"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男人則是七分的不耐煩加三分的敷衍,看都不看就道:真好看!女人把自己的七分給了家,剩下三分給父母;男人的七分給事業,妻子,兒女,父母,情人分剩下的三分……於是,離婚時女人能得到七分的財產,而男人卻得到十分的自由。
在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女人佔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給男人,於是有"花姑娘";在同樣絢爛的內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賞別的女人,只留給愛人三分的忠 誠。於是有"花花公子"。
男人希望女人三分嫵媚,七分苗條;女人則希望男人三頂烏紗,七根金條。於是,男人常贊嘆:"她真美!"女人常感慨:"他可真有錢!"男人對感情三分情愛七分性愛,而女人則相反!所以,男人三分是人,七分是畜牲!
男人可以七分是男人,三分是女人;女人則不能七分是女人,三分是男人。
男人不喜歡七分精明的女人,就像女人不喜歡七分老實的男人!
男人一生,七分的時間用來思考,三分的時間去表達,女人則相反!所以,有些話男人想想就不說了,女人不想就說!
女人的肌膚七分是天生,三分靠保養。所以男人怕女人曬黑常讓她們躲在自己的身後!
男人七分愛數學,三分愛文學。於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
其實最甜美的愛情是三分得到,七分想要;而最穩固的婚姻是七分得到,三分想要。所以,婚姻不甜蜜是因為女人讓男人得到的太多了!
我說的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兒戲!
====================================
怎樣才能成為「名人」
這里所說的「名人」不是指生活中的名人,而是指網路上的ID。不少新來的朋友渴望在BBS上一夜成名,讓大家認識.了解自己。偶通過觀察發現有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如果你具有寫作的能力,那就多發帖子,發好帖子,最好是天天都發,轟炸大家的眼球!在大家逐步接受你的情況下在再回帖中適當的和大家聊天,通過交流相互之間就會由陌生到熟悉,時間久了你就成為BBS上的實力派寫手了。
2. 如果你沒有寫作的能力,那就天天轉帖子強*大家的眼球。讓大家逐步感覺到如果哪天沒有看到你的轉貼,生活中就缺少了樂趣的時候,那你離「名人」也就不遠了。
3. 如果你既沒有寫作的能力又不想動手轉貼,那您就只有做個「吹鼓手」了——就是在別人的帖子里回帖。在此偶想鄭重的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在回帖的時候您要記著說奉承的話,如:好貼啊~ 樓主寫的真有水平等,千萬不能拍磚:這貼主題不明確,語句不通順等。如果回帖不注意的話,不但名沒出成還會引起樓主和其他人的反感,偷雞不著反失把米那就得不償失了。
4. 如果以上的手段您覺得來的太慢的話,那偶就告訴您一個更為捷徑的方法:就是找一個論壇上的名人和他(她)鬧緋聞,例如:斑竹,論壇上的知名人士等。如果您覺得這樣做不道德的話,您也可以找一個和您一樣想迅速出名的人和您演雙簧,比如:今天您寫:**我們永相愛,明天發個:**你不道德,既然結婚了為什麼還欺騙我?後天您再說個:我和**不得不說的愛情故事。。。經過這樣的狂轟爛炸您想不出名都難,包您一夜之間名揚BBS。
5. 如果以上幾種方法您都不採用的話,那您只有打斑竹的主意了。但這個方法的前提是您以前就通過某種方式已經和斑竹認識了,通過斑竹把您介紹給大家也是一種便捷的方法(註:BBS上的人愛跟風.拍MP,斑竹的面子誰敢不給呀~)
6.如果您是愛玩愛鬧的人那您可以勤灌水,這是一種最便捷的提高知名度的方法。
不夠的話
到這兩個網站看看,一定有:
http://www.globrand.com/list/8-2.shtml
http://www.xiaogushi.com/Article/Index.htm
5. 關於人生的小故事
咀嚼人生
作者——李思佳
兒時,聽母親講故事,亦是一種快樂的享受,想像給我們的肢體插上了翅膀。聽著時,內心的澎浪不斷湧起。幻想自己在苦難時,手裡舉著阿拉丁擁有的魔燈,實現自己的願望。渴望生日那天,爸爸也能送給自己一隻和米沙一模一樣的八音盒,走進叮叮城和米沙痛快地玩上些日子。盼望著有一天,專搞破壞的老鼠們變成故事裡心地善良的舒克、貝塔,和它們一樣聰明能幹,與人類打交道……當故事的結局不完美的時候,我們小小的心靈也會充盈著復雜的情緒。當捧起手中的書,我們不知不覺玩味於精彩的小說,我想這輩子再也拋不開小說的玄奧。
即便是一則簡短的文字,我們都會發掘隱匿在其中的道理。即使小說的蘊意撲朔迷離,我們也可以讀得透徹。陶情於小說一波三折的精彩情節,不敢間斷再讀,似武俠小說的順理成章。不敢輕拋棄每則小說給予我們的智慧。小說匯集了世人發現的眼睛,賦予了世界百態,對於誤入歧途的人猶如甘露或是及時雨。
在清閑午後,在落日黃昏,一杯清茶,翻開手中書,墜入朦朧的霧里。驚羨《簡•;愛》中的女主角簡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依靠自己的正直品德和聰明才智達到自己的目的。喜歡她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憧憬和追求時懷著的執著的心態。佩服《巴黎聖母院》中主人公卡西莫多默視自己畸形外貌的勇氣,敢於正義。把沉澱在心裡的愛情伴著艾美拉屍體化作了永恆。跟隨「話說天下大勢,分
關鍵字:
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循環觀,感受魏、蜀、吳三國的盛衰演變,感慨劉備三顧茅廬的復漢信念;飽覽關雲長義薄雲天;再睹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小說是智慧的根,是快樂的源,是心靈的窗。閑適時,在小說中,我們尋找到一泓林陰下的心泉,在彌漫開來的清新氣息中,讓自己慢慢解凍,慢慢融化……每讀完一部小說,浮躁的心緒便得到一次撫慰,心靈境界就多上一級台階,心中的陰霾也會盪滌許多。好看的情節似清風拂面,掃去心靈的塵埃,讓人找到了自我。在小說的引領下,我們可以享受本屬於自己的那份純凈與清閑,找尋心靈之初的清凈、透明。
小說緊緊扣住人生、人情、人性這一話題,輕吟淺唱,讓時時處於喜、怒、哀、樂、盼之中的我們總能在書中某個地方找到開啟心靈、啟迪智慧的鑰匙。猶如一枝含苞欲放的花朵,讓人澄心靜濾,讓屬於自己的生活綻放欣慰的笑容。塵封的思緒常在不經意中被它輕輕喚醒,久違的感動一次次地奔涌翻騰,麻木的神經經常被一件件娓娓道來的平常事驀然觸動。
長久以來,我們已經視小說為須臾不可分離的知心老友,在境界中陶冶自我,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純潔、高尚。
[同窗視點]
是啊,欣賞一本小說就是咀嚼人生。作者有獨特的見解,不時對小說中人物細細點評,有時則滔滔不絕,抒發著自己的感情,流露出對小說的喜愛。文章語言簡練、流暢,的確小說「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純潔高尚。」(俞倩倩)
6. 求對人生有意義的小故事
1 對你人生有意義的小故事
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鍾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2.人生不得不讀的小故事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3.也許你看過這個故事 但請你再看一遍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7. 有關於人生哲理的故事,(演講用)
一個人向三位修行人請教如何得道。第一位修行人說:「在果園里,我看到葡萄在早上長得茂盛美好;到了中午,許多人來摘取,留下一片破敗狼藉的景象,我因此而得道。」
第二位修行人說:「我坐在池邊,看到蓮花在清晨時分開得美麗;到了中午,有一大堆人,跳進蓮花池裡洗澡,不一會兒工夫,蓮花全被蹂躪殆盡,我因此而得道。」
第三位修行人說:「我在水邊靜坐,看到晨間溪里魚兒悠閑地游來游去;到了中午,有人拿了網子、用了誘餌,這些魚兒全都成了他的網中物,我因此而得道。」
這個人聽完三位修行人的話後,在回家的途中,路過海邊,看見沙灘上堆了許多沙堡。沒多久,一陣陣潮水湧上岸來,當潮水退走時,先前那些沙灘上的沙堡,也已經消逝得無影無蹤。他這才終於想通,世上的許多事物,不論費盡多大心機,花了多少力氣,即使能夠擁有,也都是暫時的。
懂得無常,就會捨得;能夠捨得,才不會被物慾驅使,進而能夠拋開得失,看清一切,悟得生命快樂的泉源。
8. 求幾則關於人生的故事,要經典,
決不放棄 苗恆 在法蘭西艾克斯小鎮住著一個暴發戶,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保羅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在兒子15歲那年就把他送到了一所律師學校。保羅對那些呆滯的法律條文毫無興趣,卻喜歡繪畫,常常逃課到田野寫生。父親對此極為惱火,認為那是流浪漢才會從事的職業,便安排他畢業後在某銀行當會計。保羅依舊塗鴉不止,沒有放棄自己對繪畫的愛好,在上班時亦不忘構思畫作,老是找錯錢算錯帳。 保羅雖然勤奮刻苦,但天賦不是很高。畫的多了,他便請求在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沙龍展出,遭到嚴詞拒絕。他又希望在\「落選畫廊」中展出,還是不行。保羅忖度也許是自己的畫藝不精,便負笈北上首都,連考兩次巴黎美專,均遭落榜,他只得到一家很普通的美術學校去專修油畫,時常背著干糧到盧浮宮臨摩大師作品,一去就是三五天。 三年後他建立了自己的畫室,他已經設計好了自己的前途:不管父親如何反對,他也要作畫家.同行排擠他說畫得不倫不類,評論譏諷他\「是個拙劣的顏料師。」當時他只有作家左拉一個朋友,然而就這個唯一的朋友在成名之後和他分道揚鑣了。保羅沒有灰心,堅信自己才華卓犖,還讓養的鸚鵡稱他為\「大畫家」,為自己鼓勁。他做畫時常常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彷彿陷入了癲狂狀態。 當20世紀的曙光到來之際,保羅成功地舉辦了一次大規模的畫展,巴黎嘩然,舉國震驚。他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一夜成名,然而他知道這就不過是在任何艱難險阻之前決不放棄換來的榮耀,其中的苦辣酸甜個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就是在彌留之際,他還忍著病痛在雨中的麥田繪制完最後一張畫,然後從容地離開了人世。他的全名叫塞尚·保羅,後人把這位後期印象派的傑出代表尊為\「現代繪畫之父」,親友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在其日記的扉頁發現這樣一句話:\「不到呼吸停止,決不放棄,決不!」
9. 收集哲理故事 關於人生的 越深奧越多越好 …
心向佛,便有了佛。有了佛,便能與他對話。
我是個虔誠的人,問佛:「
請告訴我可以同性相愛嗎?」
佛
語:「為什麼不可以?」
我問:「但世人不認為這樣啊。」
佛語:「世人?」
我疑惑了:「是啊!怎麼了」
「那是世人根本很多都不知道真愛罷。」佛答。
「真的嗎?」
佛語:「是啊,我給你說個事實吧。」
「
好的。」
「曾經有一位向佛的王子,但他禁不住情慾的誘惑,放不下感情的包裹,因為有一個很愛很愛他的女孩。」佛說「有一天,他來到我面前問我該怎麼做,我問他那個女子是不是真的很愛他,他說是的,很愛很愛,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一樣愛。」
「然後呢?」我問。
「然後?沒有然後了。」佛嘆了一口氣。
「為什麼?為什麼沒有然後?」我不信。
「然後,王子就徹底歸依釋門了啊。」佛看著我,說道。|
「為什麼?我不明白,不是有個很愛他的女孩嗎?」
「愛?真的愛嗎?那不是真愛啊,有多少世人懂得真愛啊?」佛語。
「為什麼!!?」
「我告訴他,有一個方法可以證明女子對他的愛有多深,他去做了,結果,他很失望。」佛語。
「怎麼做的?」我不解。
「用我的法力將他變成了一個女子。然後,愛他的女子見他已不再是以前那個英俊的王子,便含淚離開了他,而這個王子,也從此大徹大悟,因為她愛的是他的人,而不是他的心。」佛語。
「我懂了」我說。
「所以,真正的愛是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都去愛的才叫真愛。」佛語,「只要有真愛,又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呢?地位,年齡,乃至性別,都不是重要的啊,重要的是真愛,愛他的人,更要愛他的心啊。
「你剛才說的王子是誰啊?」
「誰?」佛微微一笑,「現在世人都稱他為'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