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

有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3 21:23:59

A. 成語故事一馬當先五十字簡寫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B. 成語故事一馬當先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舉例造句】: 李自成看見敵人增加了援軍,士氣復振,就趕快把人馬整頓一下,由他一馬當先,繼續猛沖猛攻。 ★姚雪垠《李自成》

C. 成語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語 一馬當先

【成語故事】:
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佔它,居高臨下,定軍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佔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信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沖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後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紅旗。黃忠看到信號後,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沖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一馬當先
成語讀音:yī mǎ dāng xiān
成語解釋: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成語造句:李自成看見敵人增加了援軍,士氣復振,就趕快把人馬整頓一下,由他一馬當先,繼續猛沖猛攻。(姚雪垠《李自成》)
近 義 詞:遙遙領先、爭先恐後
反 義 詞:後來居上、後起之秀、慢條斯理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繁體:一馬當先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D. 一馬當先 成語故事 超清

一馬當先
[讀音][yī mǎ dāng xiān]
[解釋]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近義]身先士卒爭先恐後匹馬當先奮勇當先首當其沖遙遙領先
[反義]知難而退後來居上後起之秀慢條斯理

E. 童話故事 《一馬當先》成語故事

「一馬當先」,這個成語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身先士卒。那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讓我們一起讀讀下面的成語小故事吧。
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佔它,居高臨下,定軍 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佔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 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信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沖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後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 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 紅旗。黃忠看到信號後,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沖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讀了上面的這個成語小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意義主要是表示,永遠走在任何事情的最前沿,是個榜樣的象徵。

F.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

一馬當先
yīmǎdāngxiān
[釋義] 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語出] 明·施耐庵《水滸》:「(喬道清)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正音] 當;不能讀作「dànɡ」。
[辨形] 先;不能寫作「仙」。
[近義] 遙遙領先 爭先恐後
[反義] 後來居上 後起之秀 慢條斯理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於人、軍隊指戰員;也用於其他事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G. 一馬當先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哪一位

相信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接觸過這個成語「一馬當先」,這個成語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身先士卒。

一馬當先

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佔它,居高臨下,定軍 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佔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 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信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沖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後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 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 紅旗。黃忠看到信號後,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沖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讀了上面的這個成語小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意義主要是表示,永遠走在任何事情的最前沿,是個榜樣的象徵。

H.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怎麼寫

解釋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I.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怎麼寫

【成語】: 一馬當先
【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解釋】: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內形容領先。也比容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成語典故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舉例造句】: 李自成看見敵人增加了援軍,士氣復振,就趕快把人馬整頓一下,由他一馬當先,繼續猛沖猛攻。 ★姚雪垠《李自成》

J. 經典成語故事:一馬當先

一馬當先

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佔它,居高臨下,定軍 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佔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 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信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沖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後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 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 紅旗。黃忠看到信號後,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沖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讀了上面的這個成語小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意義主要是表示,永遠走在任何事情的最前沿,是個榜樣的象徵。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