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成長故事
1. 有意義的故事
一: 從前,有一個賣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努力地賣著由帽子。 有一天,他叫賣得十分疲累,剛好路邊有一顆大樹,他就把帽子放著,坐在樹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而每隻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頂草帽。他十分驚慌,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將無法養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 他想機會來了,於是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都扔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都扔在地上。 賣帽子的高高興興地撿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後,他將這件奇特的事,告訴他的兒子和孫子。 很多很多年後,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業。有一天,在他賣草帽的途中,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著了,而帽子也同樣地被猴子拿走了。 孫子想到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方法。於是,他舉起左手,猴子也跟著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果然,爺爺所說的話真的很管用。 最後,他脫下帽子,丟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做,還是直瞪著他,看個不停。 不久之後,猴王出現了,把孫子丟在地上的帽子撿了起來;還很用力地對著孫子的後腦勺打了一巴掌,說:「開什麼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 孫子為何不能像爺爺當年那樣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我想,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得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都沒能正確地對待經驗,他們都機械地套用了經驗,他們未能對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過去成功的經驗,往往就是此刻失敗的最直接的原因。在教育工作中,雖然我們誰也不能漠視經驗的價值,但我們不僅需要靈活運用經驗,而且要不斷更新經驗,試著讓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本身的多變性,否則就會犯驢子的錯誤,就會遇到孫子失敗的困惑。只有擁有經驗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樣,只有擁有教育和教學經驗經驗而又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二、木匠的門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多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後來,門上的釘子銹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一塊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拴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拴;再後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上一個門軸……於是若干年後,這個門雖然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於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於是木匠一陣嘆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當一個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習慣方式之後換一種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從中能獲得何種啟示呢?成功的基本原理大多是有共性的,是沒有國界的。為了不被國家的界限封閉自己,為了不被「行業上的造詣」關住自己,為了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需要敞開心扉,需要交換彼此的觀點。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優點所在以及與他人的差異與差距,並在尋找與彌補差距的過程中完善自己。 三、打破「信念障礙」[故事]: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鍾內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一九五四年,羅傑
2. 寫一篇成長過程中有意義的一件事作文
在我記憶的天空中,有許多美麗的星星,每一顆星星都記錄著一個我成長中的故事。現在我就專把屬最亮的那顆星星給你欣賞吧。
那年暑假,媽媽帶著我和表哥去白洋淀玩。第三天,我們乘船去大觀園。買船票的時候,因我的身高超過了1米,不能免票,需要買一張兒童票,可是媽媽的錢不夠了,來這兒一次不容易,媽媽留下,讓我和表哥去,媽媽又不放心,因為我們畢竟是小孩子。船快開了,讓二爸送錢也來不及了,於是媽媽就對我說:「成成(我的小名),要不,你先和表哥回二爸家吧。」我想,回二爸家就不能去大觀園了,這種「賠本」的生意我才不幹呢!
我想了想說:「媽媽,買票的時候我半蹲著,不就可以不買票了?」媽媽說:「這可不行。」可媽媽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便說:「既然你這么想去,我就答應你吧,不過這樣的事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我點頭同意了。
買票的時候,我半蹲著,賣票的說:「這小孩不用買票了。」哈哈!我成功了!在乘船的過程中我對媽媽說:「我真是聰明透頂啊!」媽媽說:「你這孩子……」我趕緊說:「我知道逃票是不對的!媽媽?敬禮!」說著我做了一個鬼臉,媽媽被我逗笑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久了,但我仍然記憶猶新。我知道逃票是不對的。
3. 關於名人成長故事有那些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故事之二: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故事之三:「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是居里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早在女兒不足周歲的時候,居里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游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製作等等,還教她們騎車、騎馬。 繼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獲諾貝爾獎之後,由居里夫人培養成才的兩對後輩也相繼獲得諾貝爾獎: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她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物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4.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特別有意義的事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非常的有意義,但有的事情可能會對我們的一生都造成非常重大的影響,這是因為這些事情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的多姿多彩。在我的人生當中,我認為以下幾件事情非常的具有意義。
一、童年長輩的陪伴。在我童年的時候,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要忙於自己的工作,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是跟著自己的外公外婆一起長大。這對於我來說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憶,在田間鄉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氣息,感受到了來自於外公外婆的關愛之情。即使是父母不在身邊,也感受到了陪伴的意義,外公外婆一直在用他們的愛去填滿著我生命當中的空缺。這一段時光對我的成年時期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力,我想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段無憂無慮的時光,而在那一段鄉下的時光里,我真正度過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美好時刻。
5. 有意義的成長故事
林肯的行嗎?可能會有點多。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6. 有意義讓你成長的童年的故事作文
快樂的事兒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多得數也數不清,有些已隨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模糊不清,但在我十歲時暑假裡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在前年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鄉。有一次,我和外婆去超市買東西。超市裡的人真多啊,那些售貨員叔叔阿姨個個忙得滿頭大汗,但仍然不辭辛苦地認真工作著,這種精神多麼可貴呀。看他們這樣累,我忍不住對一位售貨員阿姨說:「讓我來幫幫你吧。」阿姨驚奇地張大嘴巴,說:「你……行嗎?」「讓我試試吧,慢慢學。」阿姨答應了,她先讓我在一旁看。只見她麻利地拿起讀碼器對准條形碼一照,價格馬上就出現在小屏幕上,全部照完之後,又在鍵盤上打了幾個字母,最後收一下錢,就大功告成了。哈哈……原來這么簡單,我忍不住躍躍欲試。哎呀,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我笨手笨腳的,好不容易才把面前貨品的條形碼照完了,可鍵盤上的字母好像在跟我捉迷藏,半天打不出一個。阿姨「撲哧」一聲笑了,對我說:「這樣吧,我來打字,你來照條形碼。」我爽快地答應了。時間慢慢過去了,我越來越熟練,工作順利地進行著。我正暗自得意呢,困難就來了。一位顧客捧著一大堆的東西過來了,嘴裡還不停地說著:「快,快,我趕時間……」這下我慌了手腳,一下子亂了秩序,還有些條形碼像是故意跟我作對似的,怎麼也打不進去,真是越忙越亂,最後還是阿姨幫我搞定的呢。一晃,都下午五點了,我得回家了,臨走時,阿姨還送給我一盒巧克力,說這是我今天的工資。
我快樂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雖然汗流浹背,但心裡是比吃了蜜還甜,有說不出的高興。手上拿著的這盒巧克力,似如有千斤重,這可是我第一次靠勞動、辛辛苦苦掙來的啊。我拿了一塊放進嘴裡,覺得格外香甜。
7. 名人勵志成長故事有哪些
沉睡的大拇指
從蓋爾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媽媽就開始為他擔心了,因為蓋爾左手的尾指邊長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轉眼間,蓋爾已經3歲,父母把他送進了幼兒園。可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他回家後便眼淚汪汪地問爸媽和爺爺:「為什麼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頭?迪克說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隨著年齡的增長,蓋爾的第六根指頭也長大了許多,看上去有點礙眼。此時此刻,爺爺陷入了沉思,蓋爾是那樣的聰明可愛、乖巧伶俐,他的傷心和自卑令爺爺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過鋼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壓在掌心裡。爺爺像發現什麼珍寶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裡看了又看,然後會心一笑,把蓋爾抱放在自己的膝蓋上。
「寶貝,你看爺爺右手的大拇指,它是個小懶蟲,從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開始睡覺了,到現在都不肯起來。」爺爺邊說邊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後讓掌心朝下,並把蓋爾的左手掌心朝上,當兩只手合在一起的時候,正好10個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懶不聽話,所以,我就替您長了一根手指,是這樣的吧,爺爺?」天真的蓋爾開心地笑了,充滿了自豪。小小的他覺得,這第6根手指擔負著重大的責任,它是來幫助爺爺的。
爺爺迅速把這件事告訴了家人和朋友,還請蓋爾的老師在班上告訴其他小朋友,蓋爾幫爺爺長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們非但不再嘲笑蓋爾了,還佩服蓋爾小小年紀就幫助大人。
自從和蓋爾說過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後,只要見到蓋爾,爺爺右手的大拇指就會條件反射般地蜷曲進掌心。時間稍長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會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幫忙才能慢慢地舒展開。久而久之,爺爺竟習慣成自然,時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來,也習慣了用四根指頭吃飯做事。不熟悉的人還真以為爺爺的手原本就是那樣的。而蓋爾呢,自從聽了爺爺的故事後,對第六指特別關心愛護,冬天的時候還特意塗上一層厚厚的防裂霜,他覺得這是愛爺爺的一種表現。
一次,當爸爸媽媽把蓋爾帶到醫院說可以切除第六指,蓋爾大聲抗議:「這是我幫爺爺長的手指,怎麼可以切除呢?除非爺爺的大拇指睡醒起來了。」可是,爺爺的手指五年來一直習慣蜷曲在掌心裡,它已經變形萎縮,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卻使蓋爾度過了幸福快樂的童年。爺爺對此,已經非常滿足了。
當爺爺知道蓋爾拒絕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後,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找來紗布,把大拇指纏住,然後告訴蓋爾,他已經動了手術,手指馬上可以伸直了,蓋爾的第六指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蓋爾聽話地隨父母去了醫院,手術很成功,而爺爺的大拇指雖然用紗布纏了很久,但始終無法伸展。
爺爺去世後,父母將大拇指的真相告訴了蓋爾。那一刻,蓋爾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為沉睡的大拇指給了他完整的人生,還真真切切地告訴他什麼叫親情。
在挫折中堅強,做好自己
男孩出生在紐約皇後區,六七歲時就有個夢想——到NBA打球。雖然這個理想似乎有些遙不可及,可它在男孩稚嫩的思想里一點點成長著,一天天壯大著。小時候,男孩曾夢想過牽著父親的手,跨過青草地去球場嬉戲,做各種動作:騰空,跳躍,疾馳,突破,空投,站在他身後高大的父親,會歡快地鼓掌,為他加油。
可這一切只能在男孩的夢境里出現——他父親是個癮君子,幾乎沒有照顧過他。男孩走不進父親的世界,父親的思想與他完全隔絕,他和父親就像兩條平行延展的生命,沒有交集。缺少了父愛,男孩多多少少有些任性,全憑自己的意識行動,不管對與錯。當然,這也使男孩變得堅強,把他的意志磨煉得愈加堅韌。在沒有父親攙扶的情況下,男孩跌跌撞撞地成長著,努力做好自己。
在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裡,男孩過著簡朴的生活,他體諒母親的辛勞,漸漸成熟起來。可在男孩12歲生日的燭光還沒來得及點燃時,母親就撒手人寰,離他而去,留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牆角哭泣,獨自去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唯一的家庭支柱轟然倒塌,但父親依然沒有出現,沒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後來,是外婆收留了男孩。可這位76歲的老人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無法正常料理,哪裡談得上照顧他?男孩知道,這里是避難所,是暫時的港灣。在這個老少重組的家庭,男孩奇跡般地頑強生活著,他開始接觸社會,關注人生的理想,與命運抗爭。他明白,要想徹底改變現狀,必須努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男孩重新拾起兒時的夢想,瘋狂地在球場打球,不分晝夜。只有在球場,他才能找到自信,找到快樂,才能迸發出與生俱來的力量。沒有父母管教,沒有約束,男孩把球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如行雲流水。在曲曲折折的打拚路上,上帝終於眷顧男孩——他加入了NBA。但是,在高手如雲的NBA里,他如一粒滑向海灘的沙子,迅速被湮沒了。別人有經驗,有成績,而他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他沒有氣餒,努力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打球,練球,配合,提升。
可還沒等時間來證明一切,噩耗傳來——外婆與世長辭,他傷心欲絕,再一次被推向精神崩潰的邊緣。也許上天有意作弄,三年後,在他還沒從當父親的喜悅中醒來時,他六個月大的兒子就離他而去,喪子的悲痛使他一度心灰意冷,看不到未來。還有什麼比精神重創更可怕的呢?可悲痛遠沒有結束,兒子的葬禮沒過去多久,他在老家附近遭遇歹徒持槍襲擊,與死神擦肩而過,之後沒幾個月,他又遭遇車禍。在緊接著的那個賽季里,隊友們如火如荼地拼搶著,而傷痛卻讓他成了看客。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考驗,他沒有放棄,總是勇敢地去面對,在挫折中升華著自己的人生。他說:「我經歷過很多事情,而一般人可能沒法挺過這些困難,尤其是在精神上。有的人會把這些事情當成他們放棄生活、停止戰斗的借口。但是,這么多的困難,並沒有將我擊倒,因為一旦我倒下了,那我就不是我了,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雖然沒有成為NBA最好的球員,但是他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染了每一個人。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從容走出陰影的豁達。雖然三十而立的他,已在湖人打了六個賽季,但他至今都未獲得一項個人榮譽,不論是「全明星」,還是「最佳第六人」。面對別人友善的批評或不懷好意的指責與抱怨,他總是笑笑:「我能做的只是做好我自己,我的人生是快樂的。」
他就是湖人隊全能前鋒拉馬爾·奧多姆。2010年6月18日,經過長達9個月的鏖戰,奧多姆和隊友們奮力拚殺,在總決賽的「搶七大戰」中,湖人以83比79擊敗凱爾特人隊,從而以4比3的總比分奪得2009——2010賽季NBA總冠軍。
在湖人隊,奧多姆沒有科比那樣光芒四射,沒有加索爾那樣咄咄逼人,也沒有阿泰斯特那樣瘋狂至極,但他用獨特的個性抒寫著自己的傳奇。有人評價說:因為有了奧多姆,洛杉磯這座城市更加光怪陸離;因為有了奧多姆,湖人這支球隊有了更多娛樂元素。當被問及今後的打算,奧多姆自豪地背誦著他們的格言:「即使你被所有人眾星捧月,寄予厚望,即使你嘴裡含著金湯勺,甚至即便已經戴上了總冠軍戒指,你也得每分每秒都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