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故事
1.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遇到危險怎麼辦》活動設計附反思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一、設計意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差,所以,安全問題是時時存在,危險處處可能發生,這足以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教師的重視。正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時時防護幼兒的安全顧然重要,而教給他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更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長的暑假馬上就要開始了,許多家長無暇照管幼兒,會讓幼兒單獨在家,不安全因素時時存在,教給幼兒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是幼兒園教師勢在必行、責無旁代的任務。於是,在本學期我就設計了安全教育活動《遇到危險怎麼辦》,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掌握必要的、正確的自護常識,有效的進行自我保護,讓每個幼兒都能平安、健步康、快樂的成長。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 2、教會幼兒一些必要的自護方法,並能進行必要的自我保護。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活動難點:使幼兒掌握一些自護方法進行自我保護。 四、活動准備: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圖片、影碟片等相關資料; 2、影碟機; 3、獎品; 五、活動過程: (一) 教師以「生活中的危險真不少」引入課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 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現小偷進屋偷東西; 2、小孩獨自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 3、小孩獨自在家時,家裡突然著火了; 4、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生了食物中毒、受傷、生病的事件; (三) 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遇到上述的四種危險時,怎麼辦? (四) 師生談話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正確有效的辦法。 (五) 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後半段: 1、發現有小偷時,可悄悄的溜出門去報警或找鄰居幫忙等; 2、有陌生人敲門時,不可隨便打開門,可打電話告訴大人等; 3、家裡著火了,先打開門逃生再求助,無法逃生時要先打電話告訴大人、打電話報警等; 4、發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時趕緊打電話告訴大人等; (六) 師生共同小結影蝶片中傳授的辦法和小朋友及教師想到的辦法,教師要一邊小結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或資料強化幼兒的記憶。 (七) 活動小結: 1、教師再列舉一些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介紹其應變與防護的辦法; 2、教育幼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能發生危險,只有不去做危險的事,並在面對危險時能夠保護自己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八) 活動延伸: 激勵幼兒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觀察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在自主尋求自護辦法後,與大人共同商討自護的辦法。 六、活動反思: 活動能圍繞幼兒們需要的、感興趣的、急於想知道或解決的,且在生活中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安全自護問題來有目的的開展活動,使幼兒能充份調動所有的智慧去灘索、去發現,並有效的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且活動取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與實用性。 整個活動不是停留在簡單的說教上,而是幫幼兒設計情景,進行角色換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授之於漁,使幼兒能真切的體察真情實境,有效的提高自護意識。 在活動中教師能給予幼兒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並創設有利於並能推進活動開展的教育氛圍。從活動的效果來看,活動完成了預期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取得了預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動。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2.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概念或者定義是什麼
在幼兒保教保育的全人教育中,保障幼兒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發展,引導幼兒形成安全意識並學會基本安全防範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3.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和食品衛生及幼生活安全教育、防觸電,防溺水教育、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等
4. 幼兒園安全教育都有哪些呢
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分為很多很多種。在我們園內每月都會進行一個主題的安全教育。比如防溺水,防拐騙,防震減災,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戶外游戲安全,室內室外安全等。
總而言之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是每天都要進行的。安全無小事,只有保證孩子的健康安全,才能保證孩子的成長。
5. 幼兒安全教育常識有哪些
1、教育幼兒不要隨身攜帶玩具及銳利的器具來園,更不應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傷害。
2、教育幼兒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鬧,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上下樓梯靠右邊走,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樓梯、玩門、從高處往下跳等危險的動作。
4、到公共場所參加游覽,外出散步或戶外活動時,教育幼兒要遠離變壓器、建築工地等危險的地方,聽老師(或者大人)的話,不得隨便離開集體,有事應告訴老師。
5、教育幼兒在運動或游戲時應聽老師的安排,遵守紀律,有序活動,避免互相追打、亂跑碰撞。
6、向幼兒講解和宣傳安全常識,讓幼兒懂得玩火、玩電、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引導幼兒了解消防栓、滅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兒園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養成到公共場所注意觀察消防標志和疏散方向的習慣;知道各種報警電話,懂得如何報警。幼兒園安全教育主要內容
8、下午放學後,教育幼兒要拉著大人走,不能自己到處跑,不能停留在幼兒園玩耍,以防意外。
9、教育幼兒知道自己的姓名、園名、家長姓名、單位、家庭住址、電話,會表達清楚,緊急情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10、教育幼兒不隨意輕信生人的話,未經允許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讓陌生人碰自己的身體,告訴孩子,只有家長、醫生、護士才能觸摸他(她)的身體,如果陌生人要這么做,一定要盡快逃開。
11、教育幼兒在家不自己動手反鎖門,不玩煤氣、爐火、火機、開水壺、飲水機、葯品等危險物品。
12、教育幼兒沒成人帶領下不能自己過馬路,過馬路時,應遵守交通規則,走人行道,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邊走。
13、教育孩子單獨在家時,不隨意開門,聽到敲門聲不要開門,可說:「我父母不在家,請你以後再來」,以防竊賊趁大人不在時闖入盜竊。
14、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時不得隨便採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該放入口內,以防意外。
6. 幼兒園安全教育日記200字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縱多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復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同時,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不夠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機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思傑走丟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牛奶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桿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廁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安全警示,並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平安小衛士等。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知道,每一年有多少可愛的小生命因為意外傷害事故而受到了多麼無情的摧殘。而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在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一個支點也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們也常常困惑於此。今天當我們的教育倡導著教育活動生活化、情景化時,我們力求把孩子帶到真實的世界中,讓他們真實的去感知世界、體驗生活,這就意味著要放開成人的庇護,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把「保障幼兒的安全和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長,活動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險性」結合起來呢? 例如游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游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活動中,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游戲的難度,也是不利於幼兒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游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迴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繫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繫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7. 幼兒安全教育的意義有哪些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的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礎。而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差,安全防範意識弱,缺乏相應的自我保護能力和一定的安全知識,導致大大小小事故的發生。只有積極培養幼兒自我的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意識,才能使幼兒盡可能地避免傷害,健康成長。。
幼兒園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才能談得到教育,談到多種模式,只有孩子們安全,才能開心地在幼兒園成長。幼兒園應十分注重對幼兒的安全自我保護教育,因為幼兒園的幼兒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極易發生意外傷害。如何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提高幼兒的生存質量,已越來越成為家庭、幼兒園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的問題。因此,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必不可少,因為看護、愛護不如自護,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幼兒園里,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應放在工作的首位。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科研重點課題《幼兒園安全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組通過什麼方式來支持幼兒園幫助幼兒掌握安全知識呢?首先我們會為幼兒園提供科學、系統、全面的安全課程,課程內容有故事、游戲、兒歌,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快樂中學習到系統的安全知識,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其次我們給教師提供非常清晰、系統、完善的教學指導用書。讓教師在很輕松的條件下就能掌握系統、完善的安全教學課程,增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及豐富的安全知識,時刻關注幼兒的安全,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我安全保護能力。如教師安全教育課上向孩子們講解了遇到精神病人怎麼辦、摔倒後要注意什麼、幼兒園睡眠的安全、進餐的安全、壞人闖入幼兒園怎麼辦、如何保護我的隱私部位、在公共場所走失了怎麼辦、乘坐校車的安全、燙傷了怎麼辦、陌生人敲門怎麼辦、公共場所上下樓梯的安全、遇緊急事情如何處理等等。用游戲、故事、兒歌等體驗方式讓孩子學會究竟該怎麼做,使他們真正理解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其次我們還有非常全面、科學、系統的家長指導手冊,讓孩子在家庭、幼兒園都能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環境,讓幼兒的生活中360度沒有安全死角。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麼等等具體的問題,通過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長通過手冊學習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識,學習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提高家長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識,共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8. 如何在幼兒園里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說,幼兒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兒生命健全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年齡小,缺少知識經驗,缺乏獨立行為能力,然而又好奇、好動、好探索,在活動中對危險事物不能作出正確判斷,不能預見行為後果,面臨危險時不會保護自己。作為幼兒園,不但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還要通過管理,教育全園教職工認真對待幼兒的安全工作,加強有關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措施,使園內各項活動的開展均能以幼兒為中心,注意各種活動中的安全保護問題。但同時也要注意,幼兒園不能只重視幼兒的被動保護,通過取消可能有安全隱患的活動來只保安全,或者為了安全不惜降低教育的要求與標准,為了安全限制幼兒活動的范圍,將"安全帶"緊緊地系在幼兒的身上,忽視了對幼兒主動自護的積極引導,使幼兒不能自由地活動、自由地游戲,這樣的過度保護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十分不利。幼兒的安全不僅需要成人的保護,更重要的是通過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與安全防範的知識和技能,以便能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緊急情況,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因此,安全教育應該成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內容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用火安全"、"用電安全"、"體育活動安全"、"保健自救安全"、"緊急疏散逃生安全"等。如何把這些簡單的安全防護知識教給幼兒,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學習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通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有效方法進行:
一、游戲教育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活動能力,能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游戲是教師開展安全教育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徑。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各式各樣的游戲活動,牢固樹立幼兒的安全意識。如大班幼兒通過開展"誰知道的多"、"我真棒"等智力游戲,運用搶答、競猜、表演等競賽手段讓幼兒牢記家裡的電話號碼、家庭地址、爸爸媽媽的姓名、自己的名字,以及110、119、120等特殊電話號碼,鞏固和豐富安全知識。中班幼兒通過開展表演游戲"紅綠燈"、"開汽車"、"交通警察"等,慢慢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懂得交通安全規則和常識,了解闖紅燈的危險,知道外出要跟隨大人,不能在馬路上玩耍等。幼兒愉快地在游戲中吸取了豐富的交通安全知識,而且他們自己在游戲中親自嘗試發現的問題、獲得的經驗,要比教師無數次的說教印象更為深刻。小班幼兒由於剛從家庭進入到幼兒園,處在分離焦慮期。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群體,游戲是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克服分離焦慮的最好辦法。教師通過創設自由、寬松、舒適、安全的游戲環境,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氛圍,讓幼兒進入娃娃家游戲。在老師的細心照顧下,幼兒與同伴建立了親密的關系,並體驗到家的溫馨,感覺到家的安全。這樣的游戲讓幼兒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感。
二、故事教育法
幼兒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教師可以把幼兒周圍生活中發生的與安全事故有關的故事講給幼兒聽,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注意,老師選擇或創編的故事要盡量貼近幼兒周圍的生活,幼兒自己的故事是教師的首選。這樣的事例一般是幼兒經歷或親眼目睹過的,因此故事更真切,更能促使幼兒情感體驗的積淀,更能促進幼兒的知識建構。比如,在小班安全教育活動中,為了讓幼兒認識刀等尖銳物品的危險性,教師利用相鄰班小朋友前不久不小心割傷手的事例,以《傷疤的故事》為題開展活動,講述小朋友受傷的經歷。這個故事對幼兒的促動較大,活動獲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在運用故事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引導幫助幼兒建構安全知識。例如在大班"防止燙傷"的活動中,教師在講述幼兒園某幼兒被燙傷的故事以後,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與討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怎樣做可以預防這次事故的發生?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應注意哪些東西、哪些行為?被燙傷了該怎麼辦?在幼兒安全教育活動中,我們應更好地抓住故事所特有的特點,更好地利用它們以發揮教育功能。幼兒通過故事真切體驗到有毒食物的危險性、危險物品對周圍人所帶來的傷害等,從而主動建構起安全的認識。
三、活動教育法
"活動"是幼兒心理發展的基礎和源泉。
幼兒的身心特點使他們不可能像中小學生那樣主要通過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來獲得發展,而只能通過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動手操作物體、實際接觸環境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等等,去體驗、觀察、發現、思考、積累和整理自己的經驗,離開活動就沒有幼兒的發展,因此運用各種演練活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震逃生演練活動中,老師們按照演練方案,組織一樓、二樓的幼兒沿著事先確定好的逃生路線迅速跑到操場上;三樓的幼兒不能及時撤到樓下,就告訴他們馬上躲到課桌下、床底下等待救援,爭取將地震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在針對發生火災而開展的消防逃生演練中,孩子們學習先把毛巾弄濕,用毛巾捂住口鼻,彎著腰,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疏散路線,安全地逃生到空曠的操場上。精彩的活動過程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活動結束後,幼兒仍處在興奮之中,各自討論著剛才逃生時的情景和感受。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又讓幼兒從中獲得力所能及的避害、逃生方法和保護自己的經驗。
四、環境教育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其環境是在教育目標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計劃,針對幼兒的特點而精心創設的,環境的教育功能很強。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環境的創設,讓幼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在幼兒園的公共走廊玻璃上張貼有趣的圖片、漫畫、標志符號等,讓幼兒了解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紅燈停綠燈行等;了解遇到火警、生病和壞人時應該打什麼電話;知道電、火的危險性,不能玩電、玩火;還知道不把爬窗戶、不從高處往下跳、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東西等安全知識。各班還可以創設一些安全教育的區角:如交警指揮崗亭、公共汽車站、醫院救護中心等,讓幼兒從區角活動中感悟到交通安全的規則以及火災或急病的報警電話和搶救方法等。
五、生活教育法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對於幼兒來說,一日生活也是幼兒的一日學習,因此,教師應抓住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開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如晨檢時,保健醫生要注意檢查幼兒是否攜帶小刀等尖銳的器具或小珠子之類的東西來園,防止幼兒活動時戳傷或異物塞進耳、鼻、口等;集體教學時要求幼兒要端正地坐在椅子上,防止歪坐而跌傷;戶外體育活動時注意不奔跑、不擁擠、不打鬧,防止摔傷、跌傷;就餐前要先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吃飯時不說話、不玩耍,以防噎著、燙傷;自由活動時要注意不攀爬欄桿、窗戶,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另外,教師還要抓住生活中偶發的事件及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有一次兩位小朋友下樓時手拉手,結果一個小朋友沒留神跌到,連帶拉著另一個小朋友也摔倒在樓梯上,摔傷了胳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告訴幼兒上下樓梯時要扶著欄桿靠右邊走,不要手拉著手下樓,防止跌倒摔傷。還有幼兒玩戶外大型玩具滑滑梯時,喜歡蜂擁而上,蜂擁而下,容易擠下滑道,這時老師要及時阻止幼兒的危險動作,引導幼兒排好隊,有秩序地玩滑滑梯,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值得注意是,這種偶發的安全事件一定要在發生的時候馬上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不能等整個活動結束或過了很長時間再進行教育,否則就達不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六、家園合作教育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一位教育學者說過:家長工作成功了,就等於教育工作成功了一半。因此,幼兒園要做好安全方面的家長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形成家園教育的合力,共同強化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深化自我保護教育。
幼兒園可以採取開辟安全教育宣傳欄、家長園地、"致家長的一封信"、"寒暑假告家長安全書"、定期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家長的安全防範意識,讓家長主動參與對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將安全教育內容延伸到每個幼兒家庭中。幼兒園的家長學校,集中組織家長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幼兒園安全管理條例》、《幼兒自我防範安全常識》、《幼兒園安全須知》等安全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分大、中、小三個年齡班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年齡段家長的安全教育工作,如小班幼兒家長開展《教育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教育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內容的培訓;中班幼兒家長開展《注意兒童營養和飲食衛生》、《好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等內容的培訓;大班幼兒家長可以開展一些"交通安全知識"和"消防安全知識"講座,讓家長自身增長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意識,與幼兒園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做好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
另外,幼兒園還可以利用家長開放日活動,通過有趣的親子互動活動,既讓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幼兒園的安全教育中,又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與家長的活動過程中學會自我保護的技能,懂得運用學到的安全常識和自救方法來保護自己,使安全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總之,幼兒園的安全工作,關繫到全體幼兒的生命安全,牽動著所有家長的心。幼兒園開展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但能避免與減少幼兒現階段安全事故的發生,還可以培養幼兒終身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觀念,促進幼兒在安全思想方面的可持續性發展,進而影響到幼兒的整個人生。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工作實踐,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安全教育的新途徑,把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卓有成效,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