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敬相關的成語故事
相敬如賓_成語解釋
【拼音】:xiāng jìng rú bīn
【釋義】: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回象對待賓客一樣。
【出處】:《答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例句】:夫耕於前,妻耘於後,同甘共苦,~。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鸞鸞傳》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次,晉國國君晉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魯國。胥臣回來時路過冀地。他看見路旁有一塊田地,有一位青年正在鋤草。這時,那青年的妻子送飯來了,她將飯碗高舉過頭頂,十分恭敬地送給丈夫吃。丈夫也以同樣的禮節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觸地說:「夫妻之間如此敬重恩愛,真是有德之人呀,假如有這樣的人,來治理晉國,國家肯定會興旺不衰。」於是,胥臣走下車,親切地與那年輕人交談。
② 有沒有關於敬廉崇潔的成語故事內
一、懸鵝示眾
明朝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後,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烤內鵝,他堅決不受,但送容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於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後面,以後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著去看那隻已經風幹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二、立檄拒禮
康熙19年,於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於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布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並明令所屬官員,今後如果發現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③ 敬老孝親的成語故事
卧冰求鯉
晉來朝時期自,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
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④ 敬謝不敏的成語故事
故事:
魯襄公去世的那一月,鄭國的子產輔佐鄭簡公到晉國去聘問,晉侯借口和魯國是同姓諸侯,而魯國正有喪事,所以沒有立刻會見他。
於是,子產便派人把賓館的圍牆全部拆毀,以安放車馬和禮物。晉國派士文伯責問他說:「治國因政事刑罰不明,盜賊遍地。為了安頓來我國聘問的各國使節,我們特意讓官吏們把賓館修整好,讓使者們能無憂無慮地住在裡面,現在卻被你拆毀了。就算你的隨從戒備森嚴,可讓別國的賓客怎麼辦呢?我們大王派我來問一下您拆牆的用意。」
子產答道:「我們鄭國弱小,在你們大國的夾縫中勉強生存。大國動不動就要責罰我們,我們整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現在,我們把全國的財富都搜集起來,拿來朝會,碰上你們不得空,使我們不能及時獻上這些禮品,也不知進見的日期。我們無法獻禮,又不敢讓它風吹日曬,發生損壞,那樣就會加重我們鄭國的罪過。
我聽說文公做盟主的時候,宮室低小,卻把接納諸侯的賓館修整得寬敞高大,像王宮一樣舒適。庫房完好,道路平整。晚上,館舍周圍點著火把,衛士們巡邏警戒,各種雜役有人服務,使者們來到之後,很快就能辦完事情,從不耽擱。更不用說擔心攜帶的禮品被盜竊或被風吹日曬了。賓客來到就好像回到家裡一樣。
可是晉侯的宮室綿延數里;來朝的諸侯賓客卻像是住在奴隸的屋子裡似的。門口進不去車馬,車馬貨物又無法翻牆而過。雨淋日曬無法避免,加上盜賊橫行,賓客進見又沒有準確時候。要是還不拆毀圍牆,就因為沒地方收藏財禮而加重罪過了。請問主管大人,你說我們怎麼辦?雖然君王遭到魯國的喪事,可這同樣也是我們鄭國的不幸之事啊。如果能讓我們早一點奉上禮物,我們願把圍牆修好了再走。哪裡敢怕麻煩怕勞累呢。」
文伯報告了子產的意思。趙文子說:「確實如此,我們實在是做得不當,這是我們的過失啊。」於是就派士文伯去向子產表示歉意,恭敬地承認晉國對這件事處理不當。晉侯也很快會見了鄭簡公。
後來,「敬謝不敏」就由「表示歉意」變成種客氣話了。
【成語】: 敬謝不敏
【拼音】: jìng xiè bù mǐn
【解釋】: 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夠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
【出處】: 唐·韓愈《寄盧仝》詩:「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舉例造句】: 若曰凡為詩者,必須意深思遠,神韻悠然,則敬謝不敏矣。 清·得碩亭《〈草珠一串〉一序》
【拼音代碼】: jxbm
【近義詞】: 無能為力、力所不及
【反義詞】: 責無旁貸、當仁不讓、敬事不暇
【用法】: 作謂語、賓語;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
【英文】: beg to be excused
⑤ 有關於尊敬老師的成語故事
程門立雪
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版研學問,到處尋權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為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⑥ 關於敬師愛師的成語故事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內長者的容尊敬。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游酢、楊時見程頤於洛(今洛陽),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游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楊時,字中立,是劍南將樂人。小的時候非常聰穎,善於寫文章。年紀稍大一點後,專心研究經史書籍。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拜師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卧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了以後,楊時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大概四十歲了。一天楊時拜見程頤,程頤正在打瞌睡,楊時與同學游酢(音zuò)恭敬地站在一旁沒有離開,等到程頤睡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楊時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遠千里與之相交遊,其號為龜山先生。
⑦ 與敬有關的成語故事
主敬存誠: 指恪守誠敬。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
慎始敬終: 敬:慎。自始自終都謹慎。
肅然生敬專: 形容產屬生嚴肅敬仰的感情。同「肅然起敬」。
謙虛敬慎: 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同「謙虛謹慎」。
輕財敬士: 指輕視錢財,重視士人。同「輕財重士」。
梁孟相敬: 原指東漢時期梁鴻與妻子孟光相互敬愛。後泛指夫婦相敬。
令人起敬: 使人產生敬意。
⑧ 尊老敬老的成語故事
敬老尊賢 敬老慈幼 貪賢敬老
敬老慈幼, 拼音:, jìng lǎo cí yòu. 出處:. 《孟子·告專子下》:「敬屬老慈幼,無忘賓旅。」 典故:, 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三老五更 拼音: sān lǎo wǔ gēng
出處: 《禮記·文王世子》:「遂設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
典故: 相傳古代統治者設三老五更,以尊養老人。
安老懷少 拼音: ān lǎo huái shào
出處: 《論語·公冶長》:「子路曰:『原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典故: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⑨ 尊師敬長的成語故事
毛澤東尊敬師長的故事
劉邦敬老得賢臣
尊師重道方面的常用成語 尊師重道教育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規范。其本質是尊重知識、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對青少年進行尊師重道教育,這是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與「政」視為同等重要,主張實行禮義教化。荀子將君師並稱,認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唐代的韓愈說: 「舉世不師,故道益離」,認為只有尊師重道,整個社會才能按照「道統」的方向順利發展。宋代的蘇軾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認為教師對於發展文化,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於歷代提倡尊師重教、尊師敬長,古代流傳下來這方面的故事許許多多。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陸佃千里求師》等等。這些故事生動形象地記敘了莘莘學子不辭勞苦,虔誠拜師的歷程,也展示了師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傳道授業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尊師重道在近現代更加得以發揚。毛澤東、李大釗、劉少奇、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尊師重道的典範。他們身為領袖人物,對自己的老師們執弟子之禮;他們博學多才,仍虛心好學,以長為師;他們不僅重視學業的進步,更重視自己品德和意志的修養。
古往今來,尊師重道,已成傳統,代代相傳。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為確立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國家決定從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從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師的合法權利,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對中國牢固樹立尊師重教、尊師敬長的良好社會風尚將起到重要的穩定的保障作用。
為了繼承和弘揚尊師重道這一傳統美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尊師重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尊師重道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1.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傅,懂得「國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的道理,讓學生自覺做到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接受老師的教導,服從教職員工的管理。對老師有意見和要求,能善意誠懇地提出來,不許頂撞老師。讓學生明白,師,是特殊的「長」;師生關系,是特殊的長幼的關系。從這個角度尊師也是敬長的表現。
2.教育青少年學生要尊重知識。教育是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傳遞文明、培養人才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活動,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全社會重視支持教育事業,這是國家文明的重要的標志。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教,其目的是教育學生通過尊師更好的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長大後,在各條戰線上成為一名尊師重道的勞動者和接班人。人之所以稱為人,在於人類可以創造文明,而文明說到底不過是一種積累與傳遞。每一代長者都把其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給下一代,才有了人類的今天。所以,對於青少年學生,應該養成謙虛禮貌之類的好品德、好習慣,尊敬老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從長者手裡學到知識與本領,使其繼承、發揚。
尊師重道方面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警語名言500句〉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苟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於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並和善地對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並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後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冀:希望。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於(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後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範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松。庸:功勞。
為學莫重於尊師。
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出自(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務學不如務求師。
意思是:努力求學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篇》。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意思是;學習要有老師講授,也要有朋友間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潛書•講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為學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勸學》。
尊人共客語,側立在傍聽。莫相前頭鬧,喧亂作亞鳥鳴。
意思是:長輩同客人說話,應站在旁邊聽,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鬧喧叫。出自《全唐詩補逸》卷二(王梵志詩)。
擇師,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選擇老師不可不慎重。出自《禮記•學記》。
⑩ 以敬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敬而遠之,
就想到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