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瓦全成語故事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專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2.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成語故事。要求:簡短,具體。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
3. 成語故事大全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幼兒故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的成語故事: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版後被毒死。高洋同時權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的成語解釋:
【成語】: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拼音】: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解釋】: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
【出處】: 《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舉例造句】: 咱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能突圍就突圍,萬一出不去,他們拚到底吧。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拼音代碼】: nwyq
【近義詞】:寧死不屈、寧玉碎,毋瓦全
【反義詞】:忍氣吞聲、苟且偷安
【歇後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的個性
【英文】: It is best to die when life is a disgrace.
4. 歷史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例子有哪些具體
唐·李百葯《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版」天保時諸權元帝室近者多被誅戮。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語出唐代史學家李百葯《北齊書·元景安傳》:「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齊文宣王帝高洋年號)時,諸元帝世近者多被誅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議欲請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為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顯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徙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
5.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出自哪個成語故事
·!玉齊北《景書語元自「不夫成可傳寧出碎:安瓦」全能大,丈》
6. 有沒有關與"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故事 sos!!!!!!!!!!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這句成語見於《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即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泥瓦得保全。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不願屈辱.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景皓)
公元550年,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被迫將帝位讓給專橫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從此,北齊代替了東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及其三個兒子,來個斬草除根。
高洋當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一個不祥之兆:自己篡奪的皇位快保不住了。於是,把一個親信召來問道:「西漢末年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光武帝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來?」 那親信說不清這是什麼道理,隨便回答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為他沒有把劉氏宗室人員斬盡殺絕。」
殘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親信的話,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宗室近親44家共700多人全部處死,連嬰兒也無一倖免。
消息傳開後,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麼時候高洋的屠刀會砍到他們頭上。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准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氣憤地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改為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願死而保持氣節,不願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話報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並將他處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賜他姓高,並且升了官。
但是,殘酷的屠殺不能挽救北齊搖搖欲墜的政權。三個月後,高洋因病死去。再過18年,北齊王朝也壽終正寢了。
7. 瘋狂猜成語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成語故事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而不願屈辱地活著。
這個成語來源於《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被迫將帝位讓給專橫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從此,北齊代替了東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及其三個兒子,來個斬草除根。
高洋當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一個不祥之兆:自己篡奪的皇位快保不住了。於是,把一個親信召來問道:「西漢末年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光武帝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來?」那親信說不清這是什麼道理,隨便回答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為他沒有把劉氏宗室人員斬盡殺絕。」殘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親信的話,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宗室近親44家共700多人全部處死,連嬰兒也無一倖免。
消息傳開後,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麼時候高洋的屠刀會砍到他們頭上。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准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氣憤地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改為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願死而保持氣節,不願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話報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並將他處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賜他姓高,並且升了官。
但是,殘酷的屠殺不能挽救北齊搖搖欲墜的政權。三個月後,高洋因病死去。再過18年,北齊王朝也壽終正寢了。
8.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成語故事
解釋: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而不願屈辱地活著。這個成語來源於《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被迫將帝位讓給專橫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從此,北齊代替了東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及其三個兒子,來個斬草除根。
高洋當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一個不祥之兆:自己篡奪的皇位快保不住了。於是,把一個親信召來問道:「西漢末年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光武帝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來?」 那親信說不清這是什麼道理,隨便回答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為他沒有把劉氏宗室人員斬盡殺絕。」
殘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親信的話,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宗室近親44家共700多人全部處死,連嬰兒也無一倖免。
消息傳開後,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麼時候高洋的屠刀會砍到他們頭上。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准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氣憤地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改為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願死而保持氣節,不願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話報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並將他處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賜他姓高,並且升了官。
但是,殘酷的屠殺不能挽救北齊搖搖欲墜的政權。三個月後,高洋因病死去。再過18年,北齊王朝也壽終正寢了。
9.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故事
北朝東魏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靜帝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齊。高洋心狠手辣,為了不留後患,在公元551年又把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殺死了。可是做了壞事以後,他心裡很害怕。
一天,天空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個不詳的兆頭。於是,他就問元室宗室元韶,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劉家的天下而光武帝劉秀又能奪回天下的原因是什麼。元韶回答是因為王莽沒有斬草除根,沒有把劉氏宗室的人殺干凈。
高洋信以為真,於是把東魏的宗室近親全部殺掉,連小孩也不放過。高洋的殘忍行為使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感到很害怕,擔心他們自己什麼時候也會被殺掉,於是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有的人主張改姓高,不再姓元。出主意的這個人是一個縣令,叫元景安。他的堂兄元景皓斷然拒絕了這種建議。他說,採用改姓的方法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他認為大丈夫寧願作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為瓦片而保全下來。他寧願高貴地死去,也不願屈辱地活著。後來,元景皓因元景安的告密而被處死。但高洋也於三個月後病死。十八年後,北齊宣告滅亡。
(9)玉碎瓦全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出自於《北齊書·元景安傳》,《北齊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葯撰。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齊書》僅剩一卷帝紀、十六卷列傳是李百葯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壽所撰《北史》抄補修成的。
《北齊書》成書時原名《齊書》,為區別於南朝梁蕭子顯所撰的《齊書》,始改稱為《北齊書》,而稱後者為《南齊書》。
《北齊書》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紀八卷和列傳四十二卷。《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