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故事心得300字
『壹』 詹天佑的小故事, 不要太多,200字以內
1905 年, 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 因為內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容的戰略要地, 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 雙方爭執不下, 最後達成」協議」, 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 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 說他自不量力, 說他膽大包天, 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 」京張鐵路如果失敗,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 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 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 細心勘探, 大膽試驗, 經過4 年艱苦的勞動, 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貳』 詹天佑的故事讀後感【【400字】】
《詹天佑》讀後感
《詹天佑》一文描寫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國工程人員獨立修築鐵路干線「京張鐵路」。在英俄等多數帝國主義國家的要挾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築京張鐵路的艱巨任務。
在勘測過程中,詹天佑常勉勵工作人員:「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開鑿隧道時,山頂的泉水往隧道里滲,詹天佑身先士卒,帶頭提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那些帝國主義國家估價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話語,一個個片段充分表達了詹天佑對工程的負責,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顆愛國心。
再想想我們自己,如果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有毅力,也不退縮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如果我們也像詹天佑一樣事事為國家,為集體著想,身邊會有多少活雷鋒出現呢?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像詹天佑那樣有著精密的要求,還會有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么?
雖然我們不能像詹天佑那樣有那麼偉大的業績,但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他的優秀品質,讓「中國近代工程師之父」——詹天佑的偉人事跡和他那不屈不撓,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傳下去。 .
『叄』 摘抄詹天佑的事跡,300字以上
詹天佑對京張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年的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詹天佑作為傑出的工程科技人才,以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卓越成就,被清廷賜予了傳統的進士功名;而過去傳統的考試形式則被賦予了新的考試內容和功能,通過試以科學和外國文來選拔科學技術人才。「學而優則仕」本是傳統士人的人生追求,「做事不為官」恰為現代知識分子的獨立性,其間所呈現出的新舊交融的歷史現象,不僅耐人尋味,而且反映出的新舊交融的歷史現象,反映出伴隨著近代化鐵路所出現的近代化社會特徵與社會觀念已見端倪。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並非僅僅是交通近代化的標志,它給中國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同樣是不可低估的。
詹天佑建成京張鐵路的成就也引起了西方科學界和工程學界的極大關注,就這一年,他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為正式會員,他也是加入此會的第一位中國工程師。美國還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不久,他又當選為英國皇家工商藝學會會員、英國北方科學與文藝學會會員,成為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工程師和科學家。
1910年夏秋之際,詹天佑被學部聘為歸國留學生主考官與學部一等咨議官,主考歸國留學畢業生。他在接見考生時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留學外國,獲得了一些知識技能,要做一點事貢獻國家。如果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萬不可做官。」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成立了起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中華工程師學會在詹天佑的親自領導及思想的引導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近代中國成立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個科技學術團體,會員大多成為中國工程科技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和高級技術人才。
詹天佑在擔任幾屆會長期間,編著了《新編華英工學字匯》、《京張鐵路工程紀略及圖冊》等書籍。《新編華英工學字匯》是中國第一部英漢工程科技詞典。所提出的關於發展中國工程學術事業的思想理念,也成為中國工程學界的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
詹天佑作為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的鐵路工程師,在主持修築京張鐵路期間,還常奉命審查和解決國內其他鐵路干線遇到的重大問題。還奉命審查和解決國內其他鐵路干線遇到的重大問題。1907年11月,他接到郵傳部命令,調查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的穩固問題。1908年底,前往濟南審定津浦路黃河大橋的選址、設計和預算。
從1909年至1911年,他同時擔任了張綏鐵路總工程師、四川商辦川漢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河南商辦洛潼鐵路公司工程顧問、廣東商辦粵漢鐵路公司總理兼總工程師等四條鐵路的六個職務,往來奔波於黃河兩岸、長江南北,為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912年至1919年,詹天佑在主持漢粵川鐵路工程建設期間,就其在中外工程界之名望為一生之巔峰,,就其出任漢粵川鐵路督辦及交通部技監之職位為一生之頂點。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終年59歲。
我們說時代為他提供了歷史的機遇,又為他留下了歷史的遺憾。在這幾十年中,外有世界大戰爆發,內有政局動盪的紛擾,唯獨沒有發展中國鐵路事業進而推動中國近代事業的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跨世紀的轉型社會即造成英雄又制約了英雄,在中國的鐵路建設中,晚年的詹天佑再也沒有取得像修築京張鐵路那樣的輝煌成就,這不是個人的因素,而是時代的局限,令時人和今人不得不扼腕嘆息!詹天佑在臨終前,遙想他偉大理想的實現,取道艱險的長江三峽,把鐵路從武漢修道四川。這個願望直至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的建成通車,他的偉大理想和當年參與的設計方案才終於變成了現實。
今天,我們從屹立於青龍橋車站詹天佑的銅像旁經過時,會不斷矚目凝想。他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靠的是什麼?是他的堅強意志和拳拳報國之心,是他勇於作為、敢於創新的奮斗精神……,相信我們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得出更完美的答案。
『肆』 關於詹天佑的故事30字
故事:詹天佑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他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主修鐵路工程。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
《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4)詹天佑的故事心得300字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1、唐山鐵路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詹天佑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用了七十多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
唐山鐵路在開灤煤礦唐山礦1至3號井東面,一條鐵路從一個上百年的涵洞里穿越而出,從唐山市區主幹道新華道下穿過,全長十二公里。這就是中國第一條國際標准軌距鐵路,它最初是從唐山礦修到豐南胥各庄,至今仍是京山鐵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京津鐵路
京津鐵路(津蘆鐵路)天津市到北京市西南郊蘆溝橋,聘英國人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擔任鐵路工程師。1895年建設,1897年6月通車。是中國最早的一條復線鐵路。
光緒二十年,清朝朝廷議定修建天津到北京的鐵路,路線改為從天津到蘆漢鐵路(蘆溝橋到漢口)的起點蘆溝橋,名為津蘆鐵路。任命當時在天津小站主持訓練定武軍的胡燏棻為督辦。他向英國借款40萬鎊,作為修築津蘆鐵路的資金,開創了借洋債修鐵路的先例。
光緒二十二年,津蘆路建成通車。1897年鐵路從蘆溝橋延伸到豐台,6月又延伸到永定門外馬家堡。1903年延伸至內城前門外東南,稱為正陽門東車站。後津蘆鐵路稱為津京鐵路,成為京奉鐵路的一段。
津蘆鐵路不僅在中國鐵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同時也是清政府推行"實政改革"的標志性一環。
『伍』 詹天佑的故事
1905 年, 修建北京來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自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 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 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 雙方爭執不下, 最後達成」協議」, 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 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 說他自不量力, 說他膽大包天, 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 」京張鐵路如果失敗,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 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 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 細心勘探, 大膽試驗, 經過4 年艱苦的勞動, 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陸』 讀完詹天佑的故事的讀後感
詹天佑——我國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這一段鐵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著艱難與坎坷。
1903年,清政府計劃修建京張鐵路,一些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控制我國的北部而企圖爭奪修路權,並提出條件來要挾清政府。他們認為,中國完全無力完成此鐵路的修建工程。對此,詹天佑毫不畏懼,站起來推薦自己作這次鐵路修建的總工程師。面對外國人的譏諷,他以大無畏的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勘測地點,設計方案。
然而,事情並不像詹天佑想的那麼簡單。在英國人的蠱惑下,政府官員並不相信他真的會修成鐵路,所以處處為難他。修建費用也從800萬兩降到500萬兩。這一切,徹底的激怒了他。白天,他攀山越嶺親自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經過詹天佑和工人們的辛勤勞動,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提前竣工了。這件事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大長了中國人志氣。
直到今天,我的腦海還會浮現出詹天佑不畏困難,無懼恥笑,從容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的偉大形象。是他的堅強、他的不服輸、他的拳拳愛國之心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有了詹天佑這個榜樣,中國的鐵路事業有了蓬勃的發展。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已經建設了世界上位於前列的鐵路體系。在詹天佑以及其他許多榜樣精神的引領下,中國人民發揚無懼困難,不畏恥笑的愛國精神,中國的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再也不是以前的東亞病夫了,中國變得富饒和強大了。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六十年前,也就是爺爺奶奶在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他們吃的是米糠爛菜,穿的是無法禦寒的破衣服,住的是泥草房,個個骨瘦如柴。而現在我們吃的是香噴噴的大米飯,穿的是漂漂亮亮的新衣服,住的是美觀的樓房,個個是健康強壯。六十年,變化如此之大,這一切都是中國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想想現在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多麼的幸運。我們為祖國六十年的成就歡呼,我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前途的打造者,我們是祖國人才的繼承者。讓我們學習詹天佑認真刻苦的勁兒,唱著《跨世紀》的歌謠,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為祖國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努力奮斗吧!
『柒』 詹天佑的小故事
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兒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於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捌』 讀了詹天佑的故事,你有什麼體會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2.學會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施工、阻撓、控制、居庸關、嘲笑、毅然、勘測、勉勵、測繪、泥漿、竣工、蔑視、攀山越嶺、贊嘆不已。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
1.提問:同學們,你最崇拜的人是誰?
2.投影出示詹天佑畫像,提問:你們猜猜他是誰?能講一講他的故事嗎?
3.教師補充介紹詹天佑。
4.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學生讀後找出中心句。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准生字的字音,練慣用生字組詞。
2.說說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3.辨析形近字:
撓( ) 繞( ) 嬈( ) 控( ) 嘲( )
澆( ) 饒( ) 燒( ) 腔( ) 潮( )
扛( ) 毅( ) 繪( ) 漿( ) 岔( )
抗( ) 意( ) 會( ) 漿( ) 忿( )
竣( ) 峻( ) 藐( )
俊( ) 駿( ) 渺( )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課文,在書上劃批自己的體會或問題。
3.小組交流自學成果,小組長把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
4.學生質疑,有些學生之間能解決的就直接解決,有些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
三、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感悟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
1.朗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2.出示上節課質疑的問題,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學習新知
1.學習第1自然段。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本段的第3句話。抓住「第一條」。「完全」等詞語來理解。
2.學習第2、3自然段。
(1)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合適的短語作為這一部分的小標題。
(2)理解句子:「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意思是當時的清朝政府修築不了這條鐵路。再過幾十年也修不了,要修這條鐵路,只有依靠外國人。
(3)教師小結。
1905年,正是清朝末年,那是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政治腐敗,經濟落後,技術力量薄弱。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聲中,在全國人民的殷切希望中,詹天佑毅然接受了連外國人都不敢輕易嘗試的任務。多麼了不起啊!
(4)指導朗讀。
使學生在讀中對詹天佑承擔修築京張鐵路的復雜背景和面臨的巨大困難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3.學習4——6自然段,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
(1)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加個小標題。
(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
(2)自學「勘測線路」,主動探索學法。
①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的什麼品質?
②你是抓住什麼來體會詹天佑的這種品質的?
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可抓關聯詞語,可抓詹天佑的所說、所做、所想,可抓重點語句等。進而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3)畫一畫,學習「開鑿隧道」。
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工程十分艱巨。詹天佑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了不同的開鑿方法,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讓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教師不須多講,學生自會明白。
①學生畫草圖。(可讓一個人到台前畫。)
②學生對照圖進行講解。(演示動畫)
③引導:詹天佑為什麼要根據地勢的不同採取不同的開鑿方法呢?(節省時間,縮短工期。)如果都使用中部鑿井法好不好?(這是本文的疑點,可讓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的內容,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使之在爭辨中明理。)
④指導朗讀。
(4)演一演,學習「設計線路」。
①讀課文,思考:設計「人」字形線路,解決了什麼問題?
(解決了火車爬上陡坡的問題。)
③演一演。
教師演示「人字形線路」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
③練習朗讀,邊讀邊想像。
④教師小結。
勘測線路,詹天佑做到了精益求精;開鑿隧道,表現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線路的設計,又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工作中他時刻不忘為國爭光,為人民爭氣,真不愧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5)抓「贊嘆不已」,促想像。
①齊讀這一段。
②討論: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為什麼說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引導學生聯繫上文內容「是個笑話」、「還沒出世呢」等內容,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工程師不但能建成京張鐵路,而且提前兩年竣工。)
③引導學生抓住「贊嘆不已」一詞,展開合理想像,說說外賓會怎樣贊嘆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
三、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四、談學習收獲和感想
可以先讓學生組內交流一下文中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然後通過匯報交流,談出自己內心的感受,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和愛國精神。
五、總結
1.學會創新。
詹天佑的傑出才能主要表現在他的創新精神上,要求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事例,談一談詹天佑的創新精神表現在哪些方面。
2.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課後鼓勵學生收集我國鐵路建設方面的新成就和同學們交流。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課前布置學生了解清朝末年的歷史背景以及京張鐵路的修築歷史。課上教師把所學的內容巧妙地融入各種活動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對重點、難點和疑點給予適當誘導和點撥。圍繞中心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品詞析句,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和愛國精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學生弄清「人」字形線路是怎樣解決坡度大這一困難的,中部鑿井法又是怎樣縮短工期的。
探究活動
1.試畫一個示意圖,說明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採用的不同的方法。
2.查詢有關資料,寫一篇詹天佑的生平簡介。
提示:生平簡介一般應包括生卒年月、出生地、主要經歷、重要成就、歷史評價等,語言要求簡練、清楚。
參考:詹天佑(1861年——1919年),廣東南海人,少年時代赴美留學,回國後主持修建了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鐵路工程師,他為我國近代鐵路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3.詹天佑的傑出在於創新,生活中,你有哪些新發現、新想法、新嘗試,請舉一例。
4.聯系全文的內容,加上想像,寫外賓贊嘆的片段,注意神態、動作、語氣等
『玖』 詹天佑事跡200字
詹天佑從小就從大人那裡聽到許多關於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統治者回的腐敗無能,在他幼小答的心靈里播下了愛國的種子.詹天佑七、八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里讀書,但是,他對那些《四書》、《五經》不感興趣,而喜歡擺弄一些機械.他經常用一些撿來的小螺絲釘、小齒輪、舊發條做玩具,還用泥巴捏輪船、起重機,許多小夥伴都成天追著他一塊玩.在上學的路上,他經常站在工廠外面,觀看裡面的機器,運貨車,琢磨來,琢磨去,常常忘記了上學.有一天,他看著家中牆上的掛鍾出了神.那掛鍾為什麼會嘀嗒嘀嗒走個不停呀?為什麼會打點呀?想著想著,他就動手把掛鍾拆開,想看個究竟.可是,再想按原樣裝起來的時候,怎麼擺弄也裝不好了,急得他滿頭大汗.父親看見,雖然有些生氣,還是領著他到縣里的鍾錶店,讓他仔細看工匠怎麼拆裝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