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戰爭里的英雄故事讀後感

戰爭里的英雄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1-24 14:12:51

① 關於戰爭英雄的故事

王小二
中國少年抗抄日英襲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② 抗日英雄故事讀後感(500字、急!)

讀後感1:今天,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夜已深了,可我還未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死得有意義,死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是啊,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③ 戰爭年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1941年 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經查證,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④ 戰爭英雄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夜已深了,可我還未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死得有意義,死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是啊,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⑤ 戰爭中英雄的故事讀後感60字曰記

星期來天掛水回家時,自無意中翻開了一本有關與革命的書,第一篇就是抗日小英雄《火雲鷹》,這使我冒出了許多小問好,為什麼叫火雲鷹呢?為什麼······我帶著小問號開始讀。

在抗日聯軍第一軍里,有一個受到大家尊敬的少女,大家都稱她為「火雲鷹」,她是少年連的排長,在戰火中搶救、護理了許多的抗日戰士。而她的真名卻無人知曉。

1936年的秋天,某部班長在一次戰斗中受了重傷,被火雲鷹送往「山洞醫院」救治,兩個月後,戰友出院後,日軍便發現了「山洞醫院」。

戰友都想沖出去,和日軍戰斗。火雲鷹不肯,讓戰友們躲起來,自己把火把放在自己的棉衣上,燃燒起來,日軍見了以為是火神降臨,便紛紛逃竄,可火雲鷹一打滾兒,野草燒著了日軍也燒得面目全非,大火燒了一夜,日軍的焦屍遍地都是,而在山洞中的戰友,再也見不到火雲鷹了。

在抗日戰線中,有多少人為國家而犧牲,為別人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人為隱藏他人而犧牲?

當我們過著舒服的日子時,最不應該忘記的是誰?是以前為我們付出的戰士,沒有他們也沒有現在的生活,所以,請記住他們吧。

⑥ 關於抗戰英雄故事的讀後感

《雞毛信》的大概內容是: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內老趙是民兵容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讓海娃送一封雞毛信給八路軍的王連長。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著信上路。突然,西山山頂的「消息樹」 倒了,敵人進山了。海娃急中生智,用布條將信綁在老綿羊的尾巴下,瞞過敵兵。敵人逼海娃帶路。晚上,海娃趁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但又被抓回帶路,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送完信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敵人炮樓,

⑦ 關於我國反應抗日戰爭或解放戰爭的英雄故事的小說或電影的讀後感或觀後感

小說:《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柳青)《山鄉巨變》(周立波內)《青春之歌》《保衛延容安》《林海雪原)《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電影:《中華兒女》《鐵道游擊隊》《烈火中永生》《紅色娘子軍》 《解放戰爭三部曲——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
《八月一日》 《鏖兵天府 》

⑧ 戰爭中的英雄故事500字

張自忠
(-1940) 漢族,字藎忱,山東臨清人,抗日將領。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鋒直指徐州,志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庄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斗。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三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張自忠奉調率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來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擯棄個人恩怨,率部與龐部協力作戰。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向茶葉山陣地發起進攻。張自忠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復肉搏。茶葉山下崖頭,劉家湖陣地失而復得達三四次,戰況極其慘烈。經過數天鏖戰,敵軍受到重創,節節敗退。中國軍隊相繼收復蒙陰、苔縣,共殲敵4000餘人。不久,日軍再派坂本旅團向臨沂、三官廟發起攻勢,妄圖有所突破。張自忠和龐炳勛部兩軍奮力拚殺,經徹夜激戰,日軍受到沉重打擊,其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被完全粉碎,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即被日軍殺害,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率部截敵後路並阻敵西進,徹底粉碎了日軍進攻襄樊、威脅老河口的企圖,使整個戰局轉危為安。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餘人隆重舉行張自忠將軍追悼大會。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張自忠題寫「盡忠報國」的輓聯。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張自忠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於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北京、天津、武漢等大城市相繼恢復了「張自忠路」的名稱,以示對這位抗日烈士的永遠紀念。
國民黨抗日第一名將
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劇經歷的同情,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
張自忠將軍軍事大事記
1891年8月11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縣,名自忠,號藎忱。
1908年,入臨清中學堂讀書。
1911年就讀於天津法政學校,第二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目睹列強欺凌中國,軍閥混戰,痛感國家不幸,民族多難,立志報國,於是棄學從戎。
1914年秋,到奉天(今沈陽)新民屯陸軍第二十師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團車震部下當兵。不久,被提升為司務長。
1917年,到十六軍混成旅馮玉祥軍中。起初被派為差遣,不久升任排長。1919年被選送到軍官教導團學習。結業後即升任模範二連連長。以後繼任學兵團營長。袁世凱。稱帝期間,湯薌茗任湖南都督時,對毛澤東、蔡和森在求學時期領導的湖南第一師范的革命運動有積極的支持作用。
1924年,升任兵團團長。
1925年,升任第十五旅旅長。
1927年4月,被委任為第二十八師師長兼潼關警備司令。
1928年,兼第二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和開封戒嚴司令。
1929年,調任第十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同年冬,原二十五師改編為第六師,任師長,後參加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西北軍余部改編為國民政府陸軍第二十九軍,任該軍三十八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
1933年初,二十九軍奉命參加長城抗戰,率所部與三十七師在喜峰口與日軍血戰,名聲大震。同年夏,參加察北抗戰。
1935年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7年七七事變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和天津市市長,除掌管軍務外並負責對日交涉。當二十九軍撤離平津時,他受命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市長。日軍佔領北平後出走。12月,在河南任第五十九軍(由原三十八師擴編)軍長。後該軍調赴徐州,編入第五戰區序列。
1938年2 月,奉命支援淮北於學忠部。在固鎮指揮五十九軍與日軍血戰七天,奪回曹老集、小蚌埠,穩定了淮可防線。3月,又奉命支援臨沂龐炳勛部,指揮五十九軍在臨沂城郊與日軍精銳坂垣師團進行拉據戰。他抱定拚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鍾麟:「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經七晝夜鏖戰,取得臨沂戰斗的勝利因功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兼五十九軍軍長。同年5月中旬,在徐州突圍時,奉命掩護友軍撤退。在戰斗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五十九軍在蕭縣南部地區頑強阻敵。完成任務後,到河南信陽稍事整補之後,又投入武漢會戰,在潢川、大別山一帶阻擊敵人。10月率部安全撤回鄂西,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後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
1939年5月,敵酋岡村寧次調集10餘萬日軍進犯隨縣、棗陽。他率三十三集團軍從外線夾擊敵人,並率領騎兵第九師及總部手槍營出敵不意,冒險東渡襄河(漢水的一段),攔腰截擊敵軍主力,在田家集大敗日軍,取得了襄東戰役的勝利。
1940年5 月,日軍集結重兵向宜昌發動進攻。他率部從右翼打擊向棗陽地區進犯的日軍主力。出擊前,召集軍事會議,鼓舞士氣,全軍士氣高昂,與敵激戰,連連告捷。5月 7日,率總部手槍營和七十四師的兩個團,從宜城東渡襄河,給敵人以極大威脅。日軍調集主力,折回反撲。經過七、八天的苦戰,部隊減員甚重,糧彈兩缺。5月 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兒山,缸子口。從早晨到中午,他奮勇督戰,不肯退避。在戰斗中,肩部中彈,仍指揮若定。18日,日軍沖上杏兒山,他身中七彈,仍呼喊「殺敵報仇」,為國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在祭文中給以高度評價。1956年以來,人民政府幾次撥款重修了南瓜店等地的張公祠、衣冠冢、殉國處紀念碑。在重慶北碚梅花山,還建立了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 張自忠六歲開始入私塾就讀,但他最喜歡的還是帶領小孩子們玩打仗的游戲。念書之餘,村裡的小孩子們在他的指揮下分成兩陣,彼此對打。玩完了,他就把身上帶的東西和錢分給大家,作為犒賞。若有誰不守規矩,不聽指揮,他就發脾氣,瞪著烏亮的眼睛厲聲斥罵,不留情面。小夥伴們又伯他,又喜歡他,都願意跟著他玩。
三年後,父親張樹桂前往江蘇贛榆就任巡檢,把自忠也帶了去。1905年,張樹桂因政績不錯,署理贛榆知縣,官晉五品。此時的張自忠年屆十四,已長成一個英姿勃發的少年。贛榆縣衙的深宅大院已關不住生性好動的自忠。一得空,他就溜出門去,四處轉悠。一天,他跑到街上閑逛,見一個無賴在欺侮二個賣菜的老頭。他二話沒說,沖過去對准無賴就是一拳,倆人便扭打起來。自忠雖年少,卻身高力大,那無賴見不敵對手只得服輸,給老者認了錯,自忠這才放過了他。張樹桂見兒子長大了,又不安心學習,就把自忠送回了臨清老家。未曾想,自忠回臨清不久,就從贛榆傳來噩耗:父親因病卒於任上。父親病故,全家悲痛,自忠更為自己沒有好好孝敬父親而難過。張樹桂故後,夫人馮氏就成了一家之主。馮氏雖沒有讀過書,但為人通達,處事干練,治家教子都頗有章法,很受子女尊敬。每逢冬春之交,青黃不接,,心地善良的馮夫人總是拿出糧食和棉布接濟貧窮的鄉親,深得鄉民愛戴。由於父親早逝,實際上張自忠的成長受到母親的影響更大一些。 回到臨清以後,張自忠繼續在私塾里讀書。他仍舊很調皮,不怎麼安心學習。這時,他玩耍的花樣更多了,先學騎驢,以後又學會了騎馬,時常跟隨青年們出去打獵。他從這種勇敢、冒險的游戲中找到了樂趣,有時一連幾天不回家。慷慨仗義、同情弱者是張自忠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來的性格特徵。據鄉人回憶,他兩三歲的時候,母親總在他的胸前系一個小兜兜,在裡面裝些花生糖果之類的吃食。自忠一看到小夥伴,就大把地抓花生糖果給他們吃,直到分光吃凈為止。長大一些,有時他與夥伴們賭錢玩,贏了窮人的錢他一文不要,若是富家子弟則毫不客氣,一文不能少。他生長在一個富裕家庭,從沒有為衣食犯愁,但村裡有些佃戶吃糠咽菜,家境貧寒。張自忠於心不忍,常常從家裡拿來白面饅頭換人家的糠窩頭。為顧全對方的自尊,他一再說自己愛吃糠窩頭,從不擺出一副施捨的樣子。遇到街上賣梨桃的,他常常把整筐包下來,讓大夥吃光分凈,然後向母親討錢付賬。家裡有人責怪他,他則滿不在乎地說:「人家買不起,咱們送一點給人家吃算什麼?」1907年,十六歲的張自忠由母親做主,與臨清縣咨議局議員李化南之女、十七歲的李敏慧結了婚。夫婦倆育有2子1女,二兒子因傷寒病夭折,女兒張廉雲後來於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結婚以後,張自忠漸漸變得成熟起來,增加了對家庭的責任感,讀書也開始用心了。
1908年,他考入了臨清高等小學堂。當時的高等小學堂,相當於今天的中學。在這里,教授的仍是以四書五經為主的舊學,只不過較私塾更為系統罷了。可以說,張自忠從懂事起,就開始接受舊學的熏陶,父親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都毫無二致地歸一於孔孟之道,因此,強調忠、孝、仁、義的舊道德從小便在張自忠的內心深深紮下了根。學習之餘,張自忠常借一些小說來閱讀消遣。最讓他喜愛的是《三國演義》、《說唐》和《說岳精忠傳》。這些古典名著對傳統道德作了活生生的注釋,關雲長、岳武穆和秦叔寶的忠義俠行和浩然之氣令他心馳神往,由衷敬慕。
1910年夏,張自忠從高等小學堂畢業,至此他的少年時代結束了。對於未來,張自忠沒有什麼明確打算,但他的內心一直有一種強烈的沖動——好男不吃家裡飯,長大了要出去闖天下!
投筆從戎
1911年10月,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發動的武昌起義,引發了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辛亥革命。 一時間,革命浪潮激盪全國,腐朽的清政府搖搖欲墜。 這一年的冬天,張自忠考入了當時中國北方有名的法律學校天津北洋法政學堂。臨清雖號稱「小天津」,但畢竟不能和真正的天津相比。天津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鮮,學校中的進步思想和革命氣氛尤其令他興奮。在這里,他第一次接觸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和「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政綱。這些振聾發聵的進步思想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頭腦中增添了嶄新的內容,對他日後的成長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武昌起義後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勢使張自忠興奮難捺,沸騰的熱血已不容許他安坐在學堂里讀書了。1911年底,張自忠秘密加入同盟會,親身投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當時,濟南有一所「山東省法政專門學校」,校長丁惟汾是山東同盟會的負責人。1911年,他聯合各界進步力量迫使山東巡撫孫寶琦宣布獨立。一時間,山東出現了和平革命的大好形勢。張自忠聽到這個消息,便由天津徑自來到濟南,轉入山東法政專門學校,投身於山東的革命浪潮之中。 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和山東的獨立只不過是縣花一現。袁世凱憑借北洋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支持,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山東的獨立也被取消。隨後,袁世凱指派親信入魯捕殺同盟會員,革命黨人在山東掀起的革命浪潮被徹底平息了。革命黨人軟弱無力和慘遭殺戮的命運使張自忠意識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僅靠坐在學堂里埋頭苦讀或四處奔走呼號、鼓吹革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擁有強大的武力才有取勝的希望。經過深思熟慮,張自忠毅然決定投筆從戎。選擇從軍的道路,也與張自忠對自己的認識有關。他體格魁梧強健,生性好動,渾身上下洋溢著英武剛毅之氣,這種性格氣質顯然更適合於當兵,而不是做學問。張自忠後來談及此事時曾說:「我對於學習軍事,比學習法律更有興趣。」 這表明,他對於自己的所長具有明確的認識。後來的事實證明,投筆從戎的決定成為張自忠一生成功的起點。不過,對他來說,幾年的讀書生活並沒有白費,尤其是學習法律的經歷,對於他後來的治軍大有裨益。
初露鋒芒
二次「北伐」後,西北軍的實力得到擴張,成為蔣、馮、閻、桂四大軍事集團中兵力最為雄厚的一個。這自然引起蔣介石的嫉妒。為削弱馮、閻、桂各系軍隊實力,蔣介石以減少軍費負擔、從事經濟建設為名,提出裁軍問題。1929年1月1日,蔣介石主持召開編遣會議,強行確定全國設立8個編遣區,其中4個由自己控制。蔣介石還規定,全國軍隊的一切權力收歸中央;各軍原地靜候改編;各集團軍無權自行調動和任免軍官。這種做法引起馮、閻、桂各派的強烈不滿。馮、閻、桂各系遂組成反蔣聯軍,武力倒蔣。1930年5月,中國近代史上規模空前的軍閥混戰——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了,雙方投入的兵力高達130萬人。此時,張自忠任第六師師長,編入張維璽統領的南路軍。5月初,南路軍首先在乎漢線向蔣軍開戰,拉開了中原大戰的推幕。5月中旬,當張自忠指揮第六師進抵許昌十五里店時,此地已為蔣軍徐源泉部佔領。因十五里店是雙方必爭的戰略要點,張維璽嚴令張自忠限期奪回。張自忠遂指揮所部乘夜暗發起猛攻,勢如疾風暴雨,一夜之間克復十五里店。6月中旬,第六師將蔣軍丁治磐部擊退,得到孫連仲部支援後又轉守為攻,猛烈出擊,蔣軍抵擋不住,全線潰退至漯河一帶。此時,南路軍如乘勝南追,直趨信陽,戰局將十分有利。但馮玉祥顧慮蔣軍主力從豫東發動進攻,故將張自忠等部由平漢線轉用於隴海線,支援東路軍。到達隴海線戰場後,張自忠奉命向蔣軍左側攻擊,在杞縣、太康之間的高賢集與蔣軍精銳張治中之教導第二師相遇。這兩位姓氏相同,名字相近,且被許多人誤為一人的名將,隨即展開了激烈的對攻戰。教導第二師是蔣介石聘請的德國軍事顧問團精心訓練出來的兩個「近衛師」之一,編制整齊,擁有當時中國軍隊最先進的裝備。張自忠針對敵軍裝備精良的特點,指揮第六師發起突然猛烈的攻擊,奮勇接敵,與之展開近戰,發揮刺刀、手榴彈和大刀的威力,使敵軍重兵器無法發揮作用。經反復拼殺,終於將敵擊潰。蔣軍其他各部也因不善白刃戰,傷亡慘重,紛紛向南潰退。張治中部奉命擔任掩護。張自忠指揮第六師乘機追殺,再殲其一部。教導第二師經此一役,元氣大傷。作戰中,張自忠勇猛果斷,指揮若定,顯示了大將之才。他的參謀長張克俠評價說:「其決心堅強,臨危振奮。每當情況急迫之時,輒鎮靜自持,神色夷然。」

⑨ 革命英雄事跡讀後感

色故事讀後感

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

地道,而且一向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應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但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明白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樣打敗日本人的,明白了他們的辛苦。六十幾年後的這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

爭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如果說,生命如花,歲月如歌,那麼歷史呢?歷史就能夠說是激盪生命、貫穿歲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長河。

在這浩浩長河中,中國共-產-黨集合了一大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中夏、向警予、蔡和森、張太雷、羅亦農、瞿秋白等等,他們猶如璀璨群星,光華奪目。

讀完《紅色經典故事》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紅軍長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芫人煙的草地,行程約25000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這使我想了毛澤東寫的一首詩,叫《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大渡橋橫鐵索寒……三軍過後盡開顏。

紅軍的崇高品質使我敬佩,他們剛毅勇敢,熱愛祖國,堅貞不屈,扶危濟困。我要學習紅軍的精神,將來報效祖國。

紅色故事讀後感(五):

偉大的人物劉胡蘭的故事,小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講過。劉胡蘭這光輝的名字早就銘記在我的心裡,我盼望早一天能讀到這樣一本關於劉胡蘭的書。

這天我最後有幸地讀到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心靈震撼很大。

劉胡蘭,一個只有15歲的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應對敵人的屠刀臉不改色心不跳,最終獻出了自已年輕的生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嘔心瀝血,死而後已。

我最受感動的是:劉胡蘭在就義前兩眼閃著光,並且瞪得圓圓的。似乎在向人們訴說:她要親眼看到敵軍。

紅色故事讀後感(六):

紅色故事讀後感

暑假裡我看了一些紅色經典,其中紅色經典連環畫「趙一曼」尤其令我感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應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狀況。之後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與女護士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們的幫忙下,趙一曼逃出了日軍得魔掌,但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潑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明白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趙一曼向押

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職責,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這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寧兒阿!

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期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久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

此刻我生活在一個平安的年代,我能夠無憂無慮的上學學本領,寒暑假能夠外出旅遊,這一切是千千萬萬的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將紅色經典發揚光大,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