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中國名人成功的故事100字左右的

中國名人成功的故事100字左右的

發布時間: 2021-01-24 18:47:32

㈠ 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一: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二: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三: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四: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五: 李商隱。 李商隱年少有為,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六:邱少雲。 邱少雲(1926~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今重慶銅梁)。 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全身。 邱少雲犧牲後。 名人小故事100字篇七:馮如。

㈡ 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100字左右)

1、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石頭記》的作者曹雪芹,再晚年時家境貧寒,病魔纏身,使他顯得更加蒼老,再加上無人照顧,他就更加不幸了。

他就像再風雨中燃燒的蠟燭隨時都可能息滅,但在這中困境中他依然寫這本書。在他臨死前還念念不望他的作品。《石頭記》是後人在他的基礎上完成的,正是由於他的這中堅強執著的精神才為我國留下了空前絕後的藝術魂寶。

2、曹操兵敗赤壁,80萬大軍被掃盪一空,身邊只有數騎。逃亡路上,將士都心情沮喪,無精打采。曹操卻談笑風生,似乎是在凱旋。他的樂觀情緒感染了周圍的人,行進速度明顯加快,不久便脫離險境,回到魏地。後來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也沒要太長時間。

3、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謫,這一跤讓他跌得鼻青臉腫,慘不忍睹,先貶黃州,又貶穎州、惠陽,最遠貶到海南儋州,這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面對人生低谷,超強的樂觀精神救了他,東坡放言:"百年須笑三萬六千場,一日一笑,此生快哉!"於是,黃州城外赤壁山前開懷一笑,《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便橫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偉人的歷史地位。

4、金聖嘆因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凄涼肅穆,殺氣騰騰。吃完"送行飯",金聖嘆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慌忙跑來,沒想到他貼近獄卒耳邊,故作神秘地說:"花生與豆乾同嚼,大有肉之滋味,此中秘密,幸勿外傳。"說完,哈哈大笑,聲震房宇,面對死神猶能說笑自如,大徹大悟的他走得一定安詳。

5、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早年兩耳失聰,這個打擊對任何一個音樂家多是最大的,一個音樂家連聲音都聽不到那如何作曲,如何來欣賞曲子呢,那就如同在黑暗中尋找路的人同樣困難。要是一位弱者肯定會退縮,反而卻機激起了他對音樂世界的嚮往與追求,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努力奮斗,最終成為聞名世的音樂家。

㈢ 一個為建設新中國作出貢獻的名人故事(100字)

1、馬萬水,[1]
河北省深縣人,中共黨員。曾任河北龍煙鐵礦「馬萬水小組」組長,東采礦部副主任,龍煙鋼鐵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副經理。195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1961年8月12日,年僅38歲馬萬水病逝,癌症奪走了這位工人階級優秀分子的生命,但是他那種「永遠爭先進、攀高峰」的精神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2、王順友1965年10月出生於中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2005年被評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20年來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萬公里,相當於走了21趟二萬五千里長征、繞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遞報紙8000多份、雜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遞准確率達到100%。

3、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4、吳大觀(1916年11月13日-2009年3月18日),原名吳蔚升,江蘇揚州人,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系,航空發動機專家。1944年赴美國,先後在萊可敏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和普拉特惠特尼(普惠)公司實習。1947年回國。曾任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常委、高級工程師。
吳大觀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創始人、奠基人、開拓者。被譽為「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1]
。在吳大觀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與航空工業相伴隨;吳大觀創下了中國航空工業的九項「第一」,為新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立下了卓越功勛。

㈣ 名人故事100字

1: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的幫忙下,最後見到了真的老虎,透過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最後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2:牛頓吃飯的故事

這天,我讀了一個故事,是寫牛頓的。牛頓有一次請朋友在家裡吃飯,可因為他要做一個實驗,還沒有開始吃飯就迫不及待地跑進了實驗室。朋友以為是輕視他,很生氣,就把所有的食物全吃光了,還把一根骨頭放進牛頓的盤子里。大搖大擺地走了。這時,牛頓從實驗室里走出來,看了盤子里的骨頭說;「原先,我已經吃了呀,我還以為我沒吃呢!」

㈤ 中國名人愛國故事,要100字左右的,200也行

1 人民的好總理 周恩來 名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堂上問大家為什麼讀書時,周恩來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後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劉胡蘭的故事 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1947年2月,山西《晉綏日報》連續兩天刊登的消息,使一個女共產黨員的名字在華北大地不脛而走。隨後,毛澤東又為她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這個光輝的名字,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劉胡蘭。

生平

■10歲參加兒童團,不到14歲便入黨,當上了區的婦女幹事。躺在鍘 刀上時,尚未滿15周歲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 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3 抗日英雄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㈥ 名人勵志故事100字以下

1、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2、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3、劉胡蘭

劉胡蘭,一位10歲參加抗日兒童團、14歲參加共產黨的小姑娘。解放戰爭時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裡,為掩護同志轉移而被捕。她堅貞不屈,神情鎮定,從容地卧倒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犧牲,年僅15歲。毛澤東親自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4、廖昌永

廖昌永這一響鐺鐺的名字,為我們中國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來是農民的兒子,廖昌永7歲那年,父親病故了,這對本來就十分貧困的廖昌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上學後,廖昌永漸漸地喜歡上了音樂,他對音樂的最初了解,來自於農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頭電線桿的喇叭里傳出的歌聲,如同細雨一樣,滋潤著他那顆熱愛音樂的心。

從此,廖昌永不放棄任何學習音樂的機會。雖然他也曾失敗過,但音樂那優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濕了他枯乾的心靈,最終他從陰影中走出來了,成為一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5、愛迪生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說過: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的確,愛迪生的一生就是把"為人類造福"作為自己的應盡義務,並為之奮斗的一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三十二歲時,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

6、辛柏孫

英國人辛柏孫(1811-1870)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葯劑都親自試用過,但一直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一天,他發現"迷濛精"可能是一種好麻醉劑,便大量吸入鼻孔,頓時失去了知覺,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諾貝爾,一次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葯,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里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 "成功了!成功了!"

7、居里夫人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立,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擁在他的周圍。

典禮就在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的老婦人面前,深情的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他走上了主席台,這位老婦人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感動了,都熱烈的鼓掌,老人也留下了眼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的,當他成為一名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8、費列德利克'肖邦

世界著名大音樂家、波蘭人費列德利克'肖邦,由於受到波蘭反動政府的殘酷迫害,先後流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時間長達十九年。在這期間,他的許多貴重東西都散失了,唯獨將出國時帶出來的一個裝滿家鄉泥土的銀杯,朝夕不離一直帶在身邊。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盡頭了。

臨終前,他對從華沙趕來探視的妹妹說: "波蘭反動政府是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的。我死後,至少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銀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遺願解剖了屍體,把肖邦的心臟帶回了華沙,存放在聖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顆永遠向著祖國的心,是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在這顆心臟里,蘊含著對祖國深情的眷戀,回盪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旋律。

㈦ 中國古代名人的故事100字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吃餃子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傢伙!這里到底是什麼人的買賣,竟能如此誇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牆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
好似一隻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准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後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裡。
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
店伙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
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發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擀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後,白發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牆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裡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㈧ 現代名人成功故事100字左右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
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
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
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
的文學家。

《錢學森》——回國造科技

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他以其對中國火箭
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
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林則徐》——銷毀鴉片

清朝的後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他們的目的,一是掠奪中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於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

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中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繳出來並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
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並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
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鴉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愛因斯坦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
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
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 愛因斯坦
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
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此外,和
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他
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
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
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㈨ 古代名人事跡 每個100字左右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

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2、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3、牛角掛書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4、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

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5、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㈩ 中國的愛國的名人故事100字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一,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PJE中國兒童資源網
二,華羅庚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