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200字

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200字

發布時間: 2021-01-24 22:29:50

㈠ 三國演義 諸葛亮空城計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㈡ 諸葛亮智用空城計故事概括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

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

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

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2)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明知諸葛亮是空城計,司馬懿還撤兵的原因:

司馬懿心中早有打算。他清楚自己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諸葛亮,而是來自魏朝內部的種種猜測和不信任。朝中人人都提防他司馬懿,無論是曹丕,亦或是曹睿,個個明擺著質疑他。

在他們眼中,自己只是個消滅蜀國的武器,一旦蜀國沒了,自己必會成為他人的心頭大患,只有諸葛亮還活著,他司馬懿才能保全自己。

正因如此,司馬懿故意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看似兵敗,實際上棋高一著。而諸葛亮必然也料到了司馬懿的顧忌,所以也彈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的意思。

相關人物介紹:

1、諸葛亮

諸葛亮隱居在襄陽隆中,由徐庶向劉備指引,後經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2、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

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

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

㈢ 諸葛亮智用空城計故事概括 100字左右

諸葛亮駐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訊,又知司馬懿乘勝來攻,所部精銳已俱被遣版出,西城空虛;在危急中,定空城權之計,令將城門大開,自坐城頭,撫琴飲酒以待.司馬懿兵至城下,見狀大疑,又素知諸葛亮謹慎,不進而退;及至探明回軍,諸葛亮已調來趙雲,驚退司馬.

㈣ 空城計的主要內容(200字)

諸葛亮為了抵擋司馬懿的大軍,想出了「空城計」這一計策。他利用了司馬懿的多疑這一性格特點,讓城門大開,幾個士兵扮演老人若無其事的掃地,城市正常的運轉著,諸葛亮更是在城樓上彈琴,這讓大臣們都驚呆了,然而司馬懿卻真的中招了,他看到此景,立馬下令退兵。
望採納!(這個是我原創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㈤ 諸葛亮的故事空城計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 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諸葛亮巧用空城計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諸葛亮的士兵問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

㈥ 諸葛亮的空城計簡介 200字左右!求大神幫助

蜀將馬謖違令,街亭失守,魏將司馬懿引十五萬士眾進逼西城.時城中蜀兵第二千餘,將士咸失色.亮登城望之,果見敵軍如蟻聚,遂令曰:旌旗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及大語者,斬之.又令四門大辟,各以二十軍士作灑掃狀.亮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魏軍臨城下,怪之.懿至,遂退.其子昭曰:"何故退?"懿曰:"亮平生謹慎,未嘗弄險,此必有計,非汝輩所知."亮見魏軍卻,撫掌而笑.諸將士心憂悸焉. 蜀國的將軍馬謖違反了命令,街亭失守,魏國的司馬懿帶領十五萬士兵逼近西城。這時西城中蜀國的士兵只剩二千多人,將士們都失了神色,諸葛亮走上城樓查看司馬懿大軍。果然看見敵軍像螞蟻一樣聚攏,立即命令說:旗幟都藏起來,所有軍士都各自守住城中的崗位,如果有不聽命令的以及大聲說話的人,就斬了他。又命令打開四成門,每扇門用二十個軍士作出掃地灑水的樣子。諸葛亮就穿上鶴氅,戴上綸巾,帶著兩個小書童拿著一把琴,到城樓上依靠著欄桿坐下,燒香彈琴。魏軍來到城下,覺得很奇怪。司馬懿趕到,就撤退了。他的兒子司馬昭說:「為什麼要撤退?」司馬懿說:「諸葛亮一身都很小心謹慎,從來沒有嘗試去冒險,不是你這樣的人所能了解的。」諸葛亮看見魏國的軍隊撤退了,供手大笑。所有將領心裡仍然還害怕著呢。

㈦ 諸葛亮空城計的故事快,大約兩百字左右

馬謖丟了街亭,由於大軍離此較遠,短時間內,難以回援。

諸葛得知之後,立馬將天水、南安、安定三城的人口物質掉走,其餘各部皆隱於西城之外山谷之中,其中關興張苞鼓噪吶喊,以為疑兵,張翼姜維則潛伏其中,伺機而動。

西城之中僅餘五千老弱殘兵,且其中2500人已撥去調運物質。

司馬15萬大軍近在咫尺,諸葛命各部藏於城中,又命幾十耳聾眼瞎之輩於城門外清掃,自己則攜一琴於城門之上彈奏,司馬兵臨城下,諸葛依泰然處之。

司馬見此不敢進前,下令退兵。司馬昭疑而問之,司馬懿說:諸葛生怕謹慎,從不冒險,現在卻城門打開,一定伏兵藏於暗處,現在不退定然中計謀!

(7)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1、明知諸葛亮是空城計,司馬懿還撤兵的原因:

司馬懿心中早有打算。他清楚自己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諸葛亮,而是來自魏朝內部的種種猜測和不信任。朝中人人都提防他司馬懿,無論是曹丕,亦或是曹睿,個個明擺著質疑他。

在他們眼中,自己只是個消滅蜀國的武器,一旦蜀國沒了,自己必會成為他人的心頭大患,只有諸葛亮還活著,他司馬懿才能保全自己。

正因如此,司馬懿故意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看似兵敗,實際上棋高一著。而諸葛亮必然也料到了司馬懿的顧忌,所以也彈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的意思。

2、《空城計》出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

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

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空城計,是一種被動作戰的被動行為,當那些實力空虛、因遭受意外壓力被迫走投無路的一方,採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圖矇混過關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由於此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有許多主動權和機遇還掌握在對方手裡,因而,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不宜使用空城計,同時,此計也不宜重復、多次地運用。

在實際戰略中,風險往往與機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計的奇巧之處在於:要善於正確、及時地把握對方的戰略背景、心理狀態、性格特性等,因時、因地、因人地以奇異的謀略解除自己的危機。

三國時,諸葛亮之所以能大膽地以「空城」退敵,就是他能准確地惴摸到了司馬懿謹慎、多疑而心虛的心理狀態,而諸葛亮獨出心裁、奇異的思維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時的危局。

㈧ 急求《空城計》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的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
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 果然塵土沖天, 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在城上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後,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 笑容可掬, 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少年, 手捧寶劍, 右面也有一個少年, 手執麈尾.城門內外, 僅有二十餘名百姓, 低頭打掃, 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板著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是沖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還不快退! 」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
眾官員問他說: 」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 今統率15 萬精兵來到這里, 見了丞相, 慌忙撤退, 這是什麼原因呢?
諸葛亮說: 」他料定我平生謹慎, 從不冒險, 見我們這樣鎮定, 懷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並非在冒險, 只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
大家敬佩地說: 」丞相的計謀, 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 必定會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說: 」我們只有2500 人, 如果棄城而走, 必定走不遠, 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希望採納

㈨ 諸葛亮的空城計簡介 200字左右!

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困。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大軍盡去,時孔明身邊只剩五千兵馬駐守西城縣。一日,忽接探馬飛報,說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正望西城蜂擁而來。這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駐城的五千兵馬也已分出一半運糧去了。眾官聽罷盡皆失色,唯孔明鎮定自若,當即下令將旌旗藏匿起來,城門四開,每門分派二十軍校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其餘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聲喊叫。一切准備就緒,孔明引二童攜琴登上高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好一副閑情愜意!

卻說司馬懿引兵來到,運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樓,笑容可掬,旁若無人,大感不解。整個城池寂靜一片,就跟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樣。看此情景,若換了旁人,大可無所顧慮,大手大腳的引兵浩浩盪盪殺入城中。說不定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說便下令退兵。孔明遙望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駭然,問其原因,孔明這才道出緣由:「此人(指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今見此規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㈩ 空城計的故事簡介200字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實上,這只是郭沖在註解里編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
,和諸葛亮對戰的是張郃
,孔明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
。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且當時就有人質疑:司馬懿如果真得到這樣的機會,麾下十餘萬大軍,把他圍住不就完了?
派幾個神射手過去射諸葛亮,或者派一個小隊過去火力偵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諸葛亮的把戲,一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再怎樣也不至愚蠢膽怯到"扭頭就跑"的地步。)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沖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
而"郭沖三事"並未說明諸葛亮是在街亭之戰時用的空城計,以司馬懿在街亭之戰時的所在地來否定"郭沖三事"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另外,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空城計成功的例子,如果"神射手"、"火力偵察"的質疑成立,那歷史上其他人的空城計豈不是都無法成立?故而不宜盲目否定"郭沖三事"的真實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