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位偉人的故事200字
1. 我所了解的一位偉人作文350字
瑪麗1867年出生於波蘭的華沙,高中畢業後,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由於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羅斯或波蘭的大學繼續進修,因此她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瑪麗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國留學的夢想,姐姐為了去留學已經存了一部分錢,但這些錢只夠在法國學習一年.瑪麗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夢想,向姐姐提議.自己先去當家庭教師為她提供上學的資金,而等到姐姐畢業找到工作後,再為她籌備留學的資金.瑪麗為了留學的夢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師.8年沒有磨滅的夢想最終終於實現了.在她的姐姐的經濟支持下來到巴黎,並在索邦(Sorbonne,巴黎大學的舊名)學習數學和物理學.經過四年的努力後,瑪麗於巴黎大學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裡,她成為了該校第一名女性講師.
瑪麗亞在索邦結識了另一名講師,皮埃爾·居里,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瀝青鈾礦石為主,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里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
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里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里夫婦和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居里夫人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八年之後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並沒有為提煉純凈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將之公布於眾,這種作法有效的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
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學生保羅·朗志萬有一段韻事,這個事件在法國鬧得風風雨雨.1911年巴黎新聞報在11月4日的標題《愛情故事:居里夫人與郎志萬教授》,傳言皮耶爾在世,郎志萬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來往.愛因斯坦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們相愛,誰也管不著,他在1911年11月23日給居里夫人寫了封信,以表安慰.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里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里的運用.之後,她曾在1921年赴美國旅遊並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居里夫人由於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7月4日在法國上薩瓦省逝世.在此之後,她的大女兒伊倫·若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寫了《居里夫人傳》.在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居里夫人的頭像曾出現在波蘭和法國的貨幣和郵票上.化學元素鋦(Cm, 96)就是為了紀念居里夫婦所命名的.居里夫人著有《我的信念》.
一、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
瑪麗·居里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聰明的一個.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熏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將來的學業作準備.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2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皮埃爾·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共同意願使他們結合了.瑪麗結婚後,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
二、鐳之光
1896年,法蘭西共和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倫琴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這使居里夫人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能量來自於什麼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麼?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三、金子—般的心靈
由於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後,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製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製,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志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講授物理課.居里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一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製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里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里夫人擔任了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後她繼續在大學里授課,並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一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願去別人家裡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昂貴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一點一滴地節省,先後買了8、9噸,在居里先生去世後,居里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1932年,65歲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里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蘭西共和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佔,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後,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里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她所摯愛的科學事業.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症.她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次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7多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所有的著名人物裡面,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居里夫人是女性的代表.
2. 一位怎樣偉人 作文
晚生了半個多世紀,無緣親睹先生的風采,卻也有幸瞻仰過先生的大幅照相,相上嚴肅的先生配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言,真的是透出一股凜然的威嚴感,只是讓人覺得有些冷漠無情。其實先生豈是無情之人!"無情莫比真君子",先生對朋友、青年、勞苦大眾是一片赤誠,就像佛祖與惡魔戰斗時是一副決絕的無情面容,而轉過身來面對眾生時卻是一副慈祥的金面。
先生愛罵人,就像人說的所謂"他沒有一篇文章里不放幾枝冷箭"。這一點在先生的雜文中最是顯露無遺。舉個例子吧,《朝花夕拾》中有一篇《無常》。先生寫道,"這樣看來,無常是和我們平輩的,無怪他不擺教授先生的架子(教授先生即暗指污衊女學生的陳西瀅等人)。"這樣的話被"教授先生"們看見了,定是氣急敗壞。而先生的同仁看到了,必定會開心不已。而我只能佩服先生,罵人能罵到親者快,仇者痛,且不露一絲痕跡,也只有先生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生活在那樣一個麻木不仁的時代,"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是痛苦而鮮明的。眼見同胞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卻一臉茫然,先生的心中定是飽受煎熬!"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成了先生永遠的心結。於是先生的文章便常常從一個冷眼旁觀者的角度去敘述。比如說《狂人日記》這篇被稱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文字很是清澈,文風也很清新,然而文章看完了,心卻沉重得彷彿在一點一點墜下去。五千年歷史中的糟粕就在先生的無情劍下現出原形。
先生的悲哀還在於他清楚地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卻無力改變,只好用匕首般的文字去刺那些毒瘤。先生的深情便埋在了無情的文字間,讓人深深地悸動。看過《孔乙己》、《阿Q正傳》的人少有不笑的,但那是怎樣帶淚的笑啊!戲謔著這一切,先生的心中該是怎樣的辛酸啊!
人說"文如其人",而先生的文章極少清風明月,亦少多愁善感,因此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鬥士文人",這是文人中的稀有品種。他們在鏗鏘昂揚的大時代中,把文章當利劍,挑破一切丑惡骯臟的東西,在時代的暴風雨中引吭高歌。他們並非不懂傷春悲秋,只是他們不會去逃避血腥的凄風苦雨。只可惜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文人實在是寥寥無幾,而魯迅便是這少有的幾位文人中的佼佼者。
看魯迅的文章,覺得文中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但他並不是屬於那個時代。他的戰斗,和他無情的文章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精神。
喜歡魯迅的文章,也因此覺得先生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夜深人靜,我看見先生在夜色中朝我姍姍而來,臉上還帶著意味深長的微笑,真的很近啊……
3. 有哪些偉人的故事不少於二百字的作文
遙遠的北方,冬天到了,小喜鵲在做窩,等她孵出來的喜鵲寶寶,有個溫暖的家。
小青專蛙也要冬眠屬了,秋天的時侯,他難過的叫呱呱,因為冬天快到了,它又見不到了它的朋友。
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到喜鵲窩,她對喜鵲說: 喜鵲姐姐,你在幹嘛呀? 我在做窩,你別來搗亂,我都快要做好了,喜鵲寶寶也要出來了,你這個冰冷的雪花滾開! 喜鵲憤怒的說。
小雪花很傷心,她又飄呀飄,飄到樹下洞里,她看見青蛙正要睡覺,高興的說: 青蛙哥哥,你在幹嘛呀? 青蛙說: 我正要誰覺呢,一整個冬天我再也見朋友們了,好孤獨呀! 正好,小雪花也很孤獨,青蛙哥哥你能陪我聊天嗎? 雪花說。 好啊!
青蛙和雪花聊了一個冬天,這一個冬天,小青蛙非常高興,因為有雪花的陪伴。
春天到了,小雪花融化了,成了水蒸汽。青蛙大叫到: 雪花妹妹,再見! 再見。
喜鵲飛到樹下,跟青蛙說: 你睡好了嗎? 我沒睡 。 啊?你們青蛙不是要睡覺的嗎 。 嗯,我們青蛙是要睡覺,不過有雪花的陪伴,我不睡了 。 你跟那冰冷的雪花干什麼,我把她趕走了 。 因為你感受不到雪花的溫柔。
4. 一位偉人的故事,作文,400字,可概括內容。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5. 以我向偉人學習____ 為題寫一篇200字作文
當我們的社會在不停進步時,是誰在夜以繼日不停工作,又是誰在不辭辛勞地為人類研究發明,就是那些人們眼中的「名人」。他們在軍事、天文、地理、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工作是再幸福不過了,因為有無數人在仰慕著他們。然而,在那些耀眼的榮譽與獎章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呢?在讀過《影響世界的名人》著本書後,我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這本書當中,我認識了日日夜夜與蚊子打交道,最終發現蚊子傳染瘧疾秘密的醫學家羅斯;了解了每周只有3角零花錢的銀行家洛克菲勒:知道了第一個去環球航行的旅行家麥哲倫;領略了曾說「榮譽就像玩具」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在這些名人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用生命寫成的書》這個故事。它講述了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前蘇聯偉大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寫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的故事。他在病床上以那堅強不屈的精神一邊構思文章,一邊把它寫出來,直到完成這本巨著,這才稱得起是用生命寫成的書。 同學們,這些名人付出了多少汗水與心血,才換來今天的成就。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日夜都奔波在實驗室中。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鋪上石階,雖然路哂納感到處是荊棘,自己也會傷痕累累,還要承受世人的嘲諷與不理解,但他們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始終堅持到底,最終到達了成功的彼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雖然不能像這些名人那樣有那麼大的成就,但我們可以將這些偉人的優秀品質牢牢記在心間,並在生活中做,例如愛迪生的耐心,戴高樂的愛國,羅斯福的樂觀,羅賓的謙虛等等。 最後,讓我們與這些帶給我們幸福快樂的偉大的人們同行,將他們的精神發揚光大,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6. 中國英雄人物的事跡200字左右。
1、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7. 500字作文寫一個故事梗概,介紹一位偉人
生命的追問——張海迪
有一個人,身殘志堅,用她頑強生命演繹出美好的人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她英雄模範的典型;有一個人,她是我們精神恆星,是我們心中不滅的蠟燭,不變的強人,她就是被稱為「中國保爾」的張海迪.
如果我們因作業多而感到不幸,因身體殘疾而感到生命失去了光彩,那麼她,張海迪就是不幸中的不幸.19955年出生在濟南的她,5歲因患脊髓病兒高位截癱,我們都會認為她繼續墮落下去,但她沒有,而是在一片黑暗中打造出一片光彩.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了中學課程.15歲,她跟隨父母下放到聊城的農村,給孩子當家教.於此同時,還自己研究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她為了生計還做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雙腳踏入學校,但卻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且靠著自己不懈努力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還寫出讓人心動的《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著名書籍,她懷著「活著就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就連鄧小平也親自提筆: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她就是我們眼中的「弱女子」張海迪.張海迪是擁有脆弱的心靈,但她用堅強的意志,譜寫了炫麗的人生.她在《生命的追問》中這樣寫道:「活著就要創造,就要探索,即使肢體已經殘疾,思想的火花也決不停止迸發.這就是眾多詩人和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裡還沒有表現出來的生命的美麗…………………………」她做到了,並得到了我們大家的認證.「當我伏在桌前,麻木的身體卻很快將我拖入疲倦的漩渦……,但我堅持著.」這也是《生命的追問》中的一段話.可見她成功的背後也有來之不易的艱辛,正是這份堅強使她從一個渺小的人變成「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的其中之一.正是她的努力與付出,使美好的夢境變成了難以置信的現實,她說過那麼一句話:「殘疾人的內心世界時很豐富的,越是殘缺,想像空間越大,渴望越多…………所有的人無論面對什麼挫折、困難、困惑都不應該放棄希望,都應該勇敢地面對新的生活.」張海迪用事實證明了無論人很人都有追夢和綻放的權利,就看做沒做.是的,她做到了,我們目睹了這一時刻的到來,她是一朵不健全的花,但她用畢生的心血綻放出光彩的人生,在無邊的荊棘中開辟出一條成功的道路…………
張海迪在「我的夢-大型音樂舞蹈會」就朗誦過那麼一段話:
在收獲的季節
我聽見生命告訴我要堅強
即使翅膀斷了
心也要飛翔
是啊,即使命運多麼的不公,我們也要繼續生活,並向世界下賭約,要做得多麼傑出,讓小看我們的世界「親自」向我們說聲對不起.她用生命證明了這一點,她就是我家鄉偉大並傑出的名人——張海迪.
8.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20個,每個200字左右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有:
1、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2、丹尼斯·海斯
丹尼斯·海斯生長在美國華盛頓州環境幽美的哥倫比亞河峽谷,他從小養成了愛好大自然的個性。到了大學時代,他雖然就讀於法律專業,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環境問題的關心。
鑒於丹尼斯·海斯在環保事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他曾榮獲聯邦野生動物協會,美國慈善協會,美國太陽能協會,遠離戰爭組織的最高榮譽獎項,並被國家奧杜邦協會評為「100個最傑出的環保人士」之一。
3、齊奧爾科夫斯基
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4、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告訴他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5、梁實秋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
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准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6、愛因斯坦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後,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
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並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7、孫康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並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
於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於勤奮好學,他終於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並當上了御史大夫。
8、左拉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
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9、米勒
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10、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
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9. 偉人的故事作文兩百字左右
成語中有許多名人的故事,有時,這些成語可以在閱讀和習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小組決定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進行研究,了解成語中蘊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歷史事件。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就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成語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歷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事件,還記錄著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
10. 《革命英雄的故事》梗概作文200字
縱觀世界歷史長河涌現出的無數傑出人物,他們的內心蘊涵著一個堅定回不移的信念。也答許是為了民族的崛起而奮斗,也許是為了人民的解放而努力,為了探索宇宙的無窮奧妙而孜孜不倦。不管他們的信念是什麼,
他們都為之不懈地努力、奮斗,從而為世界、為自己的家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回想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的年代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抱著一腔熱血染山河的崇高信念,以血肉之軀煉鑄起了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在他們的心裡,黨的事業、革命的理是神聖而至高無上的,他們會舍棄一切,但不會舍棄黨和革命事業!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本書里,讓我看到了那些生得偉大,死得光榮的人,比如說:捨身炸暗堡的董存瑞,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偉大的共產黨首任總司令葉挺等等英雄人物。是他們為我們建起了如此美好的生活,也是他們為我們帶來了幸福!
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這些英雄偉人的精神與品質,看:我們可以從捨身炸暗堡的董存瑞身上學到了無私奉獻的精神,還可以從劉胡蘭身上學到了英勇就義的精神與捨身忘死的品質!還有許多許多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我們也要認真學習,長大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