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老人需要陪伴的故事

老人需要陪伴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5 06:56:50

㈠ 關於陪伴的事例

恩格抄斯和馬克思

恩格斯與馬克襲思是一對至交好友,恩格斯為了在經濟上支持馬克思的革命活動,不惜違心地答應自己的父親承諾自己會回去幫助父親經營他曾經一度厭惡至極的商業,這一切都是為了馬克思。

當時雖然他和馬克思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但是這兩個人幾乎每天都要通信,為了在革命事業上互相鼓勵,促進對方。

而且在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又擔任了整理佔有遺稿的眾人,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的第二,三卷,幫助完成了戰友的未竟事業。可見,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標是建立在友誼的基礎上的。

㈡ 神秘者 陪伴 背後的故事

陪伴。來自神秘者廠牌中合作歌手。田宇軒(阿清)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94年出專生的他小時候很不聽屬話。
當他15.6歲的時候逃學,叛逆,不爭氣成了他的標簽。

17歲跟著幾個好友從成都徒步到了拉薩,一路看見了很多軍人。所以決定參軍。
入伍一年後的一個凌晨,當時是冬天,北京氣溫零下20多度,他站在崗哨執勤,戰友跑過來跟他說家裡打來電話說母親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他昏倒在了那裡。

參軍2年後他選擇了退伍,回到家父親已經有了另外一個陪伴,對他採取了不理不問的方式。他開始懷念起母親。他開始獨自在外面打拚。很多次想回到家裡,卻因為父親和後母的態度而心寒。
所以寫下了這首歌。

㈢ 最美的故事看望孤獨老人並陪伴過生日的作文

(我化身成一朵小花,在老人的陪伴下尋找生命的希望)
我生活在綠樹叢中,不去考慮生命的意義,無憂無慮,周圍是青草,那種綠是穿透心的綠,它們為我遮陽、擋雨,它們告訴我,要快長大,它們有好多事情要和我講,我就在這種環境下生長著,當我長得比它們高的時候,便發現有個老人總坐在搖椅上在我們身邊,仰望著藍天.老人的背影十分蒼老,臉上的皺紋是歲月在她身上所留下的痕跡,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擁有著如春天般的和煦面容,頭發閃著銀光,與她的蒼老相結合,和諧而又平靜.微風拂過她的臉頰,她的側影是那麼的安詳,但她的眼裡永遠閃著青春的光.
老人低頭發覺我的存在,笑著說:「你終於長大了啊~!」那張慈祥的臉,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無法忘卻.
從那天起,我和老人每天享受著陽光的洗禮,老人和我說她年輕時候的故事,我曾幻想著有一天我可以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為老人遮陽、擋雨,用我自己的身軀為老人做些什麼,用我的體溫去溫暖她的心房,用我的方式去擁抱她的目光.
可我畢竟不是樹,我用我的芬芳帶給她希望,我陪她走過美麗時光,看那夕陽下山,光陰流逝,我陪她看日出,看著黎明的曙光,生的希望,陪她入夢鄉,去感受歲月的蹉跎,走過彼此的青春年華,人世繁華.
陽光照耀著大地,我睜開朦朧的眼睛,發現老人早已睡醒,眼神中少了往日的光彩,臉也好像在一夜之間暗淡了很多,一陣風吹過,老人告訴我她再也看不見陽光了,再也看不見這個世界了,她說她想靜靜的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給她最後的一點希望,我低著頭,隱隱地抽泣著,老人對我說她好想再看看夕陽,黎明,夜晚,還有我,她說,她從我的香味中感受到了這一切,我笑了,老人也笑了,我們對笑著,誰也不再悲傷,因為我們珍惜著彼此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在老人堅強的笑容里我讀出了她的憂傷和堅強.
我們依舊在陽光下生活,快樂而平淡.
老人說這世界有個地方叫做天堂,是所有人都要去的地方,她說她不想去,她想坐在樹下看天空,她說她如果去了那裡,讓我不要悲傷,因為她會在每個星星的夜晚與我相望,陪我入夢鄉.她說星星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希望,她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許願星,當流星劃過天際的瞬間,世界上就會有人去天堂,因為流星是去那裡的方向,所以有人會對著流星許願.我聽不懂老人在說什麼,但我讀懂了老人眼裡的悲傷與失望.
老人說她很喜歡我的香味,因為她可以在我的花香中感覺到生命的氣息,她想過放棄,就是因為我的味道讓她重新拾起自己,走向明天的曙光.
夜晚依舊來臨,老人望著天上的星指著那顆最亮的星星,說,我在那裡看著你,然後便進入夢鄉,當黎明來臨的時候,老人臉色蒼白,眼睛永遠不再睜開.
幾天後有人來接老人走,我在樹叢中哭泣,淚水滴在青草上,滲進了泥土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不再微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感覺到寂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期待著黑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失去了芬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找不到生的希望.
夢里老人對我微笑,她告訴我不要為她傷感,珍惜生的時光,讓自己的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生根發芽,她不要看見我悲傷,她要看到我的微笑,聞到我的花香.
從此我的生命有了希望.

㈣ 有關爸媽和孩子陪伴與愛的小故事一年級

一位母親獨自帶著兒子生活,一次隔壁發生爆炸,兒子耳朵聾了,這個熱愛音內樂和小提琴的孩子從容此一蹶不振。媽媽堅持讓他學琴,總在櫻桃樹下聽他拉琴,錄下來,然後走很遠的路去請老師指教,回來再指導因聾啞沒有音樂老師願意收的兒子。
後來,母親花了許多錢給兒子買了助聽器,並送他去做康復訓練,兒子能說能聽了,回來拉琴給媽媽聽,卻發現母親沒有什麼反應,這才知道原來母親一早聽力也衰退了,為了陪他練手語,母親不再開口說話,於是聾啞了。

㈤ 要寫一篇主題為陪伴的作文 有什麼好一點的故事體裁

聲呼喚,一生陪伴

每一個成功的作者,必定會擁有一個打動讀者的理由,感動在一份勝似親人的友情;每一朵欲放的蓓蕾,必然會帶著一串夢想而綻,感動在一種淡淡的情愫。

一年一個夢想,十年一個轉變。再看到童話的公主,心卻慢慢淡然。那些夢想過的未來,被太多個夜所深埋,被太多的情感所覆蓋。每個人鬢角發白的時候,會不會都擁有一個最美的回憶——若是這樣,我希望我的回憶不必太華麗,只需一本紀念。

——題記

一直相信,友情是個很奇妙的線,可以將張張笑臉緊牽、可以珍藏每個人的韶華回憶,也不談條件。還記得第一次讓我印在心上的文字,它印在雜志上並不起眼的位置——講述了一段淡淡的友誼,在那些青蔥歲月。是作者細膩的筆調,或濃或淡的惆悵,將童年時那份稚氣的分享記下,與文字的不解之緣從它開始,從友誼開始。

記得很清楚,七月盛夏,媽媽都會參加一次同學聚會,年年不斷。已經各奔東西了太多年,都過著各自的生活、經營著各自的美好,就是這一年一聚,時間並不長的相會,在我眼中看來那麼幸福、那麼快樂,不需太過浮華的寒暄,就算再久沒相逢,還是了解著彼此。也不止一次的設想著,似水流年逝去時,我也會滿載著生活給予的苦辣酸甜,跟兒時的摯友們去暢談、去分享,像現在一樣,毫不掩飾心情去講述;像現在一樣,心中還會萌生小小的惡作劇意念;像現在一樣,哪怕時間早已將曾經的昨天帶走,也要為那一聲「朋友」,給心留一個空間,這空間只為紀念,紀念我生命中的小時代……

朋友,是開啟一生幸福的鑰匙。是他們肆無忌憚的打鬧,將青春蔥蘢的時光陪伴,然後目送著最親愛的你步入能讓你幸福的天堂;朋友,是吹走虛幻夢想的微風。我們一同前行,一路上也曾幻想過未來的浮誇,但就因為那些時光里的肩並肩,用你我的眼睛看清了前方,用你我的雙手畫出了精彩的明天,是因為分享了彼此兒時的心情、是因為見證了朋友的蛻變,是那時候的小甜蜜,亦是平淡……

朋友,我知道我們的友情經得住考驗。在人生的賽道上,我感恩著第一段接力能與你相伴,感謝在即將放棄的時候,身後的你用盡全力推我向前;感謝我在你身後體力不支的時候,你回眸給我一個微笑,鼓勵我要勇敢揚帆——這賽場,這接力,我距離終點還很遠,終點一定會有大大的獎杯,並告訴我一生的完結。我樂顛顛的欣賞沿途的風景,我感恩這風光有你陪伴欣賞——春秋冬夏的旋轉,十指相扣的信任,哪怕時光荏苒,也守護著那份純真。就讓它成為心靈的凈土,就讓這友誼根深蒂固……

是誰的歌聲響起,是誰坐在桌前追憶?女孩用文字串成的彩緞一席,曲畢,名叫《一生有你》這世間純潔的感情,天使為我們送上羽翼一對,你告訴我:「勇敢去飛,一定要循著夢想而追」,然後,松開手,放我飛……知道嗎,我還是回了頭,我看到你揮手,被風吹走的聲音刮過雲端,友誼不變,心相牽……

朋友,你是我的天使,守護在我身邊,到離開這凡塵的那一天為止。我亦如此,很榮幸成為你的天使,我靜默無聲,與你四目相對,原來友誼這么平淡、卻在指尖繞了一圈、又一圈……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你一聲呼喚,我必定一生陪伴,因為我們許下了關於友誼的誓言……

小草之所以不可磨滅,是因為春風的吹又生;

大樹之所以挺拔蒼勁,是因為有風雨的摧殘;

鮮花之所以芳香彌漫,是因為有空氣的傳送。

我之所以能堅強前進,是因為有挫折的陪伴。

世界上,沒有什麼什麼不需要另一種物質陪伴。我們燦爛的人生,需要你的陪伴—挫折。

在這個世界上,有風雨,就必定有彩紅。有陽光,就必定有陰天,有溫暖,就必定有寒冷有成功,就必定有失敗與挫折。

沒有經歷挫折的人,不是一個完整的人,當你面對挫折的時候,不要膽怯,這沒什麼,挫折對於懦弱者是一塊絆腳石,也許從此她就一蹶不振,荒蕪人生,但是對於勇敢者,挫折就成了他前進的動力,也許從此他就奮發圖強。面對挫折時,不要逃避,逃避不是辦法,也許逃得過一時,但是逃不過一世,還不如勇敢的站出來,面對。你是寧願活的懦弱,還是活的光鮮?這個不用回答。努力的去面對的結果,不會是哭泣,不會是傷心,而是滿臉的笑容,因為是你得到是成功。

人生漫漫,誰有不會遇到挫折呢?誰敢說:「我的一生沒有坎坷艱辛,沒有挫折的襲擊。」誰都不敢,這就是空虛的幻想,不切實際。「超與自然的奇跡,多是在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這句話出自於英國科學家,培根。其含義是,超過自然的奇跡事情,一般是在征服逆境的人中出現的。我很贊同自己話。世界上,許多的名人,愛迪生,居里夫人……。他們的科研成果,難道不是從挫折雨失敗中,得到的嗎?他們就是超與自然的那些楷模,是我們每個人鮮明的模範。

彩紅在風雨後,顯得更加靚

㈥ 老人的愛情故事 主題是陪伴

事例+你自己的感受
一個88歲老人前兩天去世了,今天出殯呢。人每到去世後,總有熟悉的人在它走後對他的一生指指點點,說這說那,也算是對他一生的一個總結吧。這位老人就是這樣,今天是他出殯的日子,熟悉他的人都在議論有關他的往事,婆講了不少,其中他的愛情故事確讓人感嘆。
這個老人我見過,交通部門的退休幹部,多少年來一直在女兒家住著。距我們家不遠,老人臉龐清癯,個子瘦高,性格很樂觀、很直別。
老人一生四個孩子,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媳婦去世了,在那個年代,日子好苦,一個男人拉扯幾個孩子太不容易了,不過還好,他當時有工作,在交通部門上班,按說,再續一妻完全能夠找得到,但老人當時實在太懷念自己去世的妻子了,多少好事的人給介紹,但他始終不肯再娶,一人即當爹又當娘,硬是把四個孩兒拉扯大,並為他她們嫁娶,各成就一家人家。也許,這些故事並沒不新鮮,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老人放著許多當年妻子生前的東西,尤其放著一條妻子親手縫制的嶄新的褲子,老人一生沒有捨得穿,尤如珍寶一樣珍藏在箱底整整58年!臨終前對床前兒女說:「我一生不娶,非不能不娶,而是怕你們受苦和放不下你娘不娶。你娘生前曾為我做了一件褲子,我當時還沒穿她就走了,我一直捨不得穿,等我死後給我穿上吧,再那邊見你娘時讓我穿著見她。」孩兒們聽了這些,遂憾哭。老人走後依老人心願給他穿上了那條現在看來很落後的一條手工縫制的卻嶄新的褲子!
這個故事讓我很是唏噓不已,天下真的竟有如此痴情的男人!那個提前走了的女人竟讓他一生都放不下!原來總以為,愛情理所當然屬於年輕人,老人嗎,對愛情的認識也許淡忘了、也許模糊了,就象我們忘記了曾經屬於我們的現在不可理喻的一些頑皮童年趣事一樣!這個88歲老人的愛情故事使我忽然明白和理解了某位哲學家曾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人生永恆的東西?愛情,唯有愛情才是人生永恆的東西!是的,也許真的是這樣,我們每個正常健康的世人有誰不渴望一生中得到真正的、美麗的愛情呢?雖然老人一生過的很孤獨,但他心中還有一份美麗,這份美麗就是對去世妻子的那份愛情,他一定覺得它很美麗,因為那條放了58年的褲子足以證明!因為他心甘情願地為他的愛情守候了一生!

㈦ 關於的陪伴小故事100字

一、《父母大了,不要忘了多陪陪他們》
家裡買台大電視,我想放客內廳,可老媽想放他們卧室容,一直爭執不下最後還是老媽妥協了。
很多年過去了,有天老媽發簡訊:電視放我和你爸卧室其實是想讓你能來我們屋看,這樣可以多陪陪我們……

㈧ 古今中外有關陪伴的故事

陪伴的故事

㈨ 終身陪伴父母的故事

她用一生的時間,悉心照料收養她的父母,體貼對待家中的每一位老人。直到婚嫁,都不離開家。從孩童到人母,她用逝去的青春書寫了一個「孝」字。她就是樟洋社區的賴傳娣,一位遠近聞名的大孝女。

今年53歲的賴傳娣出生在惠州,因為家庭貧困,3歲時被送給樟洋社區的賴譚發一家收養。養父母對她視如己出,這份恩情她銘記於心。到了婚嫁時,她也將照顧養父母的事擺在首位,因為二老只有她。

作為家中唯一的孩子,賴傳娣選擇留在樟木頭,招婿上門照顧二老。一家人本也幸福美滿,但到了2002年,養母忽然得了重病。原本家境就不寬裕,丈夫又在外打工,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也需要照顧。家中事務全都壓在賴傳娣一人身上,讓她分身不暇,恨不得一人掰成幾瓣用。但事情再多,她照料病榻上的母親卻絲毫不懈怠,洗衣、做飯、照顧老人、打理菜園,在家裡、醫院、檔口來回奔波。

賴傳娣一直盡心照顧養母,養母卧病在床一年多,直到去世也沒有生過褥瘡。養母去世後,賴傳娣更是把養父擺在第一位。飲食起居照顧的無微不至,一有時間還會帶父親出去走走看看。
不僅對含辛茹苦將她拉扯大的養父母孝順,對她親生父母一記遠在外地的公公婆婆,賴傳娣也是一直同仁。甚至看到同社區的孤寡老人,她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賴傳娣在市場開了一個雜貨鋪,對往來買菜的老人也親切熱情。不少原本不認識的老人都習慣買完菜後,在她的檔口坐坐,聊聊天。一來二去,賴傳娣結識了不少往年之交。街坊介紹,賴傳娣逢年過節都會托鄰里送自己做的粽子和應節點心去給住在敬老院的樟洋社區兩位孤寡老人吃。而她敬老、愛老的事跡也在社區傳揚開來,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孝女。

賴傳娣一直踐行著「百善孝為先」的宗旨,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她朴實殷勤地用自己的雙手感恩回饋身邊的人,用自己切身的行動來講述孝的故事。讓社會充滿愛心,傳遞中國民族傳統美德的正能量。她被評為2016年6月東莞好人。

㈩ 古代都有哪些陪伴父母,照顧父母、孝順父母的經典故事或文章

大白香象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瀑布成美酒
從前在日本美濃國〈現在的日本歧埠縣〉有一位非常孝順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長久以來與父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的生活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
父親很愛喝酒,可是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哪來的錢買酒喝呢年輕人知道父親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門的時候總會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給您買些酒回來,請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賣的錢也只能買一頓飯菜回來,一想到父親有酒喝時高興的樣子,年輕人忍不住難過起來,一步一步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做父親的實在也不忍心看著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卻吃不飽一頓飯還要顧慮他有沒有酒喝,看兒子滿臉憂戚的樣子,他趕緊安慰兒子:「別煩惱了,我的好兒子啊,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酒不喝沒什麼關系的.」,聽到父親反過來安慰他,年輕人更難過,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買酒回來給父親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年輕人便出門往山裡頭去,從清早到黃昏,年輕人拚命砍柴,得到的數量也比平常多,「這樣應該夠買一壺酒了.」年輕人很滿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績,然後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備下山去賣,不過,天色已晚,年輕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進山谷里去了!
當他朦朦朧朧醒來時,聽到附近有流水聲,口渴的年輕人撐起摔疼的身體往流水聲的方向走去,發現就在附近的懸崖上有一條小瀑布,而且水質非常清澈.他彎下腰來掬起水嘗了一口,「哇!真好喝!」......「咦,這水好像有酒味」年輕人覺得不可思議便再喝一口,「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沒錯.還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輕人試了好幾次,最後他肯定這條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將系在腰間的空葫蘆取下來用來裝瀑布的酒水,想要帶回家去給父親喝.
年輕人連跑帶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親致歉:「爸爸對不起我今天回來晚了,因為不小心掉進山谷的緣故,讓您擔心了,請您原諒!」,父親看到兒子滿身污泥又全身是傷,心疼地撫摸兒子的頭發說:「平安回來就好,哪裡摔著了趕緊擦擦葯吧!」
「爸爸,我沒關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訴您.我在掉進山谷後發現一條小瀑布,瀑布的水簡直是世上罕見!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這是做兒子的我送給您的禮物」,年輕人急忙拿下葫蘆並倒出酒來給父親享用.「真的嗎我來喝喝看.」父親驚訝地看著兒子倒出葫蘆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試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還是上等的好酒.」父親感動得都掉下淚來.「我的好兒子, 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動上天,才會賜給我們這麼寶貴的禮物.」父親擁抱著兒子淚流滿面.父親不僅有酒可以喝,因為兒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飲用,長年的駝背竟然變直了!這件事情傳開來後,美濃國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輕人的孝行,他傳來年輕人當面獎賞他:「你真是一位孝順的好孩子,為父親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欽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為美濃國的武士,你要努力唷!」從此以後,人們把那條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稱為「養老瀑布」.
孝經故事
★孝感動天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個普通平民,父親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個瞎子,且品性固執,不懂禮儀.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後母刁頑,常作惡言,並唆使舜父欲殺舜.後母生子名象,為人傲慢,亦對舜仇視.但是舜仍然對父母很孝順,對弟弟很友愛,設法避免禍害,但卻毫不怨恨,並承擔全家的勞動工作,常在歷山耕種.因為舜的孝行這麼難得,感動了上天,致使他耕種的時候,有象出來協助,有鳥幫他鋤草.
舜二十歲的時候,他的事跡已傳播很遠,到他三十歲的時候,當時的領袖帝堯為找尋替任的接班人而問計於四岳(四時之官),四岳一齊推薦了舜.於是帝堯決定深入對舜進行考察,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又命九個兒子和舜一起工作,觀察他對內對外的為人.
舜成親後,要求妻子孝敬公婆,盡媳婦之道,關照弟弟,盡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貴出身而破壞家庭的規矩.舜對堯的九個兒子要求也很嚴格,一點也不遷就,使他們為人更敦厚謹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態度.
舜在歷山耕作,由於和氣謙讓,同他一起開荒種地的人受到感染,變得能夠互讓,和洽相處,田界也不計較.舜去雷澤釣魚,那裡的人慢慢都能放下爭執, 互敬互讓.舜在河邊造陶器,仔細認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馬虎的人見了,感到慚愧,跟著漸漸也就做得精緻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產生很大感召力,人們都願意親近他.他住的地方本來很偏僻,但一年後就變成村落,兩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
帝堯於是很賞識舜,獎賞給他高級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貴的琴,一群牛羊,又為他修建了糧倉.舜的父親,後母和弟弟象看到,很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潔糧倉那高高的上蓋,然後暗中縱火,要燒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預先給舜准備了竹笠,一手一個張開如鳥的翅膀,乘風飄下而不死. 瞽叟又與象設計讓舜修井,然後推下沙泥土塊活埋他,得手之後三個人瓜分舜的財產,象要琴和舜的兩個妻子,而牛羊衣物糧倉歸瞽叟及後母.幸舜在兩個妻子安排下,預先在井旁鑿開一洞,下井後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來的時候,象正占據舜的房子撫弄那架名貴的琴,見到舜而終於感到慚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後母和象合計害他,但仍然和過去一樣,孝敬父母,友愛弟弟,並沒有一絲埋怨.
帝堯對舜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讓舜去做,終於認為舜的品德確實好,而且能幹,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願意出來輔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義,母有慈,子女孝順,兄長愛護弟妹,弟妹恭敬兄長,遠近的部族都對舜異常尊敬,便將帝位傳給這賢人,這就是歷史上的所謂禪讓.舜以一介平民,一躍而為虞朝的帝王,純是孝與忠所致. 呂純陽師尊在《呂祖全書》中介紹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於第一位,為「旋轉乾坤,純忠純孝,揖讓大德神聖,有虞大舜帝,無極至尊」,備極尊崇禮敬,要求我道中人,對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堅志奉行,細心體會」,「朝夕拜誦,廣布人間」.
三十六孝的故事
★舜的故事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繼怕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贊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中興報國 (孝是顯揚父母的名聲,不只榮耀祖先,更便後代景仰)
夏朝王位傳到相的時候,寒浞把帝相殺了,謀奪了江山.而皇後這時已懷孕並逃回了娘家.沒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後一手把少康帶大並常常告訴他要光復華夏.
當少康二十歲的時候,少康便遵從母親的教誨.離開了母後對達虞國.虞王見少康後,覺得他能成大業,因此把女兒嫁給他,還把綸縣及一旅的兵力送給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勵精圖治,國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殘暴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少康眼見復國時機已到,就聯絡父親之舊臣,一舉攻進京都,光復了國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順的人,善於繼承祖先的志願,善於記載祖先的事跡.在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繼承祖先的志願.
★純孝感君 (孝是當自己有福時,要顧及雙親)
周朝潁孝叔,是春秋鄭國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東西,都一定讓母親先吃.
當時,鄭國君主庄公因為母後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亂後,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後則被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
一日,庄公請潁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並問其原因,孝叔則表示當看著美味的肉時便想起家中的母親,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並希望庄公能把肉賞給母親吃.
當庄公聽到此番話後,突然顯得沈默悲痛的模樣.孝叔見狀便問個究竟,庄公便把母親和弟弟造反的經過說一遍,並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的經過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會,便指出只要掘一個地道,在地道中相會不就得了嗎庄公立刻同意並派人處理,結果庄公便在地道中與母後相見,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還感動國君孝母,後人都稱他為「純孝」.
★立身行直 (我們不但要行孝,還要勸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一飽學之士,母親顏徵,是叔梁紇的繼娶夫人.
孔子三歲時,父親不幸過世了,而由母親顏氏來撫養.仲尼自幼聰穎過人,而且事母至孝.
顏氏為了仲尼的將來,特地將當時有名的學者請來,教導仲尼.在母,嚴師的教導下,仲尼把當時所有的書籍冊冊讀通.而且對自身的學術和品德修養,更是不時的注意與求進.所以在年輕時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後來,孔子在魯國教學,宣揚仁愛之道,來自各方的學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學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常常以「不學禮,無以立」來教導學生.另外,孔子還從事著述工作,把為大的仁愛精神傳揚開去.
★綵衣娛親 (孝順沒有老幼之分,也沒有終止的時刻.)
老萊子,是周朝春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順,在他七十歲時,兩老還健在.但兩老看見兒子日漸老去,便有自己已經去日無多的怠慨.老萊子見狀,便想了一個辦法,老萊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樣,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邊嘻嘻哈哈大笑,一邊做出孩童嬉戲的動作.兩老看到兒子滑稽的動作,樂得呵呵大笑,把煩惱憂悶都忘了!從此,老萊子在父母前絕不提老字,而且還常常扮成孩童模樣,使兩老得到快樂的晚年.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