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王願堅故事情節
⑴ 草 王願堅 分段 段意
第一部分(1—5)故事的開端:紅軍過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戰士因誤食有毒回草野菜而中毒,二答班長楊光摸黑尋找部隊向上級報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發展:楊光找到一支紅軍小隊伍,懇求醫生前往救人,而醫生也有緊急任務在身,於是楊光攔住路口不讓醫生走,一時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和高潮:楊光的舉動驚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詢問戰士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並親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部分(37—結尾)故事的結局:楊光和其他戰士聆聽周副主席評說吃草的意義,從中獲得巨大力量,立即執行命令。
⑵ 王願堅《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草
從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願堅連續寫了十篇以長征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其中七篇寫紅軍過草地)。「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說這種藝術形式來塑造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形象的一個嘗試。」(王願堅《寫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草》就是這十篇系列短篇小說中的第四篇,寫於1977年5月31日,發表在《人民文學》同年第8期上時略有改動。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這里。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2.理清本文的線索,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
3.體會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的表達作用。
二、學習要點
(一)基礎知識
1.字詞
焦灼(zhuó):非常著急。
踉(liàng)踉蹌(qiàng)蹌:走路不穩。
慍(yùn)怒:憤怒,生氣。
蔫(niān)巴:枯萎。
2.作者簡介
王願堅(1929—1991),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人。
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這里。
⑶ 王願堅的草感悟
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這里。 以「草」為題目,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說的線索,還以此引發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造更美的生活。 1、憶苦思甜,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 2、從周副主席嘗毒草、議毒草,學習他的高尚人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閃光的辯證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學會識別無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護自己,戰勝困難。 4、今天,人們已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小康生活,開始以吃野菜這時尚,這是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表現,體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5、魯迅先生曾說:「我好象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當做是人民大眾的「孺子牛」。從牛感受魯迅先生倡導的奉獻精神。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士因誤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險情,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不僅仔細辨識毒草,而且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戰士正確對待困難,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小處落筆 大處顯情 ――簡析《草》一文的藝術特色 王願堅的《草》是一篇以紅軍長征過草地為背景,反映紅軍長征艱苦生活的小說。野草在平時生活中是非常常見、極其平凡、微不足道的。然而,東西雖小,意義重大。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因「草」而起,並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圍繞它展開敘述,塑造人物形象。以下就從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課文的藝術手法。 1、以小見大的手法,鮮明具體的線索 作者選取的題材是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野草,寫的是戰士因誤食有毒野草而中毒需要救治,而周副主席詢問戰士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並親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處理意見,並評說吃草的意義的故事。事情簡單,場面微小,但表現的卻是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這充分體現了作者「以小見大」的創作思想。 事情因「草」而起,課文圍繞「草」寫了四件事:(一)戰士因誤食有毒野草而中毒,楊光摸黑尋找部分向上級報告。(二)楊光懇求醫生前往救治因吃草而中毒的戰士。(三)周副主席詢問戰士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並親口咀嚼有毒野草,提出處理意見。(四)周副主席評說吃草的意義。可見課文是以「草」為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 2、多種手法的運用,人物形象的展現 文中在具體展現人物形象時靈活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這里我們結合句子來分析。「立時驚住」,接著感到「惶惑」;面對周副主席的招手,楊光又深感「不安」;當眼見周副主席病得十分嚴重時,楊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後凝聚成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文中在敘述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草時運用了動作描寫,「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乾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了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對紅軍戰士生命高度關注,對革命無比忠誠的氣概。 3、偉大領袖的風采,無產階級的形象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身患重病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士因誤食有毒野草而中毒的險情,他不顧個人安危,仔細辨識毒草,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並引導紅軍戰士正確對待困難。故事情節淺顯明了,但鮮明地體現了周副主席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思想。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以上對課文的分析歸納起來就是要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和寫作上的特點。《草》這篇文章因吃「草」中毒而起,又在戰士談論吃草的意義、悟真理中結束全文。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
請採納。
⑷ 王願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王願堅主要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媽媽》、《燈光》等;1974年與陸柱國創作了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
王願堅是解放後成長起來的作家。雖然他沒有親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斗爭生活,但是他在做記者、編輯期間,接觸了老一代革命者。1953年還訪問過江西老革命根據地,到當年紅軍長征路上采訪。這使他有可能表現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史詩般的生活。
(4)草王願堅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王願堅的《草》是一篇以紅軍長征過草地為背景,反映紅軍長征艱苦生活的小說。野草在平時生活中是非常常見、極其平凡、微不足道的。然而,東西雖小,意義重大。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因「草」而起,並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圍繞它展開敘述,塑造人物形象。
王願堅一直致力於小說創作與做一個戰地記者。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斗爭正激烈的時期,潘東子等嚮往參加革命的紅孩子的形象。對孩子的內心刻畫深入,性格鮮明,各具特色,人物語言生動,可愛。形象真實、親切,令人難忘。劇作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戲劇性強,情節安排巧妙。
王願堅善於刻畫處在歷史大環境背景下,人物由個人的選擇、信仰所走過的道路,以及這種選擇在歷史中所具有的價值。他的四個劇本(另兩部是《映山紅》、《草地》)都深切的反映了這一主題。
⑸ 王願堅的《草》 人物賞析
周副總理:對全軍戰士的生命高度負責,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置個人安慰與不顧,舍己為人,對革命無比忠誠,有偉大氣度,高尚品質
⑹ 概括王願堅四草
第一部分抄(1—5)故事的開端:紅軍襲過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戰士因誤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長楊光摸黑尋找部隊向上級報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發展:楊光找到一支紅軍小隊伍,懇求醫生前往救人,而醫生也有緊急任務在身,於是楊光攔住路口不讓醫生走,一時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和高潮:楊光的舉動驚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詢問戰士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並親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部分(37—結尾)故事的結局:楊光和其他戰士聆聽周副主席評說吃草的意義,從中獲得巨大力量,立即執行命令。
⑺ 草 王願堅 這篇小說圍繞草這一線索,先後安排了哪幾個情節
開端(1 - 5)戰士誤食毒草。楊光摸黑報告。
發展(6 -16)撇開毒草忙救人,引出擔架設懸念。
高潮(17-36)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顧安危嘗毒草。
結局(37-44)平易近人議吃草,啟迪戰士悟真理。
⑻ 四草,王願堅寫作。
——一位藏族同志指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說:「就在這里,在奶粉廠旁邊,我們要建一座糖廠,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二班長楊光從昏迷中醒過來的時候,天已經放亮了。他欠起身子,四下里打量著,回想著,好半天才弄明白:自己是躺在濕漉漉的草地里。
昨天,也就是過草地的第四天,快要宿營的時候,連長把他叫了去,要他們班到右前方一個小高地上,擔任警戒。他們趕到了指定地點,看好哨位,搭好帳篷,已經黑上來了。就是他,動手去解決吃飯的問題。他提著把刺刀,圍著山丘轉了半天,才找到了一小把水芹菜和牛耳大黃。正發愁呢,忽然看到小溪邊上有一叢野菜,顏色青翠,葉子肥嫩,他興沖沖地砍了一捆拿回來,倒進那半截「美孚」油桶里,煮了滿滿一鍋。
誰知道,問題就發生在這些野菜上了:換第三班崗的時間還不到,哨兵就捂著肚子回來,把他叫醒了。他起來一看,班裡同志們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肚子痛得滿地打滾,有的舌頭都僵了。倒是他和黨小組長因為吃得不多,症狀還輕些,於是兩人分工,一個留下警戒和照顧同志們,一個向亡級報告。就這樣,他摸黑沖進了爛草地;開始是跑,然後是走,最後體力實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著,爬著,不知什麼時候昏過去了。
當一切都回想起來了以後,他的心像火燎一樣焦灼了。他用步槍支撐著.掙扎著站起來,踉踉蹌蹌地走上了一個山包。
這時,太陽冒紅了,濃煙似的霧氣正在消散。他觀察著,計算著,判斷著方位。看來,離開班哨位置已經是十里開外了,可是看不到連、營部隊宿營地的影子。顯然是夜裡慌亂中迷失了方向。不行.得趕快找部隊去,救同志們的生命要緊呵!
他正要舉步,忽然薄霧里傳來了人聲。人聲漸漸近了,人影也顯現出來,是一支小隊伍。走在前面的是幾個徒手的軍人,後面是一副擔架。
他急忙迎上幾步,看得更清楚了:前面一個人的挎包上還有一個紅色的十字。
「好,同志們有救了!」他狂喜地喊道。跑是沒有力氣了。他索性把槍往懷里一抱,就地橫倒身軀,沿著山坡滾下山去。
就在他滾到山包下停住的時候,正好趕在了那支小隊伍的前頭。
人群和擔架都停下了。背紅十字挎包的人飛步跑來,彎腰扶起他,關切地問道:「你怎麼啦?」
楊光定了定神,把事情講了講。未了,他緊緊抓住了那人的挎包,懇求地:「醫生同志,快去吧!晚了,人就沒救啦!」
醫生看看背後的擔架,又看看楊光,為難地搖搖頭:「同志,我們還有緊急任務!」
「什麼任務能比救人還要緊?」
醫生指著擔架:「我們也是要救人哪!」
楊光這才看清楚,擔架上躺著一個人。一床灰色的舊棉毯嚴嚴地蓋在上面。
「那邊的同志很危險!」楊光焦急地叫起來。他伸開手攔住了路口,大聲地:「你不去,我就不放你走!」話一下子僵住了。
擔架響了一聲,毯子動了一下。
醫生有點慍怒地看了楊光一眼:「你這個同志,有話不會小點聲說?你知道嗎?這是……」他壓低了聲音,說出了那個全軍都敬愛的人的名字,然後解釋地說道:「他病得很厲害哪;昨天開了一夜的會,剛才又發起高燒,人都昏迷了。」「什麼,周副主席?」楊光立時驚住了。對於這位敬愛的首長,楊光不但知道.還曾親眼看見過。在遵義戰役之前,這位首長曾經親自到他們團作過戰斗動員。在部隊開上去圍攻會理的時候,連隊在路邊休息,他也曾親眼看見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總司令一道,跟戰士們親切交談。可是,現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而他,卻在首長趕去衛生部救治的路上,攔住了他的擔架……他惶惑地望著擔架,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這時毯子被掀開了,周副主席緩慢地欠起了身,朝著楊光招了招手。
楊光不安地走過去。他深情地注視著那張熟悉的臉,卻不由得大吃一驚:由於疾病的折磨,這位敬愛的首長面容變化多大呵!他覺得心頭像刀在絞,眼睛一陣酸澀,竟然連敬禮也忘了。
周副主席顯然剛從昏迷中醒來。他費了好大勁,才把身軀往擔架邊上移開了些,然後,拉住楊光的衣角,把他拽到擔架空出的半邊坐下來。
靠著警衛員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擔架上半坐起來。他慢慢撫摸著楊光那濕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楊光的額頭,親切地說道:「這么說,你們是吃了有毒的野菜?」
「是。」楊光點了點頭。
「那種野菜是什麼樣子呢?」
「這就是。」楊光從懷里掏出一棵野菜。為了便於醫生救治,他臨走時帶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過野菜,仔細端詳著。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樣子還可以看得出來:有點像野蒜苗,一層暗紅色的薄皮包著白色的根,上面挑著四片互生的葉子。看著,不知是由於疲累還是怎的,他倚在警衛員的肩頭,仰起了頭,眼裡浮上了異常的嚴肅的神情。
楊光擔心地看著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長為什麼對這棵野菜這么關心。他剛想勸首長休息,周副主席又問了:「這野菜,多半是長在什麼地方呢?」
楊光想了想:「在背陰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還記得嗎?」楊光搖了搖頭。因為是煮熟了吃的,沒有嘗過。
周副主席又舉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進嘴裡。醫生驚呼著撲過來,野菜已經被咬下了一點。
周副主席那乾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嚼了一陣,吐掉了殘渣,把那棵野菜還給楊光,囑咐道:「你記著,剛進嘴的時候,有點澀,越嚼越苦。」
楊光又點了點頭。周副主席把聲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語氣講話了。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確的:要醫生馬上按楊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戰士們。他又要擔架抬上楊光,用最快的速度趕到總部去報告。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體的:要求總部根據楊光他們的經驗,馬上給部隊下發一個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報。在通報上,要畫上有毒野菜的圖形,加上詳細的說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標本。
一個年輕的衛生員,還在聽到談論有毒野菜的時候,就在路旁打開了挎包,把滿滿一挎包沿路采來的野菜倒出來,一棵棵翻揀、檢查著。這會兒,聽到了首長下達的命令,驚慌地叫起來:「那……你呢?」
「你們扶我走一會兒嘛!」周副主席微哭看伸出了一個指頭,又攤開丁平掌,「看,是一個多呢還是五個、或者上萬個多呢?」
誰也想不出更好的做法了,而爭辯是沒有用的。一時,全部默默不作聲了。只有晨風吹過荒漠的草地,撕掠著青草,發出颯颯的聲響。
衛生員抽噎廠兩聲.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敵人的圍追堵截.逼著我們走草地,逼得我們吃草!」
「吃草。嗯,說得好啊!」周副主席嚴肅地點了點頭,「革命斗爭,需要我們吃草,我們就去吃它。而且,我們還要好好總結經驗,把草吃得好一些!」
「應該感謝他們,感謝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為全軍換來了經驗。也要記住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說下去,不過,話卻溫和多了,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這些話,從那瘦弱的身軀里,從那乾裂的嘴唇里發出來,又慢,又輕,可是,它卻像沉雷一樣隆隆地滾過草地,滾過紅軍戰士的胸膛。
楊光激動地聽著。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士的那顆偉大的心。頓時,他覺得自己變得強大了,有力了,這力量足足能一氣走出草地。他向著敬愛的周副主席深情地舉手敬禮,然後,那緊握著野菜的手猛地一揮,轉身向總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醫生向衛生員囑咐了句什麼,也緊抓著那個紅十字挎包,向另一個方向跑去。
周副主席望著兩個人漸漸遠去的背影,耳邊傳來警衛員的話音。話是對著小衛生員說的:「……看你說的,為革命嘛,我們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們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敵人高尚得多,也強大得多呀!……」
周副主席那濃濃的胡須綻開來,寬慰地笑了。他笑得那麼爽朗,那麼開心。自從患病以來,他還是頭一次笑得這么痛快。
第一部分(1—5)故事的開端:紅軍過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戰士因誤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長楊光摸黑尋找部分向上級報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發展:楊光找到一支紅軍小隊伍,懇求醫生前往救人,而醫生也有緊急任務在身,於是楊光攔住路口不讓醫生走,一時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和高潮:楊光的舉動驚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詢問戰士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並親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部分(37—結尾)故事的結局:楊光和其他戰士聆聽周副主席評說吃草的意義,從中獲得巨大力量,立即執行命令。
四、探究
課文中有些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仔細想想又覺得餘味無窮。閱讀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一句中兩個「就會」強調了青年一代繼承並發揚革命傳統的必要性,強調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對於壯大隊伍、克敵制勝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是「全軍都敬愛的人」;後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關愛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唯獨沒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以及善於引導、啟迪紅軍戰士的高超領導藝術。
五、小結
全文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紅軍戰士誤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士悟真理。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有力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現了小說的中心意思。
先是「立時驚住」,接著感到「惶惑」;面對周副主席的招手,楊光又深感「不安」;當眼見周副主席病得十分嚴重時,楊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二班長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後聚焦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細觀察有毒野菜時的神態:「仰起了頭,眼裡浮上了異常的嚴肅的神情」,詳細詢問有毒野菜長在哪裡和它的味道,這些都為緊接著周副主席嘗有毒野菜的情節加大了蓄勢的力度。
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動作一系列描寫周副主席嘗有毒野菜的動作和神態的詞:「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乾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對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業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
接下來寫周副主席「非常明確」的命令,以及對年輕衛生員驚叫的回答和示意,進一步表現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質和偉人氣度。
課文以「草」為題目,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說的線索,還以此引發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造更美的生活
1、憶苦思甜,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
2、從周副主席嘗毒草、議毒草,學習他的高尚人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閃光的辯證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學會識別無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護自己,戰勝困難。
4、今天,人們已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小康生活,開始以吃野菜這時尚,這是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表現,體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5、魯迅先生曾說:「我好象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當做是人民大眾的「孺子牛」。從牛感受魯迅先生倡導的奉獻精神。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士因誤
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險情,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不僅仔細辨識毒草,而且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戰士正確對待困難,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給我吧,自己打的,累死了!!!!
⑼ 王願堅——《草》一文以什麼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
你好!全文以「草」 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 順序依次是:食草——辨草——嘗草——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