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的故事復述
『壹』 六年級上冊鄭成功怎麼復述200字
課文是一篇歷史故事,
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鄭成功是福建南安縣人內.
第二段容(第2至6自然段):具體記述了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經過.
第三段(第7至8自然段):簡要介紹鄭成功建設台灣的兩件實事:發展生產和興辦教育.
第四段(第9自然段):人們永遠不忘民族英雄鄭成功偉大功業.
中間可以添點詳寫
『貳』 用簡練的語言復述《鄭成功》這篇課文
課文是一篇歷史故事,
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鄭成功是福建南安回縣人.
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具體記述答了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經過.
第三段(第7至8自然段):簡要介紹鄭成功建設台灣的兩件實事:發展生產和興辦教育.
第四段(第9自然段):人們永遠不忘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偉大功業.
『叄』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主要內容。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 25000名將士,乘350餘艘戰艦,從金門料羅灣出師東征,因遇暴風雨在澎湖停留數日,30日拂曉從台南鹿耳門勝利登陸,擊潰了荷軍的狙擊,並乘勢攻下赤嵌城。隨後,鄭成功率大軍包圍了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中心「熱蘭遮城」。
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拒絕投降,憑籍堅固的城牆工事負隅頑抗,鄭成功數度強攻未果,乃改為長期圍困。7月中旬,荷蘭援軍從巴達維亞支援台灣,在海上決戰中被鄭成功水師擊敗。經過長達九個月的圍困,1662年2月1日,揆一終於向鄭成功投降,率殘兵敗卒撤出台灣。
至此,荷蘭殖民者對台灣達長3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台灣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壯舉,為祖國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
(3)鄭成功的故事復述擴展閱讀:
鄭成功在台期間,加強了政治經濟建設,置府縣、務屯墾、廢苛稅、興學校,改善軍民關系,安撫台灣土著,頒布了各種法令和條例,為台灣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662年6月23日(農歷5月初八),鄭成功因病在台灣去世,葬於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統一台灣後,康熙川八年(1699年),帝賜遷葬在南安鄭氏祖墓。康熙帝並題寫輓聯贊曰:「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肆』 愛國故事的梗概
愛國故事
1、《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2、《魏源》
魏源,湖南邵陽隆回人,是清代的一名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並著有名作「海國圖志」,並因此書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那個時候還是清朝的一名官員,官高郵知州,但是在晚年棄官歸隱,並潛心參悟佛學。魏源的核心思想是「經世致用」,倡導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的前進主張,在當時的中國實屬罕見,並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思想觀念:「師夷之長技以夷制夷」。
3、《鄭成功》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錢學森》
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伍』 有哪些古代的英雄故事(有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急!
智勇雙全威震諸侯 國事為重知錯能改
——愛國名將廉頗的故事
所向披靡 衛國安民
——西漢大將軍衛青的故事
出擊匈奴 威震漠北
——西漢愛國名將霍去病的故事
獻身邊陲的一代名將
——西漢後將軍趙充國的故事
中流擊楫 奔赴國難
——志在統一的愛國名將祖逖
歷經三代 忠心不改
——嶺南巾幗英雄冼夫人的故事
忠勇愛國 力挽狂瀾
——唐代愛國名將郭子儀的故事
出奇制勝 以少勝眾
——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將李光弼
楊門虎將 忠烈雁門
——北宋愛國名將楊業的故事
子承父志 再振雄風
——抗遼大將楊延昭的故事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抗金名將宗澤的故事
抗金義重泰山 富貴輕如鴻毛
——宋代抗金英雄李綱的故事
建炎第一功終屬
——抗金名將韓世忠的故事
順昌城的旗幟
——抗金名將劉銪的故事
精忠園的訴說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故事
丹心永存正氣浩然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力挽狂瀾保衛北京
——明朝愛國名將於謙的故事
忠誠許國威震南疆
——抗倭名將俞大猷的故事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
維護民族團結的塞外女傑
——忠順夫人三娘子的故事
杖策必因圖雪恥 橫戈原不為封侯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的故事
時窮節見真男子
——抗清英雄史可法的故事
赤心報國 丹心永存
——抗清英雄張煌言的故事
劈波斬浪 光照華夏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
維護祖國尊嚴 捍衛北疆主權
——清初愛國名將薩布素的故事
勇冠三軍威震大漠
——清代蒙古族愛國名將策凌的故事
維護祖國統一的三朝武臣
——清代愛國名將岳鍾琪的故事
『陸』 鄭成功收復台灣用100個字概括
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台灣。清初,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清朝順治十版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台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准備直取台灣。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台灣,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台灣(今台灣東平地區)、赤嵌(今台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並切斷了與台灣城的聯系。戰斗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隻戰船一齊發炮,把「赫克托」號擊沉。與此同時,又擊潰了台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台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築土台,圍困敵軍8個月之後,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康熙元年權初(南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聖領土台灣。
『柒』 鄭成功收復台灣主要內容30字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滾出台灣,台灣回歸祖國懷抱。
(7)鄭成功的故事復述擴展閱讀:
公元1604年,我國澎湖列島被荷蘭殖民者入侵二十年後,台灣島也被侵佔,而且荷蘭殖民者還對台灣人民實行殘暴的統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鞏固殖民統治,荷蘭大力加強武裝力量,在各港口加修炮台,安放了威力強大的火炮,同時增加了鐵甲戰艦,並派重兵守衛。所以,在台灣登陸是很困難的。
當時。鄭成功帶領義軍抗清,北伐失敗後,決定收復台灣,建立抗清根據地。他經過多方面的調查,並派人潛入偵查,全面掌握了台灣方面的敵情,了解了台灣海峽的氣象、海情等有關資料。
公元1661年春天,鄭成功渡台灣海峽到台灣登陸,登陸時登陸地點很關鍵,荷蘭人以鹿耳門為「攻不進的天險」,根本不設防,鄭成功偏偏選了這個「天險」,從這里開始收復台灣。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軍事斗爭,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成功嘗試。通過這一斗爭,驅逐了荷蘭殖民者,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
『捌』 鄭成功英雄人物故事梗概200 2008-9-30 09:49 最佳答案 《愛國英雄人物故事》一書記載了六十位中外愛國英雄
新春佳節尋幽訪古暢游廈門鼓浪嶼回味無窮
新春佳節渡假休閑、內遊憩娛樂,登上渡容輪乘風破浪前進悠遊東方之珠、海上花園、音樂之鄉、鋼琴之島、萬國建築、浪漫之都的 「廈門鼓浪嶼」,尋幽訪古國姓爺遺跡、國姓井、古戰場、練兵場、駐兵地龍頭山寨、水操台閩海雄風,參觀瀏覽鄭成功紀念舘、鄭成功石像英姿威儀、皓月園、日光岩、淑庄花園、毓園、琴園、百鳥園、英雄園、海底世界等名勝古跡,逛街博餅、鋼琴詠歌、觀濤聽浪、白鷺海鷗、情侶漫步、欣賞夜景、品茗喝茶、龍蝦嚐鮮、談古論今、吟詩助興,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歌頌英雄、少君、遺臣、將帥、義軍、水兵、文豪、墨客、雅士、商賈、大使、公爵、領事、牧師、神父、傳教士、洋人、紅毛、海盜、倭寇、武士、浪人、漁夫、古戰船,乃人生一大樂也。
『玖』 鄭成功收復台灣簡要復述200字
鄭成功收復台灣發生在公元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台灣。清初,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
康熙元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聖領土台灣。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軍事斗爭,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成功嘗試。通過這一斗爭,驅逐了荷蘭殖民者,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
(9)鄭成功的故事復述擴展閱讀:
收復台灣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鄭氏集團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1625年就已經建立起足矣與荷蘭人對抗的以福建海商為主的武裝商人集團,加之後來歸順明廷,其力量大增,逐漸控制了海上霸權,使荷蘭人也不得不妥協。鄭成功成為繼其父鄭芝龍後掌握鄭氏集團的實權人物。
由於充分認識到海上軍事力量的重要性,他派人專門負責訓練海軍,這些士兵作戰勇敢,具有不怕死的精神,而這些成為後來進軍台灣的重要力量。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領25000大軍,200多艘戰艦橫渡台灣海峽,可見其強大的海上軍事,在當時也是很難想像的。
『拾』 英雄故事梗概
明末清初,十九歲的鄭成功還在南京讀書,血氣方剛的他將父親鄭芝龍在南京的貸款二十萬兩黃金捐給了為抗清而賣身籌款的名妓柳圓圓,當柳圓圓要以身相許時他卻婉然拒絕,同時他認識了痴戀柳圓圓的反清義士黃炎。鄭芝龍勒令兒子回閩,在路上,鄭成功救了被堂叔鄭芝魁追殺的明朝唐王。
鄭成功到台灣尋父,第一次與盤踞台灣的荷蘭人首領揆一針鋒相對。在此期間,鄭成功與台灣人民結下深厚友誼。回到福建後,鄭芝龍投機政治,在福建立唐王為帝,唐王賜鄭成功為「國姓爺」,並認定鄭成功是復興大業的人選。
此時清兵進入福建,鄭成功與父親數次在和戰的問題上爭執。鄭芝龍最終決定投清。鄭成功勸說無效,與父親決裂。鄭芝龍投清後被軟禁,明唐王也因此出走後被清兵擒殺。鄭成功通過重重困難獲得了鄭家軍的領導權,繼續抗清的斗爭。清兵一邊勸降鄭成功,一邊偷襲鄭成功的老家,鄭成功的母親因此喪生,讓鄭成功悲痛欲絕。此時,台灣人民正處於荷蘭人高壓統治的水深火熱之中,鄭成功暗中支持以舊部郭懷一為首的抗荷斗爭,並承諾有朝一日一定要收復台灣。
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 !"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