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種子的故事讀後感

種子的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1-25 12:51:20

Ⅰ 一顆慢吞吞的種子故事讀後感

似乎每一個孩子都是不能等待的,著急的想要一個結果,吃到美味的食物,玩
到心愛的回玩具,想到什麼就答要立馬做到,其實孩子們是缺乏一種心理能力----自
我延遲滿足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需要家長慢慢培養和鍛煉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具體的等待目標,等你畫完畫就可以吃餅幹了,等你收拾好玩具就可以出去玩啦,
或者給出一些等待的策略,你在排隊等滑梯的時候,可以和小朋友玩拍手游戲,你在等媽媽做晚飯的時候可以幫著分碗筷。讓孩子逐漸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慾望。
一顆叫慢吞吞的種子,這個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小姑娘種一顆小種子的故事,聽
完故事再聽聽宮澤先生的點評,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慢慢等待他們成長的美麗

Ⅱ 一顆慢吞吞的種子故事的讀後感

似乎每一個孩子都來是不能等待的自,著急的想要一個結果,吃到美味的食物,玩
到心愛的玩具,想到什麼就要立馬做到,其實孩子們是缺乏一種心理能力----自
我延遲滿足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需要家長慢慢培養和鍛煉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具體的等待目標,等你畫完畫就可以吃餅幹了,等你收拾好玩具就可以出去玩啦,
或者給出一些等待的策略,你在排隊等滑梯的時候,可以和小朋友玩拍手游戲,你在等媽媽做晚飯的時候可以幫著分碗筷。讓孩子逐漸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慾望。
一顆叫慢吞吞的種子,這個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小姑娘種一顆小種子的故事,聽
完故事再聽聽宮澤先生的點評,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慢慢等待他們成長的美麗

Ⅲ 微電影《種子的力量》觀後感500字

人們常說種子力量很大。我不相信:小小的種子,風可以吹走,鳥可以叼走,螞蟻可以抬走,它能有多大的力量呢?

我把一粒外殼堅硬的種子埋進土中,一周以後,它發芽了,就是這看似脆弱的小苗沖破了我都弄不破的外殼,這種力量讓我驚訝。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我迷上了盆栽,我弄了幾顆蘋果的種子撒在盆里。聽說要撒一層小石子,它會不會鑽不出來?我半信半疑地鋪上了一層小石子。十來天後,我還沒看到蘋果籽發芽,很心急,是它鑽不出來嗎?仔細觀察到盆子里有一粒小石子翹起來一點,我掀開一看,下面的蘋果籽發芽了,看似柔弱的小苗竟然頂起大它幾倍體積和重量的石子。還有一粒種子從石子的旁邊探出頭來,小小的種子也知道繞過石子尋找生長空間。

我一直以為植物生長條件要求很高,事實到並非如此。院子里去年掉落的鳳仙花種子因為地上有一點點土便茁壯成長,盡管土的厚度不到一厘米。牆縫里的野草只需一點陽光一點雨水便迎風傲立。我把它拔掉,只要根還在,沒過幾天它便長出新的嫩葉向我示威。

一粒小小的種子,就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頂起石子。這是力量,這是勇氣,這是堅持不懈!小小的種子也能這樣,人類又有什麼理由輕言放棄?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種種的困境和沖不破的牢籠,我們也應該像種子一樣,既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又要有以柔克剛、順應外界環境的智慧。

Ⅳ 親愛的小玫瑰里的種子的故事讀後感500

引——環繞感點,引述資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版特定的「權讀」生發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
即是環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證原文:資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資料長的,或摘抄「引」發「感」的要害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害。不論選用
哪種辦法引述,「引」都要簡練、精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時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有些內容是為了告知感觸
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談論作好襯托。這有些一定要傑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說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觸有直接聯絡的有
些,省略與感觸無關的東西。

Ⅳ 讀《種子的奇妙之旅》讀後感600字

一粒種子讀後感

「五一」期間,我讀了葉聖陶爺爺寫的《一粒種子》這篇童話故事。

故事講了國王得到了一粒神奇的種子,他把種子種在白玉盆里,澆著金缸盛著的水,每天早上親自把盆子從暖房裡搬出去,晚上又親自搬回來。二年過去了,種子沒有發芽。國王生氣了,把種子扔了。後來富翁、商人、士兵得到了這粒種子,但種子還是沒有發芽。最後,這粒種子被農夫得到了,農夫每天照常工作,沒過幾天種子開花了,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我們班裡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就象葉聖陶爺爺筆下的國王,走路怕摔跤,吃飯怕噎著,獨立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很差。而有的同學爸爸媽媽象葉聖陶爺爺筆下的農夫對待種子那樣讓自己的兒女去學去做,這樣他們就會象那粒種子那樣開花結果。我的爸爸媽媽就象葉聖陶爺爺筆下的富翁,讓我學這學那,在雙休日里興趣班總是很多,我希望興趣班少一點,這樣就能擠出一點時間看看書看看電視或玩一會兒。

如果我是葉聖陶爺爺筆下的那粒種子,我一定要讓農夫種,該耕就耕,該鋤就鋤,該澆就澆,那該多好啊!讀過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我們每個人同樣也不是完美的。一個人不可能擁有所有的美好品質和聰明才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正確看待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我們如果能夠揚長避短就很好啦,不要因為自己的優點而驕傲,也不要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很快樂了。

一粒種子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一粒種子》。

從前世界上有一粒種子,這粒種子有核桃那麼大,綠色的外皮非常可愛。聽說如果把種在土裡就會長出碧玉一般的芽來。開出的花就更沒啦,不論是玫瑰花,牡丹花,菊花都比不上他。並且它還有濃郁的香味,不論是芝蘭,桂花,都比不上他,可是從來沒有人見過,因為世界上這樣的種子只有一個。

國王知道啦,就讓他的下人去找這粒種子。終於找到拉那粒種子,國王用白玉盆子來種這粒種子,可是一年,兩年過去啦,那種子還不發芽,國王想了想,感覺這一定是騙人的,於是就從白玉盆中把種子拿拉出來,扔進拉皇宮的池子中。

後來種子隨著池子的水流進拉小溪中,被一個捕魚的老人撿到啦,老人見到了種子一看覺得是一個珍寶,於是就把種子賣給拉一個商人。

商人為拉好好種這顆種子選出拉三個人來輪流看管這顆種子,但是種子還沒有發芽,商人生氣地把種子給扔啦,種子像長拉翅膀一樣飛起來。

他飛到拉一個農民耕的地里,農民看他特別的可愛,就把它種進土裡,農民沒有用什麼特殊的方法,用的還是以前種麥田的肥料,過拉幾天,這顆種子發出拉嫩芽,農民看到他臉上露出拉甜甜的微笑。又過拉幾天,一顆活像碧玉的粗芽從土裡鑽拉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小樹開花啦,花瓣是紅色的,數不清有多少層,花蕊是金黃色的,而且還散發出拉新奇的香味,過路人不管是誰都要停下來看看,聞聞,走時身上還帶有迷人的芳香。

是啊!我們就像那顆種子,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成為參天

Ⅵ 幼兒園小種子長大了讀後感

《小種來子》讀後感
2012級自8班仲昭雯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小種子》,這本書講的是一粒小種子長成巨型花的故事:秋天來了,一粒小種子和其他的種子一起隨著秋風四處飄盪,期間它歷盡挫折,度過了各種危險,它穿過熾熱的陽光,飛過寒冷的冰山、遼闊的大海、乾燥的沙漠,從小鳥、老鼠的口中逃生,生根、發芽、開花,躲過孩子們的踩踏、採摘,最終長成了一棵巨型花。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季節的變化,生命成長的歷程。秋天小種子成熟了,隨風飄揚,落到地上;冬天下雪了,小種子蓋上了厚厚的棉被;春天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淋漓的細雨,小種子發芽了,鑽出泥土長出葉子;夏天到了,它張高了,慢慢地開花了,蜜蜂、蝴蝶都飛來陪伴著它;秋天來了,慢慢地花瓣凋謝,種子成熟,小種子有開始了新一輪的旅程……
讀完這個故事我更要向小種子學習,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堅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指導教師:孫光輝

Ⅶ 伊索寓言和一粒種子的讀後感

伊索寓言讀後感
寓言是一個魔袋,雖然很小,卻能拿出很多東西;寓言是一個魔豆,雖然很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是一個魔杖,雖然很短,卻能變出很多寶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小亞細亞.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將動物為主角的擬人手法,走遍世界各地,將寓言故事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 《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講的是一隻蚊子自認為能戰勝獅子,想和獅子比比誰厲害,它吹著喇叭飛到獅子那裡,向獅子挑戰.它沖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鼻子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還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它繼續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網上,被蜘蛛抓住了.在臨死的時候,它悲嘆道:「我已經戰勝了強者,卻被弱者所消滅.」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擊敗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
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後面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得到懲罰,最終會落到和蚊子一樣的下場. 在我平時的學習中,我的數學成績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能考出全班矚目的第一名,有時又只能考六、七十分.過去一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讀了這則寓言,我終於明白了那是驕傲自滿的緣故.每當考了第一名時,我總是沾沾自喜,認為下一次的第一名也是穩拿,可下一次考試時成績總是不理想.
書中每個簡短的故事背後,又有哪個沒有深刻的含義呢?有的故事教導人們考慮問題要全面——《兩只青蛙》;有的則說明了不可違背自然,勉強做事——《烏龜和老鷹》;還有的高速我們不可犯經驗主義錯誤——《馱鹽的驢》等.
面對寓言大師伊索的文章,會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它可以培養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更能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真諦,領略到生活的智慧,想像的魅力和做人的道理.讀一篇寓言,我就好象長大了一歲,又積累到了一點經驗,對生活看得更透徹了.
讀這本書使我獲得深刻的人生智慧,使我受益匪淺.

伊索寓言讀後感1
再次翻開早已讀完的《伊索寓言》,回顧著以前讀過的一篇篇寓言故事,我似乎又從中漸漸明白了許多……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一定能領悟到許多.

大多故事中體現了生活經驗和非凡智慧.有的故事教導人們考慮問題要全面,如《兩只青蛙》;有的則說明了不可違背自然,勉強做事,如《揠苗助長》;還有的告訴我們不可犯經驗主義錯誤,如《馱鹽的驢》等等.
在所有故事中,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要數《目光短淺的鶇鳥》了.
故事講的是一隻美麗的鶇鳥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樹上的果實.有一年,桃金娘樹上的果實還沒有成熟,鶇鳥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樹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來臨了,我的心裡是多麼歡唱,望著那兒的花兒在開放,我對它是多麼嚮往.」就這樣鶇鳥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個獵人發現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實結出,鶇鳥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終於被獵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實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卻是你,因為我太貪戀你那無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這則寓言讓我們明白了,不要過於貪戀某種事物,這樣會讓我們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遠大,不能像鶇鳥那樣鼠目寸光,否則,當你完全沉浸在其中的時候,不幸將會降臨.

這就跟我們一樣,一個學生如果過於貪戀游戲,每天背著老師家長去網吧,一玩就是一整天,這樣下去一定會損失慘重:一會浪費金錢,家長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全都被你用在打游戲上,值嗎?二會用眼過渡,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太重要了!如果你不保護好眼睛,以後戴著個多度的眼睛,成為了「小四眼」,不累嗎?三也是最重要的,沉迷於游戲中,你會不知不覺葬送掉吸收知識的大好時光,這樣不是得不償失嗎?

伊索寓言讀後感500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伊索寓言》.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它通過一個個十分簡單又很短的小故事,講述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大道理.

有一個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兩只狗》這個故事.一個人有兩只狗:一隻獵狗,獵人教它捕食動物的本領,幫助自己打獵;另一隻是看家狗,教它看家的本領,幫自己看家.每次獵人打獵回到家裡,總是要把獵物分一大份給看家狗吃.獵狗看了很不痛快,罵他的同伴:「打獵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點也沒有幫過忙,卻大口大口吃我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看家狗回答說:「朋友,你不要責怪我,要責怪就責怪主人吧!是他不教我幹活,而只靠依賴別人的勞動而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過錯是父母的過分寵愛而養成的,而我們的父母卻一味責怪我們.看家狗是因為主人過度嬌寵,而導致它養成不勞而獲,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作為主人,應該教看家狗幹活,讓它學會靠自己的勞動與能力學會獨立、生存.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父母也可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從培養我們的獨立性著手,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正如獵狗在家中的角色一樣,應該認真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是一味的像獵狗一樣去責怪看家狗.就像是對在一個從來沒有教過要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環境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我們怎麼能夠一味地去批評他、指責他「沒有禮貌、無理取鬧呢」!

《伊索寓言》告訴了我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給我了許許多多的啟示;它就像一塊護生符,帶在身邊,能告訴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讓我不去做錯誤的、不對的事情.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有空請你們也去看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也會愛上它的.

伊索寓言讀後感
伊索寓言》匯集了古希臘大量優秀作平,大多是動物故事,用財狼,獅子等凶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了他們專橫,殘暴,虐害弱小的行為.
讀了《伊索寓言》後,引起了我許多浮想遐思.人心的丑惡,世俗的骯張,以及弱肉強食的行為,不禁令人心寒.我們生活在一個隨處都可能有危險的世界裡,我們身邊的人,如父母、朋友.都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危害.正如<不忠誠的驢出賣朋友〉一樣.呂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了朋友,使他們慘遭獅子的傷害.這種行為真是令人發指.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因為害怕權貴,不惜出賣自己的人格,干那些燒殺搶虐之事.給家人,給社會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同樣的,如果我們是個強者,而不為弱者著想,只仗著自己的權勢欺壓弱者,那末我們和上者又有什末區被呢?都同樣的可憎、可恨.
我們這個社會提倡勤勞致富.讀了《伊索寓言》之後我才能更深入的體會到.正如<老農夫的三個兒子〉裡面的道理一樣:真正的珠寶其實是我們勤勞的雙手,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財富.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各行各業都需要辛勤的勞動.但是,就有一些人想不勞而獲,由非法手段來佔有或摧毀被人的勞動成果.嗨——,這些人真是可悲呀,自己有健全的身體,足夠的勞動力.他們卻不好好應用,只會想方設法來破壞被人的勞動成果,難道他們連殘疾人都不如嗎?是的,殘疾人雖然有缺陷,但是,他們本著一顆善良的心,來達到正常人所達不到的事情.他們比起某些被逼得講康人更優秀.
《伊索寓言》一書,讓我明白許多啟迪我一生的道理.我相信我能做,我要做一個真正的人.不是為社會蒙羞,而是憑我的實力和執著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每個人都如此,那末祖國的明天將一片光明.

伊索寓言讀後感
希臘所有寓言家都像是天上閃閃耀眼的星星一樣絢麗奪目.其中有一顆最璀璨奪目的恆星,它有著美麗的散發著銀白色的閃耀光環.那就是在寓言界,享有一定高級待遇的伊索.他為我們鑽刻了一本嘔心瀝血的《伊索寓言》.
它,名聲遠揚;它,教育我們;它,是個有史以來第一本讓我感到與眾不同的書.我喜愛它,它就像我的一個無聲老師;它更像我的一個要好的朋友;它就是一處我隨時隨地想回就回的故地.
《伊索寓言》這本書,很多人都看過,很多人都知道它.對它都有千篇一律地看法:「它像一個巨大的百寶袋,裝著許許多多含義深刻的道理,讓人去領悟,讓人去思考,讓人們明白這些道理.」一開始接觸到這本書我也這樣認為,但是多看了幾遍之後,我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有了不同的理解.
這就是我總結下來的重要幾點:
伊索把這本書里的故事寫得這樣的生動,形象,是因為他寫得就是自己親身所經歷過的事情,或者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而那些道理也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感悟出來的,而是要經過反反復復的思考,深入的理解.從中就告訴我們兩點知識:一.閱讀:閱讀要反反復復地讀文章,理解意思.慢慢融入、深入故事,把自己就想成是故事中的其中的一個重要的主人公,在腦海中細細地品味,這樣的話,閱讀的正確率就會明顯的提高,考試時就會應變自如.二.寫作:要寫真事,聯通閱讀的方法先看作文書,在吸取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恰當的在作文中適當的地方借鑒、貫通過去.讓自己的作文給予讀者一種生動的,精彩的,流連忘返的感覺,深刻地記住你的文章,而不是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一看就忘.
伊索既然把這些道理都深深地記錄在書里了,也一定是有目的的:「讓你好好體會地這本書,用聰明的大腦深刻的記住那些書中提到過的道理.」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些從未碰到過的難題,解決不了.說不定你一拍腦門,就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方法:該用怎樣的態度,怎樣的精神,怎樣的方法解決它.這樣再大的難題在你眼中也是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可以不用絞盡腦汁,也不用死腦細胞,不用費吹灰之力快速地就解決了.
伊索這本書寫出來是用來教育人的,什麼別忘恩負義,別得寸進尺等等道理,都離不開這個教育人這個主題.學習想要教育人,想要更有禮儀,更有道德的人先看看這本書吧,這樣就會有很大進步.
我讀了它學會了許多的道理,悟出了與眾不同的理解,相信你也會有收獲.收獲可大可小,不要輕易氣餒,也不要隨便放棄,相信總有一天,你也會開創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新天地,新生活!'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大概大家都聽說過《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講述的是掉在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卻又扔下山羊自顧自走了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以免上當受騙.也許大家看了都會說:現在哪去找這么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碰見了一回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遊,車上突然有一個人說要換點零錢.我只瞥了那人一眼,便覺得它他長的賊眉鼠眼的.大概因為這個緣故,全車的人沒一個人理他.那個人說的很誠懇,直到說第三遍時候,終於有一個人站了起來,說:我和你換吧!那人好像很激動,左一聲大哥右一聲大哥的喊,還說可算遇到個好人了.等到他倆換完錢,那個想換零錢的人便說他有點事兒,在汽車剛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車,一會兒就消失了.等到汽車又上路的時候,只聽那個換錢的人說:「哎呀,媽呀!這是假的!」 只見他兩手拿著一張百元大鈔在陽光底下反復的照來照去.沒一會兒,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說:「那些錢是給家裡買東西的呀,那人怎麼那麼缺德呢?」我看著,心想:又一個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現了.
而《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了我們另外一種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後,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終卻把自己的肚子撐的爆裂了.我覺得這個青蛙好笨呀!它不應該和牛比到底誰大,而要和牛比誰比嬌小,這樣不就取人之短,補己之長了嗎?也不會再出現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上,不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的每一種缺陷不是都有補償嗎?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都會相安無事.但如果都像那隻青蛙一樣的話,那世界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真是無從想像.
《烏龜和老鷹》通過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這篇寓言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長》.《揠苗助長》講述了一個農民嫌自己的莊稼長的太慢,便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聰明但實際上卻很愚蠢的辦法.他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個個的拔高了許多,這樣看起來,它的苗子確實長的很快.可家裡人聽說這事之後,就又馬上跑到了菜地里看了看,只見地裡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長高了,而是全都枯萎了.這個小小的成語故事和《老鷹和烏龜》的意思相同,它讓我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順其自然.

Ⅷ 安的種子讀後感

故事中的三個小和尚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本性情急躁,內急功近利,靜性情細致,浮華容不實,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實。

故事是這樣的:

老師父分給本、靜、安三顆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這幾顆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

拿到種子後......「我要第一個種出來!」本想。「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

本跑去尋找鋤頭。靜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安把種子裝進小布袋裡,掛在自己胸前。

本把種子埋在雪地里。靜去查找種植蓮花的書籍。安去集市為寺院買東西。等了很久,本的種子也沒有發芽。等不到種子發芽的本憤怒地刨開了地,摔斷了鋤頭。

「我一定會種出千年蓮花的。」靜想。「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廟門外的雪掃一下吧。」安想。靜將選好的金花盆搬來放在最溫暖的房間里。安接著清掃寺院中的積雪。靜用了最名貴的葯水和花土,種下了種子。安和往日一樣做著齋飯。靜的種子發芽了。靜對它像寶貝一樣金貴,用金罩子罩住它。清晨,安早早地又去挑水了。靜的小幼芽因為得不到陽光和氧氣,不久就枯死了。

Ⅸ 一顆慢吞吞的種子讀後感

似乎每一個孩子都是不能等待的,著急的想要一個結果,吃到美味的食物,玩專
到心愛的玩具,屬想到什麼就要立馬做到,其實孩子們是缺乏一種心理能力----自
我延遲滿足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需要家長慢慢培養和鍛煉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具體的等待目標,等你畫完畫就可以吃餅幹了,等你收拾好玩具就可以出去玩啦,
或者給出一些等待的策略,你在排隊等滑梯的時候,可以和小朋友玩拍手游戲,你在等媽媽做晚飯的時候可以幫著分碗筷。讓孩子逐漸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慾望。
一顆叫慢吞吞的種子,這個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小姑娘種一顆小種子的故事,聽
完故事再聽聽宮澤先生的點評,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慢慢等待他們成長的美麗

Ⅹ 故事小種子的自留地讀後感

引——環繞感點,引述資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回」是由特定的「讀」生答發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
即是環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證原文:資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資料長的,或摘抄「引」發「感」的要害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害。不論選用
哪種辦法引述,「引」都要簡練、精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時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有些內容是為了告知感觸
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談論作好襯托。這有些一定要傑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說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觸有直接聯絡的有
些,省略與感觸無關的東西。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