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左右的英雄故事
1. 中國英雄的故事
1、劉胡蘭
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決定實施報復行動,大舉進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
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省的錢給他買葯治傷,並精心護理直至痊癒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2. 英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的四合村。因父親「王皮襖」參加「抗聯」並任第五軍軍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燒毀。她和弟弟妹妹們跟著媽媽到處躲避日偽漢奸的追捕,王惠民12歲時就隨父親上山參加「抗聯」第五軍。不久,她爸爸英勇犧牲了,小惠民在戰場上表現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烏斯渾河激戰中,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當時只有13歲。
左權一腔熱血灑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場激烈的戰斗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展開,3萬日軍精銳部隊將八路軍總部包圍於遼縣麻田以東的南艾鋪一帶。
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八路軍總部領導當機立斷,分兵突圍。幾經搏殺,八路軍總部安全突圍。但是,年僅37歲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在率領部分機關幹部突圍時,不幸壯烈犧牲。作為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左權放棄了一切個人突圍的機會,捨生取義,盡忠職守,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太行山脈。
敵人退去後,總部警衛連戰士登上十字嶺,買了附近老鄉的棺材,找到了左權的遺體並就地掩埋。但左權的英靈並沒有得到安息,日軍截獲到我方「左權失蹤」的電報又殺了回來,在十字嶺挖出了左權的棺材,打開後給遺體照了相,登在了敵偽報紙上。敵人的暴行一時間讓山河失色,大地舉悲,復仇的呼聲響徹華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軍總部在河北涉縣蓮花山下挑選了一塊風景秀麗之處為左權舉行公葬儀式,參加公葬的
3. 我身邊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作文800字以上1000字以下
烏江水滾滾流動,烽煙四起,傲視群雄。眺望這寫滿無盡酸楚,記著無限歷史的江水,我的心頭不禁涌現了一個人的名字,我的偶像——項羽。
一代西楚霸王,輝煌了一生,卻在烏江邊留下了讓後人不解的篇章。有人說是項羽的驕傲自大毀了他,我卻不這么認為。項羽雖然自刎而死,我還是要說他是個名副其實的英雄,
他自小習武,隨叔父項梁起義,心中一直懷著復楚的決心,從來不受任何利益的誘惑,不被任何語言所迷惑,一直堅持著,永不放棄。「亡秦必楚」這四個大字深深印在了項羽的心中,也是這四個大字讓他堅持不懈,對國家赤誠忠心。望古今中外,多少人被利益蒙蔽雙眼,出賣國家,成為被人唾罵的奸賊。像項羽這樣的忠者,實為罕見,就憑他對國家的這顆赤誠之心,我們也不能否認他是英雄的事實!
他英勇善戰,紀律嚴明。身長八尺,一手舉起千斤大鼎。每一次的出戰,不論大戰小戰,他都親自領兵出戰。戰場上他勇往無前,不畏懼任何的困難與挑戰。對待將領士兵,他有獎有罰,關心屬下,對待屬下就像對待親人,若有背叛之人,便軍法處置。正是這樣的嚴明紀律,造就了一批批英勇善戰的項家軍。古往今來,多少將領可以做到這點,他們的放縱讓士兵不斷逃走。漢王劉邦,自起義到稱王,他僅親自出戰一次,因此被項羽一次次擊敗,包括最後他的成功,也僅能算做一次巧合。如此英勇的項羽,怎能不被稱為英雄?
有人說,項羽劉邦曾結拜為兄弟,項羽卻反來擊劉邦,不是違背了兄弟義氣么?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劉邦的開始與項羽結拜,就圖謀不軌。他為了進一步接近項羽,借到大軍,才上演了一出苦肉計騙取項羽的信任。而且後來也是因為劉邦的反叛才拉開了楚漢之爭。從鴻門宴我們便不用難么在乎兄弟情義!項羽他集忠義勇為一身,一生沒有背叛國家,沒有背叛義氣,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正是他的這種精神打動了我,感染了我。他永遠住在了我的心中,鼓勵著我,我也在向我的這位英雄偶像學習。
我相信他的英雄形象將感染更多的人,讓更多人崇拜他,因為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永遠的英雄。烏江的江水將永遠銘記這一切,將把他的形象流向千萬家,項羽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將永遠住我們心中,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偶像。
我的偶像——項羽!
永遠的英雄——項羽!
4. 水滸傳中1個英雄人物的故事 概括1下 800-1000字
姓名:吳用
籍貫:山東鄆城
綽號:智多星
星號:天機星
排名:第3位
上山前身份:門館教授
梁山職位:掌管機密軍師
武器:八門玄機鏈
吳用,字學究,梁山排名第三。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滿腹經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
吳用與托塔天王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樑山。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受招安後,佐宋江 、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功績卓著。授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使。後因見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遂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側。
出場時外貌描寫: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
吳用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投奔梁山時看出王倫不容,用計使林沖火並王倫。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晁蓋曾頭市兵敗後,吳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盧俊義家寫下藏頭反詩,將盧俊義也暫時騙上山。盧俊義回去後被陷害,最終判處斬,石秀劫法場亦身陷北京城,吳用及時出計,先發無頭帖子穩局勢,又差時遷火燒大名府,並救出玉麒麟盧俊義、拚命三郎石秀。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招安後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
智多星,天機星吳用的綽號。 智多星的含義不難理解,「智多」就是足智多謀,「星」自然是天上之神,按張慶建先生的說法就是:「意謂吳用的才智像天上的神仙,知前曉後,看透世上芸芸眾生。」
劉唐得到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富貴」送與東京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的消息,欲「半路上取了」,來投鄆城縣東溪村保正晁蓋「商議個道理」。因醉卧靈官廟里被巡夜的都頭雷橫當賊拿了,晁蓋知情後救下劉唐,並且為息事「取出十兩花銀送與雷橫」。劉唐覺得冤,偷偷地趕上雷橫欲取回銀子,二人正在「廝並」時,吳用從「側首籬門」出來,「把銅鏈就中一隔「,勸住了二人。
這是吳用在水滸中的首次出場。作者對其敘說道: 吳用 秀才打扮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這人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曾有一首《臨江仙》贊吳用的好處: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晁天王認義時吳用是個教書先生,在東溪村教幾個蒙童為生,雷橫、晁蓋雖稱他教授,書中也只是說他「似秀才打扮」。
按說,北宋時代是文人最揚眉吐氣的時代,朝廷開科取士「有教無類」,對吳用的才智當不會「熟視無睹」,那麼,他為什麼還那麼不被時代所接受?
吳用籍貫鄆城縣,因在東溪村教書也就認為就是東溪村人了。據《鄆城縣地名志》記載,吳用是今鄆城縣城東約10公里的車市村人,這車市村原名吳家店,後來分為東吳家店和西吳家店。吳家店是個集市,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為「物資交流」大會,車輛及木料市設在西吳家店,人們呼其為「車市」,時間一久,西吳家店就自然成了車市村了,並成了今天「法定」村名。這也是車市村雖以「車」字打頭,但村中並無車姓人家的原因。車市村以吳姓最多,都說是吳用的後裔。
其實,水滸作者只是敘述吳用「似秀才打扮」,並沒有說他沒有參加「科舉」。按照吳用老家車市村流傳下來的說法,他當時不僅參加了科舉,還差點成為「狀元」呢。
吳用的父親是當時鄆城縣有名的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比之年,他命吳用前往京師趕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點吳用狀元。此時,蔡京卻另有想法:吳用的文章沒說的,可他眼裡並沒有自己,一不來蔡府參拜,更無厚禮奉上,如果成了狀元,怎好駕御?!於是,在定狀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吳用文章雖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點他「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形象?」皇上認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吳用永不錄用!
吳用的父親對上述情況並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吳用再次應考。吳用行至曹州(今山東荷澤)附近,遇一個老漢正在路北場內曬小麥。此時雖烈日當空,吳用算到午後有大雨,便告訴老漢趕快把小麥收起,以免遭受損失。誰知老漢聞之一笑:「不必。大雨雖有但下不到我場里,刮陣風正好吹吹小麥中的土氣。」
果然,不一會,東南風驟起,烏雲突至,一聲炸雷,大雨傾盆。奇怪的是路南水流成河,路北滴雨未落,只過了一陣風而已。吳用頓然省悟:遇到了高人!
自此,吳用絕了考取功名的念頭,跟「老漢」學習周易和兵法。三年學成回家,被父親斥為「逆子」而逐出家門。無奈,吳用投晁蓋莊上教書,取「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與晁蓋認識並逐漸成為莫逆之交。在東溪村,吳用每每為百姓「解難」,遂得「智多星」綽號。
吳用在水滸中一出場,「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接著上了梁山,開始了他的「軍師」的生涯。在梁山泊事業中,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激林沖火並王倫、破祝家莊和曾頭市、攻取大名府等,事業蒸蒸日上,被宋江誇為「賽諸葛」。大聚義時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機密軍師。不論在梁山事業發展過程中,還是招安後輔佐宋江破遼、平田虎、平王慶、征方臘等歷次戰斗中,吳用都是梁山好漢一系列勝利的策源點。可知,這「智多星」綽號不虛。無疑,吳用的智慧是高超的,水滸作者還把他比作諸葛亮。不過,綜觀水滸對吳用的描寫,他這個智多星大有與諸葛亮不同之處,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可相提並論: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高瞻遠矚,而吳用則處處因事而施計、依「主」而定策,並無戰略遠見;諸葛亮事主兩世,目標主張始終如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吳用亦輔佐兩代寨主,其行為卻隨波逐流,他的計謀、機斷總是依附在寨主身上,離了晁蓋和宋江,吳用似乎就變得真的「無用」了。所以,范正紅先生曾形象地形容道:「吳用似屬兔子肉的,放在什麼鍋里就隨什麼味。」 是這樣。吳用畢竟只是個天機星「下凡」。
天機星頭腦靈活,可以做很好的幕僚人才,為別人出謀劃策,是一個智多星,能夠讓天機發揮他的聰明才智。但是如果要讓天機星獨立開創事業,承擔很多精神壓力,卻不是天機的特長所在。古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最難了解的,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腦子雖然靈活,但結局是否都好,就要看能否將才智用於正途,能否深謀遠慮,否則雖聰明卻可能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作繭自縛的下場與結局。
天機在不同的宮位會發揮不同的力量,廟旺的天機,既有靈動力又有分析力,如果再會照昌曲,則是好學而且學有所成,往往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事業表現相當優秀,不可小看,甚至一樣可以自己做老總。反之,如果天機落陷或者入平宮,要麼只有靈動力而分析力不強,容易見異思遷,多學少成;要麼分析力強而靈動力不足,擅長思考但容易心靈空虛缺乏寄託,此時必須有吉曜的配合才能彌補不足,如果再見煞曜,則往往僅僅是好動,又往往盲動,增加人生的波折。
七星聚義咱看看水滸中吳用是什麼樣的人。早期隨著晁蓋的性格,吳用果敢、無畏,加上晁蓋所沒有的智慧,一經出場,促成「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激林沖火並王倫,那是一個何等的生機勃發、韜略於胸的智者!一到了宋江時代,如此光彩照人的智多星雖然仍不斷地謀劃出勝人之計,則變得世故而沉鬱、動搖而畏縮。征遼時遼主的一番勸告,吳用則感覺「端的有道理」;掃平王慶凱旋而歸,梁山好漢卻不得入城。水軍頭領要軍事「做個主張」殺回梁山,吳用回話:「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蛇無頭不行,我如何敢自作主張。」——那裡還有事晁蓋時「火並王倫」時的「智多星」的一點影子!招安後吳用雖然輔佐宋江破遼,平田虎、平王慶、征方臘,被朝廷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後聞宋江被害致死,也只有縊死在宋江墳前。印象中對吳用評價只用了72個字:「吳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心地純正,智慧高超,神機妙算,驅策群力,實乃水滸一系列勝利的策源點,然而知識分子固有的弱點,限制了他的戰略遠見,自認智多星,最終仍舊「軍師」而已。
吳用的特點:
神機妙算
1 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戰略家,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結交廣泛,廣納賢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遠見卓識,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4 對梁山盡忠,對朋友重義。
5 足智多謀,能利用別人的優點,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性格特點:沉著冷靜,足智多謀
例子:智取生辰綱 智取大明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計
吳用的結局:
征遼、平方臘後,朝廷封其為武勝軍承宣使。聞宋江死後,縊死在蓼兒窪 ,葬在宋江墓側 .
吳用性格:臨危不亂
講義氣(給晁蓋通風報信)
足智多謀(智取生辰綱)
愚忠(聞宋江死後自縊)
史書記載的吳用就叫吳加亮,是宋江起義軍的副將,詳細內容參考宋江起義。
5. 英雄事跡1000字,急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後採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在那次刑訊中,日本憲兵將趙一曼的手腳從背後綁在一起,將其一絲不掛地吊在刑架上(當刑訊一開始,日本憲兵就將趙一曼的衣褲全部剝光,這一事實在文學作品中沒有得到真實反映),然後將電極一端夾在趙一曼的乳頭上,另一端分別插入導尿管和陰道內,對她施以慘絕人寰的電刑。據當時的審訊記錄記載,曾在刑訊中經受了灌辣椒水和汽油,子彈尖頭摩擦肋骨,反復烙燙乳房也沒有喊叫一聲的趙一曼,「兩眼直翻,口吐白沫,多次出現大小便失禁」,也忍不住「發出厲聲慘叫」,而且「叫得越來越厲害,令人心悸的慘叫聲忽起忽落,甚至不斷發出一種間歇性的上滑顫音和下滑顫音,越來越慘烈,身體劇烈抖動」。「連膽汁也嘔吐出來」,最後連被電極夾住的「乳頭也開始慢慢焦黃,直至把整個乳暈焦成兩個銅錢般大的黑瘢。恥骨前區的部分體毛也漸漸地被烤焦,皮下靜脈網呈樹枝狀」。……。受刑後,「趙一曼女士的乳頭、乳房、泌尿器官和陰道的組織呈不同程度的炭化狀」。……。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刑法是何等地殘暴和難以忍受。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6. 黃繼光抗日英雄故事1000字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開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發動瘋狂進攻。上甘嶺位於五聖山上,是志願軍中線的大門,也是扎進聯合國軍心窩的一把鋼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聯合國軍動用兩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連續發動了進攻。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必須在天亮前佔領陣地,為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聯合國軍設在山頂上的集團火力點,壓制住志願軍反擊部隊不能前進。營參謀長命令第6連組織爆破組炸掉它。第6連向敵軍發起五次沖鋒,未能摧毀敵軍火力點,而且一個又一個戰友倒下去。這時離天亮只有40多分鍾了。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關鍵時刻,站在營參謀長身旁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寫好的決心書交給參謀長,懇切地說:"把任務交給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氣,保證完成任務"。黃繼光在決心書上寫道「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營參謀長轉過身,沉思片刻,面對黃繼光堅定地說:"黃繼光,這次任務就交給你。我任命你為第6連第6班代理班長,一定要完成任務。"參謀長當即任命黃繼光為6班班長。黃繼光接受任務後,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士向敵軍的火力點爬去。他們在照明彈的亮光下巧妙地前進,當離敵軍火力點只有三四十米時,一名戰士犧牲,另一名戰士負重傷。黃繼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著傷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軍火力點前進。在距敵軍火力點八九米的時候,他舉起右手將手雷接連投向敵軍,但由於火力點太大,只炸毀了半邊,當部隊趁勢發起沖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志願軍反擊部隊的沖鋒受到阻止。這時,黃繼光再次負傷倒下。天就要亮了,這時黃繼光身邊已無彈葯,身體又多處受傷,他頑強爬向火力點,沖著敵軍狂噴火舌的槍口,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剎時,敵軍正在噴吐的火舌熄滅,正在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高喊著"沖啊!為黃繼光報仇!"踏著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佔領了陣地,全殲守軍兩個營。
7. 怎麼寫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1000多字,急
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
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羅英魂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斗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
後因楚國的日益衰敗,國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
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斗爭,同時也是向後世發出的一個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勢力!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著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8. 寫白公館歷史1000字,最好提到一個英雄的故事
資料: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公館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後,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遷回白公館關押。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黨員宋綺雲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都曾被囚於此。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於此。 白公館是一處使後人緬懷英烈並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跡。
渣滓洞渣滓洞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2]原是重慶郊外的是一個煤洞,是程爾昌於1920年開辦的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派逼死礦主,霸佔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
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後,所關押政治犯必須外遷。軍統總務處長沈醉親自開著一輛吉普車到處察看,最終選中了渣滓洞作為關押原白公館看守所內犯人的新址。
渣滓洞1946年7月,息烽監獄、望龍門看守所撤銷,息烽、望龍門、渣滓洞監獄兼看守所合為渣滓洞監獄兼看守所,並將原息烽、望龍門監獄兼看守所的全體在押人員撤並渣滓洞監獄兼看守所。
中美合作所撤銷後,犯人於1947年4月回遷,渣滓洞監獄被合並至白公館看守所,但暫時廢棄。
1947年12月,渣滓洞重新關押犯人,稱「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關押的人員主要是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抓捕的教育、新聞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裝案被捕人員,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被俘、被捕人員,《挺進報》事件被捕人員,民革川東、川康分會成員等,最多時關押過三百多人。江竹筠、許建業、余祖勝等曾在此關押過。
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囚禁於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殺害。
提示:可以寫和江姐有關的故事,資料作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