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100字內的小故事和感受

100字內的小故事和感受

發布時間: 2021-01-25 16:12:15

⑴ 小故事及感悟100字

1940年11月27日,他出生在美國三蕃市,英文名叫布魯斯.李。因為父親是演員,他從小就有了跑龍套的機會,於是產生想當一名演員的夢想。可由於身體虛弱,父親便讓他拜師習武來強身。1961年,他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後來,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但在他內心深處,一刻也不曾放棄當一名演員的夢想。

一天,他與一位朋友談到夢想時,隨手在一張便箋上寫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巨星。作為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與家人將會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寫下這張便箋的時候,他的生活正是窮困潦倒,不難想像,如果這張便箋被別人看到,會引起什麼樣的嘲笑。

然而,他卻把這些話深深銘記在心底。為實現夢想,他克服了無數次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經受傷,在床上躺了4個月,但後業他卻奇跡般地站了起來。1971年,命運之神終於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演的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記錄。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和公司與美國華納合作的《龍爭虎鬥》,這部電影使他在為一名國際巨星,被譽為:「工夫之王」。1998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其評為「20世紀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他就是李小龍,一個「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一個迄今為止在世界上享譽最高的華人明星。

1973年7月,事業剛步入巔峰的李小龍因病身亡。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李小龍遺物拍賣會」上,這張便箋被一位收藏家以2.9億的高價買走,同時,2000份獲准合法復印的副本也當即被搶購一空。

以到拍賣會的主持人大叫:「這就是你以後有必要把想到的事情馬上寫下來的原因所在。」

⑵ 100字左右關於「理解」的小故事

曾經因為媽媽的喋喋不休而倍感厭煩,出言不敬;曾經因為老師的嚴厲批評而深感羞恥,懷恨在心;曾經因為朋友的一時沖動而翻臉斷交,誓不兩立;曾經因為陌生人的一不小心而怒火中燒,大罵出口

的確,生活之中存在著太多的誤會與魯莽。人的心靈就好比河流的兩岸,中間隔著浩浩流淌的河水,而河的兩岸則是永遠平行地延伸,不接觸,不相交。然而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人的心靈需要彼此溝通,就好比河的兩岸需要架起橋梁,才能越過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

架起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才有理解;架起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才有默契;架起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才有快樂。心靈的橋梁,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是靈魂共舞的紐帶,是美的連接,是愛的永恆。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家人的理解給了他戰勝洪魔的決心與勇氣;岳飛抗金,征戰沙場,生死未卜,是老母親的理解給了他精忠抱國的豪情與正氣;雙目失明的海倫 凱勒,失去了感知大千世界的窗口,長年累月與黑暗為伴,是老師安妮的理解給了她生存的信念與希望;一位黃土高原上的半百老者,為了追求人體美的崇高藝術,忍受了無數的鄙視與誤會,是妻子的理解給了他追求藝術的執著與堅韌。

是啊,理解能夠使已死的東西復活,理解能夠使醜陋的東西發出迷人的光彩。試想,這個世界若沒有了理解,也許整個宇宙都會窒息。

愛與恨是人類最基本的兩種感情,但是,倘若沒有了心靈的橋梁,或許你在愛恨面前就會感到茫然。一對分了手的戀人,若干年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相遇了。她對他說:「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恨著你!」聽了這句話,他會怎樣?如若他不理解這種恨,或許他會冷冷一笑,丟下一句「你恨吧,我不在乎!」然後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但是,如果他與她之間有一座心的橋梁,那麼他應該懂得,這種恨卻正是一種愛的表現。試想,一個毫不在乎對方的人,必定早將他忘得一干二凈,哪裡還會存在什麼恨?

花開花落 雲卷雲舒

理解是什麼?
理解是風,吹散戰爭前那一曾硝煙彌漫的紗幕;
理解是雨,點滴在手蒙蔽的心靈上,滌去塵埃。
理解是風也芭,雨亦罷,亦或許是……然而它是亘古不變的,是必不可少的,是修身養心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人生的無奈,抱怨生活的艱辛,但事實並非如此。「.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淘淵明,在世俗的黑暗,官場的迂腐下,照樣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空間。「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選擇了一片世外桃源,有著一段絢麗的閑情逸趣。李白亦如此。「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放盪不羈,他豪邁,但他明白,他理解生活的真諦。
理解是溝通心靈的橋梁,人與生活需要理解,人與人之間更需要理解。
媽媽的辛苦操勞你理解了嗎?曾經,你是否因為母親的一句嚴厲批評而摔門而出?然而你又是否注意母親雙鬢那日漸增多的白發,額頭上日益突顯的皺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又有哪個母親是不疼愛自己的子女的呢!見微知著,母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滲透著絲絲愛意,然而我們總是看不見,看不見那顆關愛的心,看不見那辛酸的淚,看不見……母親理解你,那你是否又理解她呢?
朋友之間亦需要理解。我們往往擁有很大的朋友圈,但患難與共的又有幾個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若是真心,若是理解,又何須在乎時間的長短呢?理解是維持友誼的基礎,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共同前進,讓友誼天長地久。當你的朋友因為一句無心的話而傷了你,你會翻臉不認人嗎?當你與朋友因為一個誤會而不合時,你會理解她嗎?或許是,或許不是吧……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卷雲舒,開起理解之花,多一份關愛;展開理解之雲,多一份溫暖

內心深處那一份理解
理解是一種品味,是對內心的詮釋,是對心靈的呼喚;
理解就像是品茶,品出了苦盡甘來的甘甜;
理解就像是一團溫火,將寒冷已久的心靈一點一點地融化。
他站在金黃色的葵花地里,耳邊的風呼嘯而過,風一直往前行使。即使被一片片的葵花葉割得支離破碎,但它還是向前進。於是,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諦。可那個時代,那樣的人們能夠理解他嗎?他就像是蒙著眼睛尋找追逐著那早已墜落的太陽的孩子般,毫無依靠。他用手中的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百年後,他的作品卻廣傳與世界各地。他終於被世人所理解,尊敬。梵谷,這一份遲到的理解,你接受嗎?
當年,俞伯牙和鍾子期的默契,令人感嘆。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而子期的死,伯牙亦受打擊,於是摔碎鳳尾琴,以祭子期。原來,相互了解的兩個人,內心的那份友誼是這多麼深厚,令世人稱贊。
理解,能給人溫暖;理解,能融洽感情;理解,能解除痛苦;理解,能凈化心靈。
趙國這一小國,竟出得如此兩將。
當年相如不畏秦王的暴力,依然出使秦國。令秦王沒有攻趙的借口。回國後,官拜廉頗之上,廉頗卻心生不滿,若沒有相如的理解,何來趙國的強盛,若沒有廉頗對相如的理解,負荊請罪,又何來將相的團結。
於是,我們看到了相互理解也是一種團結,一種力量。
一份理解,是以造就一個曠世奇才。
蘇軾對仕途坎坷,曾一度憂慮,然而,最終他選擇了赤壁,赤壁亦成全了他。他理解了人生的真諦,毅然走出黑暗的官場,去理解赤壁,去理解他的那一片天,那一片地。於是,才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豁達。
理解是一泓清泉,喚醒乾渴已久的人們,里就是一杯釅茶,苦盡甘來總是甜。所以,敞開你的心扉,讓自己去理解別人,也讓別人理解自己。

我們需要理解

現代社會,已進入了地球村時代,信息爆炸,人們的交往非常方便快捷,在這樣的一個多元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社會制度。因此我們需要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消除隔閡、歧見,才能走向溝通、團結。
「泰山不辭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我們要有泰山一樣的沉穩,有江海一樣的胸襟。要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那樣去理解別人,什麼狡猾、自私、陰險、虛偽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承愛,這樣才顯得我們的偉大、寬闊、堅毅、剛強。
春秋時鮑叔牙理解了管仲的自私,也理解了管仲的貪生怕死,向齊桓公舉薦管仲做了自己的上司,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因為有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理解,才有了戰國時代文學的繁榮。
因為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猜忌,才有了漢以後時代文化的衰頹。
因為理解,才有了連戰的「破冰之旅」,才有了宋楚瑜的「搭橋之旅」,才有了兩岸黨主席的親切會談,才有了兩岸關系新時代的到來。盡管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不同,但我們都是中國人,在這個前提下,什麼都可以理解。
社會是紛繁復雜、多姿多彩的。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愛好,不同的經歷的人都要相互理解。父母要理解子女,才能消除代溝;老師要理解學生,才能消除隔膜;上司要理解下屬,才能凝聚人心。
但在歷史上也有很多反面的例子 :
因為慈禧太後不理解康梁的戊戌變化,才導致外族入侵,內亂紛乘的局面的出現。
因為蔣介奇不理解共產黨的和平建國的方案,才能三年殘酷的解放戰爭的發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革的十年浩劫時期,社會充滿了猜忌,全然不知理解,種幾分自留地,上街賣一擔蔬菜被斥責為自私自利;穿一件花衣服,唱幾曲民歌,被批評為有資產階級情調。當時,生產、生活方式極端單一化,因為不能理解而導致朋友疏遠、親人反目的悲劇比比皆是。
深邃的天空,能理解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能理解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淼無垠。
當今時代,人們更習慣於追求生活的個性化、自由化,這更要求我們加強理解,用理解消除仇恨,用理解加深友情。只要我們人人都能理解,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變成沒有猜忌,沒有怨恨,沒有戰爭的美好人間。

⑶ 5篇哲理小故事和100字的讀後感

《開啟中學生智慧的哲理故事》讀後感

有人說:「智慧是生命的泉源.」這話說得真好。 在書中,作者藉由小故事來敘述大道理,讓人看了不會感覺枯燥乏味。這本書里共有100篇的故事,讓我們了解許多深刻的哲理,體會它的弦外之音。看完這本書使我受益良多,每一篇故事中的主旨,都非常值得人省思,每一則故事中的小道理,累積成大道理,或許你沒辦法全部吸收,但是只要了解他其中幾篇的道理,對自己本身就有很大的幫助,它也會幫助你通過未來的難題。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連娜.瑪莉亞-用腳飛翔的女孩」連娜從出生就是一個「無臂單腳」的女孩,出生五個星期後,連娜就可以用右腳「玩奶嘴」,「吸吮腳的大拇指」,「握住奶瓶」三歲時,連娜的父親開始教她游泳,十五歲時,刷新瑞典的游泳紀錄,後來連娜更代表瑞典參加「奧運會」,十九歲後,更進入音樂大學就讀,更令人贊賞的是,連娜心中充滿喜悅,感激,而且從不抱怨.「火,考驗著黃金;厄運,考驗著堅強的人.」所以,當困難來臨時,逃避了終將一事無成;接受了,並勇於挑戰,才有一份傲人的成績。人生中往往有許多的挫折與苦難,成功的人,會把失敗中遇到的挫折化為未來成功的踏腳石;把生命中的磨練當作未來成功的經驗.成功的人往往是能克服一切障礙, 而苦難的人,失敗的人,通常都是遇到挫折就逃避,不敢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不論你是哪一種人,在哪裡遇到挫折,就要在哪裡爬起來,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正符合了這個道理。這本書不只讓我了解了這個道理,我也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其他的道理,例如:如何才能成就大事,如何克服困難,開玩笑要適可而止……等,這些知識都可以應用在生活中,改善自己,甚至警惕自己,不要再犯和書中故事的主角相同的錯誤。

⑷ 勵志小故事+感受,100字以內

故事: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版在雞籠里。這權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感受: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

⑸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加感受,感受長點

冬日的一天,農夫發現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它,就把它放在懷里。當他身上的熱氣把蛇溫暖以後,蛇很快蘇醒了,露出了殘忍的本性,給了農夫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去可憐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

感受:這故事鞭撻了蛇那樣恩將仇報的人,諷刺了農夫那樣不明辨是非的人,告誡我們要分清善惡,幫助善良的人。

⑹ 蘊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50字內)+詳細的賞析(100字左右)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
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
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⑺ 名人100字小故事及感悟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昂首邁著大步,進門撞在門框上,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笑說:「很疼嗎?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獲。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無獨有偶,有人問過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三尺!」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五尺高,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蒼穹?」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大師們提到的「記住低頭」和「懂得低頭」之說,就是要記住不論你的資歷、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會里,你只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當我們把奮斗目標看得更高時,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調,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富蘭克林就從中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並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則之中。 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於低頭並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夠不斷吸取教訓,才會為別人的成功而欣喜,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自得,才會在挫折面前心安理得。 當你從困惑中走出來時,你會發現,一次善意的低頭,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低頭亦是一種能力,它並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種嬗變經營。 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腳剛剛起步,有的正向山腰跋涉,有的已信步頂峰,但此時,不管你處在什麼位置,請記住: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處,即使「會當凌絕頂」,也要會低頭,因為,在你所經歷的漫長人生旅途中,總難免有碰頭的時候。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的人生路會走得更精彩。

⑻ 急需哲理小故事帶感悟!!!正文200字左右,感悟100字左右!有五篇以上就最好!

1、情況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他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 ,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 要有寬容的心! 2、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3、鯊魚與魚 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沖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奈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里,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沖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 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後來,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象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游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它怕痛。 4、神跡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⑼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一):

欠著

乞丐:「能不能給我一百塊錢?」

路人:「我只有八十塊錢。」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塊錢吧

大道理:有些人總以為是上蒼欠他的,老覺得老天爺給的不夠多、不夠好,貪婪之欲早已代替了感恩之心。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二):

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成功人士的特點

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個性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正因我最了解他的心。"

大道理: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三):

不必緊張

小明洗澡時不留意吞下一小塊肥皂,他的母親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向家庭醫生求助。

醫生說:"我此刻還有幾個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時後才能趕過去。"

小明母親說:"在你來前,我該做甚麼?"

醫生說:"給小明喝一杯白開水,然後用力跳一跳,你就能夠讓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時刻了。"

大道理:Takeiteasy!放簡單些,生活何必太緊張?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應對。同樣是一個人,放鬆的狀態和緊張狀態下解決問題的潛質大不相同。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四):

後生可畏

小男孩問父親:"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父親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父親:"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父親怎樣沒有發明電燈?"

大道理:喜愛倚老賣老的人,個性容易栽跟斗。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五):

體諒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向嘮叨不停:慢些。留意!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大道理: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六):

風景

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我說你為什麼走得這么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大道理: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七):

理由充分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

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務必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大道理:有些人務必十分認真發奮,正因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正因務必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分展現出來。)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八):

手環

有一個歐巴桑在首飾店裡看到二隻一模一樣的手環。

一個標價五百五十元,另一個卻只標價二百五十元。

她大為心喜,立刻買下二百五十元的手環,得意洋洋的走出店門。

臨出去前,聽到裡面的店員悄悄對另一個店員說:看吧,這一招屢試不爽。

大道理:試探如餌,能夠輕而易舉的使許多人顯露出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虧受騙的開始。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九):

志願

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

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國的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大道理: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十):

酒窩大道

有兩個台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導游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

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諸位先生,我們此刻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大道理:雖是同樣的狀況,然而不一樣的意念,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十一):

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但是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簡單了很多。

大道理: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9)100字內的小故事和感受擴展閱讀

道理引證解釋

事理;事物的規律。

①《文子·自然》:「用眾人之力者, 烏獲 不足恃也;乘眾人之勢者,天下不足用也。無權不可為之勢,而不循道理之數,雖神聖人不能以成功。」

②唐 韓愈 《京尹不台參答友人書》:「人見近事,習耳目所熟,稍殊異,即怪之,其於道理有何所傷?」

③宋 曾鞏 《<張文叔文集>序》:「是時文叔年未三十,喜從余問道理,學為文章,因與之游。」

④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白樂天 詩能道盡古今道理,人以率易少之。」

⑤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聽說曾大先生非常懂得喝茶的道理。」

規矩;情理;理由。

①《漢書·鄒陽傳》:「竊聞長君弟得幸後宮,天下無有,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

②《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夫糾擿姦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顧道理而苟求容進也。」

③宋 歐陽修 《答西京王相公書》:「其言乖謬,不合道理。」

④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大官人可多帶銀兩,只說與老身做買賣,其間自有道理。」

⑤《花月痕》第四七回:「大抵做人,總要懂點道理,有個器量,難道武夫不吃飯么?」

⑥毛澤東 《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二:「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

處理事情的辦法、打算。

①宋 王明清 《揮麈錄餘話》卷二:「俊道:『若番人探得知,必來夾攻。太尉南面有 張相公人馬,北面有番人,太尉如何處置?』 張太尉 冷笑:『我別有道理。』」

②明 馮夢龍 《量江記·皇甫醉遁》:「將軍醉得這箇模樣,不如大家扶他上馬,逃回金陵,再作道理。」

③ 吳組緗 《山洪》二八:「這樣研究了半天,還是得不出結論,只好暫時用戚先生的主張,等以後斟酌情形,再作道理。」

④明 施耐庵《水滸》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我卻有個道理對他,只是在這里安不得身了。

.闡揚稱說某種教義。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南之妻》:「生於亂世不得道理,而迫於暴虐不得行義,然而仕者,為父母在故也。」

道術;法力。

《封神演義》第三七回:「今有張桂芳,以左道旁門之術,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

道里;路途。

①宋 周邦彥 《汴都賦》:「據偏守隅,則無以限西方之貢職,平道理之遠邇。」

②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上因修《一統志》,令天下皆具輿地圖冊,以考疆域道理之遠近,皆聚於統志館中。」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