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6人故事

6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6 04:08:38

『壹』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六個人的故事


shùn
【名】
(象形。小篆字形。從舛(chuǎn),也象蔓連向背之形,舛亦聲。本義:一種蔓草)
同本義〖akindofgrass〗
舜,舜草也。楚謂之葍,秦謂之蔓,蔓地連華,象形。——《說文》
假借為「蕣」。木槿〖shrubalthea〗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鄭風·有女同車》
又如:舜華,舜英(木槿花);舜顏(美如木槿花的容貌)
中國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Shun,〗。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相傳因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鯀、共工、餞兜和三苗等四人。堯去世後繼位,又咨詢四岳,挑選賢人治理民事,並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送瘟神》
又如:舜恩(像古代聖君虞舜那樣的浩盪恩惠);舜韶(傳說虞舜所作之樂);舜跖分路(善惡不同);舜巡(對皇帝巡行的美稱。傳說舜曾南巡至蒼梧)

<名> 象形。小篆字形。從舛,也象蔓連向背之形,舛亦聲。本義:一種蔓草
舜,舜草也。楚謂之葍,秦謂之蔓,蔓地連華,象形。――《說文》

舜,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名,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相傳因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鯀、共工、餞兜和三苗等四人。堯去世後繼位,又咨詢四岳,挑選賢人治理民事,並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詳細資料見後)。

假借為「蕣」。木槿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鄭風•有女同車》
又如:舜華,舜英(木槿花);舜顏(美如木槿花的容貌)

【舜的生平】:

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史記》說舜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又稱虞舜,據說是國號有虞,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還傳說舜出生於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華」,字都君。但《史記》說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張守節特別指出:「蒲州河東縣本屬冀州。」似認為舜是河東縣人。唐代蒲州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治所在今蒲州鎮。孟子認為舜是東夷人。《孟子》:"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地不詳,一說即今永濟縣境內的中條山)耕耘種植,在雷澤{舊說即山東濟陰境內的古雷夏澤)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在壽丘(今地不詳)製作家用器物,還到負夏(今地不詳)做過小本生意,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權,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而,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於後代的宮廷政變,篡權奪位。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據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皇甫謐所說;「舜所營都,或雲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

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後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但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咸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當比之時,「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就確定了威望最高的禹為繼任者,並由禹來攝行政事。故舜與堯一樣,都是禪位讓賢的聖王。

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稱為「零陵」。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設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里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
傅說,商王武丁的大臣。出生於某年四月初八日。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陸東)地方從事版築,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這件事在《墨子》、《國語》、《呂氏春秋》、《帝王世紀》、《尚書》等書中均有記載。

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岩做苦役。那裡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里版築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展。

商王武丁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經生活在「小人」中間,比較了解社會上的實際情況。即位以後,三年沒有理政,國事全由家宰管理,他從旁觀察,思索復興殷商的方略。後來,從版築護路的奴隸中發現了傅說,擢拔為相。

傅說擔任相國之後,輔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嘉靖殷邦」,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史稱「殷國大治」,「殷道復興」。武丁一朝,成為商代後期的極盛時期。

一代名相傅說,他到底是怎樣治理國家,怎樣使殷商中興,卻沒有留下多少可供後人借鑒的言行。然而,關於他的傳說,倒有不少。

關於傅說與武丁君臣際會的傳說,有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引述西晉皇甫謐的一段記載,說殷高宗武丁夢見上天賜予他一位賢人,這個人蒙著奴隸穿的衣服,說自己姓傅名說,正在做苦役。武丁醒來以後想:「傅者,相電。說者,悅也。天下當有傅我而悅民者哉!」認為這是個好兆頭,要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幫手了。天亮以後,他把這個夢告訴百官,卻沒有一個人相信。武丁就讓人把夢中人的形象畫出來,在全國尋找,果然在傅岩找到傅說。

關於傅說從政經歷的傳說,出現於東晉時期的《偽古文尚書》中有《說命》上中下三篇,上篇敘述傅說初見武丁的過程及勸武丁虛心納諫的言論;中篇為傅說向武丁陳述治國方略,其中有傳頌不絕的名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下篇為君臣共勉之辭。

以上傳說雖非信史,卻可以反映出傅說這位上古時期的政治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
膠鬲是孟子直接點出「舉於魚鹽之中」的名人。膠鬲原為商紂王時的大臣。
膠鬲,殷商時人,起初隱居在商地。周文王將他推薦給殷紂王做大臣。後來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興兵討伐。紂王得到了消息,便派膠鬲到鮪水地方等候周武王,打探實情。周武王軍隊到了鮪水後,膠鬲便問武王說:「西伯要到什麼地方去?」武王回答:「到殷地。」又問:「什麼時候到?」「甲子日到殷城外」於是膠鬲回朝覆命。當時剛好下雨,但武王仍帶兵疾行,軍師認為不可。武王說:「膠鬲已經回去覆命,如果我不準時到達,膠鬲一定會因此犯上欺君之罪而被殺;我們一定要准時到達,才能救得了膠鬲。」|由此故事,可見武王之守信義,與膠鬲賢能而為文王、紂王、武王所重視。
=====================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管仲改革的實質,是廢除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後來孔子感嘆說:「假如沒有管仲,我也要穿異族服裝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齊成霸,是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分不開的。管仲晚年曾感動地說:「我與鮑叔牙經商而多取財利,他不認為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把事情辦糟了,他不認為我愚蠢;我三次從陣地上逃跑,他不認為我膽小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他不認為我不肖;我輔佐公子糾敗而被囚忍辱,他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國語·齊語》和《漢書·藝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內容極豐,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和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文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等均有論述,是研究我國先秦農業和經濟的珍貴資料。

管仲的傳記,載於《史記·管晏列傳》。
=========================
孫叔敖(公元前約630年-公元前593年),期思邑(治所在今河南省淮濱縣期思鎮)潘鄉(今河南省固始縣)人,楚國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獵,蚡冒之後,「世為列姬,國地朝廷」。祖父蒍呂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親蒍賈,任楚國司馬。孫叔敖出生於郢都(紀南城) 北海子湖邊白土裡(又稱孫家山,今雨台山附近)。

孫叔敖少年時,曾遇兩頭蛇,時俗認為見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見。於是,他斬殺了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為族人贊佩(出典見《賈子》)。那山丘因而得名 「蛇入山」在今江陵城北約二十里。及成年,因父親獲罪,他舉遷期思邑。
約公元前605年,孫叔敖在期思雩婁(今河南省固始縣史河灣試驗區境內)主持興修水利,建成中國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雩婁灌區(期思陂),相當於現代新建的梅山灌區中乾渠所灌地區。據記載他還曾主持修建芍陂(今安徽壽縣安豐塘),在今湖北江陵一帶也興修過水利。

楚莊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孫叔敖拜為充尹,主張「施教於民」,「布政以道」。他極為重視民生經濟,制定、實施有關政策法令,盡力使農、工、賈各得其便。他在漢西利用沮水興修水利,還在江陵境內修築了大型平原水庫「海子」。鼓勵農民秋冬上山采礦,使青銅業大力發展。楚國出現了一個「家富人喜,優贍樂業,式序在朝,行無螟蜮,豐年蕃庶」的全盛時期。

庄王曾認為當時楚國的車子太小,遂命令全國一律改造高大的車子。孫叔敖勸諫,若以命令行事,會招致百姓反感,不如把都市街巷兩頭的門限做高,低小的車過不去,人們就會自覺改造高車了。庄王又嫌原來通行的貨幣太小,改鑄大幣,強令通行,人民使用不便,引起市場混亂。他認為「便民為要」,勸說庄王恢復通行小貨幣,市場又趨繁榮。

孫叔敖還是傑出的軍事家,他選擇適合於楚國的條文,立為軍法,對各軍的行動、任務、紀律等都制定了明確規定,運用於訓練和實戰。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楚軍在訴地(今河南正陽一帶)修築城池,由於他用人得當,計劃周密,物資准備充足,30天就完成了任務。次年,楚與晉大占於邲,他輔助庄王機智靈活地指揮了這場戰斗,剛一出動戰車,他即鼓動楚軍勇猛沖擊,一鼓作氣,迅速逼近晉軍,使其措手不及,倉惶潰散,逃歸黃河以北,中原霸主的地位便轉向楚國。

由於行政、治軍有功,楚莊王多次重額封賞,孫叔敖堅辭不受。為官多年,家中卻沒有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司馬遷《史記》中記為「循吏」第一。去世後,歸葬於江陵白土裡。另在沙頭鎮(今沙市區)有衣冠冢。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立有「楚令尹孫叔敖墓」石碑。墓在今中山公園東北隅。

孫叔敖,姓(),名敖字孫叔,一字艾獵。春秋事楚國期思邑(今淮賓縣期思鄉)人。父()賈任楚國司馬,戰功顯赫,後為楚將都越椒殘殺。楚莊王時,由前令尹虞丘推薦,任孫叔敖為令尹。司馬遷稱他「三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姦邪,盜賊不起」。任相期間,編修《仆區》(楚國刑書名),法制大振。又「 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孫叔敖善於用兵,楚莊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率申息之師在(今河南省滎陽東北)大勝晉兵。任令尹前,曾在今商城縣境「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即利用大別山上來水,在泉河、石槽河上游修建水陂塘,形成水藤結瓜式的期思陂,既防下游水澇,又供上游灌溉,是我國最早見於記載的大型灌溉工程。三國時,曹魏的劉馥重加整治,明代維修擴充,嘉靖事固始縣境內陂塘、湖港、溝堰達932處。其遺址今又成為梅山、鯰魚山灌區的組成部分。他還開鑿「芍陂」(今安徽省壽縣城南安豐塘)。清朝夏尚忠追紀其事:「溯其初制,引六安百餘里之水,自賢姑墩入塘,極北至安豐縣折而東至老廟集,折而南至皂口,又南合於墩,周圍凡一百餘里,此孫公當日之全塘也。」《水經注》稱:「陂有五門,吐納川流」。東漢、三國、唐肅宗、元忽必烈均在此廣為屯田,大獲其利。建國後,又溝通淠河總乾渠,引來佛子嶺、磨子潭、響洪匐三大水庫之水,成為淠史杭灌區一座中型反調節水庫,效益得到更大發揮。除上述工程外,孫叔敖還興建安徽霍邱縣的水門塘,治理湖北的沮水和雲夢澤,促進了楚國的農業發展,後人為紀念他,在安豐塘北堤建有孫公祠,在湖北沙市公園建有孫叔敖衣冠冢,在期思集立碑並建有楚相孫公廟。1957年毛澤路過信陽,稱贊孫叔敖是水利專家。
===========================
百里奚,亦稱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春秋時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

百里奚早年貧窮睏乏,流落不仕,在被晉國俘虜前,曾游歷齊、周、虞、虢等國,這使得他對於各國的民俗風情、地理形勢、山川險阻知之甚悉,為他後來給秦穆公籌劃東進准備了必要條件。百里奚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坎坷的經歷,使他嘗盡了艱苦生活的滋味,也親眼目睹了下層人民的悲慘處境,對他後來任秦國大夫時,為官清正,樹立以民為貴的思想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百里奚輾轉到虞國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晉國借道於虞以伐虢國,大夫宮之奇以「辱亡齒寒」勸諫虞君,虞君因曾經接受晉獻公的寶玉「垂棘之璧」與名馬「屈產之乘」而答應了晉國。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無能,很難納諫,便緘默不語。結果晉在滅虢之後,返回時就滅了虞國,虞君及百里奚被俘。後來,晉獻公把女兒嫁給秦穆公,百里奚被當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國。他以此為恥,便從秦國逃到宛(今河南南陽),被楚國邊境的人抓獲。秦穆公聽說百里奚賢智,想用高價贖回他,又怕楚人不許,就派人對楚國人說:「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國人同意將百里奚交還秦國。百里奚回到秦國,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囚鎖,向他詢問國家大事。百里奚推辭說,他是亡國之臣,不值得詢問。秦穆公說:「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穆公與百里奚談論國事數日,秦穆公十分賞識他,授以國政,號稱:「五羖大夫」。這時他已是70多歲的高齡。

百里奚相秦期間,內修國政,教化天下,恩澤施於民眾。作為諸侯國的大臣,百里奚勞作不乘車馬,暑熱不張傘蓋,在都城裡行走不用車馬隨從,不用甲兵護衛。這種平易樸素的品行,不僅為百官樹立了榜樣,也以實際行為感動了百姓。在當時這確是難能可貴,贏得了時人的贊許和尊敬。到他死後,「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春者不相許。」

在用人方面,百里奚舉薦有才德的賢士。他早年周遊各地,曾結識賢人蹇叔,得到過蹇叔的助益。此時蹇叔受到他的推薦,被秦穆公認為上大夫,共議國事,為秦國的富強與成就霸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外交上,百里奚施德於諸侯,樹立秦國的威信,為秦穆公稱霸奠定了基礎。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年)晉國發生飢荒,請求秦國接濟糧食,秦穆公詢問群臣該怎麼辦,有人認為應當借機伐晉。百里奚不同意說「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最後,秦穆公採納了百里奚的意見,運糧食給晉國。秦國糧船從雍都到絳(今山西翼城東南)絡繹不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晉國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糧,無不感激秦國的恩德。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乘晉文公去世的機會,企圖插足中原。百里奚和蹇叔勸諫,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帶兵偷襲鄭國。結果被晉軍截擊,秦師全軍覆沒,三員秦將被俘。後來三將被放回,秦穆公對他們說:「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追思百里奚等人的諫言,不勝懊悔。

百里奚任秦穆公相國,政事無不參預。他為相期間,秦國建樹國威的幾件大事,秦人俱歸功於他,口碑載道,傳頌不絕,至戰國秦孝公時,尚有人在相國商秧前稱頌百里奚,說「五羖大夫之相秦」,六七年間,為三大功績:第一,「三置晉國之君」,晉惠公夷吾即位是藉助秦國之力;後與秦反目被擒,又由秦國送回復位;晉文公重耳結束流亡生涯,問國即位,亦是由秦國派兵護送。第二,「一救荊(楚)國之禍」,此事於史不詳,《史記索隱》謂即《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所載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會晉、救楚、朝周之事。第三,「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安撫境內各族,戎狄親附,成就秦穆公稱霸西戎的大業。特別是由余入秦,對秦霸西戎至為關鍵,此事亦歸於百里奚的德政感化之力,足見秦人對百里奚的追思向慕之情。

百里奚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在晚年建樹了輝煌的業績。他依靠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使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國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象《史記》所載孔子的評論,「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即百里奚),爵之大夫……」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百里奚相秦期間,內外安緝,充實秦的國力,奠定稱霸以及統一的基礎,在春秋時期已很明顯,為有識者所稱道。秦霸西戎,與晉國抗衡,成為諸侯爭霸中舉足輕重的一方勢力,都是秦穆公時期完成的,這固然是穆公雄才大略,善於用人的結果,但與百里奚的相業也是分不開的。故論者稱許秦穆公的功業,總以任用百里奚為其大端。
【史記:百里傒(xī,奚)......俘獲了百里傒之後,用他做秦繆公夫人出嫁時陪嫁的奴隸送到秦國。百里傒逃離秦國跑到宛(yuān,淵)地,楚國邊境的人捉住了他。繆公聽說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贖買他,但又擔心楚國不給,就派人對楚王說:「我家的陪嫁奴隸百里傒逃到這里,請允許我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他。」楚國就答應了,交出百里傒。在這時,百里傒已經七十多歲。繆公解除了對他的禁錮,跟他談論國家大事。百里傒推辭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您來詢問?」繆公說:「虞國國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國了。這不是您的罪過。」繆公堅決詢問。談了三天,繆公非常高興,把國家政事交給了他,號稱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傒謙讓說:「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簡)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沒有人知道。我曾外出遊學求官,被困在齊國,向

『貳』 探險家的故事(至少6人)用一句話概括主要事跡

探險家的故事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附: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一集):魔幣被竊
故事發生在七百多年前,義大利航海家馬可·波羅即將卸任回國,中國古城香都國王忽必烈汗召見宰相福林,命他去寶庫取一枚魔力金幣,准備贈予馬可,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竊走了那枚金幣,逃之夭夭。忽必烈汗遂將胸前的另一枚金幣一掰為二,將半枚交給馬可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後的一個夜晚,爺爺發現東方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新星,便決意將家族的秘密告訴年輕的馬可,交給他珍藏的半枚金幣,囑咐他准備遠航去中國香都,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幣的奧秘。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奪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他濫施淫威,逼迫荷花公主與他成婚,這樣他才能成為合法的君王。然而公主堅貞不屈。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來。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四集):海上風暴
福林惱羞成怒將荷花公主關進了塔樓。又藉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風巨浪,把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海鷗瑞傑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麼本事!」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五集):身陷海盜
爺爺的囑咐喚醒了馬可,他頑強地與海浪搏鬥,被一艘大船救起。不料這是一艘被海盜侵佔的戰艦,馬可在船上淪為苦力,而海盜船長垂涎的卻是馬可脖子上掛著的半枚金幣。
(三)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四)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後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叄』 6天6人6把槍的故事簡介

高中生首來藤祐貴在引發槍擊事件自後逃亡,和神秘殺手木曾川相遇。小學生時本美鈴在尋找射殺對象的過程中,和不可思議的歌手二條終相遇。陶藝家綠川圓子和金發藍西裝的徒弟准備舉辦個展。殺手黑田雪路和他要殺害的目標綠川圓子,在極近距離下面對面。頹廢大學生岩谷香菜忽然想丟掉手槍。還有,偵探花咲太郎依舊不靈光。六個人的命運圍繞著六把手槍轉動。震撼的慶典揭幕了。

『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中六個人的生平歷史故事簡介

舜,中國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舜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又稱虞舜,建國號有虞,都蒲阪。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帝舜。還傳說舜出生於姚墟,故姓姚氏,唐代張守節特別指出:「蒲州河東縣本屬冀州。」似認為舜是河東縣人。唐代蒲州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市,治所在今蒲州鎮。孟子認為舜是東夷人。《孟子》:"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傅說(音悅,yuè),約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權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據正史典籍、近年考古發現及傅氏早期家譜等文獻記載,他是中華漢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說是我國殷商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及建築科學家。

膠鬲是孟子直接點出「舉於魚鹽之中」的名人。膠鬲原為商紂王時的大臣。
膠鬲,殷商時人,起初隱居在商地。周文王將他推薦給殷紂王做大臣。後來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興兵討伐。紂王得到了消息,便派膠鬲到鮪水地方等候周武王,打探實情。周武王軍隊到了鮪水後,膠鬲便問武王說:「西伯要到什麼地方去?」武王回答:「到殷地。」又問:「什麼時候到?」「甲子日到殷城外」於是膠鬲回朝覆命。當時剛好下雨,但武王仍帶兵疾行,軍師認為不可。武王說:「膠鬲已經回去覆命,如果我不準時到達,膠鬲一定會因此犯上欺君之罪而被殺;我們一定要准時到達,才能救得了膠鬲。」|由此故事,可見武王之守信義,與膠鬲賢能而為文王、紂王、武王所重視。

管仲( 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孫叔敖(公元前約630年-公元前593年),楚國期思縣潘鄉人(今河南固始縣),楚國令尹,以賢能聞名於世。《淮南子·人間訓》:孫叔敖在出任令尹前,「決期思之水(今河南固始縣境的史河),而灌雲雩之野」,即帶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灌溉農作物,這項水利工程,就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期思陂」(《大平御覽·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雲雩之野。」)。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楚國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獵,蚡冒之後,「世為列姬,國地朝廷」。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國令尹(楚相),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了芍陂(今安豐塘),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國力。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百里奚早年貧窮睏乏,流落不仕,在被晉國俘虜前,曾游歷齊、周、虞、虢等國,這使得他對於各國的民俗風情、地理形勢、山川險阻知之甚悉,為他後來給秦穆公籌劃東進准備了必要條件。百里奚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坎坷的經歷,使他嘗盡了艱苦生活的滋味,也親眼目睹了下層人民的悲慘處境,對他後來任秦國大夫時,為官清正,樹立以民為貴的思想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百里奚輾轉到虞國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晉國借道於虞以伐虢國,大夫宮之奇以「唇亡齒寒」勸諫虞君,虞君因曾經接受晉獻公的寶玉「垂棘之璧」與名馬「屈產之乘」而答應了晉國。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無能,很難納諫,便緘默不語。結果晉在滅虢之後,返回時就滅了虞國,虞君及百里奚被俘。後來,晉獻公把女兒嫁給秦穆公,百里奚被當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國。他以此為恥,便從秦國逃到宛(今河南南陽),楚人把他當作奸細,綁了起來問他做什麼的?他說他是虞國人,亡國出來逃難的。楚人便叫他養牛,不久他養的牛比別人的都強壯,楚人便稱他為「看牛大王」,連楚王也知道了他的名號,就叫他到南海看馬。秦穆公聽說百里奚賢智,想用高價贖回他,又怕楚人不許,就派人對楚國人說:「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國人同意將百里奚交還秦國。百里奚回到秦國,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囚鎖,向他詢問國家大事。百里奚推辭說,他是亡國之臣,不值得詢問。秦穆公說:「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穆公與百里奚談論國事數日,秦穆公十分賞識他,授以國政,號稱:「五羖大夫」。這時他已是70多歲的高齡。後來他又推薦了蹇叔,蹇叔帶著他的兩個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來到了秦國。百里奚的妻子杜氏自從百里奚走後,就獨自帶著兒子逃荒,輾轉來到秦國。聽說百里奚做了相國,就想盡辦法去相國府洗衣裳,機緣巧合下,與百里奚相認。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伍』 找一篇適合六個人演的以童話故事為題才的6-10分鍾左右的簡單的台詞的英語話劇,跪求! 學長學姐就幫忙吧

三隻小豬的故事:
在一個遙遠的山村裡,住著一位豬媽媽和她的三可愛的小豬。媽媽每天很辛苦,小豬們一天天長大了,可還是什麼事都不做。
一天晚上,吃過晚飯,豬媽媽把孩子們叫到面前鄭重其事地說:"你們已經長大了,應該獨立生活了,等你們蓋好自己的房後就搬出去住吧。
三隻小豬誰也不想搬出去住,更不想自己動手蓋房子,又不能不聽媽媽的話。於是,他們開始琢磨什麼樣的房子。老大先動手了。
他首先扛來許多稻草,選擇了一片空地,在中間搭了一座簡易的稻草屋,然後用草繩捆了捆。"哈哈!我有自己的房子了!"老大樂得歡蹦亂跳。
第二天老大搬進了自己的新家,老二和老三好奇地前來參觀。老二說:"老三,你看大哥的房子,也太簡陋了,我要蓋一座又漂亮、又舒適的房子!"
老二跑到山上砍下許多木頭回來,鋸成木板、木條,叮叮當當地敲個不停。不久,老二也蓋好了自己的木房子。顯然這比老大的要漂亮、結實得多。
老二很快搬到自己的新家住了,老大和老三也過來參觀。老大贊不絕口,深感自己的房子過於簡陋;老三看後說:"我蓋的房子還會更好的。"
老三回到家左思右想,終於決定建造一棟用磚石砌成的房子,因為這種房子非常堅固,不怕風吹雨打,可這需要付出許多努力啊!
老三每天起早貪黑,一趟一趟地搬回一塊一塊的石頭,堆在一旁,再一塊一塊地砌成一面面牆。哥哥們在一旁取笑道:"只有傻瓜才會這么做!"
小弟毫不理會,仍夜以繼日地工作。哥哥們休息了,他還在不停地干。這樣整整過了三個月,老三的新房子也蓋好了!他好高興啊!
有一天來了一隻大野狼。老大驚慌地躲進了他的稻草屋。野狼"嘿嘿"地冷笑了兩聲,狠狠吹了口氣就把稻草屋吹倒了。老大隻好撒腿就跑。
老大徑直跑到二弟家,邊跑邊喊:"二弟!快開門!救命啊!"二弟打開門一看,一隻大野狼追了過來,趕緊讓大哥進了屋,關好門。
大野狼追到門前停了下來,心想:"你們以為木頭房子就能難住我嗎?"他一下一下地向大門撞去。"嘩啦"一聲,木頭房子被撞倒了。
兄弟倆又拚命逃到老三家,氣喘吁吁地告訴老三所發生的一切。老三先關緊了門窗,然後胸有成竹地說:"別怕!沒問題了!"
大野狼站在大門前,他知道房子里有三隻小豬,可不知怎麼才能進去。他只能重施舊技,對著房門呼呼吹氣,結果無濟於事。
野狼有點兒急了,他又用力去撞。"當"的一聲,野狼只覺得兩眼直冒金星,再看房子,紋絲不動。野狼真的急了,轉身去找了一把錘子。
野狼憋足勁,揮起大鐵錘敲了下去,沒想到錘子把兒斷了,錘子反彈回來,正砸在野狼的頭上。"疼死我了!" 野狼大叫。他真的無技可施了。
野狼只好滿臉堆笑地請三隻小豬一起去郊遊。三隻小豬很聰明,也很團結。他們提前到郊外摘了許多蘋果。不久,野狼來了。
三隻小豬按計劃迅速爬到蘋果樹上。野狼迷惑不解地問:"你們到樹上去干什麼?"老三回答說:"我們在吃蘋果呢!你要不要來一個?"
野狼饞得直流口水,便滿口答應了。老三摘了一個大蘋果丟下去,蘋果順著山坡滾下好遠,野狼在後面追,結果越跑越遠。三隻小豬趁機跑回了家。
野狼氣急敗壞地返回來,他繞著房子轉了一圈,最後爬上房頂,他想從煙囪溜進去。老三從窗口發現後,馬上點起了火。
野狼掉進火爐里,熏得夠嗆,整條尾巴都燒焦了。他嚎叫著夾著尾巴逃走了,再也不敢來找三隻小豬的麻煩了。

『陸』 適合6人演的寓言故事

春秋末年,深秋時節,晉國正卿趙簡之帶著隨仆,牽猛犬,臂蒼鷹,架弓挾箭,到中山地面打獵。車和騎,鬧喧嘩,鷹和犬,猛擒拿,旌旗翻卷,萬馬奔騰,鋪天蓋地,走石飛沙。敏捷的飛禽,兇猛的野獸,應弓弦之聲,一一墜落倒地。
中山地帶,有一惡狼,兇猛刁殘,常捕捉牲畜,是中山一大害。在趙簡之追捕下東奔西逃的中山狼,無處躲藏,跑到了岔道口。它像人一般站立起來哀嚎,窺視逃跑的去路。趙簡之發現了中山狼,立即拉開弓,一發而中。狼帶箭奔逃。趙簡之驅車追趕,奔跑的馬匹揚起塵埃,腳步聲、吆喝聲震天響。
杏水村有一位度身而衣、量腹而食的東郭先生。他一生樂善好施,聞名鄉鄰。終日刻苦攻讀詩書,待人寬厚,無所不愛。這日,東郭先生前往中山求取功名,他收拾好書囊,牽上跛腿的驢子,慢慢往中山走去。已是暮秋時分,夕陽西下,但見古道垂楊晚鴉噪,黃埃卷地悲風號。東郭先生凄涼地嘆道:「連天衰草,哪裡有野外人家?」他孤身一人,一路勞累,不禁泫然淚下:既無伴侶共溫存,更少童僕相襯搭,真是出外不如家。
翻過一座山頭,來到中山地帶。呀!前面為何塵埃滾地,金鼓連天?那呼騰騰的進發,急嚷嚷的鬧喳,似雷轟炮打。紛紛車馬,飛鷹走狗,是誰打圍到此?東郭先生怯生生,戰兢兢,忙把毛驢栓在路邊的楊樹下,准備往前看個明白。
一隻帶箭的狼突然竄到跟前,氣喘吁吁地對東郭先生說:「先生,快救俺一命吧!趙卿打圍到此,俺被他射中,負痛而走,現已筋疲力盡了。」東郭先生被驚嚇得不知所措,望著面目猙獰的狼,惶恐地說:「俺待進取功名,急忙要趕路程。快走,俺救不得你。」
狼哀求道:「先生,昔日有個隋候救蛇,後來銜珠為報。俺狼比蛇更有靈性,安能不報先生大恩?今日事急,願先生救俺一命吧!」東郭先生為難起來:「若救你必犯趙卿,將軍八面威風,快馬利劍,觸怒他,禍患尚且不能預測,還敢望你報答?」
狼跪下前腿:「望先生可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俺死了不打緊,只是在九泉之下,也會怨你枉稱有兼愛之心。」東郭先生進退兩難:「若不救它,又怎說是墨者之道,兼愛為本?罷罷,待俺試試看。只是如何救法?」
狼又獻媚道:「先生恩德非淺,來日當銜珠為報!其實,先生只要取出袋裡的圖書,把俺裝進去,就救得俺了。」東郭先生取出書,慢慢將狼裝進袋去。往前擔心踩著它的下巴,向後又怕壓住它的尾巴:「你的身太大,俺袋小,藏你不得。」
眼看人馬將近,狼還有半截身子露在外面,不由焦急起來:「俺索性蜷了四腳,先生用繩子緊緊縛住就行了。」於是,狼將腦袋彎到尾巴上,像刺蝟縮成團,如蛇捲成盤,任東郭先生擺布。東郭先生紮上袋口,用肩扛起來放在驢背上,然後把驢拴在路旁樹上,等待趙簡之過去。「中山狼啊,救下你休歡喜,救不下你休煩惱,吉凶難卜,就聽天由命了。」
不遠處,黃塵起,旌旗動,趙簡之獵隊滾地而來。看那將近的飛鷹走狗,車騎人馬,東郭先生驚得不住地打顫。趙簡之來到岔路口,停馬立鞍,心中疑惑:那中山狼被俺一箭射中,怎的忽然間無影無蹤?喲,那路旁樹上栓著驢兒,有個書生在那裡,莫非他曉得中山狼的去處?
趙簡之驅馬上前:「這位先生,你在樹下歇息,可曾見那中山狼去來?」東郭先生打個揖,道:「君侯,俺孤身一人,騎瘦馬空囊走四海。今為求取功名,來到中山,未曾見得有什麼豺狼。」趙簡之怒道:「看你這一派胡言,那中山狼被俺一箭射中,失聲而逃,你在路旁,怎不見它去來?」東郭先生急忙申辯:「俺確實不知道狼的去處。來到這三岔口,只因不知哪條路往中山去,才在這樹下歇息,想等個來往的人問路。」趙簡之按劍喝道:「那中山狼分明是你藏下,卻故意誆騙,胡亂支吾。小的們,把那驢背上囊兒打開看看,若搜出來,定斬不繞。」
東郭先生慌忙跪下:「這是俺的書囊。那狼可是活得,它有頭有尾有四足,這小小的袋兒,怎能藏得?打開看看不要緊,只可惜顛倒了俺的書,枉費了弟兄們的手腳。」趙簡之說:「你這般花言巧語,誰信你?狼乃是凶惡之獸,你為甚這般袒護它?」東郭先生說:「俺雖愚蠢,但也知狼性極貪狠。君侯你若能除掉此害,俺理當報效微勞,怎好隱諱它的蹤跡?」趙簡之聽他說得也有理,傳令道:「小的們,不消打開囊看了,他既不曉得中山狼,就不要在此耽擱了。」說完,調轉馬頭,賓士而去。
東郭先生見趙簡之走了,方起身默默自語:「他動地驚天勢大,俺膽戰心驚魂掉。好險!差點被趙卿看出破綻。」望著遠去的車浪黃塵,東郭先生這才催促著驢兒快走。偏這古怪的牲畜,今日百般鞭打也不肯走。東郭先生央求那驢道:「俺給你備金鞍、嚼玉勒、披綉韉、掛紅纓,你快些挪步吧!」旗幟之影已沒,車馬之音不聞,驢兒依舊不肯走。
東郭先生無可奈何,開始憂慮起來:「這中山狼在囊里如何了,怎麼一動不動?是箭射死了,還是在袋裡悶壞了?」狼在袋裡發話了:「先生,那趙簡之已去遠,俺臂上的箭傷痛殺也,快解開書袋,放俺出來吧!」東郭先生連忙回答:「好,好,馬上放你出來。」說完,立即解繩,開囊。狼出得袋來,舒展了一下四足,伸了伸腰背,不住地抱怨:「這個姓趙的,害得俺好苦,差點把俺在口袋裡悶死。」說完,轉過身對東郭先生說:「先生,若非你相救,俺的性命險些兒送掉。只是,有句不知高低的話兒有點不便開口。」東郭先生疑惑不解:「有甚話,你只管道來。」
中山狼說:「俺被趙卿所趕,已跑了不少路,在這袋裡又受了半日苦,雖是先生救活俺的性命,但現在俺肚裡餓得發慌。倘若餓死在路上,必被鳥雀啄,螞蟻攢……與其餓死喂鳥蟲,不如……先生可憐,救命到底,權把你拿來充飢吧!」說罷,狼便向東郭先生撲去。
東郭先生驚恐得急忙躲在驢子後面,好半天說不出話來。憑著驢子的庇護,東郭先生才沒被狼抓住。他氣憤已極,指著狼說:「天下有你這般負心的嗎?俺拼著性命,剛救了你,你就要吃俺。你,你……」
狼獰笑道:「先生是信奉墨家學說的慈善人,無所不愛,何惜一身?不如救咱性命呢!」

『柒』 六個人的成語故事

六神無主復
liù制shénwúzhǔ
[釋義]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語出]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近義] 驚惶失措 六神不安 心神不定
[反義] 泰然處之 若無其事 從容不迫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心驚肉跳」;都可形容驚懼不安。但~主要偏重在心情慌亂;不知怎麼辦才好;「心驚肉跳」偏重心神不寧、不安;害怕不好的事情臨頭。
[例句]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
[英譯] beperplexed

『捌』 小馬寶莉黑暗六人同的故事

紙杯蛋糕:萍卡美娜殘忍地虐殺了雲寶,把它的肉做成了紙杯蛋糕。
暮光剪剪回:腿被改造成剪刀,戳答死了很多馬
彩虹工廠:雲寶把不會飛的小天馬都榨成了彩虹染料
酒鬼傑克:蘋果傑克的表哥把它強奸了,傑克喝了酒之後把表哥踩死了
電鋸小蝶:小蝶因為經常被欺負,瘋掉了,把進它小屋的馬都殺了
莉莉瑞瑞:瑞瑞發現自己有受虐傾向,不停sm自己(最好看看,跟黃片似的)
這些都是老版黑暗六同人,都是漫畫,網上搜不到完整版,還有新版黑暗六同人,都是搞笑動畫,新版老版內容不一樣

『玖』 六個人可以演什麼有名的的故事

三顧茅廬

三兄弟 諸葛亮 家童 黃石公

玄武門之變

李元吉 李建成 李世民 尉遲敬德 李淵 蕭禹【陳書達 小兵若干】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