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愛國傳統文化故事

愛國傳統文化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6 09:46:13

Ⅰ 湖南的傳統文化小故事,如美食、習俗等,關於愛國的,500字內。

第一味閃亮登場的當然是名揚湖南,香飄萬里的臭豆腐了

臭豆腐,四四方方的小塊,大多數為黑色,也有白色和黃色的

軟硬程度隨個人喜好可以讓老闆炸焦或炸嫩

我吃過最硬的是可以在碗邊敲得有如石頭般響的,不過還是很好吃的配上各式佐料,是來湖南一定不可錯過的美食呢

第二味閃亮登場的是糖油粑粑

這也是不可多得的小吃美食哦

炸出來金燦燦的

外酥內軟,外面甜酥酥裡面香軟軟,也是我的最愛

喜歡吃甜食的朋友一定不能放過

第三味閃亮登場的是唆螺

主料是河螺,田螺

湖南的河螺都長得細細小小的,個頭絕對不大。個頭大的全是田螺。

店主會先用鉗子把它的屁屁去掉

然後帶殼洗凈,隨著各店秘制的調料一起煮

調料的味道會煮進殼里的肉中去

吃的時候,對著田螺的開口處輕輕一唆

就可以把美味的田螺肉和滲進殼中的調料汁一起吃下

那個美味呀,一個字:贊


第四味閃亮登場的是口味蝦

主料龍蝦

有干鍋和水煮兩種

既然是口味蝦,所以味道都重,

很符合湖南人口味的夜宵首選

我同學一次可以吃12斤

很不錯的推薦說

第五味閃亮登場的是口味蟹

和口味蝦一樣,夜宵首選

也是很不錯的推薦

第六味閃亮登場的是撣韭菜

韭菜過水一撣

配上各式佐料

據說能瘦身,呵呵吃完以上油重的食物後的不錯選擇
湖南漢人婚俗,舊俗有說媒、相親、換庚、定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成套儀式。將兒女生辰八字寫於紅紙內,由媒人轉交對方稱「換庚」或「發紅庚」,如合庚順利,則互送信物,稱「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為送布鞋、襪底、鞋墊各一雙。擇吉迎親謂之「過門」,互索彩禮、嫁妝。拜堂合巹,行禮為儀,進入洞房還有鬧房的習俗,鬧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帶,還流行哭嫁之風。出嫁前一兩天,甚至半個月,就開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縣,更發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罵媒歌、分離歌、送別歌、射歌(歷歌)、耍歌、媒婆苦歌、童養媳歌等,採取坐唱、輪唱、合唱、長歌等形式,還有載歌載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盞、香火、走馬、劃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時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數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擇偶、定親和婚禮比漢族要豐富多彩,有許多還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特色。

少數民族青年互相結識、物色對象常在喜慶節日或趕集赴會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的歌會活動,侗族的「玩山趕坳」,都是青年男女聚會交友的極好機會。湘西苗族還有跳月之風,童男處女於清風月夜,到林中山巔,對歌跳舞。情投意合者,雖不相識,亦可相約訂婚。

一些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定親別有風味。隆回瑤族訂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紙傘,女家有意則將用各色花布和絲線紮好的12個三角形的絲線布坨,纏吊在紙傘的撐骨上;懷化侗族則是刺雞定情,在月色皎潔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夥伴陪同相會,男方將帶來的大公雞雞冠刺破,把雞血滴入酒中,雙方飲酒盟誓,永結同心。

少數民族的婚禮各有一套禮儀,歡快熱烈,極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禮中,要舉行洗「和氣臉」的儀式。新娘到達夫家時,男方的長輩端來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隻銀手鐲,新娘和夫家人共用這盆清水洗臉。據說,洗了「和氣臉」,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處。

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瑤族有「搶親」風俗,新郎去迎親時,新娘避之,新郎追趕,如此往復3次,才算成婚。據說這樣結成的夫妻,能夠互敬互愛,白頭到老。

湖南——崑曲、湘劇、祁劇、辰河高腔、
巴陵戲、湖南花鼓戲、邵陽布袋戲
常德高腔、辰河目連戲、荊河戲
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

Ⅱ 群眾所稱頌的傳統文化,名家名篇和詩歌等文學作品突出愛國愛家的主題怎麼寫。

抄寫岳飛的滿江紅再加上評論,有用採納

Ⅲ 論文: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教育既要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要體現鮮明的時代性,凸顯愛國主義的當代價值。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既凝聚了民族傳統,又富有時代特徵。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不朽的靈魂和血脈延續的根本,也是中國歷來認同國家與否的重要標准。胡----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愛國如愛家」「愛國如飢渴」的光榮傳統的傳大民族,愛國主義自始至終貫穿在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歷史中,也歷來是凝聚動員和鼓舞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共同前進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鄧小--同志指出:「必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他還諄諄告誡我們:「如果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國格沒有了,關系太大了,中國任何一個領導人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都會垮台的,中國人民不會原諒的!」在開放的環境和視角中的愛國主義與民族凝聚力,是國家和民族增強國際競爭力、真正繁榮昌盛的源, 而它歷來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獨立性基礎之上。只有保持了民族的獨特性,才能在世界文化交融中保持獨立鮮明的自我,才能在現代化進程中找到各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充分重視引導廣大師生深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蘊藏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傳承和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歸屬感。 列寧曾經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經常集中體現在為祖國為人民全心全意、赴湯蹈火、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的崇高氣節上。同時,也表現在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對國家政治、歷史發展的關心和憂患的態度與樸素感情上。回顧一下我國的歷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愛國主義這面旗幟既喚起、聚集和引導了一批前赴後繼、以死明節的民族英雄,又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進取,奮發圖強,從而使我們這個飽盡憂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盡戰亂而不氣餒、屢遭挫折而不懈怠,終於建立起了今天這樣一個強大的新中國。「詩言志、歌詠言,文以載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孕育、抒發、蘊含歷代民族精英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方面,其載體作用和樞紐效應功不可沒。那種氣貫長虹、一脈相承的鴻論遠識更是餘音繞梁,不勝枚舉:古代有屈原的「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司馬遷的「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白的「國恥未雪,何由成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飛的「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精忠報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詩篇箴言無不表現出對祖國前途、民族命運的神聖責任感。到了近現代,反映愛國主義的詩篇時代性更加鮮明、凝重性尤為突出:從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孫中山的「中國非革命不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到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五四時代「科學民主」的時代強音,到抗戰時期「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無不思潮激盪、氣吞山河,無不把「救亡圖存」作為愛國主義的核心。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始終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終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力量。這種精神,寄託著對民族命運的拳拳之心,傾注了對中華大地的茲茲之念,凝聚了對國家富強的殷殷之望。國家強盛,百姓幸福,這是愛國主義最為樸素的價值指向,也是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與愛國的邏輯對聯

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專,前提是處理好屬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對那些具有民主性精華、與當代文化相適應和現代社會相協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繼承弘揚,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范疇.如「天下興亡,匹...

Ⅳ 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為教育主題的作文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話是我們中國古代一位抗金名將岳飛說的,這句話不但警示了大家年少時期應當努力讀書,還激勵了大家要有一顆愛學習、求上進的心。
「懸梁刺股」這句成語是膾炙人口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這句成語的背後,有著這樣一位刻苦學習的蘇秦。因為蘇秦曾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別人看不起。從此,他便刻苦地發奮讀書,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每當到了深夜,想睡覺時,他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也清醒了,便繼續發奮讀書。就這樣,蘇秦日復一日地苦讀,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竟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成了擁有六國相印的大官。
宋朝時期的司馬光,兒時十分聰明。長大成人後為了寫《資治通鑒》這本史書,他每天都廢寢忘食地寫作,一但想睡覺時,便在頭下放一個圓木枕頭,只要頭稍微一動,枕頭便咕嚕地滾到一旁,人也便驚醒了,又繼續寫作。後來,司馬光稱其枕為「警枕」,警示他堅持不懈地寫作。就這樣,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奮斗著,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資治通鑒》這本歷史巨著輝煌誕生了。 蘇秦「懸梁刺股」的故事激勵人們刻苦學習,司馬光「警枕」的故事警示我們要學習他勤奮治學的精神,蘇洵二十七歲才發奮讀書,最終大器晚成,這驗證了高爾基的一句名言:「學習,永遠不晚」。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學習古代先賢的品質,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學會勤奮上進、嚴於律己。要相信,天才源於勤奮,所以,我呼籲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向先賢學習,發奮讀書,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共創美好的明天!

Ⅵ 以中國傳統文化愛國歷史故事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的作文

今天,我們又站在國旗下,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我們該有多少感想「朝霞艷,國旗升,凝目立,添豪情」,請珍惜我們花朵般的年齡,用實際行動做出響亮的回答。弘揚民族精神,再現中華之雄魂。

Ⅶ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重溫經典愛國故事

愛國英雄首推林則徐,文天祥,吉鴻昌,岳飛,放牛王二小,屈原,張騫。我個人比較回推崇答屈原,歷史名人,封建士大夫,中國文人精神的楷模。先簡單介紹一下屈原的背景,戰國亂世,合縱連橫。之後說屈原從楚國的利益出發主張連齊抗秦,但是收到小人的陷害,導致君臣反目。這里可以舉幾個反例,例舉一些背棄國家見利忘義之徒,再說屈原身在江湖,卻不忘廟堂之憂,在困苦的情況下依舊替國家擔憂。最後不忍目睹家國之不幸,投汨羅江而亡。介紹完之後結合一下《離騷》和端午節,展示一下世人對屈原的敬重和對他極其高尚的情操的嚮往。
個人感覺比較不錯,傳統文化和愛國都有了。

Ⅷ 傳統文化小故事。愛國主義小故事

蘇武牧羊。蘇武出使匈奴,被強行扣押。匈奴使者多次勸說,拒不投降。

Ⅸ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1、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么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2、子路負米

子路家境貧困時,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飯菜,而從百里之外把米背給父母。後遂用「負米、負米百里」等表示奉養父母或為奉養父母在外謀求祿米。


3、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應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則徐的推薦,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5、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