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戰士的故事50字
❶ 朱德愛國的一個故事800字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剛麻麻亮,朱德軍長又帶領部分紅軍戰士和赤衛隊員到寧岡龍市挑糧.
這天,朱軍長像往日一樣精神飽滿,穿
著一身灰布軍裝,背著斗笠,扎著腰帶,打著綁腿,穿著草鞋下山去.來到龍市,戰士們有的用籮筐擔,有的用口袋背;沒有工具的戰士索性脫下長褲,把褲口扎
緊,把糧食裝滿兩條褲腿,往肩上一搭一樣方便.這樣,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嶺,穿行在井岡山的蜿蜒山徑上.
那年,朱德軍長已經40多歲
了.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糧和年輕的戰士們一道走著.大家想:朱軍長晚上忙著思考作戰大計,白天還要挑糧,這可會累壞他.他們商量一起到朱德軍長面前
提「抗議」,勸他少挑些.朱軍長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說:「同志們,今天我們來比比賽,看誰最先趕到黃洋界上的大槲樹那兒!」一聽說比賽,戰士們勁頭來
了:「好啊!誰先到大槲樹誰是英雄!」一個戰士靈機一動說:「朱軍長,比賽可以,但有個條件.」朱軍長問:「什麼條件?」戰士說:「你年紀大,不能挑那麼
多,分給我們一點.」朱軍長一聽,爽朗地笑起來了:「那可不行!」說著,挑起擔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陣笑聲.
中午時分,隊伍趕到黃洋界大槲樹下
休息.黃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勢險要雄偉,一邊是高山峻嶺,一邊是萬丈懸崖.這里雲海翻湧時如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故黃洋界又稱「汪洋界」.休息時戰
士們議論開來了,七嘴八舌地說,勸也勸不住,講也講不過,怎麼辦?最後大家叫一個機靈的小戰士把朱軍長的扁擔「偷」來藏起來了.戰士們認為這樣朱軍長可以
休息了.那知道朱軍長砍來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實的扁擔,並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大字,從此,他的扁擔再也沒人「偷」了.戰士們看到朱軍長
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滿臉是汗,軍裝濕透了,扁擔壓得彎彎,感動不已.這時,山道上響起一陣陣歌聲:
同志哥,扁擔閃閃亮,朱軍長帶頭挑糧上井岡;井岡兵強馬又壯,糧食充足裝滿倉;消滅白狗子,分田又分糧;保衛根據地,人民得安康……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❷ 邊防戰士的愛國精神
青山不語,但是他們見證了你們的忠誠!白雲緘默,但是他們目睹了你們的艱辛!皚皚的白雪,感受了你們的無畏堅守!滾滾的長江,化作了你們的滿腔熱血!祖國
的邊陲,感謝有你!正是你們默默的付出,無私的奉獻,才換來了祖國的安寧,萬家的團圓!因為,祖國在你們心中!人民在你們心中!——開篇的話
D1我站在邊關哨所的山頂上,凝視高高的瞭望塔,白天舔嗜殘陽的血液,夜晚咀嚼月亮的淚水。摔碎的酒杯,化成遙遙無盡的乾渴思念。
吐出的孤獨寂寞煙圈,把邊關日誌串成一串平平淡淡的日子。夜晚大家在燈光下相互傳閱,背誦得滾瓜熟爛的家書。各自在心裡,默默翻看青春年輪碾壓走過的軍旅
畫。
D2我要把每一滴汗水都灑在祖國的邊疆,做一個無名英雄,做一個維護國家領導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要以實際行動來報效養育我的祖國,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炎日當頭,我都會像鋼鐵巨人一般,一動不動地看守邊疆。維護和平,使和平之鴿飛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D3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干兒壯,守望著北疆;小白楊,小白楊,它長我也長;
同我一起守邊防。這首人們熟悉的《小白楊》歌曲,就是誕生在小白楊哨所,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到這里來參觀。小白楊哨所,位於新疆塔城巴爾魯克山西部的邊防線
上,建於1962年8月,因歌曲《小白楊》而得名。當汽車行駛在美麗的草原上時,藍藍的天上飄著白雲,不時有牛羊從身邊跑過,當繞過一個山道時,就遠遠看
到高高的山樑上一座迷彩的哨所拔地而起,媽媽說那就是小白楊哨所,走近哨所,看到哨所約有10米高,上下共兩層,一面鮮艷的國旗高高飄揚在哨所上方,英武
的解放軍戰士手拿鋼槍在站崗。
D4我們終於遠遠地看到了喀喇昆侖山頂上那神聖的哨所了。排長帶著十幾名戰士輕盈地走到我們中間,取走了我們肩上的輜重,而幾乎處於昏迷狀態的隊員小馮,
則被人高馬大的排長背起來。我們一行氣喘吁吁,胸腔內的肺如同炸裂一般難受,彷彿高原的空氣已經凝固,雙腳像罐了鉛似的沉重。但面對墨藍的蒼穹和那醒目的
國防綠,以及軍歌滴落在天邊雪野的雄壯與粗獷,大家的內心涌動著一股無所畏懼的潮水。
D5風,吹不動你!雨,淋不倒你!雪,下不怕你!寒,凍不服你!風霜雪雨,寒暑往來,季節的輪回,寂寞的侵蝕,在邊防哨所,你們依然「風雨不動安如山」。
D6「我希望,我能在每一天,朝陽從雪峰之間升起之時,看見飛舞的國旗,聽見庄嚴的國歌,撫摸到胸前的黨徽。」我閉上眼,感受著火光透過薄薄的眼皮傳來的
點點溫度,耳邊又彷彿聽見了那首耳熟能詳的歌,在狂風中,傳到了每個人的耳朵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大家沒有再說話,只是一遍遍的哼著調
子。多久,第一抹陽光從雪峰之間的間隙透過來,照在我臉上,那明媚,就像是希望。
D7山的起伏伸延就猶如躺在天山腳下的一位女性藝術裸體,凸凹分明,清晰,色澤平緩,讓思緒很容易走神到夢幻天境。一座蘑菇式的哨樓就矗立在這種意境中,
不多,也不少,正好就一座,看上去剛好,不覺得多餘也不孤單,庄嚴神聖威武,就如天庭的南天門。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站似一棵松的直、穩,分管一片天地的霸
勢,光榮神聖職責的獨傲……都可以在這兒顯現和刻畫的淋漓盡致。一名似天兵天將的哨兵,一個標准恆定定格的軍禮,一支緊握的冰冷鋼槍,在向我們注視,在注
視著這片天,這塊地。
D8實在百無聊賴,就蘸著月光在沙漠上作畫。大樹、小鳥、兔子、山水,一起與我守望天涯。有時孤芳自賞也會惹惱狂風,傾刻間畫面就被吞沒得無影無蹤了。歷
史橫亘的門檻,也隨天氣變化而變化。不時的在風雪之夜,觸摸滄桑遺痕,浮現出漢唐將士的威武風采。我看到在馬燈照耀的界碑上,寫滿了歷代軍人,用信念、忠
誠、熱血、鑄就的尊嚴。白毛風象鋼刀削麵,嗖嗖的刮著地皮,砂粒象機槍掃射,叭叭的敲打著玻璃,電話線象個惡女巫,哼哼呀呀念著咒語。
D9邊防哨所的崗樓上,你傲然屹立的身姿,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心中。你離開了眷戀的故鄉,告別了年邁的父母,惜別了不舍的戀人,舍棄了都市的繁華,拋卻了鄉村的靜謐,來到了艱苦的邊防哨所。艱苦的磨練,鑄就了你們鋼鐵般的意志,辛勤的付出,寫下了人生壯麗的詩篇。
D10走下哨所,就看見在一面石子牆上寫著幾個大字:牢記我軍職責,不辱戍邊使命。這是解放軍叔叔的誓言。帶我們參觀的連長叔叔給我們講了小白楊哨所得名
的來歷:哨所以前非常艱苦,邊防官兵發揮艱苦奮斗,愛國奉獻的精神,積極同自然環境作斗爭,把昔日的隔壁荒郊變成了美麗的家園。1983年,一個邊防戰士
的母親為了兒子安心邊防,忠誠守哨,特意讓兒子帶了10棵小白楊種在哨所旁,陪戰士們共同戍邊,當時前哨戰士們吃水十分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用省下
的水來澆灌小白楊,在戰士們的精心呵護下,10棵小白楊終於成活了一棵,日夜伴隨著哨所的官兵站崗放哨。
D11三年的援疆生涯雖然有點清苦,但比起世代生活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古蘭丹姆,比起日夜守衛在紅其拉甫哨所旁的軍人「斑長」,我幸運多了。我的奉命援疆,
我的西行奉獻雖然比不了「斑長」,但我衷心希望我的援疆接力棒能一批又一批地傳遞下去,就象紅其拉甫哨所旁的軍人「斑長」一批又一批地輪流站崗。一切只是
為了西域的美麗,一切只是為了祖國的安寧!
D12曾幾何時,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哨所似孤島。如今,寒流剛走,芽露枝頭,春姑含情舞綵綢;綠映崗樓,白楊列隊,紅柳揮手,刺槐點兵
鎖荒溝,草地流油。春賞杜鵑,秋嘗石榴,窗外百靈放歌喉,泉水伴奏。人與自然手牽著手,邊關哨所變綠洲,汗珠鋪就。敢與天斗,戍邊索求,哨所春色不勝收,
大漠獨秀。
D13祖國的西部邊陲,群山連綿,荊棘叢生。你們在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中,攀登跋涉,披荊斬棘。你們走過了多少崎嶇的山路,穿破了多少綠色的軍鞋,穿過了多少茂密的叢林,多少次露宿林中,山頭,燃起過多少堆溫暖的篝火,經過千辛萬苦,鍥而不舍,你們終於找到了中國的界碑!
D14你可以想像得到,我們一行二十人在抵達海拔4000米大本營時興奮的情景。面對寂寞的雪原和冷澈的月光,我們圍坐在通紅的篝火旁,任溫暖的火光舔食
我們旅行的疲勞。然而第二天,隊伍又少了五個人。強烈刺眼的太陽輻射和難以忍受的高原反應,使他們被迫下山返回烏魯木齊。面對坎坷崎嶇的山路,我們行進在
晶瑩的雪原上,那無限的蒼白和壯麗,使我們乏味的旅行增添了無盡的奇險。
D15我知道,山下老阿爸甩響牧鞭,炸開的浪花為我祈禱;老阿媽用慈祥的目光,引燃篝火為我導航。槍刺上的月亮和燈光一起在馬背上馳騁,蹄聲搖醒崎嶇的小
路,精確丈量與母親的距離。我知道,遠去的風火狼煙,已化作悲曠蒼涼的城垣。金戈鐵馬踏出的喊殺聲,也伴隨刀槍劍戟作古。但這沉甸甸的山道,仍然是我們的
生命線。只有讓鋼槍睜開警惕的眼睛,把太陽、月亮高高舉過頭頂,才能豎起祖國邊關的堅固屏障。
D16無論在冰天雪地的北國邊疆,還是在赤日炎炎的南方海島,無論是在群山起伏的西部山區,還是在無人居住的東方礁石,都有你——我們的邊防戰士,偉大祖國的守護神,那偉岸的身影。
D17近近的看見了一面紅旗在飄揚,隨著車不斷上升旗桿在下降,遠遠的又走了足有10分鍾,才看到旗桿的根部哨樓的頂部。司機說:「到了,看,那就是哨所
的崗樓。」可是車並沒有停,只是速度緩慢了下來。除司機之外,我們都透過車窗順著司機指的方向抬頭望去,眼前的一幕太壯觀了,驚呆了我,也拉直了我們所有
人的眼睛。簡直就是一副舉世壯觀的宏圖,灰濛蒙的天給這一切的一切作了再自然不過的背景底色,淡淡的,輕輕的,綿綿的。
D18戰爭年代上戰場,和平年代去支邊。回想二十八年前,十八歲的她懷揣著青春的夢想,穿上了綠軍裝,踏上了西行的列車,遠離家鄉親朋,來到了甘肅平涼,
度過了1000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艱苦的軍旅生涯,不僅鍛煉了她強健有力的體魄,也造就了她雷厲風行、爭強好勝、勇於擔當的性格。
D19告別喀喇昆侖山的時刻終於來臨了,官兵們列隊熱烈歡送。受寵的小馮面對一雙雙異性大手有力的握別,竟然難過的失聲痛哭。排長說她是喀喇昆侖哨所設立
以來唯一出現的年輕女性。小馮的行囊里塞滿了戰士們贈送的各種各樣冰雕的花朵,盡管無法帶下山去,但這盈盈的冰清玉潔的情懷,令我們無限的自豪與感傷……
D20三九嚴寒,「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祖國東北的邊防線上,齊膝深的雪,凜冽刺骨的寒風,漫天飛舞的雪花,怎麼也擋不住巡邏戰士堅定有力的步伐,皚皚的雪地上印出了你們深深地足跡。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❸ 10個中國愛國主義英雄事跡
1、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馬立訓
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共參加40餘次戰斗,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餘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採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偽軍500餘人,被譽為「爆破大王」。
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偽軍據點戰斗中,他和戰友總結爆破經驗,利用軍毯紮成炸葯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掉據點,全殲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斗中,連續炸毀日偽軍4座碉堡,炸死日偽軍60餘人。
1944年5月,在攻打山東平邑縣龐庄日軍據點戰斗中,他炸開第一道障礙後,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動炸開據點門樓,部隊得以迅速通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天井汪圍殲日偽軍的戰斗中,部隊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奮勇沖上去,炸毀碉堡,為部隊進攻掃除了障礙。
4、林則徐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斗爭共19個月。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
5、楊根思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時任志願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
激戰中,美軍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後發起集團沖鋒。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陣地上只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葯,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於盡,英勇捐軀。
6、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7、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參加解放錦州作戰,被派到尖刀連8連2排5班當戰斗組長。10月14日上午,總攻錦州的戰鬥打響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個人用十幾顆手榴彈擊退了一個連的敵人反撲。在這關鍵時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著密集的子彈,將拉開導火索的爆破筒塞進碉堡里,正當他轉身離開時,爆破筒又被敵人推了出來。
梁士英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死死地頂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隨著「轟」的一聲巨響,敵堡被炸毀,梁士英壯烈犧牲,年僅26歲。戰後,師黨委給梁士英追記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榮稱號。錦州市人民政府將錦州西北門改稱「士英門」,將惠安街改稱「士英街」,以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英雄,偉大的戰士。
8、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9、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刑前,監斬官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慷概就義,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10、邱少雲
邱少雲出生於四川銅梁,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
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
❹ 有關戰士愛國的文章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❺ 革命先烈的事跡50字10個
1.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於河北懷來縣南山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在黨的培養下參加了黨領導的各種抗日活動。1945年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工作用心、做戰勇敢,先後立過四次大功,得過三枚獎章。1946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戰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開導火線,與敵人同歸於盡,為勝利開辟了道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董存瑞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要學習英雄精神,沿著英雄的道路奮勇前進。
2.劉胡蘭烈士於1932年出生於山西汶水縣,雲周西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劉胡蘭從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學會的幾個字是「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她用心參加抗戰工作,還組織了婦女參戰隊,為黨,為人民做了超多工作。1946年7月盤踞在汶水的閻匪軍狗急跳牆,風狂反撲,襲擊了雲周西鄉村。劉胡蘭同志不幸被捕,在敵人面前,她英勇頑強,堅貞不屈。
她跨過了戰友的遺體,踏著烈士的血跡從容來到軋刀前,振臂高呼,「鄉親們,敵人的末日不遠了,新中國就要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萬歲。」劉胡蘭同志犧牲時,年僅15歲。劉胡蘭同志犧牲後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毛主席為劉胡蘭烈士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高度贊揚了劉胡蘭同志偉大而光榮的一生,她沒有死,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3.黃繼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1951年20歲的黃繼光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射口,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道路,黃繼光同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4.孟起安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9歲進私塾讀書。1939年冬結婚後,在蔣垛處館教書。1940年10月,參加減租減息斗爭,成為蔣垛農抗領導人之一,後任五抗會主任。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蔣垛區委組織幹事、組織科長。1942年春,以塾師身份到江村發動抗日救亡工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幹部,建立了江村鄉黨支部。1943年夏,任姜南區區委書記,組織「二五」減租,開展懲奸運動。1945年8月,調任蔣垛區委書記,組織發動了對地主的清算斗爭。
1946年秋主力北撤,領導群眾開展游擊斗爭。由於關節炎發作,行動不便,組織上讓他暫時離職休養。1947年2月,在邱西鄉西後港,不幸被捕。關押期間,敵人軟硬兼施,透過其親友誘他自首,他寧死不屈,堅持獄中斗爭。2月21日,在姜堰東場上,他被綁在電線桿上,敵人用鐵絲穿過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敵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廣場(現姜堰中學內),一個地主舉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幾個傢伙一齊撲過去用刀亂戳,他昂首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倒在血泊中。
5.劉伯承受黨的委託,為配合北伐戰爭,他與楊闡公一齊組織了滬州、順義起義。蔣介石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破裂之後,劉伯承從四川東下,奉黨的指示,到南昌與朱德等將一齊組織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之後,劉伯承等人潛往香港,1927年冬轉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間,正遭通緝的劉伯承被染上惡習的兒子告發,幾遭逮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劉伯承到蘇聯學習,躲過了追捕。
❻ 愛國戰士有哪些人
劉胡蘭(1932-1947)女,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現改名為劉胡蘭村)人,在艱苦的斗爭中,許多優秀黨員和革命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不
❼ 寫關於愛國戰士的文章
)張自忠,國民革命軍33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多次於日軍血戰,曾取得過喜封口,臨沂,隨棗的戰役的勝利.後在棗宜會戰中殉國.
(2)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大部隊撤退阻擊樹倍與己的日軍,最後彈盡糧絕,全部跳下山崖.
(3)林則徐,禁煙運動,壯我中華.
(4)李宗仁,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抗戰時期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組織徐州會戰,冬季攻勢,棗宜會戰等正面戰場的重大戰役,取得過台兒庄大捷.有效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坂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兇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立即,風起雲涌,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❽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邱少雲:
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部隊開赴前線途中,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從燃燒的居民房屋裡救出1名朝鮮兒童。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的部隊接受了一件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在平康、金化之間的「391」高地上,消滅李偽匪軍,將戰線向南推進。
391高地位於上甘嶺右翼鐵源東北十餘km處,山勢險要,狹長孤立,南北兩峰相對,全長1,200m。高地上防守著敵人一個加強連,他們在高地上修築了大量的碉堡,布上了層層鐵絲網。
奪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難是,從我軍陣地到該高地有3,000m的開闊地。在這樣長的開闊地上神擊必然會造成突擊力量過多的傷亡,影響戰斗的勝利。
為了拔掉這顆毒釘,消滅391高地上的李偽軍,我志願軍某部領導機關派出偵察小組,對該高地上的地形地物、敵人的火力配備等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在此基礎上,我軍領導機關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研究,決定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裡,將數倍於敵人的兵力潛伏到敵人的前沿。
10月11日傍晚,全副武裝的三營指戰員集結在蔓山區,隨著師長的一聲令下,潛伏部隊像離弦的箭一樣,直朝著敵人的前沿陣地射去。
戰士們經過了20km的行程,於22時到達了預定潛伏區。24時,部隊秘密地潛伏就緒。570多名志願軍戰士成線網狀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的草叢中。九連潛伏哨已前進到了距敵碉
堡前500m處。邱少雲潛伏在391高地東邊距山腳只有60m的一條雜草叢的土坎邊。
他們用草布滿全身,以免被敵軍發現,不管天氣多炎熱,也不管草叢中的蚊蟲叮咬,也絞絲不動,生怕引起敵軍的懷疑,盡管如此,後來在敵軍進行實地勘察時,志願軍還是不小心被敵軍發現了。
不久,山上的敵人向草叢中扔了兩發指示目標的煙幕彈,濃煙剛起,敵人就亂扔燃燒彈。
立刻,潛伏地區燃起幾處大火,野草噼噼啪啪地燃燒起來,火越燒越大。這時,敵機又扔下了-排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雲2m遠的地方,四散飛迸著汽油燃燒液,濺在邱少雲的腿上。
轉眼間,他腿上插的偽裝燒著了,火苗騰騰地往上冒,很快地變成了一團烈火把他包了起來。
邱少雲的身後是一條水溝,他只要後退幾步,在泥水裡打幾個滾,身上的火就滅了。可是,只要他一動,敵人就會發覺。
這時候,靠近邱少雲的小李、小張和老王緊張起來。他們三人望著全身被燒著的邱少雲,心裡十分難受。烈火燒在邱少雲的身上,就像燒在他們的心裡。他們真想撲過去,幫助戰友把火撲滅呀。但是,他們克制住了極度的痛苦,沒有那樣做。
因為敵人正從望遠鏡里觀察著這片燃燒的土地,只要有絲毫的動靜,敵人就會發現。這樣,不僅救不了邱少雲,潛伏計劃也要落空,更多的戰士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脅。他們以邱少雲為榜樣,嚴守著潛伏紀律,等待著貢獻時刻的到來。
這時候,烈火從腿上已經燒到了邱少雲的頭上。他忍受著烈火燒身的難以想像的痛苦,立即把手中的爆破筒遞給了身旁的小李。
10分鍾過去了,邱少雲還是一動不動地伏在那裡,兩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像一塊優質的金鋼-樣任火冶煉,像一塊千斤巨石緊貼地面,嚴格地遵守著革命紀律,直到犧牲的最後一秒鍾,他沒有發出一絲響動。
❾ 為什麼要說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愛國民主戰士
1945年12月1日,昆明發生國民黨當局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親自為死難內烈士書寫輓詞:容「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出殯時,他拄著手杖走在遊行隊伍前列,並撰寫了《一二一運動始末記》,揭露慘案真相,號召「未死的戰士們,踏著四烈士的血跡」繼續戰斗,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愛國民主戰士。
拓展資料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1]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聞一多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