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愛因斯坦的資料和故事

愛因斯坦的資料和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6 20:11:57

A. 求 愛因斯坦的簡介和他的小故事

簡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後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並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生平簡述
1879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1894年,他的家遷到義大利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進蘇黎世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學,1900年畢業。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大學畢業後無法進入學術機構,只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找到一份做審查員的臨時工作,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但在那裡,愛因斯坦被正規教育扼殺的科學激情終於重新迸發出來,輕松的工作讓愛因斯坦得以繼續致力於科學研究。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科學研究,在1905年,年近26歲的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三篇論文(《光量子》、《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愛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的編外講師。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語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馬克斯·普朗克和瓦爾特·能斯脫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 1933年。1920年應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和保耳·埃倫菲斯特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投入公開和地下的反戰活動。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1916年他預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證實。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 1917年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激光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新建的高級研究院的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 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佔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愛因斯坦的後半生一直從事尋找大統一理論的工作,不過這項工作沒有獲得成功,現在大統一理論是理論物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1955年4月,彌留之際的愛因斯坦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爆發。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對人類文明的摧殘,認為和平是人類的首要問題。 1999年《時代》雜志將其評選為20世紀風雲人物。原子和分子的客觀存在,這使最堅決反對原子論的德國化學家、唯能論的創始人奧斯特瓦爾德於1908年主動宣布:「原子假說已經成為一種基礎鞏固的科學理論」。1905年6月,愛因斯坦完成了開創物理學新紀元的長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完整的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這是愛因斯坦十年醞釀和探索的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19世紀末出現的古典物理學的危機,改變了牛頓力學的時空觀念,揭露了物質和能量的相當性,創立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世界,是近代物理學領域最偉大的革命。 1905年9月,愛因斯坦寫了一篇短文《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作為相對論的一個推論。質能相當性是原子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也為20世紀40年代實現的核能的釋放和利用開辟了道路。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說是「石破天驚,前無古人」。即使他就此放棄物理學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愛因斯坦都會在物理學發展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筆。愛因斯坦撥散了籠罩在「物理學晴空上的烏雲」,迎來了物理學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紀元。

成長履歷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Einstein)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波林·科克。

1884年,5歲,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School)讀書;在家裡學習猶太教的教規。

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

1889年,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2年,開始讀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calculous)。

1896年,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10月,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

1899年10月19日,愛因斯坦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8月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4年,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3月發展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於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1910年10月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2年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1913年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稱號。

1914年 4月6日,從蘇黎世遷居柏林。

1915年 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

1916年 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1919年 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視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國唯一的名譽學位:羅斯托克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1921年 4月2日—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

1922年 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10月8日,愛因斯坦和艾爾莎在馬賽乘輪船赴日本。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愛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

1923年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 發現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

1926年 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1928年 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

1929年 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6月28日獲「普朗克獎章」。

1930年是年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愛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國訪問,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講學。

1932年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爭的心理問題;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

1933年 1月30日,納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納發表不回德國的聲明,次日啟程回歐洲。

3月20日,納粹搜查他的房屋,他發表抗議。後他在德國的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焚。

1935年 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是年,為使諾貝爾獎金(和平獎)贈予被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四處奔走。 1937年 3月聲援中國「七君子」。

1938年 9月,給五千年後的子孫寫信,對資本主義社會現狀表示不滿。

1939年 8月2日,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

1940年 5月22日致電羅斯福,反對美國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國國籍。

1943年 5月,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美國海軍部工作。

1944年 為支持反法西斯戰爭,以600萬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

1947年 繼續發表大量關於世界政府的言論。

1949年 1月,寫《對批評的回答》,對哥本哈根學派在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中的批判進行反批判。

1950年 2月13日發表電視演講,反對美國製造氫彈。3月18日,在遺囑上簽字蓋章。

1951年 連續發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國的擴軍備戰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嚴重障礙。

1952年 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魏斯曼死後,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被拒絕。

1954年 3月被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公開斥責為「美國的敵人」。

1955年 4月18日1時25分在醫院逝世。 漫長艱難的探索廣義相對論建成後,愛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滿足,要把廣義相對論再加以推廣,使它不僅包括引力場,也包括電磁場。他認為這是相對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統一場論。

1925年以後,愛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統一場論。開頭幾年他非常樂觀,以為勝利在望;後來發現困難重重,他認為現有的數學工具不夠用;

1928年以後轉入純數學的探索。他嘗試著用各種方法,但都沒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義的結果。

1925年-1955年這30年中,除了關於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引力波以及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以外,愛因斯坦幾乎把他全部的科學創造精力都用於統一場論的探索。

小故事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稜角的後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裡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裡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但這個小孩子也有讓家長得意的地方。他5歲開始拉小提琴,特別喜歡莫扎特,長大後,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詣,甚至達到了藝術家的完美境地。三四歲穿過慕尼黑最繁華的大街時,第一次給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觀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膽怯地穿過去。不到10歲,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層」高的樓房,顯示了他的耐心與毅力
求學:被教授斷言將庸常無為

愛因斯坦的拉丁語不錯,但希臘語和現代外國語言則很糟糕,有一次教授看了他的作業後,火冒三丈,斷定他一生絕不會有什麼作為。16歲時,他又受到班主任的嚴厲叱責,愛因斯坦忍無可忍,堅定地向班主任宣布:我再不會來了。

這次他遇到了一所好學校——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在這里,既聽不到任何一點命令的聲調,也看不到任何一點培養崇敬權威的痕跡。學生是個別對待的,獨立的、有充分根據的思考比博學更受人重視。戀愛:必須找到共鳴板

愛因斯坦一生有過三次戀愛。第一次是讀大學前,和房東的女兒相愛,發現找不到共鳴,很快結束。第二次和大學同學,這個女孩在受到的中學教育中包括物理學,這在當時的婦女中很罕見。兩人一有空閑就在一起,愛因斯坦稱她是自己思想的共鳴板,但由於父母反對,兩人在生了女兒一年後,才結了婚。1912年,愛因斯坦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姐開始戀情,雙方曾刻意中斷了一年的來往,之後,又按捺不住重新開始通信。對待異性,愛因斯坦始終需要的是思想的共鳴板。

日常:風趣幽默

在愛因斯坦書信中,有他與20世紀著名科學家諸如洛倫茲、薛定諤、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領域的傑出人物弗洛伊德、羅素、蕭伯納、羅斯福等人的通信。但更多的是他與親朋好友的通信。幽默的語言,現在讀來都令人忍俊不禁。他把親愛的朋友稱為「你這個討厭的傢伙」、「但願今晚我能用魔法把你招來」。有一次,他稱一女士為老太太,那女士來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說用不著巴結他。愛因斯坦在旁邊注了評語,說「哦,哦,好像我是什麼大人物!」

他對女友建議他雨天游泳、晴天跑步不以為然。他說:我已下定決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斃,也盡量少用醫療手段。在此之前,將按我罪惡之心的願望任意行動。我日常的生活是:吸煙像煙囪,工作像騾馬。飲食無所顧忌不加選擇,至於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願意進行。

B.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介

愛因斯坦是德裔美國科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提出了最有創新性的物理學理論——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父母給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曾經被老師稱為「笨小孩」,大學畢業後也曾經失業。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科學研究,在「科學王國」里他得到了很多快樂和自由。

愛因斯坦的名字總是和相對論聯系在一起,而他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精神,更贏得了人們的敬意。

愛因斯坦去世後,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造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他是一個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天才和偉人。



(2)愛因斯坦的資料和故事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故事事列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總結出的「一總、二分、三合」讀書法,可資借鑒。 一總:先瀏覽書的前言、後記、序等總述性部分,然後認真地讀目錄,以便概括地了解全書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這樣便可對全書有個總體印象。

二分: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不需要逐字讀,要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畫線、加點、黑體字或有特殊標記的句段進行閱讀,這些往往是每節的關鍵所在。

你可以根據這些來選擇自己所需的內容來細讀。三合:就是在翻閱略讀全書的基礎上,對這本書已有個具體印象,這樣再回過頭來細讀一遍目錄和全書內容,並加以思考、綜合,使其條理化、系統化,以弄清其內在聯系,

達到深化、提高的目的,進一步深入領會初讀時所不能領會的許多東西。這一步很重要。人們往往在這一步不得要領時,看過書一扔,便算了事。

C. 愛因斯坦的故事

D.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4)愛因斯坦的資料和故事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生平的主要成就:

1、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

2、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後(即《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德國物理學的權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認為愛因斯坦的工作可以與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於普朗克的推動,愛因斯坦也受到了學術界的注意。

3、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4、能量守恆

E=mc²,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5、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E. 愛因斯坦的故事

正像歷史學家認為17世紀下半葉是牛頓的時代那樣,人們常把20世紀的上半葉看成是愛因斯坦的時代。因為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幾乎整個20世紀物理學的創造歷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人們常說,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當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愛因斯坦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無限勤奮,是因為他符合時代要求,不倦探索,敢於創新。
愛因斯坦不但無限勤奮,他還是一位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於沖破禁區、創立新說的偉大科學家。他敢於並且善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當然,這首先是時代的要求。愛因斯坦生活的時代,特別是在他科學思想最活躍、貢獻最多的20世紀初,是科學思想新舊交替的時代。就在絕大多數人向經典物理學頂禮膜拜的時刻,一連串「挑戰」卻接踵而來。在平靜而晴朗的物理學太空中掛著兩朵烏雲:一朵和黑體輻射實驗有關,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實驗有關。另外,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也有力地沖擊著經典物理學的大廈。愛因斯坦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涌現出來的闖將。
愛因斯坦還在少年時代,就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追趕光線的人;關於光線的想法引出了狹義相對論。他又設想:假如吊索斷了,一架升降機墜入深谷,裡面的乘客會有什麼感覺;這個想法導出了廣義相對論。科學理論的發展,不是拆了舊房蓋新房。它像登山一樣。創立一個新理論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視野擴大了,原來隱蔽著的東西被發現了。原有的理論仍然歷歷在目,只是顯得小了,成了廣闊視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高峰以後,沒有滿足,沒有停頓。他環顧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間無比壯麗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塵土,又准備攀登新的高峰
——統一場論。這是相對論的第三階段。他希望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統一起來,而且希望這統一的場能夠解釋量子力學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愛因斯坦最反對這樣的科學家,他們「拿起一塊木板,尋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鑽孔的地方,鑽上許許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鑽頭」,對准統一場論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給物質結構一種統一的解釋。他也知道統一場論不會在自己手裡完成。可是他認為,「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他給比利時王太後伊莉莎白的信里是這樣寫的:「留給我的事情是:毫不憫惜自己,研究困難的科學問題。那個工作迷人的魔力,將持續到我停止呼吸。」
愛因斯坦是這樣寫,也是這樣做的。他在神聖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幾十年,直到最後一息。他在生命彌留之夜,在醫院的病榻旁還放著一疊統一場論的未完成稿,准備翌晨醒來再繼續演算。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種毫不氣餒的熱情和頑強性格的寫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國劇作家萊辛說的: 「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愛因斯坦 在勤奮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過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經結束。但是,人們在心裡建起了紀 念他的殿堂。

F. 愛因斯坦簡介成長歷程故事有哪些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大學,猶太裔物理學家,享年76歲。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G. 愛因斯坦的科學故事

有一次,愛因斯坦爬上一架梯子掛一幅畫,由於他專心地思考自己的問題,一不小心,竟從梯子上摔了下來。他馬上想到一個問題:「人為什麼筆直摔下來呢?」經過認真思考後,他得到了答案,他認為物體是沿著阻力最小的路程運動的,這對他後來研究廣義相對論給予了很大的啟發。

15歲時,愛因斯坦報考蘇黎世的瑞士幫工學院,但沒有被錄取,他又補習一年,16歲時,終於考上了大學。在大學學習中,愛因斯坦表現了自己的特點:他集中精力在能夠導致深邃知識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的問題上面,而把其他東西撇下不管,以便不因負擔過重而離開研究的要點。

就這樣,他以自己獨特的思考問題方法,發明了舉世聞名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7)愛因斯坦的資料和故事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成功秘訣:愛因斯坦常對人說: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必須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一個公式,即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