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勵志故事簡報
㈠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要簡短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1)愛因斯坦勵志故事簡報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生平的主要成就:
1、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
2、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後(即《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德國物理學的權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認為愛因斯坦的工作可以與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於普朗克的推動,愛因斯坦也受到了學術界的注意。
3、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4、能量守恆
E=mc²,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5、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
㈡ 愛因斯坦的感人故事 急需
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一個天才的童年,總會有些超乎尋常的故事。愛因斯坦剛出生時,後腦大得不同一般,
而且頭骨呈稜角形,頭骨的這種異狀,後來永久性地成為愛因斯坦的特徵。愛因斯坦的母親
曾為頭胎兒子的異樣頭骨而受驚,愛因斯坦的祖母看到孫子,也低聲嘀咕:「太重了!太重
了!」她不是說孫子的體重,而是孫子大而怪的頭形讓她不安,一個弱小的身軀,如何支撐
得住這個碩大的腦袋?她們當然還不曾意識到:就是這個大而怪的頭腦,將滋生出多麼偉大
的意識。 當然,童年時代的愛因斯坦還不可能向世人解釋自己個性的內涵。他獨來獨往,時常故 意躲開小夥伴、同學,即使同親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個沉默的聽眾。誰要是破壞了他獨處的心境,一向沉靜的他會突然爆發出激烈的情緒。愛因斯坦的妹妹後來回憶說:「每逢那樣的時刻,他會變得臉色蒼白,鼻尖發白,不能自製。」有幾次,愛因斯坦竟向比自己小2歲 的妹妹扔東西,大發脾氣。愛因斯坦5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個家庭女教師。第一次上課時,愛因斯坦大概發現自己將失去自由的個人世界,又一次大發脾氣,向老師扔椅子以示抗議,愛因斯坦的父母只好結束這第一次還未開始的教育。不愛和人交往的小愛因斯坦偏喜愛 那些需要耐心和堅韌的游戲,比如用薄薄的紙片搭房子,不成功絕不罷休。
對於童年的愛因斯坦來說,獨立的個性還只是一隻「空筐」,它需要充實精神、文化的
內涵。第一個裝進這只「空筐」的是什麼?是音樂。愛因斯坦3歲的時候,一天,母親波林
坐在鋼琴旁,輕輕地撫弄琴鍵,優美動聽的旋律像潺潺溪水,從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
覺得背後有人,她回頭一看,小愛因斯坦正歪著腦袋,全神貫注地傾聽美妙的樂聲。年輕的
母親高興了,她說:「瞧你一本正經的,像個大教授!哎,親愛的,怎麼不說話呀?」愛因
斯坦沒有回答,他只有3歲,還無法說清激起心靈感應的音樂到底是什麼,他那對亮晶晶
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卻又分明閃爍著快樂的光輝。琴聲又響了,是貝多芬的奏鳴曲。小愛因
斯坦邁著搖晃的步子,無聲地撲向一個新的世界,那裡只有美麗、和諧和崇高。 不愛說話的小愛因斯坦對音樂入迷了,6歲起練習拉小提琴。幾年後,愛因斯坦唯一的消遣就是音樂,在母親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奏鳴曲了。
按愛因斯坦的心理氣質而言,如果他出生在文藝復興時期,歷史或許把他造就成為一個
傑出的藝術家,但在19世紀末的德國,一種以科學發明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潮正在興起。
各種科學發明以前所未有的聲、光、電、化迅速改變著人們的感官世界,各種技術上的新鮮
玩意給新一代人帶來無窮的趣味,並吸引著他們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慾。
科學之光普照著大地,也照亮了小愛因斯坦成長的道路。愛因斯坦上學前的一天,他生
病了,本來沉靜的孩子更像一隻溫順的小貓,靜靜地蜷伏在家裡,一動也不動。父親拿來一
個小羅盤給兒子解悶。愛因斯坦的小手捧著羅盤,只見羅盤中間那根針在輕輕地抖動,指著
北邊。他把盤子轉過去,那根針並不聽他的話,照舊指向北邊。愛因斯坦又把羅盤捧在胸
前,扭轉身子,再猛扭過去,可那根針又回來了,還是指向北邊。不管他怎樣轉動身子,那
根細細的紅色磁針就是頑強地指著北邊。小愛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臉的驚訝
和困惑:是什麼東西使它總是指向北邊呢?這根針的四周什麼也沒有,是什麼力量推著它指
向北邊呢?
愛因斯坦67歲時仍然為童年時的「羅盤經歷」感慨萬千。
他在《自述》中說:
「當我還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在父親給我看一個羅盤的時候,就經歷過這種驚奇。
這只指南針以如此確定的方式行動,根本不符合那些在無意識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置的事
物的本性的(同直接『接觸』有關的作用)。我現在還記得,至少相信我還記得,這種經驗
給我一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事情後面。凡是人從小就看
到的事情,不會引起這種反應;他對於物體下落,對於風和雨,對於月亮或者對於月亮會不
會掉下來,對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區別等都不感到驚奇。」
顯然,人們經驗認為「空虛」的空間存在一種什麼東西,一種什麼力量,迫使著物體朝
特定的方向運動。這件偶然小事雖微乎其微,並發生在愛因斯坦成為科學家之前很久的時間
里,但這次奇特的經歷卻對他後來的科學思考與研究極為重要。後來,「場」的特性和空間
問題是那樣強勁地吸引著這位物理學家。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終於天才地解決了這些
兒童時代就萌發出來的困惑。不過在當時,它們還只是以朴質的本來面貌顯現在他的眼前。
小小的羅盤,裡面那根按照一定規律行動的磁針,喚起了這位未來的科學巨匠的好奇心
——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而這種神聖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學的幼苗。
愛因斯坦,一個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卻在12歲時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師視為「笨蛋」學生,竟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名人;他是專利局的小職員,卻發現了相對論,成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又一個猶太人;他把全身心獻給了宇宙和人類,兩個妻子先後離他而去……他一生充滿坎坷和奇跡,卻為全世界帶來歡樂和進步。
他是舉世公認的科學聖人,人類歷史上智慧最傑出的天才,被人們成為「二十世紀的哥白尼」。在科學史上,只有伽利略與牛頓可與之比肩,然而卻沒有誰比得上他那無私的胸懷,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感人的魅力
故事一:兒子和爸爸
有一天,愛德華問他爸爸愛因斯坦。
「爸爸,你為什麼這么出名啊?」
愛因斯坦哈哈笑了,他拿過孩子正在玩的大皮球,意味深長地說:
「你看,有一隻瞎眼的甲蟲在這個球上爬行,他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彎曲的,幸運的是爸爸知道."
故事二:特別的書簽
愛因斯坦有一次用一張1500美元的支票做書簽,竟把這本書遺失了。另一個故事是他在一家餐館忘記帶眼鏡,他請侍者念一念菜單,結果侍者滿含委屈地說:「先生,我可不是沒有受過教育的."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在課堂上做手工,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做一隻鴨子。全班學生紛紛把做出來的鴨子交給老師並得到老師的誇獎。唯有愛因斯坦遲遲才交他的手工活,老師看過之後高高舉起,用嘲笑的口氣對全班同學說:「誰見過世界上比這更丑的鴨子嗎?」
全班同學鬨堂大笑。愛因斯坦站起來大聲說:「有,同學們。」他從抽屜里拿出一隻更丑的小鴨子高高舉起,「那就是我第一次做的鴨子!」
故事讀後請思考一下:
若愛因斯坦若因老師和同學的嘲笑而自卑,永遠抬不起頭,他能成為一代科學家嗎?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學生。他常常提出一些怪問題。如指南針為什麼總指向南方?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別人都以為他是個傻子。當愛因斯坦畢業的時候,他的父親找到校長,不好意思地問道:「我的孩子,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會有出息呢?」校長回答說:「您的孩子,將來從事什麼職業都一樣沒出息。」
有一次,他的母親帶他到郊外玩,別的親友家的孩子,一個個歡蹦亂跳,有的爬山,有的游泳,唯有愛因斯坦默默的坐在河邊,凝視著湖面。這時,親友們悄悄的走到他母親身邊,不安的問道:「小愛因斯坦為什麼總是一個人對著湖面發呆?是不是神經有毛病啊?還不趁早帶他到醫院看看!」愛因斯坦的母親十分自信的對他們講:「我的兒子沒有任何毛病,你們不了解,他不是在發呆,而是在沉思,在想問題,他將來一定是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愛因斯坦16歲的時候,整日和一群調皮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導致幾門功課不及格。在一個周末的早晨,他又拿著魚竿准備去釣魚。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的對他說:「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功課不及格,我和你母親很為你的前途擔憂。」
「有什麼可擔憂的?傑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么?」
「孩子,你千萬不能這么想。」父親關愛的看著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故鄉流傳著這樣一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的聽一聽。」
「有兩只貓在屋頂上玩耍。一不小心,一隻貓抱著另一隻貓掉到了煙囪里。當兩只貓從煙囪里爬出來的時候,一隻貓的臉上沾滿了黑煙,而另一隻貓的臉上乾乾凈凈。干凈的貓看到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一定又臟又丑,便很快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貓看見干凈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乾乾凈凈的,就大搖大擺的到街上閑逛去了。」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為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後,羞愧的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從此,愛因斯坦時常拿自己作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並不斷的自我暗示:「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會做得更好!」這就是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愛因斯坦的原因。
㈢ 關於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1、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
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
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
「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2、在愛因斯坦的童年時,還有一件非常值得一提的事。一天傍晚,下班回來的赫爾曼先生一踏進家門,就對著愛因斯坦的房間大聲喊:「阿爾伯特,快來看看爸爸給你買什麼禮物啦!」正在專心練琴的愛因斯坦一聽「禮物」兩個字,便立即興高采烈地從房間里跑了出來。
只見爸爸從他的包里取出一個紙盒,然後小心翼翼地慢慢打開它。愛因斯坦好奇地接過來一看,裡面裝的是一個圓圓的、像大個兒懷表一樣的東西。只是這個「大懷表」的四周除了均勻的刻度,還相對寫了四個字母:N、S、E、W。它與懷表更大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它只有一個指針。
它正在不停地左右搖擺。「這是什麼呀?是不是一塊手錶啊?可是,上面似乎多了點東西。」愛因斯坦驚疑地問爸爸。「聽我給你講啊,它不是表,表是用來計時的,而有了這個東西,你就可以知道方位了,它是用來確定方向的。」父親耐心地做起了講解員。
當愛因斯坦發現這個羅盤有如此神奇時,眼睛便開始發亮。現在,這羅盤奇妙的功能已使愛因斯坦愛不釋手了。他拿著羅盤不停地晃動,不管怎樣搖動,磁針總是指向一個方向——北方。「磁針為什麼總是指向北方呢?」愛因斯坦望著神奇的羅盤,像是自言自語地說。
「這是因為我們所住的地球,有一種磁力,這種磁力將磁針引向北方了。」爸爸聽了愛因斯坦的話後,耐心地解釋道。「這種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呢?」「可以說,整個地球到處都有。」以後,一連幾天,愛因斯坦常常雙手捧著那個小小的羅盤發愣。
他不斷地嘗試著把它翻轉,或是緩緩地轉動方向,可無論他怎麼做,那個小指針始終指著北方。他知道,這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地球磁場在起作用呢。他想和那個小指針一起感受這個地球磁場,指針依舊指著北方,而他自己卻什麼也沒有感受到。
3、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交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這位科學家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在一般人看來,能夠成為一國之「君」,君臨天下,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天大好事,可謂榮耀之極。可愛因斯坦的態度卻出人意料,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在解釋拒絕的原因時,他十分誠懇地說:「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都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說實話,方程對我來說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當前的,而方程卻是永恆的。我一生都在與客觀物質打交道,既沒有天生的才智。
也無處理行政事務和人際關系的經驗,所以本人不是當總統的料。」可以設想,假如愛因斯坦那時當了總統,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會有那個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嗎?相對論的誕生,使人們發現了時間旅行的奧秘、原子裂變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終結、黑洞和暗能量等奇妙現象。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奧秘都隱藏在他的相對論——幾行簡單的公式中。2005年,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100周年,德國把這一年叫「愛因斯坦年」。德國人希望通過紀念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100周年,為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青年思想家和科學家提供創新的氛圍和環境。
愛因斯坦用他相對論的公式(E=MC2)改變人類已經100年了,而且現在還在改變著。
4、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次上手工課,他想做一隻小木凳。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後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給了漂亮又嚴厲的女教師。愛因斯坦沒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滿頭大汗。女教師寬厚地望著這個數學、幾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愛因斯坦交給女教師的是一個製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條凳腿還釘偏了。滿懷期望的女教師十分不滿地對全班同學說:「你們有誰見過這么糟糕的凳子?」同學們竊笑著紛紛搖頭。老師又看了愛因斯坦一眼,生氣地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陣鬨笑。
愛因斯坦臉上紅紅的,他走到老師面前,肯定地對老師說:「有,老師,還有比這更壞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靜下來,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著愛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書桌下拿出兩個更為粗糙的木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製作的,剛才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
雖然它並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一些。」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著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贊許的目光。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愛因斯坦的韌性,在他不滿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時候,他又再次投入製作。
他一共製作了三個小板凳,最後的一個比前兩個要好一些。在製作小板凳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表現了他對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釋放自己的能量,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
5、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小愛因斯坦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從不做違心的或騙人的事。為此,他受到同學們的譏笑。
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誠實的約翰」。普通孩子喜歡玩帶有競爭性的游戲,可是他卻不喜歡參加。孩子喜歡打仗的游戲,喜歡看士兵操練,但是他卻從小到大不喜歡任何和軍事有關的東西。他是一個不想看到人類互相殘殺的和平主義者。愛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圍有花園。
他經常一個人長時間地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里,用手撫摩著小葉片或者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他很小就喜歡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一次,在依薩爾河岸野餐時,一位親戚說,小愛因斯坦很嚴肅,當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樂時。他卻獨自坐著看湖的對岸。
母親玻琳深情的為自己的孩子辯護:「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那位親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親的心情。教授!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聰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這個榮譽的稱號,這個連話都說不好的笨孩子能成為一個教授嗎?
㈣ 愛因斯坦的人生故事
【著作】
《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
《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系嗎?》
《狹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曾是炒股高手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以相對論聞名於世,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科學界泰斗其實也是一位成功的股市投資者。最新解密的歷史檔案顯示,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他和他的財務顧問竟然讓其數千美元的股票升值到了25萬美元!
據報道,一張由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本人親筆簽名的股權證明書日前在柏林拍出約3.4萬美元的高價,此股權證明書是在美國被發現的。該股票顯示,愛因斯坦所持有的60隻「五月百貨商店」的股票在短短6年後價值翻了一番。但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位理想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對於金錢從來不太在意。
愛因斯坦看待錢財相當淡薄,他曾說:「金錢只能用於滿足私慾,並且常常被其擁有者濫用。」
更有趣的事,他於20世紀30年代剛剛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教時,校方要求他自己為薪水「定價」。結果,這位科學大師竟然報出了一個3000美元的「超低價」。令他感到驚訝的是,這個報價竟然當場遭到了拒絕,原因是這個薪水要求「實在太低了」。最後在其會計師和財務顧問薩繆爾·雷德斯多夫的勸說之下,愛因斯坦終於提出了17000美元的月薪要求。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漲價的股票雖然是愛因斯坦買下的,但很可能也得益於他的顧問雷德斯多夫出的理財主意。
留給愛因斯坦的話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因創立了相對論而聞名於世。相對論原理的建立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過程中的一次飛躍 , 它圓滿地把傳統物理學包括在自身的理論體系之中。廣義的相對論更開闊了人類的視野,使科學研究的范圍從無限小的微觀世界直至無限大的宏觀世界。今天,相對論已成為原子能科學、宇宙航行和天文學的理論基礎,被廣泛運用於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之中。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相對論,是自然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1905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發表狹義相對論。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33年因受德國納粹反猶太主義狂潮迫害而離開祖國,遷居美國。1955年4月18日病逝於普林斯頓。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社會活動家。他關心人類的文明和進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公開譴責德國法西斯的暴行,因此成為德國納粹分子追捕的對象。愛因斯坦還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晚年,他主張禁用核武器,反對核軍備競賽。臨終前,他仍念念不忘公民自由和世界和平。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實驗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開始從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從低速運動發展到高速運動,自然科學正面臨著重大的突破。正是在這個時期,年輕的愛因斯坦以舊科學理論「叛逆者」的姿態,登上了自然科學舞台。
愛因斯坦少年時代對自然現象懷有濃厚的興趣,風和雨形成,月亮高懸空中竟然不會掉下來……這些無不令他感到驚奇。1896年,在瑞士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讀書時,愛因斯坦就希望成為一名物理學家。
但畢業後,愛因斯坦處於失業狀態,兩年後才在瑞士伯爾尼市專利局找到一個低級職員的位置。雖然生活十分貧困,但他仍堅持不懈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利用業余時間看了大量的書。這段時間奠定了他一生科學研究的基礎。
190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和布朗運動三個不同領域里取得了重大成果,表現出驚人的才智。但是,當時科學界對此作出響應的人寥寥無幾,法國著名科學家朗之萬曾對愛因斯坦說,全世界只有幾個人知道什麼是相對論。大多數人是懷疑的,有的甚至堅決反對。這是因為伽利略和牛頓創立的古典力學理論體系,經歷了200年的發展後取得了輝煌成就。盡管舊的理論體系和新的事實之間出現了尖銳的矛盾,但許多物理學家仍不能擺脫它的束縛。他們力圖把新的實驗事實和物理現象容納在舊的理論框架中,但愛因斯坦卻不迷信前人,他探索著把相對論推廣到更為廣泛的運動情況中去。為此他又研究了整整10年。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總結性論著《廣義相對論原理》。
1955 年4月18日,科學巨人愛因斯坦病逝。他生前立有遺囑,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發訃告,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火化時免除所有公共集會,免除所有宗教儀式,免除所有花卉布置及所有音樂典禮。根據他的遺囑,火化時在場的人只有: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遺囑執行人、經濟學家納坦,愛因斯坦最忠實的合作者杜卡斯,助手諾伊施泰因,圖書管理員范托娃,以及他的妻子等 12 人。沒有奏樂,沒有花卉,小教堂里一片寂靜。只有遺囑執行者納坦在結束儀式時,念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詩,表達自己的哀思:
我們全都獲益不淺,
全世界都感謝他的教誨;
那專屬他個人的東西,
早已傳遍廣大人群。
他像行將隕滅的彗星,光華四射,
把無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結合。
㈤ 愛因斯坦努力成功的事例200字
愛因斯坦的成功,首先應歸功於他的正確的思考和創造力。
有一次大發明家愛迪生滿腹怨氣地對愛因斯坦說:「每天上我這兒來的年輕人真不少,可沒有一個我看得上的。」
「您斷定應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標準是什麼?」愛因斯坦問道。
愛迪生一面把一張寫滿各種問題的紙條遞給愛因斯坦,一面說:「誰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他才有資格當我的助手。」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愛因斯坦讀了一個問題,並且回答說:「這需要查一下鐵路指南。」「不銹鋼是用什麼做成的?」愛因斯坦讀完第二個問題又回答說:「這得翻一翻金相學手冊。」
「您說什麼,博士?」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的話問道。
「看來我不用等您拒絕,」愛因斯坦幽默地說,「就自我宣布落選啦!」
愛因斯坦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強調不能死記住一大堆東西,而是要能靈活地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正確地進行思考,是追求機會至關重要的條件。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什麼天才,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6歲上學,在學校里成績非常差,一上課就是被批評的對象,老師還說他永遠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笨蛋。
但,愛因斯坦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獻身於解決「那廣漠無垠的宇宙」之謎。15歲那一年,由於歷史、地理和語言等都沒有考及格,也因為他的無禮態度破壞了秩序和紀律,他被學校開除。
愛因斯坦非常重視思考和想像。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他在 16歲時,他喜歡做著白日夢,幻想著自己正騎在一束光上,做著太空旅行,然後思考:如果這時在出發地有一座鍾,從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時間會怎樣流逝呢?
從此,他開始了他的科學遠征。他設計了大量理想實驗,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為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人生智慧:靈活地進行思考對一個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抱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斷地提出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逐漸邁向一個個人生的高峰。
㈥ 愛因斯坦勤奮的故事。
正像歷史學家認為17世紀下半葉是牛頓的時代那樣,人們常把20世紀的上半葉看成是愛因斯坦的時代。因為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幾乎整個20世紀物理學的創造歷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人們常說,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當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愛因斯坦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無限勤奮,是因為他符合時代要求,不倦探索,敢於創新。
愛因斯坦不但無限勤奮,他還是一位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於沖破禁區、創立新說的偉大科學家。他敢於並且善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當然,這首先是時代的要求。愛因斯坦生活的時代,特別是在他科學思想最活躍、貢獻最多的20世紀初,是科學思想新舊交替的時代。就在絕大多數人向經典物理學頂禮膜拜的時刻,一連串「挑戰」卻接踵而來。在平靜而晴朗的物理學太空中掛著兩朵烏雲:一朵和黑體輻射實驗有關,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實驗有關。另外,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也有力地沖擊著經典物理學的大廈。愛因斯坦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涌現出來的闖將。
愛因斯坦還在少年時代,就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追趕光線的人;關於光線的想法引出了狹義相對論。他又設想:假如吊索斷了,一架升降機墜入深谷,裡面的乘客會有什麼感覺;這個想法導出了廣義相對論。科學理論的發展,不是拆了舊房蓋新房。它像登山一樣。創立一個新理論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視野擴大了,原來隱蔽著的東西被發現了。原有的理論仍然歷歷在目,只是顯得小了,成了廣闊視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高峰以後,沒有滿足,沒有停頓。他環顧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間無比壯麗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塵土,又准備攀登新的高峰
——統一場論。這是相對論的第三階段。他希望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統一起來,而且希望這統一的場能夠解釋量子力學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愛因斯坦最反對這樣的科學家,他們「拿起一塊木板,尋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鑽孔的地方,鑽上許許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鑽頭」,對准統一場論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給物質結構一種統一的解釋。他也知道統一場論不會在自己手裡完成。可是他認為,「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他給比利時王太後伊莉莎白的信里是這樣寫的:「留給我的事情是:毫不憫惜自己,研究困難的科學問題。那個工作迷人的魔力,將持續到我停止呼吸。」
愛因斯坦是這樣寫,也是這樣做的。他在神聖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幾十年,直到最後一息。他在生命彌留之夜,在醫院的病榻旁還放著一疊統一場論的未完成稿,准備翌晨醒來再繼續演算。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種毫不氣餒的熱情和頑強性格的寫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國劇作家萊辛說的: 「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愛因斯坦 在勤奮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過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經結束。但是,人們在心裡建起了紀 念他的殿堂。
㈦ 愛因斯坦勤奮好學 故事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並不笨,人與人是不同的,可能他小的時候性格內向而已專。當別的孩子都懂得屬什麼是空間和時間的時候,他卻不懂,當他懂得的時候,他發現他比別人理解的更深刻。這是愛因斯坦本人曾說過的。我們可以看出,他只是在他認為自己還沒有弄清楚事情之前,不輕易表達而已。同時我們也可以知道他很勤奮,他的勤奮源於他的愛好,如果他不勤於思考的話,那他就永遠不可能理解什麼是空間和時間。這樣我們就更加明白愛因斯坦能從小職員到後來的大科學家,正是他在當職員的時候仍不忘自己的愛好,無時無刻不在他的腦子里思考他的物理學,以至成就自己偉大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