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吃飯故事
A. 八仙的故事
在我國民間,幾乎人人都熟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這八位神仙究竟是憑空杜撰出來的神話人物,還是歷史上某些人物的模擬化呢?應當說,一切神靈都是人造的,所謂「八仙」自然也不例外。大部分是以歷史人物為依據而產生的,不過說法有異。
大家都知道,民間傳說中的八仙分別是: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據有人研究,漢、六朝時已有「八仙」一詞,原是指漢晉以來神仙家們所幻想的一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個空泛的名詞。而上述八仙中的具體人物,到明代中葉吳元泰的《東游記》和湯顯祖的《邯鄲夢》問世後,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鐵拐李
先說鐵拐李,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有的書中稱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峽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則說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余叢考》中又說他姓劉。有說他是唐玄宗開元、代宗大歷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沒曾想屍體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歷代神仙通鑒》稱,其原本一俊偉丈夫,善道術,會使導出元神法術,修練於碭山岩穴中,有次應師父老子之約,行「元神出殼」法術,赴千里之外華山,數日後回歸,發現其屍體被其徒誤焚,突見附近一餓殍,靈機一動說「即此可矣。」即從餓殍腦門而入,神魂歸殼後則成一蓬頭卷須、黑臉巨眼,並且還跛了一隻右腳的醜陋漢子。看來他是一位民間口耳相傳,諸事附會而成的道家仙人。
鍾離權
八仙中名氣僅次於鐵拐李的是鍾離權。他在八仙中地位較高,特別是由於道教徒的吹捧,名聲更大。元時,金真道奉為「正陽祖師」。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跡的記載,只是後來訛為漢鍾離,才附會為漢代人。《歷代神仙通鑒》、《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鍾離權,復姓鍾離,字寂道,號雲房子,又號正陽子。東漢咸陽人,其父鍾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鍾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確實有位叫鍾離權的人,《全唐詩》錄有他的三首絕句,並附有小傳雲:「咸陽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他留世的詩題為《題長安酒肆避三絕句》,其中有「坐卧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等句,還頗有一些「仙味」,當是一位好道之人。
張果老
張果老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歷史上實有張果其人,新、舊《唐書》有傳,武則天時,隱居中條山,時人皆稱其有長生秘術,他自稱年齡有數百歲,武則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見,張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恆州刺史韋濟將其奇聞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張果又再次裝死,氣絕很久才蘇醒,使者不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次派徐嶠去邀請。張果只得進京。據說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邢和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然不知張的甲子,又有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他看張果,他卻問:「張果在哪?」居然對面而看不見。從史傳所記來看,張果不過是一位有些心虛的老朽江湖術士,要不何以數次裝死以避徵召呢?充其量不過會些幻術而已。所以有關他的仙話,全都是道教憑借民間傳聞,誇大其詞,為了宣傳需要而編造的。《太平廣記》還記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唐玄宗問術士「葉法善」張的來歷,葉法善說:「臣不敢說,一說立死。」後言道:「張果是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言畢跌地而亡,後經玄宗求情,張果才救活他。
呂洞賓
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歷來大多數研究者均認為,呂洞賓姓呂名岩,唐末人。《金唐詩》、《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志》及《集仙傳》等書對其均有記載。有說他是京兆人(今陝西、西安一帶),唐咸通中及第,曾當過兩任縣令。有說他是九江人,原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後之禍,易姓為呂。他始名紹光,二十餘年科場不第,遂罷舉而縱游天下,後被鍾離權點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一個,瀟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還好酒好色,世間流傳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傳說,他的傳說既多且雜,但從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後被人們神化成仙。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游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採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從何處采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娘即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從此二娘遠近聞名,她也藉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身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飢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途中離去。一說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跡,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可見她不過是一位精於占卜的民間女巫。
藍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南唐書》等書均載有他的事跡。是唐末至五代時人。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平時穿一身破藍衫,一隻腳穿只靴子,另一隻則光著腳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卻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熱氣(《續仙傳》)。平時他手持三尺有餘的大拍板,一邊打著竹板,一邊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觸景而生,不僅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而且頗具仙意。其一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波,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他行為癲狂,有人施錢給他,他大都送給貧苦人,藍采和居無定處,四海為家。這個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漢,僅由於他的行為癲狂,又好周濟窮人,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而被神化成仙。
韓湘子
普遍的說法,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子(有說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有關於他的介紹。一稱是韓愈侄孫,歷史上韓愈確有一個叫韓湘的侄孫曾官大理丞。韓愈曾有《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書中稱韓愈有一年少遠房子侄,為人輕狂不羈,不喜讀書,韓愈曾責怪他,他卻能在七日之內使壯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變顏色,並且每朵上邊還有「雲橫秦嶺家何在……」的詩句,韓愈驚奇萬分。還有說韓湘子是韓愈外甥,其事跡和《酉陽雜俎》所言大同小異,韓湘子其人物原型為韓愈的族侄,五代時即被仙化。
曹國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國舅,出現的時間最晚,流傳的仙話也較少。其身世,說法大同小異,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後有關。
《宋史》有傳,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孫,曹皇後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曉音律,喜愛作詩,封濟陽郡王,身歷數朝而一帆風順,年七十二而壽終。《神仙通鑒》雲:曹國舅天性純善,不喜富貴,卻慕戀於仙道,其弟則驕縱不法,恃勢妄為,曹國舅對其惡行深以為恥,遂入山修煉,遇鍾離權、呂洞賓而收他為徒,很快曹國舅修成仙道。《東游記》中所述曹國舅與上略同。
「八仙過海」的民間故事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於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B. 八仙故事有哪些
八仙故事
八仙傳說,在我國民間流傳久遠,影響深廣。最早可上溯到唐宋時期,詩詞、雜記中就有八仙之說。《太平廣記》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記載。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並非我們今天所傳的八位仙人。至明代吳元泰所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才認定:漢鍾離、鐵拐李、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位仙人,一直相傳至今。
既然是八位仙人,他們的身世本來是無從查考,也無深究的意義。然而,神話在不斷的創造、流傳、豐富過程中,見於文獻典籍卻言之鑿鑿,把他們從天國拉到人世,或修行,或超度,人亦可以成仙。神話傳說是口頭文學,在人們口頭流傳過程中,經過眾多民間藝人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加工、豐富,創造了八仙的形象。盡管仙界的最高權威在八仙面前還顯示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嚴,但八位仙人實際上並不甘願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聽從道家鼻祖太上老君的調遣。他們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成為神仙群體中的一個小小的流派—逍遙快樂的散仙。
人們在現實中遭受壓迫,或者不能實現的願望,就把它寄託在幻想世界裡,藉助想像力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以實現自己的目的。八仙的傳說故事中,就寄予著人們的思想,意志和願望。八仙同情勞動人民,給予關注或暗中幫助,懲惡揚善,抑富濟貧。人們的口頭文學創造了八仙,八仙自然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八仙過海的傳說深入人心,八位仙人各有各的卓著才幹,各有一手應變的絕招,成為智慧的化身,給人們以極大的啟迪和鼓舞。他們的故事數百年來結晶為一句民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可資借鑒的榜樣和永久的魅力。
八仙故事流傳到今天已不再是簡單的民間傳說,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常見以八仙命名的八仙祠、八仙桌、八仙宴、八仙秧歌等等,目之所及的花瓶、香爐、錢幣、銅鏡、門楹、文房上的八仙圖案比比皆是,表現手法更是千變萬化,還有明八仙、暗八仙之分,人們對八仙的喜愛與敬仰可窺一斑。
先賢有聯語:九天閶闔開宮闕,八仙過海在蓬萊。
蓬萊因八仙而神秘,八仙因蓬萊而傳奇。
呂洞賓
呂洞賓名岩,號純陽,晚唐關西河中府承樂縣人。他屢試不第,整日為自己懷才不遇而苦惱,後隱居終南山修道。一日與漢鍾離巧遇,鍾想捉弄他一下,便讓他煮上一鍋小米飯,然後施道術將他『點』入夢境。他夢中中了舉人,享盡了榮華富貴。可是夢醒之時,他煮的小米飯還未熟。這就是有名的「黃粱美夢」之說。鍾離權以此法徹底破除了呂洞賓功名利祿的慾望。呂不禁感慨萬端,便拜鍾離權為師,以求脫塵之道。鍾怕他俗念難滅,又對他進行了十次考驗,他次次過關,鍾這才將他超度升仙。元代時他被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統稱呂祖,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在民間傳說中,他是一位集「劍仙」、「酒仙」、「色仙」、「詩仙」於一身的放浪形骸的神仙。
鐵拐李
鐵拐李又稱李鐵拐,其名甚多,有李凝陽、李洪水、李孔目、李玄、李岳、李元中等。生於何時,眾說紛紜。傳說他於華山尋到與自己同姓的道教鼻祖李耳,受其點化而成仙。太上老君李耳帶其游歷諸仙山,臨行前囑其徒弟楊子守住他的肉身,約定七日不返方可焚化。豈料守到六日,楊子家人告急,其母病危,遂焚化李玄肉身而去。待李玄隨老子游歷歸來,已不見自己的屍身,卻遇一餓殍之屍倒卧山中,情急之下,只好將自己的遊魂附於餓殍之屍,因此而變成蓬首垢面袒腹跛足的乞丐模樣,世人也因此喚他作「鐵拐李」。關於鐵拐李換身另有一說,說他學道於終南山,在一次元魂出竅時,軀體被老虎吃掉,元魂只好鑽進剛死的乞丐體中,於是變成後來的樣子。情節有別,結局一樣。
漢鍾離
漢鍾離姓鍾離,名權。據稱是漢代鍾離子,因此民間有稱之為「漢鍾離」,彷彿他姓漢,名鍾離。道教宣傳,意欲達到「貴為將相,不如修道成仙」的效果,變為他演繹出「將門虎子」的身世,說他的父親是東漢的大將鍾離章,在他出世之時,就伴隨著一股仙氣,只見異光數丈如烈火,如同一個仙人下凡。他說了一句:「身游紫府,名書玉京」,一語驚人。「紫府」與「玉京」是玉皇大帝的宮殿,彷彿他真是神仙下凡一般。因出身將門,被視為虎子。後來果然在朝中成為一員武將。適逢匈奴擾邊,他奉命領兵征戰,卻大敗而歸。此時人們才認識到,將門未必出虎子。他無顏於世,便進入深山,恰遇一位東華道人,傳授真秘訣,將他度化成了神仙。
藍采和
藍采和原名許堅,唐朝人,因他唱歌時多以「踏踏歌,藍采和」,人們便稱他為藍采和。傳說他是赤腳大仙降生,身雖為人,卻不昧本性,放盪不羈,玩游一世。終年只穿一藍衫,一腳著靴,一腳赤足。每於街上討錢,常執大拍板邊歌邊行。他的歌謠隨口而出,看來似狂非狂,卻有神仙意韻,令人莫測。他周遊天下,偶與鐵拐李相遇,便於之論道。後遇呂洞賓,言說奉玉帝之命來超度他成仙,他便隨呂洞賓飄飄乎乎飛入天庭。藍采和的踏踏歌詞,最為著名的一首是: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多來更。朝騎鸞鳳到碧落,目見桑田變白波。常景明輝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歌辭極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測。南唐沈汾《續神仙傳》等典籍均有記載。
韓湘子
韓湘子本名韓湘,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侄孫。八仙中的韓湘子並非此人而是韓愈的族侄。但後人把這位族侄的故事附會在族孫身上,並尊之為「韓湘子」。傳說韓湘子生有仙骨,素性不凡,厭煩華麗,喜歡恬淡,佳人美女,全不動心,美酒佳餚,不能溺其志。他所熱心的是道家的修煉之法,黃白之術。韓愈屢次勸他讀書求進取,他卻總是回答:「我所學的與你所學的絕不相同。」韓愈惱怒,狠狠的訓斥了他。一天,湘子外出訪師,恰好遇見呂洞賓和鍾離權,便棄家隨二人學道去了。後來到了一處地方,見仙桃紅熟,他便爬上樹去欲摘仙桃,結果桃枝斷折,他墜於地上,身死而屍解,於是便成了神仙。韓湘子給人的印象最深的是他未卜先知的本領,他所預測之事,爾後皆都應驗。
張果老
張國老原名張果,因其長壽,數百歲,所以世稱張果老。傳說他是宇宙混沌時期的白蝙蝠,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歷歲久遠,化而為人。後隱於恆州中條山,接受鐵拐李等仙人的論道說法,往來汾晉之間,長生不老。許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回憶,童年時見他,他就自稱有好幾百歲了。唐玄宗有一女兒叫玉真公主,喜歡修道,唐玄宗便想將她嫁與張果,以求雙修成仙。張果敲著漁鼓筒板唱道:「娶婦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後掏出紙驢,吹起成形,到騎而行。他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家喻戶曉,至今尚有兩句歇後語:張果老倒騎毛驢—往後瞧;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後人給張果老送的一首詩很有意趣: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曹國舅
曹國舅原名曹佾,廣東人,宋仁宗的大國舅。他雖出身貴族,卻天資聰穎,純潔善良,不貪富貴,酷慕清虛。宋仁宗的第二國舅是個花花公子,恃勢作惡,巧取豪奪。一次,二國舅路遇一秀才攜妻進京趕考,見那人妻子姿色迷人,便將他夫妻騙至家中,先將秀才投入井中害死,後玩弄了他的妻子。之後,秀才之妻訴案包公,包公將二國舅鍘死。曹國舅深以其弟作惡為恥,覺得無顏面對世人,遂出家進山修道。在山中他遇到鍾離權和呂洞賓,二人問他:「聽說你在修煉,所修的是什麼呢?」他答:「修道。」「道在哪裡呢?」他以手指天。二位又問:「天在何處?」他用手指向心窩。二位神仙笑著說:「心就是天,天就是道,你親眼見到道的本來面目啦!」於是教他以還真秘術,引他入了仙班。
何仙姑
何仙姑原名何秀姑,廣州增城縣人,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生下來時紫雲繞室,頭頂有六根長毫。唐武則天朝,家住雲母溪。十四五歲時,夢中得神人指示:「食雲母粉,當輕身不死。」從此每天吃雲母粉,果然身輕。其母以女大當嫁之由,為她擇配,她卻死活不允。一天,她在溪邊巧遇鐵拐李和藍采和,二人授她以仙訣,從此她常往來於山谷中,行走如飛。朝去而慕歸。母親問她行蹤,她只說去了名山仙境與仙人論道。漸漸長大之後,言論異乎尋常。武則天聽說她的奇聞,便遣使召她進京,將到京師,忽然不見,四下尋找,蹤影全無。到景龍年間,由鐵拐李引導,大白天里升仙而去。天寶九年,有人在麻姑壇見她站在五色雲中。大歷年間,又有人見她在廣州小石樓。
3樓
【八仙過海】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人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傲遊東侮。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往,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准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 這就是「八仙過海」的故事。
八仙在中國民間的眾多神仙中,鋒頭最勁、影響最大的神仙,有關他們的傳說也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游記》所述的八仙過海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八仙的傳說始於唐代,其時已有「八仙圖」、「八仙傳」等,然八仙姓氏至宋代尤有變更,至《東游記》始定為李鐵拐、漢鍾離、張國老、何仙姑、呂洞賓、藍采何、韓湘子、曹國舅八人。其故事傳說大多可以在唐、宋書籍種覓得蹤跡,少數見於明代記載。唐代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璉、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位皆善飲酒 賦詩,稱為酒中八仙鶤。
C. 八仙具體的故事都有幾個
先說第一位來鐵拐李!他自是元朝末期人!真名叫李月,後改為李玄!是一名修道之人!
第二個是漢鍾離!他和鐵拐李是同一時期的人!其實漢鍾離真名叫鍾離全,是一位橋夫!
第三個是張果老!張果老是唐太宗年間的人!~他的真正的名字叫張果!是一名隱士,愛遊山玩水!
第四個是呂洞賓!他的真名字叫呂彥.呂洞賓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一個!他好酒好色!在明朝時期吳元泰著的<東游記>中就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之說!
第五個是何仙姑!何仙姑在民間是一名靠織布!賣草鞋為生的女子!她的名字叫何汝仙
第六個是韓湘子!據說他是大詩人韓愈的侄子!也有的書上說他是韓愈的侄孫子至今說法不一!
第七個是藍采合!他是民間一名靠賣唱為生的乞討之人!不過人長的眉清目秀!很受大家喜歡!他的名字我不是太清楚
最後一個是曹國舅!他是唐朝太宗年間皇上的至親愛妾銀妃的哥哥!他並不叫曹國舅因為他是皇上的大舅子所以就有人叫曹國舅一說了!他的真名字叫曹文.當年和妹妹一起回洛陽探親!正好趕上皇上出巡相中了曹文的妹妹!便把他妹妹納入宮去做了妃子,所以有的世人就稱他為國舅了!
D. 八仙傳說的民間「八仙過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版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權。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E. 八仙的小故事
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准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F. 八仙飯店八位主事都是誰
不知道八位主持是誰?這是你說的,我叫王毅。張三。劉道後。七道灣。八家戶。九龍潭。你看這么多人都出來了,何止18個?大家都圍著他吃飯呢。
G. 八仙過海的故事要非常簡短
相傳白雲仙長有一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版李(或呂權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