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巴金的愛國小故事

巴金的愛國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6 22:40:11

A. 巴金童年的故事

倔孩子
巴金出生在一個封建大家庭里,父親和祖父都做過官。那時候.社會的習俗、儀式特別多。有一次,祖父生日,家裡非常熱鬧。大大小小的屋子被客人擠滿了,院子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什麼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姨媽嬸嬸,還有許多他從沒見過的遠房親戚都來了。一時間.大人們的說話聲、孩子們的嬉笑聲.還有敲鑼打鼓的聲音夾雜在一起.大老遠就可以聽得清清楚楚。小巴金喜歡安靜,家裡是不好待了,只好和鄰居家的小夥伴躲起來玩了。
可是沒多久就被人發現了,帶到了宴會上。因為按照當時的習俗,父母要為祖父設個虛座,點上紅蠟燭,然後讓子女們向那配有紅椅套的空椅子叩頭拜壽,以此來祈求祖父的健康長壽。其他同齡的孩子都叩拜了,父母突然發現巴金不在,就派人四處搜索,好不容易才把他找回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巴金就是不肯拜,這讓在場的大人們很著急,有的說,只要你拜了,就給你零花錢;也有的說,給你買最喜歡的書。小巴金還是無動於衷,氣得母親打了他一頓,結果還是沒用……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從小就害怕出席大場面,害怕任何儀式,害怕任何禮節。」但是一旦自己認定了是正確的事,他就會很勇敢、很堅定地堅持自己的主張。正是因為這種倔強,讓他在以後碰到的許多困難面前。毫不退縮。
喜愛小動物
他特別喜歡小動物。在廣元(巴金父親曾任廣元知縣)時。衙門後院養了不少的雞。巴金就常常與雞群為伍,成了一個「雞司令」。這群小雞一天天地長大。終於變成了神氣的公雞與漂亮的母雞。終於有一天,一個廚師奉命來後院宰雞做菜。受驚嚇的雞到處亂竄引起了小巴金的注意,他飛快地跑過來制止了廚師,又跑過去向母親求救。結果還是無濟於事,甚至連他最心愛的大花雞也難以倖免,為此他大哭了一場,別人還笑話他「痴」。他那小腦袋裡想不通的是:做了雞為什麼就要被人食用?他向父母討教,可是都沒得到自己聽得懂的,且滿意的答復。既然得不到滿意的解答,自己又保護不了大花雞們,自此他也就不想再做「雞司令」了。
巴金原來以為再也不養小動物了。後來正巧一個朋友要搬到外地去住了。臨走時送了他一條小狗。小狗全身都是白色的絨毛,很乖巧。總是喜歡緊緊地跟著家裡人,一步不離。全家人很快就喜歡上這位新朋友。大家不僅給小狗起了名字,還訓練它做很多動作,最讓人吃驚的是,它居然學會了給客人作揖。它會在你的指令下先是兩腿立起來,然後。把前面的兩條腿放下來,身體使勁地趴在地上,一動不動的,等著你來撫摩它。後來。巴金還寫了篇短文來紀念這條小狗呢。
興趣, 泛小時候,巴金的興趣就非常廣泛。他常常隨父親去戲院看戲,在父親的引導下懂得了京劇、川劇。他還喜歡集郵、下象棋、看電影、聽音樂、旅遊等等。當然最喜歡的還是讀書。讀書這一興趣從小到老從未改變。在廣元時。他剛進書房識字不久。就愛上了老師畫的人物畫。從此,養成了孜孜不倦的讀書習性。家裡收藏的舊書很快就被他看完了。後來。看到哥哥弟弟們買了新書,大家就會搶著看呢。從書中,他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這為他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巴金不僅愛讀書。也愛收藏書籍。如果你去他家拜訪,就會發現書房內四壁都是書,客廳里也順著牆放著四個大書櫥,連走廊、過道也有書櫥。他很愛書,他的朋友也喜歡書。經常彼此交換著看。他買的書很雜。各種各類的書都有,特別喜歡那些有名家插圖的精裝本。書籍成了他最寶貴的財富。晚年時,他多次向北京圖書館、母校捐出了自己心愛的書籍。

B. 巴金勵志故事或名言

巴金的故事

■巴金的父親做過川北廣元縣的知縣,童年的巴金在父親審案的時候,常在二堂的公案旁邊觀看。犯人們被板子打得鮮血淋漓,然後還要掙扎著向大老爺磕頭謝恩,這個場面給了巴金很深的刺激。對「挨了打還要謝恩」這種荒謬邏輯的思考,在他晚年的《隨想錄》中被重新闡發。

■巴金常說自己是「五四的兒子」。《新青年》是他最熱愛的刊物。少年巴金曾懷著一顆戰栗求助的心寫信給《新青年》的編者陳獨秀,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寫信。最終,他沒能等來回信,這是他少年時的一個挫折。

■1928年8月,巴金在法國寫成了第一部小說《滅亡》,第一次使用了「巴金」這個名字。他在拉封丹中學的中國同學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殺,為紀念他採用了「巴」字,而「金」字,是因為他剛譯完克魯泡特金的著作。這就是「巴金」筆名的由來。

■1931年,《家》最初在《時報》上連載時以「激流」為題,書名、作者都被套了紅,版面上還用突出大字介紹作者是「新文壇巨子」。可是小說刊出的第二天,巴金就接到了大哥李堯枚服毒自殺的噩耗,這促使他重新調整了小說的構思———大哥成為小說的主角,高覺新的原型。

■巴金時常收到青年讀者的來信。1936年起他通過通信結識了一位叫陳蘊珍的女學生。她在電影院里遇到過巴金,令她不解的是巴金竟然戴著黑眼鏡看電影。一直不肯談戀愛的巴金終於被這個純潔熱情的女孩子打動了———他們談了8年戀愛,陳蘊珍後來成為巴金一生摯愛的妻子,她的筆名蕭珊更為人熟知。

■1949年7月,巴金到北平參加中國文協成立大會。閑時去舊書店淘書,他買了一本名為《人生》的小書,署名「巴金作」,是上海勵志書社出版的。巴金在扉頁上順手寫了幾個字:「原作者不知為何許人。我寫不出這樣的作品,書商真可恨!」

■1952年,巴金作為赴朝創作組組長來到抗美援朝前線。巴金在前線備受關照,他覺得盛情難卻同時又非常不安。領導機關常送來煙、白糖、奶粉等物品,他借口感冒沒好索性戒煙。巴金這一時期的小說《團圓》被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

■「文革」開始了,抄家。巴金家有一隻小狗包弟,是全家的寵兒。街道上的孩子常來射門叫喊著要殺狗。巴金夫婦無計可施,只好把小狗送給醫院做實驗用了。對所有的批判、虐待和侮辱,巴金總是默默忍受。有難友問他怎麼看待這一切,他說:「我相信歷史!」

■1981年,有記者訪問巴金,看見到處都攤著書,老人正忙著整理。問他在做什麼,巴金撫摩著書答:「我在做身後事……就是把這些書整理出來,捐出去,死後就沒法做了。」問他為什麼不讓別人代勞,他說,要分類,別人不曉得有哪些書。1982年,搬書的人來了,巴金靜靜坐在樓梯邊一張老式木椅上,默默送別這些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朋友」。

■巴金為他晚年的專職司機老彭的孫女起了名字。巴金說:「就取一個普通點的名字。生男孩叫彭大明,生女孩叫彭明英。大明、明英的意思,就是正大光明。做人,無論到什麼時候,都要做正大光明的人。」巴金和他的老師們

在現代文學館為巴金百歲壽辰舉辦的畫展上,有一幅高莽先生的大畫,畫的是巴金和對他的思想、文學產生過影響的人。畫中人多數來自巴金20世紀80年代在日本的一次演講———《文學生活五十年》。

巴金說:「我在法國學會了寫小說。我忘記不了的老師是盧梭、雨果、左拉和羅曼·羅蘭。我學到的是把寫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作家和人融合在一起。我認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二者的一致,是作家把心交給讀者……除了法國老師,我還有俄國的老師亞·赫爾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和高爾基……我還有英國老師狄更斯;我也有日本老師,例如夏目漱石、田山花袋、芥川龍之介、武者小路實篤,特別是有島武郎,他們的作品我讀得不多,但我經常背誦有島的短篇《與幼小者》,盡管我學日文至今沒有學會,這個短篇我還是常常背誦。我的中國老師是魯迅。我的作品裡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些作家的影響。但是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師是生活,中國社會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為作家……」

事實上,巴金思想的最早來源是無政府主義者。五四運動爆發後,巴金讀到了令他終生難忘的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這本書號召青年為社會的正義、平等和自由而奮斗,巴金說:「從《告少年》里我得到了愛人類愛世界的理想。」此後他翻譯過不少克魯泡特金的作品。高德曼的《無政府主義》使巴金第一次接觸到無政府主義理論。巴金說:「這時我才有了明確的信仰。」他將高德曼比喻為「精神上的母親」。

魯迅作為導師對一代青年的影響毋庸置疑,巴金崇敬他。但在魯迅生前,巴金沒有去過他家。1936年10月19日上午,他和曹禺按照約定的時間造訪魯迅,沒想到先生已於當天清晨去世。次日,巴金看到《大公報》上刊出一篇諷刺魯迅的短評,平時很少情緒激動的他當即疾言厲色地拍案大叫。魯迅的葬禮上,巴金是抬棺人之一。

巴金熱愛屠格涅夫,翻譯過他的小說和散文詩。他早期作品如《初戀》、《洛伯爾先生》都有明顯的模仿屠格涅夫的痕跡,比如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主觀的抒情和敘事相結合的手法。巴金作品總有一種青春的、純潔的氣息,帶有屠格涅夫的影子。

巴金和他的朋友們

巴金的同時代人在不同年代留下了一些對巴金的記錄,有印象,也有看法,在這些人眼中,巴金並不是一個高山仰止的大師,他是活生生的,有歡樂,有痛苦,有矛盾。

沈從文是巴金的好友,1949年後兩人有著不同的遭遇。20世紀30年代,巴金根據在北平的所見所感寫了《沉落》,對周作人一類知識分子有所影射。沈從文很為巴金成為敏感人物著急,說他被兩件事擾亂心靈:「一件是太偏愛讀法國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邊一點現象耗費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後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熱,理性與感情對立時,卻被感情常常佔了勝利……」

曹禺也是巴金的摯友。他生前曾說:「我懷念北平的三道門,你住的簡陋的房子。那時,我僅僅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無名大學生,是你在那裡讀了《雷雨》的稿件,放在抽屜里近一年的稿子,是你看見這個青年還有可為,促使發表了這個劇本。你把我介紹進了文藝界,以後每部稿子,都由你看稿、發表,這件事我說了多少遍,然而我說不完,還要說。因為識馬不容易,識人更難。」

冰心稱巴金是「一位最可愛可佩的作家」。「為什麼我把可愛放在可佩的前頭?因為我愛他就像愛我自己的親弟弟們一樣……他的可佩之處,就是他為人的『真誠』……文藻和我又都認為他最可佩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總之,他是一個愛人類,愛國家,愛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為寫作而寫作的作家……」冰心晚年曾對一位晚輩說:「我寫信給巴金,你干嗎那麼憂郁。我看他痛苦的時候也就是快樂的時候。」

黃裳描述過1949年以前巴金在上海的生活:「巴金平常很少參加閑談,他總是一個人在樓上工作。到了吃飯或來了客人時才叫他下來……(他)披著一件夾大衣,手裡拿著一本小書,踏著有韻律的步子從樓上慢慢踱下來,從他那浮著微笑的面顏,微醺似的神色中,可以看出他從閱讀中獲得的愉樂……巴金在我們身邊,可是又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就像一群孩子那樣圍著他喧鬧,當他給孩子們分發『糖果』時,他才是活潑的、生動的。這『糖果』就是在他工作的出版社裡出版的新書。」

蕭乾稱巴金為「摯友、益友和畏友」。他說:「巴金的偉大,在於敢否定自己。」

C. 巴金的愛國故事50字

愛國主義,是巴金兩大財富的重要基礎。從年少到年衰,巴金的愛國情懷,從未受任何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反之,更熱烈。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中國風雲跌宕,世事亂變。她,曾經受三座大山壓迫,貧窮、落後、愚味。她,曾經受種種干擾,走過許多彎路,使人迷惆、心慮、屈辱。巴金沒有厭棄這一切的一切,始終用行為,追求心中的理想,表達自己的情愫。

巴金12歲那年通讀了《說岳全傳》,深深被岳飛的愛國精神、民族精神震動。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祖父珍藏的《醉墨山房詩話》。書中,明代詩人兼書畫家文徵明的《滿江紅》詞,使巴金愛不釋手,百看不厭。巴金一直將這本書珍藏在身邊,即使在戰亂中,家被數次抄劫,這本書也沒有被毀。上世紀90年代,巴金在眾人的勸說下,到杭州休養。從來怕麻煩別人的他,有一天卻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謁岳墳。在岳飛塑像前,輪椅上的巴金目不轉睛,久久地凝視著。身邊的工作人員深深被這一情景感動,誰也不輕易移動一下腳步。後來,他們來到文徵明《滿江紅》詞碑前。此時,年過九十,平時說話吐字不太清楚的他,卻象小學生那樣吟誦起這首詞來,那聲音越來越清楚,越來越高亢:「拂試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每一句、每一字,其實巴金早就熟背心底,融化在血液中。

1979年,巴金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巴黎。這是離別巴黎半個世紀後,巴金第一次再踏上這片國土。故地重遊,對於任何人都會有很多感慨。然而,每天清晨,巴金靜靜地坐在窗前,眼前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而是北京的長安街、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子湖、成都的雙眼井,廣州的鄉村……他說:「就這樣,我每天回到我親愛的祖國,心裡很充實。離開祖國,我有一個明顯的感覺,我是中國人。這個感覺,50年前也有過。我們常把祖國比作母親,祖國確實是母親。但是,過去這位母親貧病交加,朝不保夕,哪裡管得了自己兒女的死活。可是,今天不同了。出了國境,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覺得有一雙慈愛的眼睛關心地注視著我。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終擺脫不了祖國,祖國永遠在你身邊。」

在很多榮譽前,在許多外事場合,記者多次聽他說:「我生長在中國,我的一切都屬於中國人民。」1983年,巴金在獲得法國榮譽勛章時,對前來授勛的法國總統密特朗說:「謝謝總統閣下光臨上海,在我病中給我授勛。我認為,這並不是我個人有什麼成就。這是總統閣下對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尊重,對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的尊重。這是法國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的象徵。」

D. 巴金的小故事(簡單概括)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人民文學出版社擬出版《巴金全集》。起初,巴金不同版意。編輯王仰晨幾權次來滬做說服工作,被王仰晨的熱情和決心打動,一年後巴金終於同意了。

巴金為何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巴金說,編印《全集》是對自己的一次懲罰。因為,他認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廢品。

E. 巴金的感人事跡

幼年多病的巴金從來沒有讀過大學。14歲時,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念書,剛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1925年,他到北京准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

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寫,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滅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寫《滅亡》時正是巴金治療肺病與休養的關鍵時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

(5)巴金的愛國小故事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個女高中生給他寫的信最多,他們通信達半年之久,卻從未見面。

最後,還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女孩主動寄了張照片給巴金,然後他們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經過8年的戀愛長跑,年屆不惑的巴金與這個名叫蕭珊的女孩結為連理。比巴金小13歲的蕭珊是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讓巴金動情的女人。

文學思想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系,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

F. 有關巴金的小故事及其代表作品

http://www.huaxia.com/zt/2003-58/whbl/00149983.html
上面有許多,自己看吧
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憩園》專、《隨想錄》屬

G. 關於巴金的小故事二百字

巴金和他的三哥經常在丫頭香兒的帶領下去四堂後面玩耍。他們穿過後堂,走下台階便在草地上跑。草地兩邊是茂密的桑林,桑果子紅紅紫紫,他們總是吃得嘴唇紅紅的,手兒紅紅的。熱天的下午,小巴金有時跑到四堂後面,睡在高高的乾草堆上,半睜著眼,望著下面草地雞群嬉戲,在他的幼小心靈里雞也是很有興趣的。衙門左邊有排平房那裡面存放著一排排雞籠。每天早晨小巴金只要一起床,就要叫阿香陪他們到後面雞房去玩,他和香兒把一個個雞籠揭開,一隻只按順序點名,什麼大花雞、鳳頭雞、麻花雞、烏骨雞、白雞、黑雞……然後把雞一一放出去。傍晚又圍雞進圈。一個傍晚給雞群「點名」時,小巴金發現少了一隻雞,急得他跑到四堂後面到處尋找,後知是母親吩咐何師傅捉去殺了,急得他流出了眼淚……

在父親的衙門里,小巴金的生活帶著許多奇幻的色彩。他從小跟父親走過川北廣元不少的高山大川,看見過好些不尋常的景物。僕人轎夫之類的下人幾十個,來自四面八方,相識的、不相識的都和平地生活著。因為他們都是一樣的人,一旦觸怒主人就不知道第二天會怎樣生活下去。這些都引起了小巴金對他們的同情,他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他童年的一部份,深深受到僕人們的熱愛。他還常在馬房裡、轎夫的床上、煙燈旁,看瘦弱的老轎夫抽大煙,敘述他青年時代的故事;和「下人」們圍在一起烤火,席地而坐,聽敘述劍仙俠客的故事。就這樣,一度時期小巴金夢想長大以後做一個俠客,沒有家庭,一個人一把劍飄泊四方,劫富濟貧……
巴金的父親在廣元縣被人稱為「青天大老爺」,在二堂公案前審理案件時,小巴金偷偷地看見他的父親穿一身奇怪的衣服,兩邊站了幾個公差,手裡拿著竹子做的板子。當聽到威嚴的吼聲,小巴金就知道在審理案子了,就趁機跑到二堂上去,悄悄站在公案的旁邊。看跪在下面的犯人。有時,在審問過程中小巴金見到父親的臉色變了,或聲音變了,緊接著父親就會猛地把桌子一拍,大聲喝道:「你胡說,給我打) 於是三四個差人把犯人按倒,脫下褲子露出屁股,差人便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地打個不停。然後犯人總愛說:「青天大老爺,小人冤枉啊) 差人停住了板子說:「稟告大老爺,已經打了一百一了。」犯人的屁股早已由紅變成紫色,出了血,爛了皮肉。最後招了還給大老爺謝恩。有時,有的犯人再挨打時依舊喊「冤枉) 小巴金心想「放了他吧) 後來,他把這件事告訴母親。一個下午,房裡沒有別人的時候,小巴金的母親溫和地對父親說:「你以後問案,可以少用刑,人都是父母養的。聽犯人的叫聲心都緊了,一晚上沒有睡好覺,你不覺得心裡難過嗎?」從那以後,小巴金就不曾看到父親對犯人用重刑了。但是打板子的事還是時有發生。一次,過年時,僕人們在房裡推牌九輸銀元,小巴金的父親派人捉賭,把賭具全丟進了廁所里。把賭頭劉升和何師傅抓了起來說:「這還了得,把賭場設在衙門內」,並吩咐差役把跪在地上求饒的劉升和何師傅打了二十個板子,才勉強了結此案。

H. 有關巴金爺爺的故事

巴金爺爺的故事:

帶病入書:

幼年多病的巴金從來沒有讀過大學。14歲時,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念書,剛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

1925年,他到北京准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寫,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滅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

寫《滅亡》時正是巴金治療肺病與休養的關鍵時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

(8)巴金的愛國小故事擴展閱讀: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肄業。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畢業。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死亡》。

1928年冬回國。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赴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

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完成長篇小說《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1946年創作長篇小說《寒夜》。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1982年獲「但丁國際獎」。

1983年獲法國榮譽勛章。1983年6月起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授予國外名譽院士稱號。

I. 關於愛國巴金的小故事

巴金的故事一:錢,是用來買書的

巴金胞弟李濟生曾談起四哥愛書、買書的情況:「說到他最喜愛的東西,還是書。這一興趣從小到老沒有變。在法國過著窮學生的清苦生活時,省吃儉用餘下來的錢,就是買自己喜愛的書。有了稿費收入,個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買書。『1·28』日本侵略軍的炮火毀去了他的住處,收藏的書也隨之毀了。習慣已成,興趣所在,書慢慢地又積累起來。去日本小住1年,就買了許多英日文版書帶回來。有的名家作品他會不遺餘力地搜集各種文字的譯本。住屋幾乎全放滿了書。解放後搬了家,房子寬敞了,書架、書櫥也隨之增多增大。書房內四壁皆書,客廳內也順牆壁一溜立上4隻大書櫥,連走廊上、過道上也放有書櫥。一句話,無處不是書了。」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據,只剩下57元銀元。蕭珊從菜場買來價廉的小黃魚和青菜,用鹽腌起來,晾乾。每天取出一點,就算全家有了葷腥蔬菜吃了。這兩只菜,竟然支撐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一天傍晚,樓梯傳來巴金沉重的腳步。蕭珊和養子紹彌迎了上去,只見他提著兩大包剛買的書,氣喘喘的。蕭珊問道:「又買書了?」「嗯,當然要買書了。」巴金回答道。從來就十分尊重,也什麼都依著巴金的蕭珊,這時說了一句:「家裡已經沒有什麼錢了。」巴金問也不問家裡到底還有多少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就說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

第2天,他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巴金買書真的沒商量。

在現存的300多封巴金與蕭珊的通信中,有不少內容是關於寄錢買書的。1949年9月20日巴金書信蕭珊:「昨天剛寄出一信,今早又收到你的信了。我還沒有到開明去拿錢,過兩天我會去拿的。其實我自己也不需要多少錢,不過來北平一趟總得買點東西帶回去送人,我自己也想買幾本書。」從中可以看出,巴金這時在北京,准備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巴金已寄信囑蕭珊匯錢來,等不及又發信回去。

巴金的故事二:稱自己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廢品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人民文學出版社擬出版《巴金全集》。起初,巴金不同意。編輯王仰晨幾次來滬做說服工作,被王仰晨的熱情和決心打動,一年後巴金終於同意了。

巴金為何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巴金說,編印《全集》是對自己的一次懲罰。因為,他認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廢品。

巴金的故事三:出書獻給讀者是莫大的快樂

中國文學和中國出版史上,留有值得大書的一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這個由吳朗西、巴金等人創辦的小小的同仁出版社,卻為中國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1935年創辦到1954年公私合營,出版社出版發行了28種叢刊、專集、選集,計有226部作品。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書,是經總編輯巴金的手編排發印的。

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當年的老編輯、巴金胞弟李濟生整理的圖書出版目錄中,我們看到了一長串在中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品:《故事新編》、《駱駝祥子》、《邊陲線上》、《憩園》、《第三代》、《淘金記》、《前夕》、《八駿圖》、《路》、《團圓》、《南行記》、《運河》、《飯余集》、《雷雨》、《日出》……長篇、中篇、短篇、散文、詩歌、戲劇……涵蓋各個文學門類。

魯迅、茅盾、老舍、巴金、沈從文、曹禺、汪曾祺、李健吾、靳以、艾蕪、沙汀、鄭振鐸、黃源、穆旦、何其芳、唐弢、蕭乾、李廣田、師陀、黃棠、王西彥、黎烈文、柯靈、魯彥、方令儒、蘆焚、張天翼、王統照、肖軍、胡風、羅洪、吳組緗、麗尼、歐陽山、陳荒煤、劉白羽、艾青、卞之琳、臧克家、端木蕻良、陳白塵、曹葆華、馮至……86位作家, 在中國文學史上,燦若星際。

巴金的故事四:一個從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

1954年,徐鈐由部隊轉業來到上海文聯,在對外友協,負責作家、音樂家的聯絡工作。今天,徐鈐兩鬢染白,早已離休。然而,每星期他總有幾天,從遠離市中心的莘庄,坐上地鐵和公交車,花去一個多小時的時辰,來到醫院,探望巴金先生,順便為巴金處理一些事情。

這一生,徐鈐接觸過許許多多文化名人,惟有對巴金的感情最深。他是在一些細小事情上感受巴金的。一個從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這是徐鈐對巴金的深刻印象之一。

二樓,巴金書房,北牆處有一尊褐色巴金銅像。這是50年代中期蘇聯雕塑家謝里漢諾夫雕鑄的。徐鈐清楚地記得這一幕幕。那會兒,謝里漢諾夫同時為上海好幾位文化名人塑像。按中蘇兩國的協議,謝里漢諾夫在滬的吃、住等費用,由上海方面一次付清。因此,他在為文化人塑像期間的用餐,由自己解決。

那一天,輪到巴金了。從小見到拍照就躲,不喜歡出頭露面的巴金,「乖乖」地當了回「模特」。在巴金的不自在中,時間流過去了,到了中午時分。謝里漢諾夫在收拾著工具,巴金問道:「中午是休息,還是繼續做?」謝說:「都可以。由你定。」巴金關切地問道:「你中午干什麼?」謝里漢諾夫答道:「我帶了麵包,吃一點就可以了。」巴金聽後,十分不安,說道:「我也要吃飯,我請你,一起去吃吧。」這樣,巴金的塑像雕了3天,巴金請謝里漢諾夫吃了3天的飯。

徐鈐說:「巴金就是這樣一個厚道的人,總想著別人。」

那會兒,在外事方面,一般送外賓的禮品,都是由公家買的。甚至,一些頭兒或名人,在家裡接待客人,連茶水、點心,都是由公家買好後送了去的。只有巴金從不這樣,所有接待外賓的費用,都是掏自己的腰包。通常,禮品都由夫人蕭珊買,會面結束時,拿出來送客人。

巴金的故事五:你是巴金的兒子?

1993年,巴金90歲生日時,上海市政協主席陳鐵迪來訪。走進巴金寓所,陳鐵迪看到自己屬下的工作人員李小棠,便有點奇怪地說了一句:「你怎麼也來了?」這時,有人趕緊告訴她:小棠是巴金的兒子。

「你是巴金的兒子?我怎麼不知道?」陳鐵迪驚異地問起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