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成語故事讀後感
一個悠閑的星期天,我便翻開媽媽給我買的《成語故事》。情不自禁地看了起來。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宋國人,性子很包,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比其他人快,剛種下的稻田,就想比別人的稻田長得快一點。他天天到稻田裡看他的青苗長高了沒有,可是,青苗天天就是一個樣,看不到青苗的生長變化。他非常著急。一次,他終於下定決定把一棵棵青苗都拔高了一點,心裡樂滋滋地想:哈哈!我太聰明了!這樣它們就會長得快一點了!我也就很快就能收獲了!
就這樣,他一趕忙到天黑才回家。他家裡人還以為他出了什麼事呢!他回家之後,又累又高興,說:「我已經幫麥苗長高了,還高了一大截呢!這次我總算沒有白忙活一場,我們很快就能吃上麥菜啦!」
他的家人聽了,心裡迷惑不解,不知道他怎麼幫麥苗長高的。他的兒子帶著好奇的心情,急急忙忙地跑到田地里一看,天哪!青苗全枯萎了!
讀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選擇適當的方法或措施,遵循人、事、物的特有規律,要用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不然不但沒有收獲,而且還會白忙活一場,適得其反,反而徒勞無功,出力不討好。
2.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的道理
在古代宋國(今商丘),有個急性子的農民,總嫌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他成天圍著那塊田轉悠,隔一會兒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長高了沒有,但秧苗好象總是那麼高。
用什麼辦法可以讓苗長得快一些呢?他轉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我把苗往高處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長高了一大截嗎?」說干就干,他就動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
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拔苗助長(bá miáo zhù zhǎng),漢語成語。出自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造句:切忌「拔苗助長」:選擇班級一定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拔苗助長有可能使苗不能很好的成活。
(2)拔苗助長成語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拔苗助長的近義詞:適得其反
適得其反是一個成語,拼音是shì dé qí fǎn,意思是結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出自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御諸海口不若御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白話文翻譯:今天討論防備阻遏的人,大家都說:『防禦內河不如防禦各海口,防禦海口不如抵抗外洋。』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跟希望的正好相反。
造句:許多家長因為恨鐵不成鋼,操之過急,對孩子採取了不適當的教育方法,結果適得其反。
3. 從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你明白了什麼
1、人來們對於一切事物都必源須按照客觀規律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願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2、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望採納
4. 從《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你明白了什麼
客觀抄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要尊重自然規律。
文章短小精練,先是用寥寥數語,形象地勾勒出一個令人可嘆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後又加以評論,可謂畫龍點睛,使人頓悟作者的用意所在,敘議結合,相得益彰。
5.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作文 100字
今天我讀抄了成語故事《拔苗助長》。故襲事講了一個農夫整天嫌自己的禾苗長的太慢而用了一個他認為很好的辦法:把禾苗一棵棵的往上拔了拔。禾苗是高了,但是卻全部枯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於求成,要腳踏實地。
6. 拔苗助長成語故事簡介
【成語】: 拔苗助長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典,記載了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裡,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
7. 拔苗助長成語故事講了什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刻意去違反自然界的生長過程,否則必適得其反。後來也被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8. 寫》拔苗助長》讀後感~100字就行了!謝謝
一個夏日的午後,我翻看一本成語故事書,一個成語故事《拔苗助長》,把我內深深地吸容引住了。
一位農民將秧苗種入田地中,因為性子急,希望快點成熟,便將秧苗都拔高一些,還叫他兒子也來看他的傑作,等他和兒子一同趕到田地時,那些可憐的小苗早已枯死了,這下招來了大家的譏笑。於是,便有了《拔苗助長》這個典故,它時時提醒那些沒有耐心的人,不要因為一時性急而誤了大事。
而在現實生活中,拔苗助長的悲劇時時在發生。高考落榜者自殺有嗎?有。因辜負父母期望而自殺有嗎?也有。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成功者,必定也有失敗者。天下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所以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成功者。於是,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進行早期教育,四五歲便讓他們參加培訓班,即使呆在家中也是便讓他們多做家庭作業。低年級做高年級的作業已經屢見不鮮,孩子們的家庭作業是不是太多了。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愛玩,他們愛自由,他們並不都是神童,過多的作業也不可能使他們都成為神童。拔苗助長的行為會扼殺孩子們的童年,更會使他們失去很多學習的興趣,這不是更加得不償失嗎?
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夠讀讀《拔苗助長》的故事。
9. 拔苗助長的讀後感50字
1、假期里,我讀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為了讓禾苗快點長高,把禾苗一棵棵往高里拔,結果禾苗全死了。
在我的成長中,媽媽總是告訴我做什麼事情不能急於求成,我總是當成耳邊風,通過讀完這篇成語故事,我從中學到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做,在學習中要認真的學習,不能做適得其反的事情。
2、一位農民將秧苗種入田地中,因為性子急,希望快點成熟,便將秧苗都拔高一些,還叫他兒子也來看他的傑作,等他和兒子一同趕到田地時,那些可憐的小苗早已枯死了,這下招來了大家的譏笑。於是,便有了《拔苗助長》這個典故,它時時提醒那些沒有耐心的人,不要因為一時性急而誤了大事。
而在現實生活中,拔苗助長的悲劇時時在發生。高考落榜者自殺有嗎?有。因辜負父母期望而自殺有嗎?也有。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成功者,必定也有失敗者。天下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所以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成功者。於是,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進行早期教育,四五歲便讓他們參加培訓班,即使呆在家中也是便讓他們多做家庭作業。低年級做高年級的作業已經屢見不鮮,孩子們的家庭作業是不是太多了。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愛玩,他們愛自由,他們並不都是神童,過多的作業也不可能使他們都成為神童。拔苗助長的行為會扼殺孩子們的童年,更會使他們失去很多學習的興趣,這不是更加得不償失嗎?
望採納~
10. 拔苗助長讀後感200字
《拔苗助長》讀後感300字
我覺得,拔苗的這個人,他盼著苗子快點長高,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但是你必須先付出,才會有收獲。打個比方:你看到了一顆蘋果樹,上面有好多好多又紅又大的蘋果,你要是想吃哪個蘋果的話,你就得用手去摘,這就是你的付出。知識是一天一天積累的,能力也是一天一天鍛煉的,哪能一口就吃個胖子呢,你每次付出一分,就會有一分的收獲。還有,有些事情不一定你現在付出了,馬上就能有收獲。比如說農民吧,每天都要耕田,但是,是不是一耕完田就會有收獲呢?不是。農民得耕田耕到秋天,才會有收獲。這也就是為將來做准備。每次付出的時候都要有耐心,俗話說得好啊,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一點要記住。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做每件事,不能急於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