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把古詩改成小故事80

把古詩改成小故事80

發布時間: 2021-01-27 01:09:11

㈠ 將古詩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樹葉黃了,被瑟來瑟的秋風無情地自吹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秋思
謝謝,如滿意,請採納

㈡ 把古詩(秋思)改成一個小故事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圓圓的月內亮高高地掛在容天上,給暗暗的大地增添了無限生機。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裡,從衣櫃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舊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擔心我,我過得很好。今年家裡收成還好吧?……好象有許多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裡。

王三正准備和他告別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後反復檢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們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交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裡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媽媽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麼時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呀。

㈢ 把古詩改寫成散文或小故事

我覺得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挺好編的

㈣ 把古詩《秋思》改成一個小故事100

樹葉黃了,被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吹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於上路了,張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後來,張籍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㈤ 把古詩改寫成小故事

秋思
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圓圓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給暗暗的大地增添了無限生機。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裡,從衣櫃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舊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擔心我,我過得很好。今年家裡收成還好吧?……好象有許多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裡。
王三正准備和他告別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後反復檢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們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交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裡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媽媽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麼時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呀。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天日暖玉生煙。

一個海邊姑娘叫明月,翩翩公子叫暖日。
然後一段離奇的愛情故事。
姑娘泣淚成珍珠,男子化為輕煙一縷。

㈥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示例:

在很久很久以前,唐朝有位詩人名叫張籍。因為他博學多才,所以考中了狀元。之後,由於他的出類拔萃,深得皇上的重用。有一天,皇上下旨讓他到洛陽城去辦一件大事。張籍不得不離開家鄉,不得不離開他那年邁的老母和賢良淑德、年輕美貌的的妻子。臨走時,他的老母淚流滿面地說:「兒啊,你要早點回來。」他的妻子說:「相公,早去早回。」張籍依依不捨地走上馬車,他回頭望著自己的老母和親子,直到看不見她們才回過頭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子一天天如流水般過去了。兩個月後的一天,張籍外出散步,他走在田野里,欣賞著美好和諧的景象,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讓他不禁思念起故鄉來。於是,他趕緊跑回他在洛陽城裡住宿的客棧,想寫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提起筆來,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起筆。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他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了足足9張紙,他把自己的悲歡離合,把自己離家以來方方面面的情況和處境都寫在了上面。

封好信以後,他把信交給送信人。送信人轉身剛剛要走時,他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會有什麼遺漏的地方。他又說:「請您再等一會,讓我再看看我的信,好嗎?」送信人把信還給了張籍。於是,他拆開已封好的信查看。看完後,他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又把信封好交給了送信人。送信人走後,他高聲吟到: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的鄉愁詩。這首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後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它寄深沉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1、原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2、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

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

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3、賞析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說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緊承「見秋風」。這「欲」字頗可玩味。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麼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像,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麼,又補上了什麼,倒把富於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之所以富於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於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後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4、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生長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長於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他的五言詩和近體詩,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詩篇有《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

㈦ 把古詩改成小故事

把古詩改成小故事
查看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3個回答

熱心網友
2018-11-04

改寫《回鄉偶書》
古時候,在一座小山村裡,有一個唐代詩人名字叫賀知章,賀知章很好學,他最大的願望是考上進士,終 於有 一天,考上了進士。
賀知章拿好了行囊,准備出發了,他乘坐著馬車來到了外地當官,他天天睡覺的時候,都想念著家鄉的父 親和 母親。
光陰似箭,曰月如梭。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賀知章走到了鏡子看看自己變沒變,他看完後,心想:自己家鄉的口音沒變,但是 自己 的頭發已經白了,我現在老了,家裡人還會認識我了嗎?
有一天,賀知章決定回到家鄉,他把的大官給辭了,然後把他行囊收拾好,就乘坐著馬車回到家鄉,賀知 章日 夜兼程,終於回到了家鄉,他看了看家鄉的風景變沒變,一排排的青山,筆直筆直的,想一排排小士兵一 樣。 山下是一座草坪,草坪碧綠碧綠的。草坪頂上還開放著許許多多的鮮花,鮮花的香氣非常濃,吸引來無數 的蝴 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特別美麗。草坪旁邊還有一條清新的小河,小河在慢慢地流淌。一座座房 屋整 齊的排列著。賀知章想:家裡的景色還是原先那麼美麗,一直都沒有變化。
賀知章有看到了許多小朋友正在玩耍,他走到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們看到了一個陌生人,就又微笑著說 :「 您從哪來呀?」賀知章聽完,心想:自己回來的太晚了,家鄉里的人都不認識我了。他很傷心
笑問客從何處來。

㈧ 如何把一首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

1.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一年,是唐玄宗開元十八年!他記得很清楚....春,遲遲而來,這襄地,寒氣還盛。風從江面吹來,浩然兄的青衣翻動,發帶飛舞!成這一年春里永遠定格的風景!
浩然兄說,他要去揚州看看,揚州此時瓊花開得正盛,瘦西湖上的小姐公子們也開始擺茶座開詩社,正是歡時。文昌廟的廟會也快要舉行,大明寺的聖僧也在籌備著舉行一年一度的佛經會。那個繁華的地方,讓他忍不住想飛奔而去。
他的眼裡閃著光,揚州,是他夢里到過多少次的地方啊,是他嚮往多久的地方,他也多想一條條街一彎彎巷一間間酒肆的流連,不須歸家!脂粉堆里也豪氣的潑墨一番,但是,他不可以,不可以隨這翻動的江水而下,他看著岸邊矗立的黃鶴樓,看著浩然兄登上的扁舟,看著江水滾滾東去!他有多少不舍,自從蜀地與他相識,多少日子!他欣賞浩然兄這樣的人,他認定這樣的摯友!但是他,又是,多麼,多麼想一同下到揚州,一同去那繁華的地方領略一番!
船啟程了,船頭站立的浩然兄,在微笑揮手!他站在岸邊,目光的焦點全是他即將離去的好友,他也揮手,僵硬而遲緩,他不捨得!他也想去!他很矛盾的內心,不停的,不停的,在兩個思想中徘徊......再一回神!船已消失於江面!
他用盡力氣去遠眺,但是遠處唯有滾滾的江水和碧色的天空。船已經遠了,遠了,揚州去了!
他還是佇立在這岸邊,望著江水流去的方向,久久的,久久的,不願離開!
只看見長江水靜默前行......

2.
紀曉嵐賀壽詩的故事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為母親做壽,請紀曉嵐即席做個祝壽詞助興。老紀也不推辭,當著滿堂賓客脫口而出:「這個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聽臉色大變,王翰林十分尷尬。老紀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頓時全場活躍、交口稱贊,老夫人也轉怒為喜。老紀接著高聲朗讀第三句:「生個兒子去做賊。」滿場賓客變成啞巴,歡悅變成難堪。老紀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獻母親。」大家立刻歡呼起來。

3.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4.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諧。有個年邁的七旬的老宰相,續弦娶了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夫人,生活很難讓年少的妻子滿意,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與書童勾搭起來。
一個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聽屋裡傳出一陣男女調笑之聲。他躲在窗下偷聽起來。「看你像面團兒似德!」「看你像粉團兒樣。」「你那老夫子哩?」「就像一顆枯焦的老乾蔥!」宰相越聽越生氣,忍了又忍,到別屋睡去了。
第二天,宰相擺上月餅,水果,叫來小夫人和書童,要他們吟詩作對。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東,忽聽屋內笑甜聲。面團伴著粉團樂,外頭亮了老乾蔥。」小夫人一聽宰相知道了,並不害怕,索性對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著雖然在一塊,死了還是別人的。」書童見這事露餡了,心頭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賠罪,也吟了一首詩:「八月十五月正圓,宰相肚裡能撐船。大人不把小人怪,從今以後不再犯。」

5:
宋代文人陳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蘇東坡為了嘲笑這位自稱「龍丘居士」的懼內先生,寫了一首有趣的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說空談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詩中採用了幽默誇張的手法,把陳季常怕老婆的模樣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噴飯。把悍老婆稱為「河東獅子」也是形象的首創。從此後,「河東獅」便成了「惡老婆」的代名詞。

6.
唐代書法家歐陽詢長相不佳,國舅長孫無忌顯得有些矮胖。一天,兩人互相作詩解嘲。長孫諷歐陽詩曰: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誰家麟上角,畫此一彌猴。這首詩把歐陽詢的缺點誇大得入木三分。歐陽詢也不示弱,馬上作詩奉還: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只因心渾渾,所以面團團。該詩既形象又刻薄,令長孫哭笑不得。兩人的諷嘲詩被群臣傳為笑料。傳到唐太宗耳朵里,唐太宗大笑不止。並且幽默地對歐陽詢說:「你這首詩千萬不要讓皇後知道了,她如果曉得了會不高興的!」因為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哥哥。李世民深知妻子長孫皇後是賢後,是不會為這些小事生氣的,趁機故意幽她一默。

7.
都說韓復渠粗,其實他粗重更有幽默,如寫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蛤蟆,咕呱咕呱咕咕呱。」寫趵突泉:「趵突泉,泉趵突,三個泉眼一般粗,咕吐咕吐咕吐吐。」最經典的還是:「趵突泉里常開鍋,就是不能蒸饃饃。」

8.
軍閥張宗昌文化程度最低,可他也會寫詩,切詩極富幽默。如他的《笑劉邦》寫道:「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他游泰山寫道:「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他在《天上閃電》詩中寫道:「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皇要抽煙。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這就是粗人的幽默,這就是水平低的人的幽默,這幽默怕是一般人來不了吧!

9.
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某地有一鄉紳,家有一妻一妾,三人夜處一室,帳外有一小房乃丫環卧間,一日晚,鄉紳突發詩興,命妻、妾各吟七言詩一句,其妻曰:「兩只船靠一篙撐」,其妾緊接道:「一船不撐便相爭」。此時鄉紳忽聞丫環在帳外長嘆一聲,因問之曰:「丫環長嘆為何事?」丫環見問,急忙吟唐詩一句作答曰:「野渡無人舟自橫」。至此,他們四人已各吟一句,合成一詩曰:「兩只船靠一篙撐,一船不撐便相爭。丫環長嘆為何事?野渡無人舟自橫。」令人捧腹不止。

10.
有一才女,於新婚之夕,新郎索詩、女辭之,郎強索不已,女無奈,稍作沉吟,便道:急忙哪得有詩來,暫把唐詩借兩排。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新郎聞之大笑,遂擁新娘入帳中。

11.

相傳,慈禧命人寫了一幅扇面,寫的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不料,寫的人一時疏忽,把「黃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寫丟了。慈禧看了之後,非常生氣。認為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詩文。於是命人把寫字的人抓來,讓他當場念來,念不出就殺頭。

想不到那位寫扇面的人看了自己寫的詩之後先是一驚,既而靈機一動,對慈禧說:「老佛爺,非是臣寫錯了詩,而是臣根據王之渙的詩改寫的詞。」慈禧覺得新奇,連忙叫他念來聽聽。那人隨口念到:「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於是,《涼州詞》真的成了「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