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把秋思改成敘事小故事

把秋思改成敘事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7 03:28:54

1.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示例:

在很久很久以前,唐朝有位詩人名叫張籍。因為他博學多才,所以考中了狀元。之後,由於他的出類拔萃,深得皇上的重用。有一天,皇上下旨讓他到洛陽城去辦一件大事。張籍不得不離開家鄉,不得不離開他那年邁的老母和賢良淑德、年輕美貌的的妻子。臨走時,他的老母淚流滿面地說:「兒啊,你要早點回來。」他的妻子說:「相公,早去早回。」張籍依依不捨地走上馬車,他回頭望著自己的老母和親子,直到看不見她們才回過頭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子一天天如流水般過去了。兩個月後的一天,張籍外出散步,他走在田野里,欣賞著美好和諧的景象,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讓他不禁思念起故鄉來。於是,他趕緊跑回他在洛陽城裡住宿的客棧,想寫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提起筆來,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起筆。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他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了足足9張紙,他把自己的悲歡離合,把自己離家以來方方面面的情況和處境都寫在了上面。

封好信以後,他把信交給送信人。送信人轉身剛剛要走時,他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會有什麼遺漏的地方。他又說:「請您再等一會,讓我再看看我的信,好嗎?」送信人把信還給了張籍。於是,他拆開已封好的信查看。看完後,他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又把信封好交給了送信人。送信人走後,他高聲吟到: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的鄉愁詩。這首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後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它寄深沉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1、原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2、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

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

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3、賞析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說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緊承「見秋風」。這「欲」字頗可玩味。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麼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像,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麼,又補上了什麼,倒把富於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之所以富於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於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後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4、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生長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長於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他的五言詩和近體詩,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詩篇有《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

2. 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250字

樹葉黃了,被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吹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內住想容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於上路了,張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後來,張籍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3. 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詩人張籍離開復家鄉,風塵僕僕的制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秋姑娘就降臨人間,樹葉枯黃,都紛紛落了下來。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無比凄涼、悲哀,張籍禁不住湧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鄉,懷念那些鄉親父老、親朋好友。
張籍想探望家人,想留在故鄉,可是沒有任何辦法,他只能通過寫家信祝福親人:祝父母「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可惜對鄉親家人說的事情太多太多,萬一這次是他與親戚最後一次聯系?如果這次的信沒有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那怎麼辦?此時此刻,張籍的內心是多麼復雜,多麼矛盾。
每當捎信的人剛要啟程的時刻,他還要將信封拆開,唯恐寫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讓父母為自己擔憂,也擔心會不會少寫。有時候甚至不能發現錯誤他也遲遲不肯將信送走。雖然每次這樣時,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會顯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張籍詩人頃刻的心情。
張籍就這樣反反復復地用銳利的目光掃視這封信,從而引出了「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句描寫矛盾、復雜心理的詩句。

4. 把秋思改成一個小故事

秋姑娘已不知不覺地到來,涼風習習,果實累累。樹葉黃了,在清風中翩翩起舞。果實熟了,農民伯伯笑開了顏。

此時的洛陽城,仍像往日一樣繁華。街道上人山人海:富人舒舒服服坐在轎子上、馬車里,窮人則扛著大筐小筐去趕集,書生到皇宮趕考,將士則准備出征。

一間簡陋的小屋裡,唐代大詩人張籍趴在窗前,思念著千里之外的故鄉。想到溫和的妻子和哇哇大叫的兒子,他感到十分惆悵。此時此刻,只有寫信才能抒發自己深深的思鄉懷親之情。於是張籍提筆寫道:

可愛的妻子:

您好!我是您的丈夫。

家裡孩子聽話嗎?去私塾讀書了嗎?今年家豐收了嗎?大家過得幸福嗎?

致此

問候!

您的丈夫:張籍

公元794年10月13日

寫完信,張籍披上大衣,小心地折好信,放入衣袋裡,帶上門出去了。

在熱鬧的大街上,張籍擠來擠去,好容易才來到城門前。他焦急地踱著步,等待送信人的到來。

一條大理石鋪成的路上,出現了一匹白馬。一位穿著樸素的人騎在馬上,朝城門賓士過來。

「是送信人!」張籍興奮地吶喊,「快來人哪,有人要寄信!「叫喊聲驚天動地,把城樓上打盹兒的衛兵都給吵醒了。馬廄里的馬受到驚嚇,瘋狂地叫喊著,牧人煞費苦心也未能使馬平靜下來。

送信人駕馭著白馬來到張籍身邊。張籍小心翼翼地掏出信,說:「這是我的家書,請盡快送到。哎,保存好哦!」送信人鄭重地接過信,放進口袋裡。

送信人抽出皮鞭,正准備驅馬離開,突然被張籍叫住,「再給我修改修改吧!」於是他取出筆,在信中又加了一句:祝全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這才把信交給送信人。

皮鞭抽在馬身上,馬驚叫了一聲,便朝故鄉飛奔而去。

望著送信人離去的背影,張籍感慨萬千。於是,他拿出紙,提筆寫下流芳百世的古詩《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紙,早已被淚水打濕……

5. 把〈〈秋思〉〉改寫成小故事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詩: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鑒賞: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 ,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 秋思 》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 ,卻有含蘊 。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 ,百卉凋零 ,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羈留異鄉的遊子,見到這一派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異常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 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 :『 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 ,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平添了欲歸不得的惆悵 ,思緒變得愈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於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無法下筆的神情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於想像了。
三、四兩句 ,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即將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 ,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 ,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將要上路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 ,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入微 。這 臨發又開封 的細節,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當然,並非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寫講詩里 。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這首詩,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 復恐匆匆說不盡 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 ,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 。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此評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三昧。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其實印證了王安石精到的評論。
照這個寫很快的!

6. 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二十字左右

秋風乍起,寄居在洛陽城的詩人想給遠在家鄉的親人寫封信,可是要說的太專多了,一時竟不知道屬該從和說起.
詩人想啊想,終於想到了,他拿起筆,認真的寫起來.當信寫好後,他又擔心因為剛才太匆忙,沒有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當送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又把信拆開來查看,然後又添加了一些,才交給送信人.
望著送信人慢慢消失眼前,詩人欣慰的笑了.

7. 把秋思改成小故事

在一個秋風瑟瑟的日子裡,客居在洛陽城裡的我,抬起頭,望著窗外,看到忽版如其來的秋風,將一片權片掉落在地上的、黃黃的樹葉卷了起來,黃葉就這樣被帶到別處。我看到這凄涼的景色,不禁感到孤獨,想起了家鄉,想起了親人。於是,我匆匆鋪開白紙,提起毛筆,開始寫信。可想來想去,卻不知從何寫起,因為,我想寫的事太多了。我放下毛筆,思考了許久之後,再一次提起筆,寫下了這樣一封信:爸、媽:我在這兒過得很好,您們別擔心,家裡過得好嗎?……我將信小心翼翼地封好之後,想找人把我寫的信捎給家人。

正在這時,我瞄了一眼街頭,發現自己的老鄉正站在那兒,我趕緊出門迎接,並和他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我忽然想起了那封信,便問到:「老鄉,是否回去?」他點了點頭,問:「您也回去?」我搖頭說:「我不能回去,在洛陽,我還有點兒事沒辦完。」說著,拿出那封信『「這封信,您替我給我爸媽。」他點點頭,正要走,我又叫住了他:「老鄉,等一下,嗯——我那封信能不能還給我一下。」老鄉很奇怪,但還是將那封信還給了我。我再一次拆開信查看了一遍,怕匆匆寫的信沒能把所有的意思表達出來。

我檢查了一遍又一遍,最後,將信鄭重地交給我的老鄉。

8. 把秋思改成小故事400字

洛陽城裡又颳起了蕭瑟的風(張籍或「我」正走在洛陽的某一條街上,然後看到樹葉飄落,之類的事情,)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片凄涼和說不出的情緒。看到(隔壁的母親在給她的兒子織衣,或者問寒問暖。這里可模仿遊子吟的場面,地點改動即可。)的場景,母親對自己的關懷與問候縈繞於心。故鄉的一花一木(小時候牧童短笛悠揚的聲音……………………之類的場景回憶)都是熟悉,一切都恍如昨天。張籍或我不由得想到,自自己離開家已(XXX)年了。又是一秋,故鄉的人啊(或親人,母親,父親,妻兒)你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轉角時忽然撞見了自己的老鄉XXX。看到自己的同鄉,不由得的親切:
「張兄啊,你看這入秋的,回去看看么?」
「哦,不了。我還有很多事要操務。」
「這怪可惜的,我打算和娘子回去下。你看看你,當了這么久的遊子,也不想念當初?你要是想有什麼話說,就讓我幫你捎封信回去吧。」
「我會記住的,…」
「我說你啊,再怎麼著也要捎封信,你想想你家的年邁的母親和你的娘子,總不能委屈了他們。」
「……」
是啊,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捎封信么?或許也要讓家人安個心吧。

就這么不知不覺的想著想著就走到了自己的陋室(防陋室銘)中,點開燭燈,看著黃昏的降臨,街市的人們的來往。有是一日的過去。如今入秋,天氣轉寒,卻沒有了親人溫暖的問候。忽然很想寫封信回家,問問他們好否,記憶中的場景是否依舊。提起筆,飽蘸濃墨,將我的離愁一點一滴的融進那被墨渲開的宣紙中。
寫完書信,孤月掛高空。我懷著一點茫然和釋懷進入夢鄉。
古道,夕陽西下。
「張兄,哎,我就知道你回來找我。」
「呵呵,謝謝你替我捎信。」
「沒什麼,都一起長大,還分啥啊」
我那著發黃的信封,有一種說不出的情緒。
「那我走了。」
「嗯,還回來么?」
「或許不了吧,或許回。怪想家裡的。」
「嗯,那保重。」
「張兄,保重啊。」
馬蹄聲飛揚起來,漸行漸遠。我的思緒飄向遠方,懷念感越來越強,像是決堤的壩,如瀑布般從心口飛瀉。我大喊了一聲「慢!」
不久,我又聽到了從我這邊來的馬蹄聲。
「X兄,能再把信給我下否?」
信遞了過來,我急忙拆開,又舒了一口氣。幾萬重的思念壓在這一封薄薄的書信中,那如長河流淌的情感又怎能道得個明白!我整理下信,重新給回老鄉。
「保重!」
蹄聲先是猶豫的「踢踏踢踏」。
笑罷,大喊「放心,走吧!」
接著,我聽到了一串急促的提升和鞭聲。
蹄聲我曾經聽過無數次,可這次的聲音卻宛若天籟,如銀鈴般清脆。它承載著我的思念,繞過拿重重山,直達另一頭————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故鄉。
斜陽若影,我眺望遠方,直到脖子發酸,方決出醒。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