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把秋思改寫成小故事100字

把秋思改寫成小故事100字

發布時間: 2021-01-27 03:49:46

① 秋思改寫成小故事200字左右

秋天來了,樹葉黃了,草兒枯了,涼爽的秋風颳起來了。這天,張籍出來散步,看見這一切,知道秋天已邁著她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洛陽城裡,呼喊著外出打工的的人們回家看看。
一股想家的念頭和迫不及待想回家的慾望湧上張籍的心頭。可是,他太忙,也不知何時才能回家,便准備把這份思念化作一封家書,寄給家中的老父老母。張籍想跟他父母說的話太多太多了,似乎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看著他激動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思念家鄉的渴望,好像浩瀚的宇宙,永遠說不完,說不盡。瞧著他那握著筆顫抖的手,便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很多很多。但是拿起筆,又覺得千言萬語無從落筆
明天幫張籍帶信的人就要啟程了,張籍連夜寫信,一邊修改,一邊嘆氣,為自己不能親自跟父母問好而遺憾。害怕這樣匆匆地寫不能表達完對家鄉濃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對父母的強烈思念。就這樣寫寫改改,總算把信寫完。
第二天,一大早,送信的人要出發了。張籍把寫好的家書交給送信人,看著他轉身離去,望著他的背影,猛然間眼睛一亮,又想起了什麼,一邊喊著「等一等,等一等」,一邊邁著大步追上送信人,再把信要回來,連忙撕開信封,取出信,再填寫上剛剛想起的思鄉話,生怕落下什麼忘了說……

② 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250字

樹葉黃了,被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吹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內住想容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於上路了,張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後來,張籍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③ 秋思改寫成小故事200字

詩人張籍離開家鄉,風塵僕僕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秋姑娘就降臨人間回,樹葉枯黃,都紛紛落答了下來.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無比凄涼、悲哀,張籍禁不住湧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鄉,懷念那些鄉親父老、親朋好友.他看著一片片落下的樹葉,像一封封信,帶表自己的思念,飄向自己的家鄉,淚落了.突然,一個想法在他腦中閃過,咦,我可以寫一封家書啊!說干就干,他立馬回家,拿起筆寫了起來.一個時辰,兩個時辰……一封家書寫完了,他又喜又悲,喜的是可以向老母親問候了;悲的是自己不能親自問候老母親.第二天,他找來送信的王二,對他說:「王公子麻煩你幫我把這封信送給我的老母親.」王二說:「張公子可請放心,我定會幫你送到.」正當王二離開張家時,張籍突然間想起來有些話還沒有寫完,他立馬叫住王二,「王公子,等等」他把信改了改又依依不捨地交給了王二.
於是就有了秋思這個古詩.

④ 把秋思這首詩改寫為一個小故事100字

秋天乍起,紅葉紛紛落下,鋪滿了整個大地.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又到了秋天,不知遠方的親人是否可好?張籍靜靜倚靠在窗前,凝視著窗外紛紛揚揚的落葉,不禁倍感思念.
張籍回到書房,提起筆,決定寫一封信寄給遠方的親人,可是,剛一提起手中的筆,千言萬語,千愁萬緒,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他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不禁想起家鄉那美麗的翠竹,可愛的雞鴨,活蹦亂跳的魚,還有熱心腸的鄰居以及交往篤深的朋友......不知不覺早已潸然淚下.
他回過神來,深吸了一口氣,再次提起手中的筆,只見他疾書一封家書,在信中他,首先深情地問候遠在他方,早已白發蒼蒼的爹娘,並詳細詢問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以及兒時的玩伴,甚至於就連他離家當年親手栽種的一棵槐樹,小河兩岸碧綠的柳樹,他都依然牽掛......那思緒如同壯觀的瀑布,一瀉而下.終於,一封充滿情意的家書寫好了,張籍迫不及待地把信交給捎信人.可是,就在捎信人即將出發之時,他突然又擔心剛才由於寫得過於匆忙,生怕還有什麼遺漏之處,於是,他再次打開信封,仔細查看一番,直到他感到放心了,才小心翼翼地把信交還給捎信人.這真是'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啊!
他目送著遠去的快馬,再次陷入了深深沉思......

⑤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示例:

在很久很久以前,唐朝有位詩人名叫張籍。因為他博學多才,所以考中了狀元。之後,由於他的出類拔萃,深得皇上的重用。有一天,皇上下旨讓他到洛陽城去辦一件大事。張籍不得不離開家鄉,不得不離開他那年邁的老母和賢良淑德、年輕美貌的的妻子。臨走時,他的老母淚流滿面地說:「兒啊,你要早點回來。」他的妻子說:「相公,早去早回。」張籍依依不捨地走上馬車,他回頭望著自己的老母和親子,直到看不見她們才回過頭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子一天天如流水般過去了。兩個月後的一天,張籍外出散步,他走在田野里,欣賞著美好和諧的景象,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讓他不禁思念起故鄉來。於是,他趕緊跑回他在洛陽城裡住宿的客棧,想寫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提起筆來,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起筆。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他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了足足9張紙,他把自己的悲歡離合,把自己離家以來方方面面的情況和處境都寫在了上面。

封好信以後,他把信交給送信人。送信人轉身剛剛要走時,他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會有什麼遺漏的地方。他又說:「請您再等一會,讓我再看看我的信,好嗎?」送信人把信還給了張籍。於是,他拆開已封好的信查看。看完後,他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又把信封好交給了送信人。送信人走後,他高聲吟到: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的鄉愁詩。這首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後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它寄深沉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1、原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2、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

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

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3、賞析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說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緊承「見秋風」。這「欲」字頗可玩味。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麼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像,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麼,又補上了什麼,倒把富於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之所以富於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於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後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4、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生長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長於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他的五言詩和近體詩,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詩篇有《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

⑥ 把《秋思》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不超過100字,

樹葉黃了抄,被瑟瑟的秋風無情襲地吹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於上路了,張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後來,張籍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⑦ 秋思改寫成小故事500字

我在洛陽城裡已住了三、四年,白發蒼蒼,我的家人不知怎樣?是否還活在世上?讓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來到窗前,一輪皎潔的月亮灑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鄉的親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思鄉的淚。這時,突然樹上的葉子飄落了下來,秋風又把葉子卷了起來。哎……
我來到書房,想寫封信給家人,可是不知從何說起,要說的話太多了……過了好長時間,終於把信寫好了,便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細綢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騎著馬奔到驛站門口,「哦!原來你是專門為人捎信的。」他說:「是。」我便把信慎重遞給他,他要走的時候,我再次把信拿起來看看有沒有什麼忘寫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給要走的人。我囑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這封信送給我的家人。讓他們知道我還在這里,要過兩、三年才能回去。
望著遠去的他,滾燙的熱淚迷濛了我的雙眼……
樹葉黃了,被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吹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於上路了,張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後來,張籍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⑧ 秋思改寫成小故事150字

洛陽城裡秋風乍起,張籍倍感秋風帶來的涼意,目睹凄涼搖落的景象,想起自己的家鄉。他想給家人寫一封書信,可正在鋪紙執筆之際,心裡卻湧起了千愁萬緒,有多少說不完、寫不盡的話語要對親人傾訴啊!詩人定了定神,終於落筆。

書信寫好後,囑咐送信人一定要把它送到家人手中。可就在送信人臨走之際,他又把書信要了回來,急忙拆開,看了又看,唯恐遺漏了一言半語。

《秋思》原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客居洛陽城中,秋風惹人相思。想寫一封家信,只是思緒萬端。匆匆忙忙之間,如何寫進情感?信差剛要上路,卻又被我叫住。打開信封細看,是否還有遺漏。

(8)把秋思改寫成小故事100字擴展閱讀:

賞析: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

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

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

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

「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於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不能下筆的生動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於想像了。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

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

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麼,又補上了什麼,倒把富於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

這個細節之所以富於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於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

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

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⑨ 把【秋思】改寫成小故事 150字左右

我在洛陽城裡已住了三、四年,白發蒼蒼,我的家人不知怎樣?是否還活在世上?讓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來到窗前,一輪皎潔的月亮灑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鄉的親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思鄉的淚。這時,突然樹上的葉子飄落了下來,秋風又把葉子卷了起來。哎……
我來到書房,想寫封信給家人,可是不知從何說起,要說的話太多了……過了好長時間,終於把信寫好了,便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細綢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騎著馬奔到驛站門口,「哦!原來你是專門為人捎信的。」他說:「是。」我便把信慎重遞給他,他要走的時候,我再次把信拿起來看看有沒有什麼忘寫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給要走的人。我囑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這封信送給我的家人。讓他們知道我還在這里,要過兩、三年才能回去。
望著遠去的他,滾燙的熱淚迷濛了我的雙眼……

改寫《秋思》故事

樹葉黃了,被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吹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於上路了,張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後來,張籍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在一個寂寞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它圓圓的掛在天上,給暗暗的大地真添了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裡,從衣櫃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一件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但心我,我過得很好。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裡。
王三正准備,走了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寫到:你們要快樂的過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裡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可以給媽媽寫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麼時後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⑩ 秋思改寫成小故事150字左右,快點!急!

詩人張來籍離開家鄉,風塵仆源仆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秋姑娘就降臨人間,樹葉枯黃,都紛紛落了下來。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無比凄涼、悲哀,張籍禁不住湧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鄉,懷念那些鄉親父老、親朋好友。他看著一片片落下的樹葉,像一封封信,帶表自己的思念,飄向自己的家鄉,淚落了。突然,一個想法在他腦中閃過,咦,我可以寫一封家書啊!說干就干,他立馬回家,拿起筆寫了起來。一個時辰,兩個時辰……一封家書寫完了,他又喜又悲,喜的是可以向老母親問候了;悲的是自己不能親自問候老母親。第二天,他找來送信的王二,對他說:「王公子麻煩你幫我把這封信送給我的老母親。」王二說:「張公子可請放心,我定會幫你送到.」正當王二離開張家時,張籍突然間想起來有些話還沒有寫完,他立馬叫住王二,「王公子,等等」他把信改了改又依依不捨地交給了王二。 於是就有了秋思這個古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