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詩編成故事500字
『壹』 古詩編成的小故事 500字以上
你好朋友這一個改編的古詩459個字,希望可以讓你滿意。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圓圓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給暗暗的大地增添了無限生機。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裡,從衣櫃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舊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擔心我,我過得很好。今年家裡收成還好吧?……好象有許多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裡。 王三正准備和他告別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後反復檢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們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交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裡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媽媽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麼時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呀。
『貳』 把一首古詩改寫成一個故事,500至700字以內。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冬爺爺緩緩地走了,春姑娘帶著微笑又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柳樹發出翠綠的嫩芽,小小的芽苞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這美妙的世界。詩人在屋裡再也坐不住了,他向窗外望去,看見了兩只可愛的黃鸝站在樹上,正唱著動聽的歌曲,為春姑娘的到來而感到十分高興。
一行羽毛潔白的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展開雪白的大翅膀,用力地忽閃著,飛向藍天,飛向白雲,飛向自己的家鄉。
透過窗戶,可以看見對面的西嶺上堆滿了千年不化的積雪,好像給山披上了一件銀衫。那景色簡直像嵌在窗框里的一幅中國畫,真是壯觀、美麗極了。
詩人推開門,門前的碼頭上,停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來自東吳的萬里航船。這些船有運貨的、送人的。人們乘著船,欣賞著美如畫卷的景色,一切顯得那麼舒適、那麼祥和。
牧童
瞧!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彷彿鋪在地上似的!風輕輕一吹「沙沙」的響聲傳的到處都是。
聽!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聲聲歡快的調子逗弄著晚風,慢慢的小時在耳邊。
早上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著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哼著小曲。快樂地在草地上奔跑,無拘無束,沒有任何煩惱。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白雲和小鳥們,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吃完晚飯,太陽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來。牧童手裡拿著笛子,邁著歡樂的腳步來到草堆上,不脫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來,聽著草叢里不知名的小蟲唱著美妙動聽的歌,抬頭望著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腦海里浮現出一個個畫面。
你聽那歡快的調子又吹起來,多動聽啊!咦!怎麼停下來了,哦…原來是牧童閉上眼睛進入了夢鄉。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讓他聽著蟲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覺吧!
清平樂·村居(古詩改寫)..
午後,我懷著悠閑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無意間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裡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河面顯得波光粼粼。一陣微風吹過,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漣漪。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紅,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前有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里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閑著,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著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搖著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多麼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獃獃地站在哪兒,久久不願離去…
『叄』 古詩改編為故事作文五百字
———【宋·辛棄疾】
夏天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你瞧:鬱郁蔥蔥的樹木為大地撐開了一把把「太陽傘「,花兒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翻過一座大山,穿過幾條幽深的小道,來到了一個偏僻、秀麗的江南小山村。這里很靜,除了幾聲雞叫和狗吠,再沒有別的聲音了。
在山村旁邊,有一條從山上流下來的清澈的泉水,陽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五顏六色的光彩,像童話里的寶鏡一樣美麗、神奇。溪上還有些翠綠的荷葉,像使者一樣保護著那嬌滴滴的荷花。偶爾一陣風吹過,溪面上便盪起魚鱗般的漣漪。走到溪邊,掬起一捧清涼的泉水洗把臉,立刻感到神清氣爽。
在溪對岸,有座又低又小的茅屋,成片的荷葉為這座茅屋做了綠色的「天然屏障「。在茅屋裡,有對老年夫婦,他們好像剛飲完酒,微微有些醉了,紅紅的臉上盪著笑意。他們用吳地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聲音是那麼柔美、語言是那麼親切,真幸福呀!在茅屋外面的空地上,綠草成蔭。屋旁一棵大樹下,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那對老夫婦的二兒子,他正在給雞編織籠子。他編的很認真,真是心靈手巧。在二兒子的左邊,卧著一個兩三歲的頑童,他也沒閑著,瞧:一會兒逗小魚。一會兒剝蓮蓬,那調皮、稚氣的樣子真是人見人愛。在小溪東邊的一片豆田裡,有一個二十幾歲的棒小伙兒,他是老夫婦的大兒子,正揮著汗在田裡辛勤耕作,烈日把它曬得大汗淋漓,但他還是認真地干著……
看著這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樣的一家人,大兒子、二兒子勤勞、朴實,小兒子調皮可愛,真是一個幸福美滿的農家啊!
『肆』 把古詩《秋思》改成一個小故事,(500字)'
詩人張籍離開家鄉,風塵僕僕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秋姑娘就降臨人間,樹葉專枯黃屬,都紛紛落了下來。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無比凄涼、悲哀,張籍禁不住湧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鄉,懷念那些鄉親父老、親朋好友。
張籍想探望家人,想留在故鄉,可是沒有任何辦法,他只能通過寫家信祝福親人:祝父母「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可惜對鄉親家人說的事情太多太多,萬一這次是他與親戚最後一次聯系?如果這次的信沒有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那怎麼辦?此時此刻,張籍的內心是多麼復雜,多麼矛盾。
每當捎信的人剛要啟程的時刻,他還要將信封拆開,唯恐寫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讓父母為自己擔憂,也擔心會不會少寫。有時候甚至不能發現錯誤他也遲遲不肯將信送走。雖然每次這樣時,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會顯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張籍詩人頃刻的心情。
張籍就這樣反反復復地用銳利的目光掃視這封信,從而引出了「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句描寫矛盾、復雜心理的詩句。
『伍』 一首詩改編成一個故事500字左右
原文: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月光下的洞庭湖,顯得十分柔美和諧。銀光閃閃的湖面上沒有一絲波紋,平靜的湖面倒映著天上的秋月,碧空上,一輪明月鑲嵌在天空之中,把清冷的月光灑向湖面,湖光與月光融為一體,令人贊嘆不已。湖面上沒有一絲風,一點聲音,彷彿一面從未打磨過的銅鏡。我登上寶塔,望著洞庭湖湖旁的綠樹紅花;望著洞庭湖上的良辰美景;望著湖中翠綠的君山,山上有著高大挺拔的百年老樹,有名揚中外的名勝古跡,有隱藏在山林中的深山古剎。這洞庭湖銀光閃閃如同一個白銀盤,這翠綠的君山好似一隻小巧玲瓏的青螺。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我忍不住贊嘆道:「真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呀!」
或: 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我來到了最佳觀賞洞庭湖的地方——樓塔。
那天,月亮像一個剛剛熟的香蕉一樣,金黃金黃的,星星像一群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在那墨藍色的天空中跳著屬於她們自己的舞蹈。瞧!月亮正在臭美呢,她對著那面海洋鏡一會兒梳頭,一會兒撲粉。其實啊,那面海洋鏡就是洞庭湖。沒有起風的時候,她就是一面無暇的鏡子,起風的時候,她的臉上就出現了許多皺紋,彷彿一下子蒼老了許多。遠遠望去,一座君山站立在洞庭湖的正中心,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成語:婷婷玉立。
來游覽洞庭的人原來不只我一個,我正陶醉在這怡人的景色中時,竟見到了我的老朋友。瞧!這會兒他正在飲茶呢,還高聲吟道:「真是白銀盤里一青螺啊!」我得到了他的提示後,立刻附和道:「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他立刻舉手稱贊:「好詩,好詩!」
這洞庭魚米鄉,誰不記心中啊!
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裡,我來到洞庭湖前,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我看到那淡淡的月光灑到湖面上,湖面顯得格外和諧。水面上風平浪靜,月光把湖面印的就像一面大大的沒有任何擦痕的銅鏡一般。放眼遠眺洞庭湖,我意外的發現,湖的中央還有一座樹木蔥蘢的「君山」,美麗極了。就好像是潔白的盤子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看到這里,讓我想起了劉禹錫的《望洞庭》,不由得低聲吟誦起來:
湖光秋月兩相和,譚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陸』 把詩改編成故事500字
美麗的西湖大部分環山,重重疊疊的青山把西湖擁在懷里,一座座亭榭樓閣雕梁畫棟,不計其數,西湖遊船上輕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和煦的春風吹得這些遊人昏昏欲睡,怎麼還會記得丟失的北方領土,淪落的舊都!在他們眼裡,杭州就是汴州,沒什麼兩樣。
《題臨安邸》是南宋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政治諷刺詩,該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這首詩就是針對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美麗的西湖大部分環山,重重疊疊的青山把西湖擁在懷里,一座座亭榭樓閣雕梁畫棟,不計其數,西湖遊船上輕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和煦的春風吹得這些遊人昏昏欲睡,怎麼還會記得丟失的北方領土,淪落的舊都!在他們眼裡,杭州就是汴州,沒什麼兩樣。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題臨安邸》表現了當時的社會。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柒』 用古詩編故事500字。
用古詩編故事500字: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採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么一大把年紀,怎麼能挑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裡.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游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麼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裡,李白怎麼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干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里。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里,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飢;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回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穀,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緻,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一隻小船,一位須發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瞭望鬱郁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麼,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麼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里,還是在落日的余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游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岩,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里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捌』 用古詩編故事500字
《李白<靜夜思>的創作過程》
中秋節的午夜
中秋節來了,李白坐在床頭想:唉!城鎮里多熱鬧啊!我隱居山林,此地無人知曉,真孤單啊!突然,李白似乎聽到了悠揚的琴聲,「王維!他不是每年的中秋午夜在此林練琴嘛!不知,去年送他的月光餅吃完了沒有?」琴聲越來越悠揚。李白突然想到:為何不請王維共度中秋節呢?
李白擺宴席
「就請王維!」李白趕緊擺宴席。他找了兩個碗,往碗里倒上白酒。出門踩了一些韭菜,砍了一點柴回家。把柴扔進了火爐里點上火,把一些韭菜放進火鍋里。這時,李白用另一些韭菜和一些面做了一個大大的月光餅,放在了一個大盤子里,端到桌子上,再用筷子把韭菜從火鍋里夾到一個小碗里,捧上桌來。擺好宴席,半個小時過去了。
李白請客
這時,仍然能聽到那美妙動聽的琴聲。李白走出了半圓形拱門,來到了陽台坐在藤椅上,清清嗓子喊道:「王維!」王維聽到了喊聲問:「你是誰?」「是李白!」李白回答道。「哎喲!是李白!」我得去找他!王維想到。順著聲音找去,不久,他看到了一個白色的閣樓。
不眠之夜
李白已在門外等候了,李白請王維上陽台去。王維跟隨著李白上樓,到了一樓卧室旁邊的陽台。兩人把袖子一甩,胳膊搭在桌上,兩人拿起酒杯,碰了一下酒杯,把酒喝掉了。「也不知家裡怎樣了?!」李白嘆了一口氣:「唉!」
李白作詩—靜夜思
「是你看見月光餅想家了?」王維問。李白回答道:「是啊!」「哈哈!別把這事往心裡記!您—既然是詩聖,看著這潔白的月亮,為何不作詩一首呢?」「好呀!就編一首--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如何?」「好!不愧詩聖!好詩!好詩啊!」王維連連誇獎。「哈哈!哈……!」
兩人說說笑笑,一同過了中秋節的午夜。
『玖』 把兒童詩改編成作文500字
有一次,宋朝詩人楊萬里坐著小船路過安仁縣時,透過船艙的窗口,看見兩邊的河岸上覆蓋青青的小草,像鋪上了鮮綠的地毯,到處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切是那麼生機勃勃,那麼欣欣向榮。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艙,佇立在船頭,舉目眺望。這時,春風拂面,花香撲鼻,頓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於是,他張開雙臂,深深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盡情地享受著這春天賜於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陣清脆的歌聲傳入耳中,定睛一看,原來不遠處的河面上還有一隻小漁船,船頭坐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子。他倆一邊劃漿撐船,一邊放聲高歌。過了一會兒,這兩個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隨即又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槳,跑進船艙,拿出一把雨傘站到船頭,將傘撐開。「咦,這時既不下雨,陽光也不強烈,他們拿雨傘干什麼呢?」楊萬里覺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將船靠上前問道:「現在風和日麗,你們為什麼要撐傘呢?」兩個小孩睜大眼睛,歪著腦袋,天真無邪地說:「我們這條船沒有帆,撐開雨傘當帆用唄。這樣,使船既能快速前進,又能省力氣!」楊萬里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點頭,一面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你們倆太聰明了,居然能想出這么好的點子。不簡單,不簡單!」( 波鼎文學 www.tyfjddb.com )
隨後,楊萬里走進船艙,揮筆疾書:「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就這樣誕生了,一直流傳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