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貝多芬的故事200字作文素材

貝多芬的故事200字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1-27 13:25:35

『壹』 寫作文,急需素材,跪求貝多芬的生平事跡

貝多芬相關資料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札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 莫札特的預言不到十年立即應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慘遭鞭笞的童年聲聲疼~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命運下,貝多芬渡過了童年。 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練,程度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弗如。

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遂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後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

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後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此後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札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

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裡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幹」。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崙,但因拿破崙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

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出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一八零八年貝多芬同時發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傑作。

~藏著熱情的火山~

貝多芬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感情,細膩、超凡、和諧、十全十美。貝多芬有意將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號「命運」,一開始的主題動機就是命運之神用力敲門,第六號「田園」更可察覺出貝多芬有意對大自然的描繪第一樂章他即標明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鄉間」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崙攻佔維也納,王子公孫紛紛逃難,貝多芬經濟陷入困境。在戰火彌漫的日子裡,他依然留在維也納,苦心創作,他的「皇帝」協奏曲就是在隆隆炮聲中寫出的。

由於「命運」與「田園」首次演奏並未獲得維也納人民的青睞,貝多芬有心離去前往德國,但因魯道夫公爵、羅伯高維茲王子與金斯基公爵三人極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後,貝多芬寫作「大公鋼琴三重奏」題獻給這些恩人。

~樂聲飛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國革命後歐洲空氣為之一新,個人自由與人權因而確定。貝多芬亦把音樂平民化了,將音樂從貴族中帶入全民化。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崙兵敗,維也納又恢復歡樂的氣氛。一八一二年貝多芬在傷兵救濟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與「第八號交響曲」,非常轟動。他又博得維也納人民的尊敬。

貝多芬從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的慘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作豐富,歷史價值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號交響曲」沒有標題,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熱情奔放的終樂章。「第八號交響曲」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達觀而超然的態度瀏覽人生。

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時他已屆壯年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悟,此後寫作的音樂,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庄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這全是有內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

~樂聖不擅人間事~

由於弟弟卡爾一八一四年去世,貝多芬又負起了監護養育侄兒的責任。但領養過程與事後侄兒給他帶來的問題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總之他無法將愛心轉移到他侄兒身上。貝多芬對與人如何相處的道理完全崩潰。

樂聖貝多芬變得更加消沈,同時身體狀況更加嚴重,經濟十分拮據。那時他正全力創作兩大作品--「庄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前曲是為了魯道夫被任命為大主教登基典禮時演奏的使用。正因責任重大,他花了約五年的時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將他的聲望又推到新頂點。

「第九號交響曲」的「快樂頌」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詩「快樂頌」。他早年就有此念頭,經過了三十二年終於達成心願。「第九號交響曲」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與歡欣。

「第九號交響曲」預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烏姆勞夫指揮。 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對聽眾指導。當全曲演奏甫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

這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時日就度過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裡。他那即將遠離塵世的心靈,反而趨於寧靜。這時貝多芬好像在稀薄,純凈的高空中,俯視自己即將拋開的世界。寫作了五首最後的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樂是他最後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後的春雷響起了~

貝多芬的餘生已經不多,單是一八二六年就動了四次手術,但病情未見好轉。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維也納突然下了一場大風雪,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此時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根據古老的記錄,貝多芬的葬禮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約有兩萬名以上的維也納市民參加護送到舉行追悼彌撒的雅瑟爾教堂......

『貳』 關於外國名人的作文素材的段落,二百字左右,越多越好

祖父是當地大公的樂長,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僕,一個廚子的女兒。一開始,人生對於他就顯得是一場苦鬥。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不惜用暴力迫使他學習。4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鍵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裡,幾乎被繁重的作業壓死。經濟生活的重擔過早地壓在這個少年的身上,他不得不為怎樣掙取每日的麵包操心。11歲,他加入戲院樂隊,13歲,他當大風琴手。17歲時,他熱愛的母親死於肺病,貝多芬從此成為一家之主,負起兩個弟弟的教育責任。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為他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甚至不能把養老金交他本人收領。這些可悲的事實在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當時的波恩大學是新思想的集中點。1789年5月14日,他報名入學,聽有名的奧洛葛·希那哀特講德國文學──他是雅各賓黨的一方首領。當波恩得悉巴士底獄被攻陷時,希那哀特在講壇上朗誦一首慷慨激昂的詩,鼓起了學生們如醉如狂的熱情。大革命征服了世界,也征服了貝多芬。後來雖然他居住的奧國與革命的法國關系很緊張,但貝多芬仍和法國人有親密的來往。他擁護共和的情緒愈加堅定,這在他以後的生活中發生了有力的影響。
來到你聖潔的殿堂里。
你的威力,
能把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
在你溫柔的翅膀之下,
世界兄弟!」
這是德國大詩人席勒一首著名的詩,名叫《歡樂頌》。說它著名,並不僅僅席勒是它的作者,也不僅僅是這首詩寫得很好,更為重要的原因,那,這首詩成為一首著名的交響樂《第九交響樂》的一部分,樂曲優美的旋律飛向了世界各地。
貝多芬

『叄』 求一些比較冷僻的作文素材,屈原貝多芬居里夫人愛迪生李白陶淵明什麼的別來了,都用爛了。最好是古書,有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簡介:
《史記》(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1]「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壁」
作者簡介:
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芝川鎮)人。著有《史記》,《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司馬遷賦》八篇;  

司馬遷
《隋書·經籍志》有《司馬遷集》一卷。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後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十多年後,終於完成。
司馬遷早在20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跡,了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軼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
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38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機會閱覽漢朝官藏的圖書、檔案以及各種史料。他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國第一部歷書《太初歷》完成,司馬遷就開始撰寫《史記》。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而被關入監獄,並處以宮刑(當時叫腐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直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記》全書得以完成。作者年表
公元前145年(漢景帝中元五年),生於龍門。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6歲,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談為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漢武帝建元五年),10歲,在夏陽耕讀。《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陽,年十歲,則誦古文。」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11歲。竇太後死,漢武帝罷黜黃老之言,發動尊儒。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元光元年),12歲。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時在夏陽耕讀,時在長安求學。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元朔二年),19歲,從夏陽遷居長安。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孔安國為侍中。
公元前126年(漢武帝元朔三年),20歲,開始外出遊歷,回長安後,為漢武帝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元封元年),36歲。漢武帝封禪泰山,司馬談病死洛陽。司馬遷到泰山參加封禪。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38歲,正式做太史令,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42歲,《太初歷》完成,開始編寫《史記》。
公元前99年(漢武帝天漢二年),47歲,漢武帝攻打匈奴,騎都尉李陵投降。司馬遷為其辯護,下獄,遭宮刑。(不過《史記》一半左右都是在他入獄的時間中完成的)
公元前96年(漢武帝太始元年),50歲,漢武帝改元大赦。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征和二年),55歲,《史記》全書完成。
寫作背景: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秘力量,而是重視天人之間關系的演變,從而了解 「古今之變」 的關鍵,探求出歷史動態發展變化的層面,最終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司馬遷為了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宏願

『肆』 貝多芬作文素材

我心中的巨人是貝多芬作文
名人,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詞,只要回被人熟知,就可以稱為名答人吧,比如為偉人、科學者或者專家學者之類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會那麼一兩個尊敬甚至崇拜的名人,我也是,我心中的名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全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
雖然他失聰,但是他於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說明他沒有放棄他深愛著的音樂事業,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正是我崇敬他的原因。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越的音樂天賦、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為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動和最進步的思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他的九首交響曲像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我崇敬他的叛逆氣質,崇敬他的堅強性格,崇敬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崇敬他對社會的責任感......
我心中的名人,他叫貝多芬。

『伍』 貝多芬作文素材

[貝多芬作文素材]
不要向挫折輕易言敗,貝多芬作文素材。這是快樂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喪失了聽力,這對他來說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戰勝了失去聽力給他帶來的重重阻礙,從痛苦的堅岩中發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他抗擊挫折的決心在旋律中躍動,他沉迷音樂的快樂在音符間流淌。於是,貝多芬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2004年全國卷2高考滿分作文《快樂人生》)【所用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4年全國卷2高考作文題)【素材點撥】這兩段文字通過貝多芬這個典型的例子,水到渠成、層次清晰地點明了把握住歡樂的雙槳,勇於面對挫折的漩渦你才能發現全新的人類。文章引述事例恰到好處,點中了觀點的關鍵之處。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聽力是何等的重要,而貝多芬卻失去了聽力,這的確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是,貝多芬卻能夠從中發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沉迷音樂之中,演繹了一個快樂的人生。例子精當,觀點鮮明,顯示了這位考生較強的駕馭文字的功力。【素材展示2】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里盡情跳躍;居里夫婦拋開了名利的紛擾,在科學的世界中邁出了更深遠的步伐;陶淵明忘卻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採菊……他們在人生路上輕松徜徉,嗅著人間的芬芳。(2005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輕鬆起跑》)【所用話題】跑的體驗(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題)【素材點撥】這一小段作者扣住跑的體驗這一話題,用貝多芬等名人的例子,概括地闡釋了在人生路上輕鬆起跑的主題。特別緊緊抓住了輕松二字,雖然貝多芬失去了聽力,但是他仍然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在音樂的國度里盡情跳躍。顯得是何等的輕松!這樣,使得文章不枝不蔓,雖惜墨如金,但是又能突出主旨。這樣寫,既緊扣了標題,又深入地闡述了主旨,同時還做到了行文的簡練。真是一舉而多得。【素材展示3】我問貝多芬,他好像伸出手指,在鋼琴上撥弄,琴聲悠揚,飄進我的耳鼓。我的心隨著音樂飛向遠方,作文素材《貝多芬作文素材》。突然,琴聲的節奏好似發瘋了,沖上山巔,我的心也隨之上升,直入雲霄;猛地,琴聲似乎低沉起來,我的心也隨之跌入低谷,掉進浩瀚的大海水。最後,琴聲又恢復了溫暖與和諧,讓我頓時覺得心情舒暢,全身舒展。我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微笑著走開。

『陸』 關於生活挫折素材的作文

貝多芬的故事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

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

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

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

》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華羅庚。初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物理園 > 物理史話
文:朱琳琅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柒』 我想找一些富有哲理的名人故事 為自己的寫作找素材 謝謝各位啦

高爾基吃閉門羹

大文豪高爾基永遠想不到他也有被人拒之門外的遭遇,要知道,他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招牌啊。
高爾基旅遊時迷路了,晚上走到中國邊界一個小村莊里,當時正下著大雪,他已經冷得受不了,終於看到人家,就去敲門要求住宿。
一個老太太在屋裡大聲問:「你是誰?」
高爾基說:「阿里克謝·馬克希·莫維奇!彼什科夫!」
「人太多了!」老太太「嘭」地關上了剛剛打開的門。
高爾基只好無奈地留在了門外。

雨果的標點

雨果把《悲慘世界》的手稿寄給編輯部後,很久沒有得到消息,他有些著急,就寫了封信去追問。信是這樣寫的:
「?——雨果」
編輯部的回信很快來了,上面寫的是:
「!——編輯部」
信收到後不久,《悲慘世界》這部名著就問世了。
毛姆的廣告
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成名之前,生活非常貧困,雖然他出版了一部很有價值的書,但出版後無人問津。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毛姆別出心裁地在各大報刊上登了如下的徵婚啟事:
「本人喜歡音樂和運動,是個年輕又有教養的百萬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說中主角完全一樣的女性結婚。」
幾天之後,全倫敦的書店,毛姆的書一下子脫銷了。

托爾斯泰的忍耐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擁有無數崇拜者,他的話甚至被奉為至理名言,而除了名譽、地位,他和他的夫人還共同擁有豐厚的財產和可愛的孩子。看起來,沒有任何人的婚姻能比他們的更美滿了。
但是托爾斯泰漸漸對自己所謂高尚的寫作感到厭惡,他改寫小文章,宣傳和平,呼籲消滅貧困,還將自己的地產贈送給別人,追求簡朴清苦的生活。然而妻子一如既往地揮金如土,追求虛榮奢侈,結交社會名流,並且對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惱火。托爾斯泰要放棄他的所有版稅,她卻希望丈夫所寫的著作都變成金錢。一旦托爾斯泰反對,她就立即發狂咆哮,在地上打滾,甚至拿出鴉片要吞下去聲言自殺,或跑到井邊做跳井狀威脅丈夫。
有幾次托爾斯泰都決定再也不見妻子,可每到這時,妻子會跑過來抱住丈夫的雙膝,求他再次朗讀五十年前在日記中贊美她美貌與他們愛情的語句。托爾斯泰讀到那些話,總是會心軟。
但是,妻子的依然如故終於讓托爾斯泰再也不能忍受。在1910年10月的一個風雪之夜,82歲的托爾斯泰獨自離家出走了。11天以後,托爾斯泰患了肝炎,死在一個車站里。
人生中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同樣的,為別人推開一扇門就是給自己留下一條路。相同的,一個充滿人性溫暖的小故事,也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蘇格拉底的遺憾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沒能給他尋找一個最優秀的閉門弟子。

事情是這樣子的。蘇格拉底在風蝕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那位平時看來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拉格底慢慢悠悠的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這樣的人。」「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半年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了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擱、給丟失了……」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後悔、自責了整個後半生。

生命的價值

在一次研討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起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說著,他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而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有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生命的價值不因我們身份的高低而改變,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自身!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捌』 貝多芬的作文素材

[貝多芬的作文素材]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貝多芬的作文素材。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祖父叫魯特維克,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團長,父親是一個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親是一個女僕,一個廚子的女兒。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分,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像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把他一人和提琴關在家裡,或整天逼在羽管鍵琴旁邊練習。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公認的最像貝多芬Beethoven的畫像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Christian Gottlob Neefe,1748-1798)的助手。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 。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很快地便贏得了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別是即興演奏)的稱謂。以後,他先跟弗朗茨·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1732-1809)學習,後來跟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Johann Albrechtsberger,1736-1809)和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1825)等人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石膏面模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鄣幕.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同一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被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絲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於創作的准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愴》、《月光》鋼琴奏鳴曲和克羅采小提琴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後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Pianoforte貝多芬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年26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貝多芬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第三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Desk"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作文素材《貝多芬的作文素材》。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月光曲》、《悲愴鋼琴奏鳴曲》、《庄嚴彌撒曲》,《命運》等等,這些都是擺脫古典主義、展現自由、熱情奔放的美麗樂章。 [編輯本段]貝多芬的創作生涯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 A portrait of the 13-year-old Beethoven貝多芬一出生就開始了他與命運的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賦,總是把他當作神童一樣四處炫耀。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洋琴是一種形式和組織都類似於鋼琴的樂器,是在鋼琴出現之前的一種鍵盤樂器)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裡。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他學習。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他總算不厭惡音樂,這是非常幸運的事了。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 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 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貝多芬作為鋼琴家所具有的嫻熟技巧給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他不久就成為一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頗受歡迎,二十五六歲時就能輕而易舉地把作品賣給出版商。 Beethoven_house_of_birth出生地貝多芬將近而立之年時就有了失聰的先兆,這位年輕的作曲家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這是可想而知的。一時間他竟想到了自殺。貝多芬不斷地譜寫出大量的音樂作品。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對當時音樂觀眾所喜聞樂聽的音樂的關注日漸減少。但是他卻在不斷地獲得成功。貝多芬快到50歲時已經完全耳聾。結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變得更加孤獨怪癖。他並不象先前那樣多產,而且作品也給人以詰屈聱牙之感。那時他主要是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來觀眾而作曲。據說,他曾對一位批評家說,他的作品不是為你而是為未來的一代而創作的。如果說這位超乎時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飽嘗了失聰的辛酸,不如說那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最無情的嘲弄;如果說貝多芬不顧失聰的痛苦,以一種超人的毅力繼續保證了作品的質量,那麼這就是一種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功績。但是事實比想像的還要出人意料:實際上貝多芬在完全失聰的歲月里,譜寫出的樂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準。一般人認為他在晚年的歲月里創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他1827年在維也納去逝,終年57歲。 Beethoven_death_mask塑像貝多芬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響曲,32部鋼琴奏鳴曲,五部鋼琴協奏曲,十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一系列弦樂四重奏曲,聲樂曲,劇樂曲,以及許多其他樂曲。但是和他眾多的樂曲的數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質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像和奔放的感情有機地融為一體。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動了人們的心弦,他們再也不認為器樂是一種次要的藝術。貝多芬是一位頗具有創造性的作曲家,他給音樂帶來的變化中有許多已經產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擴大了管弦樂隊的規模,增加了交響曲的長度,擴大了它們的領域。他證明了鋼琴具有極其廣泛的用途,為使它成為第一流的樂器做出了貢獻。貝多芬代表了音樂從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轉變。他的作品給許多富有浪漫色彩的樂曲帶來啟迪。貝多芬對許多後來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包括各種風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納、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還為柏遼茲、古斯塔夫·馬勒、斯特勞斯等許多人開辟了道路。雖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幾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貝多芬的樂曲比巴赫的樂曲擁有范圍更廣、數目更多的聽眾,而且貝多芬做出的眾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對後來的音樂發展具有更為深刻的影響。貝多芬的交響曲創作多採用擴充的奏鳴曲形式,他的創作構思寬廣、宏偉,思想深邃,形象對比鮮明,豐富多樣,在曲式的處理上都達到了作品整體上的高度統一,在創作之中把原交響曲中的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改為諧謔曲,把歌劇中對人世間矛盾沖突通過斗爭取得勝利的戲劇性表現手法運用到交響曲中,在第九交響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擴大了交響曲的表現能力與氛圍。另外,在交響曲的創作中,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確立單簧管在樂隊中的地位,在第九交響曲中使用四支長號等等,形成了一個新穎的風格,開始了一個新的領域,用這種創新的音樂形式充分表達了他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進步思潮,將歐洲古典樂派的音樂發展到了最高峰,開創了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 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越的音樂天賦、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斗爭到勝利、 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 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 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貝多芬的作文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玖』 《貝多芬》作文100字

貝多芬我們都不陌生。一位不向挫折輕易言敗的英雄;一位值得我敬仰的英雄;一位劃時代的英雄!

對!就是他!—貝多芬!生活在一個暴力的家庭,上天待他如此不公,就在他一帆風順之際,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聽力是何等的重要。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挫折,但是,貝多芬能夠從中「發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沉迷於音樂之中,演繹了一個快樂的人生!

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里跳躍,數不清的不眠之夜,數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就在那瞬間悄然無聲,那原本跳動的音符也在那一剎那沉寂了。貝多芬把音樂視為了生命,甚至高出於生命,就在那個無聲的世界裡,他拉近了與心的距離,讓人們感覺到執著於音樂的心在呼吸。

面對困境,昂首挺胸的貝多芬啊!不就是以為英雄嗎?貝多芬他堅信,生命的強者完全可以握住命運的咽喉。在曲折的音樂長那原本跳動的音符也在那一剎那沉寂了。貝多芬把音樂視為了生命,甚至高出於生命,就在那個無聲的世界裡,他拉近了與心的距離,讓人們感覺到執著於音樂的心在呼吸。

我們有時不也與貝多芬一樣嗎?面對困境,就是保持一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嗎?面對挑戰,不就是保持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精神嗎?

貝多芬的一生都是在與命運挑戰,時間抗爭,他是時代的兒子,更是一位英雄的化身!他的身影一直映照在我的心頭,他的精神將永垂不朽!英雄的名稱賦予他,貝多芬當之無愧!

『拾』 關於挫折的名人事例200字

1.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2.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3.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後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鑽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後……
4.莎士比亞,為了謀生,為了追求他所熱愛的戲劇事業,獨自一個人來到倫敦闖天下,初到倫敦時,他舉目無親,人地兩生,到處碰壁.後來總算進入了一家印刷廠做工.在剩餘時間,他不顧一天的勞累,每天到倫敦各戲院去尋找工作,後來也如願以償.他認為:環境越惡劣,越能錘煉人的意志和聰明才幹.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功,登上了「戲劇大師」的寶座.
5.被稱為東方鴻儒的季羨林,他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當自己長到四五歲的時候,對門的寧大嬸和寧大姑,每到夏秋收割莊稼的時候,總帶我出去很遠的地方,到別人割過莊稼的地里去拾麥子或者豆子、穀子.一天辛勤之餘,可以揀到一小籃麥穗或者谷穗.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穗比較多,母親把麥粒磨成粉,做了一鍋面餅子,我大概吃出味道來,吃完了飯以後,我又偷吃了一塊,讓母親看見了,她趕著要打我.我當時赤條條渾身一絲不掛,就逃到房後,往水坑裡一跳,母親沒有辦法來捉我,我就在水中把白面餅吃光」他又說,「現在寫這些還有什麼意思!但它使我終身受用.有時能激勵我前進,有時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不計較,難道同我小時候的這一些經歷沒有關系嗎?」接著他又說:「我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那樣溺愛子女,也頗不以為然,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花朵當然要愛護,但愛護要得法,否則,無異於是坑害子女」.
6.德國音樂大師巴赫,他9歲時就失去了母親,第2年又失去了父親,成了一個孤兒.為了學習音樂,十幾歲的孩子,沒有旅費,一個人步行400多公里到漢堡去拜師求藝,為了學習名家名曲,想借他哥哥的曲譜,可他哥哥執意不同意,他偷偷抄曲譜,一抄就是半年.他哥哥不支持他學音樂,可他對音樂情有獨鍾,矢志不渝,含辛茹苦,勤奮追求,終於獲得成功.所以,有人說他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
7一代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為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
8.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9.司馬遷,他由於李陵一案身受宮刑,蒙受大辱,但他終於頂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巨著——《史記》.
10.現代的華人張士柏,他經歷了從游泳健將到高位截瘓的巨大變更,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沙和尚啊0012 2014-09-28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