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故事五十個字
1. 貝多芬的故事,不超過30字
2011-12-4 15:08 滿意回答 貝多芬出生於德國的波恩。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神童,從小就掠奪了他上學,玩耍,休息的時間,強迫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性情暴躁的父親常常半夜將貝多芬從床上拖下來練琴。
當貝多芬11歲時,有幸遇上了一位循循善誘的好老師——作曲家聶費。聶費不但發現了貝多芬的天才,還幫助他熟悉了很多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培養了他對民間音樂以及對國文學的興趣,並指導他完成了最初的幾首音樂作品。
1803年,血氣方剛的貝多芬受法國大革命的鼓舞,創作了他的第三交響曲,命名為《波拿巴交響曲》。在樂譜的封皮上還寫著「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當時貝多芬將拿破崙看作革命的象徵。當1804年12月傳來拿破崙稱帝的消息,貝多芬憤怒地將樂普封皮上「波拿巴」的名字,改為《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的晚年十分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屈服。在已經耳聾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第九交響曲》又稱《合唱交響曲》。首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出獲得巨大成功。然而,在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時,他卻完全聽不見,還是一位女歌手含著淚,拉著他的手轉向觀眾時,他才發覺。這首曲子的表演多達五次,超過了當時皇族演出三次的記錄。追問早過時了,哼╭(╯^╰)╮!
2. 貝多芬簡介(50字以內)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2.17-1827.3.26,男,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聖。
(2)貝多芬的故事五十個字擴展閱讀
1793年,貝多芬改向莫扎特摯友,作曲家與教師J·B·申克學習對位法及音樂理論 。
1794年,開始師從聖斯蒂芬大教堂阿爾布萊茲貝格學習對位法,向宮廷音樂總監安東尼奧·薩列里免費學習作曲;
由於海頓忙於作第二次赴英演出的創作準備,師生兩人性格不同又有音樂思想上的分歧,貝多芬向海頓的學習終於1794年中止
1796年8月,在《維也納雜志》上發表了貝多芬贈送給海頓的三首鋼琴奏鳴曲(Op.2);同年開始出現耳聾現象
1796至1797年創作完成《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15),並於1798年在捷克布拉格首演。1799年,霍夫敏斯托於年底將貝多芬的《c小調第八(悲愴)鋼琴奏鳴曲》(Op.13)予以出版
1800年4月,《第一交響曲》(Op.21)、《降E大調七重奏》(Op.20)在維也納皇家宮廷音樂會首演
1801年,創作完成《升c小調第十四(月光)鋼琴奏鳴曲》(Op.27 no.2),題獻給朱麗塔·吉米爾茨伯爵夫人;同年還完成了《弦樂五重奏》(Op.29)、《弦樂四重奏》(Op.18)
1802年,到海利根施塔特度夏,貝多芬已完全聽不見聲音,同年10月初給自己的兄弟寫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完成《第二交響曲》,並重返維也納。
3. 貝多芬的故事5O字左右。
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從小就被爸爸逼著練習鋼琴,八歲歐洲巡演專。為了生計,它當了宮屬廷樂師,接受了樂師長的教誨,初步懂得了交響樂中各種樂器的特點和作用。青年時到維也納拜訪莫扎特,得到評語:「未來的音樂家」。後經歷了喪母、失戀、耳聾的打擊,卻在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後,吶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屈服!」並立即完成《田園》(第六)交響曲。此後一直頑強創作。培養了學生車爾尼、舒伯特。他一生沒有愛情,卻把自由與歡樂灑向人間,他開創的浪漫古典風格影響了歐洲近百年的作曲家。
4. 貝多芬的人生經歷五十字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舉足的作用,被尊稱回為「樂聖」。貝答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為流傳的交響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
5. 像丑小鴨的貝多芬故事50字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鋼琴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裡。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 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於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像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願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乾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於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 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間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交談。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麼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子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連忙說:『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貝多芬聽到這里,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彈起盲姑娘剛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銀紗。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裡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裡,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斗,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准備向里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里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里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他們;他說過一些話,顯示他心裡對他們的感激,但這種感激並不授權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6. 貝多芬的故事50字
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從小就被爸爸逼著練習鋼琴,八歲歐洲巡演。為了生計版,它當了宮廷權樂師,接受了樂師長的教誨,初步懂得了交響樂中各種樂器的特點和作用。青年時到維也納拜訪莫扎特,得到評語:「未來的音樂家」。後經歷了喪母、失戀、耳聾的打擊,卻在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後,吶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屈服!」並立即完成《田園》(第六)交響曲。此後一直頑強創作。培養了學生車爾尼、舒伯特。他一生沒有愛情,卻把自由與歡樂灑向人間,他開創的浪漫古典風格影響了歐洲近百年的作曲家。
7. 關於貝多芬的兩個小故事50字
一、艱難磨難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一個經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僕。
艱苦的童年生活沒有讓貝多芬像莫扎特兒時那樣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那麼悲慘而殘暴。
父親想發掘他的音樂天斌,把他當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滿四歲,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釘在鋼琴前面.或者和提琴被關在家裡,幼小的他幾乎被繁重的練習壓垮。貝多芬也曾一度厭倦了音樂,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
少年時代,貝多芬過早地擔當起了生活的重擔,開始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天的麵包。十一歲時,貝多芬加人戲院樂隊,領取每月徽薄的工資來補貼家庭生活的開支。
十七歲那年,他失去了他熱愛的母親。母親是因肺病而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感染同樣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裡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殘酷的優郁。
這一年,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經常酗酒的父親喪失了主持門戶的能力.同時,也揮祖盡了家裡的積蓄,人們只好把父親的養老金交給貝多芬管理。這些可悲的事實給貝多芬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童年的貝多芬是如此的悲慘,青年的貝多芬更是痛苦萬分。二十五歲以後,疾病的惡魔就開始叩問貝多芬了,並且像鬼魂附體一樣纏在他身上不再退隱。
1796年至1800年間,耳病開始顯現出來。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響,他的內心也受到劇烈痛楚的折磨。聽覺越來越衰退,最後他的雙耳完全失聰。
這給貝多芬的生活、愛情已經音樂創作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好幾年,他躲著不與人見面,獨自守著耳朵失聰這個可怕的密碼,隱忍著巨大的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折磨。
晚年時,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這期間,他沒有經濟來源,被逼得四處向好友求援,已解決生計問題。按他自己的話說:「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二、逸聞趣事
一次,貝多芬走進一家長館就餐,剛坐下來就聚精會神地構思他的樂章。他構思完畢以後,高興地把服務員喊來說:「算賬。多少錢?」
服務員先是一愣,接著撲的一聲笑了,說:「先生.您還沒有吃東西呢,怎麼就要付錢呢!」1812年,德國文藝界的兩位巨人貝多芬和歐德在波希米亞人的浴場相遇。
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現在第一次見面,他希望能從這位大詩人的智慧和詩才中進一步探索他的靈魂,從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當他們熱烈敘談時,皇後、太子和一群侍臣從他們身邊走過。貝多芬從來就對這類人深惡痛絕,因此,當太向他脫帽致敬,皇後也向他點頭招呼時,貝多芬卻把頭一昂,裝作什麼也沒有看見一樣。
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趕忙抖抖身上的灰塵,整整衣領,把帽子脫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後、太子彎腰致敬。
這時,貝多芬只覺得先前心目中這,位詩人的高大形象頓時土崩瓦解。當那辭皇族浩浩盪盪地走過去了以後,貝多芬幾乎用吵架的聲調對歌德說:「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茲》《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個庸俗的人。」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一面。
三、練琴的故事
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鍾聲都已經敲了12下了,貝多芬還在練習,他必須等到父親回來檢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覺,母親看著眼睛眯成一條縫的貝多芬,垂憐的對他說:「孩子,都12點了,先去睡覺吧。」
「不行,爸爸等會回來看見我沒有練琴,會打我的。」媽媽對這個酒徒的丈夫也沒有辦法,只好抱著貝多芬在琴邊流淚,很快,貝多芬在母親的懷抱睡著了,媽媽便把他抱上了床。
當鍾聲再次敲響的時候,貝多芬的酒徒父親回來了,「那個小兔崽子呢,怎麼不練琴了?」「你不看看都幾點了,還讓孩子練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罷休啊?」
對,你說的對」貝多芬父親一邊說著,一邊來到貝多芬床邊,把貝多芬提了起來,母親怎麼攔也攔不住。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邊彈,一邊閉著眼睛,盡管如此,貝多芬的琴聲還是十分流暢自然。
「行,這還有點莫扎特的樣子。」父親在一邊高興的說。
四、註定的藝術家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台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
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後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贊!」
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可惜此後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後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
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為音樂僕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五、扼住命運的咽喉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干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最可怕的遭遇!」
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於事,他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鍾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
貝多芬立志要在餘生中從事音樂創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後,他終於創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
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崙的,但他聽到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塗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8. 貝多芬事跡50字
1.貝多芬在一個地方開音樂會,傍晚他在街上走,聽到一家兄妹倆對話,妹妹是版個盲女,她說想去聽貝多芬的音樂權會,但門票太貴,買不起。貝多芬就進去屋子為她演奏了一曲《月光》。這個故事是1990年版小學課本上的。
2
。貝多芬,晚年失去聽力,用頑強的意志繼續寫樂譜,他用嘴叼著湯匙感受鋼琴的震動。來寫交響樂
《英雄》
9. 兩個關於貝多芬的事跡各50字
1.貝多芬在一個地方開音樂會,傍晚他在街上走,聽到一家兄妹倆對話,妹妹是個盲專女,屬她說想去聽貝多芬的音樂會,但門票太貴,買不起。貝多芬就進去屋子為她演奏了一曲《月光》。這個故事是1990年版小學課本上的。 2 。貝多芬,晚年失去聽力,用頑強的意志繼續寫樂譜,他用嘴叼著湯匙感受鋼琴的震動。來寫交響樂 《英雄》
10. 貝多芬的故事(50字左右)
貝多芬故事一:4歲的貝多芬被父親逼著學習鋼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強制性手段將他培養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
貝多芬故事二:8歲的貝多芬師從宮廷老管風琴師H·伊登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及管風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台演出 。
貝多芬故事三:11歲的貝多芬輟學,進入波恩劇院樂隊當小樂師,有機會師從選帝侯宮廷管風琴師、指揮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聶弗,聶弗是位啟蒙運動的參與者,對貝多芬一生影響很大 。
貝多芬故事四:13歲的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但無薪俸;同年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
貝多芬故事五: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贊賞;同年結識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他是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
(10)貝多芬的故事五十個字擴展閱讀: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