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小人的故事
『壹』 歷史上被小人諂害的著名人物故事
趙高誣告李斯謀反
自從陳勝、吳廣起事後,各地義軍此內伏彼起。這時,容秦二世聽從郎中令趙高的建議,深居宮中,一切政事都由趙高決斷。趙高與李斯有夙怨,趙高就趁機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又誣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與義軍私通。李斯想上書申辯,卻被趙高扣下。趙高派人四處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對李斯嚴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認罪,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斬於咸陽,並夷滅三族。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決斷。
李斯(?-前208),戰國末期楚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李斯協助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他反對「以古非今」,提議焚書坑儒。他還按照秦始皇的命令,為統一文字、法律、貨幣及度量衡作出了卓越貢獻。後因趙高的誣陷而被腰斬於咸陽。
『貳』 姜餅小人的故事
有人說姜餅屋起源於德國格林童話的《糖果屋》,也有人說是因為在西方古代,「姜」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人們只捨得在聖誕節這樣重要的日子把它加入蛋糕、餅干中以增加風味。久而久之,姜餅就成了與聖誕節關聯的點心。
漸漸的姜餅成為童話故事的素材,十九世紀初期,德國民間開始流行製作各種造型的姜餅屋,並逐漸成為聖誕節應景的食物,意義相當於我國的年糕!
屋頂高聳,積滿白雪的姜餅屋,牆面、屋頂全部用真正的姜餅打造,繽紛美麗,就象是人們夢中的童話世界。英國流傳著一個說法,未婚女子吃下姜餅,即能遇見理想的伴侶。
懷著興奮的心情跑到武昌新世界百貨18樓也就是鵬程國際A座18樓武漢帝愛歪蛋糕巧克力玩吧,做姜餅屋,從准備原料到開始製作,心裡都有著孩子般的期待,就彷彿是在建造自己的夢想國度,忙碌了一個上午才完成製作,拍過照已是午後兩點,都忘記自己還沒有吃午餐哩。
據說有一個傳說,你只要想要什麼東西,就要在家裡放一個姜餅屋的模型然後每天對著它許願,你的願望就會成真!
『叄』 關於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門下有一個食客叫馮諼。有一次孟嘗君叫他去薛地討債,馮諼問:「收完後買什麼東西給您呢?」孟嘗君回答說:「我缺什麼你就買什麼吧!」馮諼來到薛地,把債戶召集起來說:「孟嘗君不要還債了。」
債戶們喜出望外,把債據全部燒掉了。馮諼趕著馬車回來了,孟嘗君問他:「怎麼樣?」馮諼回答:「全部收完。」「買什麼東西回來了?」馮諼回答:「您叫我買您沒有的東西,珍珠、寶貝、馬匹、美女您有的是,所缺的就是一個『義』字,所以我給您買了一個『義』字回來了。」
接著,把燒毀債據的事說了,孟嘗君聽了非常生氣,但也無法挽回了。時隔一年,孟嘗君遭了大難,被免去了相國的職務,只好遷居到薛地去。到那裡後,看見百姓們歡迎。孟嘗君非常感動,對縫宣說:「你給我買的『義』字,今天我才看見呀!」
(3)避免小人的故事擴展閱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出自《論語·里仁》。
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
出現「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心思想的存在。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做什麼不做什麼君子都是「義之與比」後才為之的。君子轉物。
『肆』 小人 君子的故事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君子的故事: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2、小人的故事a:西漢江充,是小人中最有「魄力」的一個。他先是攪得趙王父子不得安寧,為報復私怨,誣告趙太子穢亂後宮,導致趙太子險些被漢武帝判了死刑,雖赦其死罪,太子地位卻被廢。後又蠱惑漢武帝,挑唆其父子關系,製造大量冤假錯案,最後逼得太子造反被殺。這場大亂,史稱「巫蠱之禍」,不僅白白死了好幾萬人,就連漢武帝自己也弄得骨肉相殘,國家險些
小人的故事b:龔半倫是無法繞過去的一個「著名」小人。他的父親龔自珍是清代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愛國詩人,萬萬沒想到,兒子龔半倫卻賣國求榮,成了英法侵略軍火燒圓明園的幫凶。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所以焚掠圓明園者,因有龔半倫為引導。英以師船入京,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取金玉重器而歸。」為一己私利,不惜引狼入室,害宗滅族,燒毀「萬園之園」,龔半倫死後禁止埋入祖塋。覆亡。
『伍』 想看幾段對付小人的小故事
第一,盡量不要得罪小人
生活中我們寧可得罪君子,而決不可得罪小人。因為小人是得罪不起的。小人特別善於琢磨別人,敢於為極小的恩怨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一旦被小人盯上,那會很麻煩的。我們或許可以從唐朝名將郭子儀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安史之亂」平定後,功高權重的郭子儀並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非常小心謹慎。有一次郭子儀正在生病,有個叫盧杞的官員前來探望。此人乃歷史上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時人都把他看成是個活鬼。正因為如此,一般婦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儀聽到門人的報告,立即讓家人避到一旁不許露面,他獨自客廳待客。盧杞走後,姬妾們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 「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的病,你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著說:「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心存忌恨。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後來,盧杞當了宰相,極盡報復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除掉,唯獨對郭子儀還比較尊重。 不得罪小人,能夠使自己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和麻煩。
第二, 君子不和小人相鬥
為什麼君子不和小人相鬥呢?因為小人是不受道德規范約束、不講游戲規則的。
有這樣一則關於小人的故事:一個狡猾的小人為證明德爾斐的神示是假的而與另一個人打賭,到了約定日期,他手裡拿著一隻小麻雀並藏在外衣下。他走進廟里,在神的前面,讓神說出他手中拿的東西是是活。小人想,如果神說他手裡的東西是的,他就拿出活著的麻雀給神看;如果神說是活的,他就悄悄捏麻雀,再拿出來給神看。神識破了他卑鄙無恥的詭計,對他說:「小子,不要自作聰明了!東西在你手裡,是是活還不是你說了算!」
小人無德無信,從不按游戲規則出牌。為了達到目的,小人會不惜採用下三濫的流氓手段。君子和小人不是按照同一個游戲規則鬥法,所以君子是很難斗得過小人的。
第三,以君子之道對待小人
必須和小人正面交鋒時,應當堅守君子之道。對付傷害自己的小人,切不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小人的手法對付小人,聽起來好象蠻有道理。孰不知在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在別人的眼中也會被誤認為是小人的。認識小人是個過程,他陷害你的過程是他本性暴露的過程。用君子之道對待小人,也是大家認識你認可你的過程。公眾自有他們判斷是非的標准,人心是一桿稱。小人多行不義,遲早會被大家認識到他的嘴臉。小人一旦被大家所識破,自然就會失去市場,成為過街老鼠。
第四, 遠離小人
首先,遠離小人,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小人利用。小人最善於捕風捉影,撥弄是非。遠離小人,不聽小人的鼓噪,不受小人的蠱惑,不被小人所利用,自己也會少犯錯誤。
其次,遠離小人,可以有效地避免成為小人傷害的目標。和小人接觸中, 你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件小小不然的事情都完全有可能被小人信手拈來,大做文章,從而使你受到傷害。因此,盡量離小人遠點,最好不要出現在小人的視線里,才不會給小人留下陷害自己的機會。
再次,遠離小人,才不會讓自己流於低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小人靠的太近,會受到小人的耳濡目染,同時也有損自己的人格形象。小人是社會上的一股污濁之氣,驅之不去,陰魂不散,千百年來一直腐蝕著社會。雖然小人得勢只是一時,但是那些陰險小人還是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煩惱。
讓我們鄙視小人,讓我們遠離小人。
對待心術不正的小人,要做到對他們嚴厲苛刻並不難,難的是不去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要做到對他們恭敬並不難,難的是遵循適當的禮節.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訐,因為他問心無愧.小人看你揭露了他的真面目,為了自保, 為了掩飾,他是會對你展開反擊的.也許你不怕他們的反擊,是因為他們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 小人之所以為小人,是因為他們始終在暗處,用的始終是不法的手段, 而且不會輕易罷手.別說你不怕他們的攻擊,看看歷史的血跡吧,有幾個忠臣抵擋得過奸臣的陷害?
所以,還是不同小人一般見識為好,內方外圓地和他們保持距離,不必過於剛直, 嫉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線,他們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
德高者正直,富於愛心,遇事出於公心,寧靜處事,不為世俗勢力所動, 德高者對人對事胸襟開闊,無私坦盪,光明磊落,故而無憂無愁,無患無求。身心處於淡泊寧靜的良好狀態之中, 必然有利於健康長壽。這一切都是那些為了眼前利益不惜去重傷他人的小人永遠都體會不到, 也永遠都得不到的! 雖然我做不到那些賢德之士的高尚境界, 但是我會在自己動怒的時候及時的警世自己,不要以同樣的方式去還擊。盡力使自己能夠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中,不為其所動。
『陸』 古代有關於君子和小人的故事有哪些
宋朝司馬溫公(司馬光),在談到劉器(劉侍制)為什麼能夠做到「盡心行己」的修養功夫的時候說道:「他的秘訣,就只是做到了『誠』而已矣!而要做到『誠』的工夫,就必須先要從不妄語開始做起。」司馬溫公又曾說到:「劉器的平生,只是一個『誠』字,他能夠把『誠』字做到了顛撲不破的地步啊!」當時的市民田叟說道:「若是經過南京,沒見到劉侍制,就如同經過泗州(山東曲埠),沒見到大聖孔子一樣的遺憾啊!」為什麼他們能夠如此的感動人心呢?答案也只是誠而已矣!故事二:任國佐有一次生病,病了很久都沒有好,就請道士設立醮壇,向上天祈求保佑平安健康;任國佐就在晚上睡覺做夢的時候,聽到神明對他說:「任國佐,你平生為人,心口不一;從小到大都沒做一件好事,你這一生所積的罪惡,閻王已經定了案,你的死期馬上就要到了啊!」果然沒過多久,任國佐就死了。 友情如酒。 嘴甜心不誠的泛泛之交,像水果酒。 櫻桃酒、蘋果酒、橘子酒、杏酒、梨酒,琳琅滿目,色彩繽紛,人見人愛。然而,水果酒僅能淺啜,不可多飲,一喝多了,它那種膩人的甜味,會懨懨的滯留在喉頭,去這難,留之更難。 君子之交,像米酒。 酒味淡淡淡淡的,似有若無。它不醉人,也不膩人。它不會使你上癮、你也絕對不會為它而瘋狂。可是,在一個微風輕拂、花香襲人的下午,你會不經意的想起它。倒一盅米酒,配一碟花生,你可以度過一段情適愉快的時光。在凄風苦雨的夜晚,喝它一盅,也可以擋住那洶洶涌來的愁緒。 小人之交,像椰花酒。 酒味濃、酒氣重,一時失察喝了它,醉得一塌糊塗,吐得五顏六色。次日醒來,總在頭痛欲裂的狼狽里,悵然地生出悔不當初的感覺。 葡萄酒呢,像友誼恆遠常存的知己。 清醇甘冽,酒味雋永。紅酒像瑪瑙、白酒像水晶,都是友誼的「精品」。酒齡越老,酒味越佳。喝著時,戀它;不喝時,念它。它絕對不會使你酩酊大醉,但是,它會讓你在微醺里對它魂牽夢縈。 能為你兩助插刀的生死之交,像千年靈芝釀成的葯酒。 這樣的酒,世間絕少;能否遇上,全看緣份。拔開瓶蓋,便已酒香襲人;小啜幾口,酒氣繞舌、酒味雋永。時常喝它,健身益體,百病消除。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何為君子?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個『命』就是生命本體,就是「道」,也是所謂「天命」。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知「天命」之人,明「道」之人就是「君子」。就自強不息與天同健。也就是《陰符經》所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所謀何事?所憂何為?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何為水?液態,無色、無味。水在0度可以結成冰,冰在0度可以化成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冥冥之中一份驚喜,人性且厚道。「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水如山中清泉,自然純凈,有山之靈氣;那水如涓涓細流,清澈透明,有溪之綿長;那水如井中佳品,甘甜醇爽,有井之魂靈。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之交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一種與天地共存的默契,如絲縷般交織在一起。
『柒』 有一個童話故事是講一個農夫口袋裡放一個聰明的小人,小人幫他解決困難的,是什麼故事
以下是全部 你看看哪個名字熟悉是你想要的
001 打火匣 002 皇帝的新裝 003 飛箱
004 丑小鴨 005 沒有畫的畫冊 006 跳高者
007 紅鞋 008 襯衫領子 009 一個豆英里的五粒豆
010 一個貴族和他的女兒們 011 守塔人奧列 012 蝴蝶
013 貝脫、比脫和比爾 014 爛布片 015 織補針
016 拇指姑娘 017 跳蚤和教授 018 區別
019 一本不說話的書 020 夏日痴 021 筆和墨水壺
022 風車 023 瓦爾都窗前的一瞥 024 甲蟲
025 幸福的家庭 026 完全是真的 027 薊的遭遇
028 新世紀的女神 029 各得其所 030 一星期的日子
031 錢豬 032 在遼遠的海極 033 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
034 野天鵝 035 母親的故事 036 猶太女子
037 牙痛姑媽 038 金黃的寶貝 039 民歌的鳥兒
040 接骨木樹媽媽 041 沙丘的故 事 042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043 遷居的日子 044 鬼火進城了 045 幸運的套鞋
046 鸛鳥 047 樅樹 048 香腸栓熬的湯
049 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 050 天上落下來的一片葉子 051 惡毒的王子
052 演木偶戲的人 053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054 安妮·莉斯貝
055 素琪① 056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057 誰是最幸運的
058 鍾聲 059 頑皮的孩子 060 識字課本
061 老約翰妮講的故事 062 老墓碑 063 姑媽
064 墓里的孩子 065 老路燈 066 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067 老房子 068 天鵝的窠 069 創造
070 冰姑娘 071 小鬼和小商人 072 陽光的故事
073 依卜和小克麗斯玎 074 夢神 075 老上帝還沒有滅亡
076 園丁和他的貴族主人 077 書法家 078 茶壺
079 小小的綠東西 080 一點成績 081 天國花園
082 最難使人相信的事情 083 一枚銀毫 084 肉腸簽子湯
085 光棍漢的睡帽 086 做出點樣子來 087 老橡樹的最後一夢
088 字母讀本 089 沼澤王的女兒 090 跑得飛快的東西
091 鍾淵 092 狠毒的王子 093 多伊和他的女兒們
094 踩麵包的姑娘 095 守塔人奧勒 096 安妮·莉絲貝特
097 孩子話 098 一串珍珠 099 墨水筆和墨水瓶
100 墓中的孩子 101 家養公雞和風信公雞 102 沙岡那邊的一段故事
103 演木偶戲的人 104 兩兄弟 105 教堂古鍾
106 搭郵車來的十二位 107 屎殼郎 108 老爹做的事總是對的
109 雪人 110 在鴨場里 111 新世紀的繆斯
112 冰姑娘 113 蝴蝶 114 普賽克
115 蝸牛和玫瑰樹 116 害人鬼進城了 117 風磨
118 銀毫子 119 伯爾厄隆的主教和他的親眷 120 在幼兒室里
121 金寶貝 122 狂風吹跑了招牌 123 茶壺
124 民歌的鳥 125 綠色的小東西 126 小精靈和太太
127 貝得、彼得和皮爾 128 隱存著並不就是被忘卻 129 看門人的兒子
130 搬遷日 131 謊報夏
132 姨媽
133 癩蛤蟆 134 教父的畫冊 135 碎布塊
136 汶島和格棱島 137 誰最幸福 138 樹精
139 看雞人格瑞得的一家 140 薊的經歷 141 你能琢磨出什麼
142 好運氣在一根簽子里 143 彗星 144 一個星期的每一天
145 陽光的故 事 146 曾祖父 147 燭
148 最難令人相信的事 149 一家人都怎樣說 150 跳吧,舞吧,我的小寶寶
151 大海蟒 152 園丁和主人 153 跳蚤和教授
154 老約翰妮講了些什麼 155 大門鑰匙 156 跛腳的孩子
157 牙痛姨媽 158 最後的一天 159 亞麻
160 「真可愛」 161 海的女兒 162 鄰居們
163 夜鶯
『捌』 古今中外關於君子小人的故事有哪些
宋朝司馬溫公(司馬光),在談到劉器(劉侍制)為什麼能夠做到「盡心行己」的修養功夫的時候說道:「他的秘訣,就只是做到了『誠』而已矣!而要做到『誠』的工夫,就必須先要從不妄語開始做起。」司馬溫公又曾說到:「劉器的平生,只是一個『誠』字,他能夠把『誠』字做到了顛撲不破的地步啊!」當時的市民田叟說道:「若是經過南京,沒見到劉侍制,就如同經過泗州(山東曲埠),沒見到大聖孔子一樣的遺憾啊!」為什麼他們能夠如此的感動人心呢?答案也只是誠而已矣!故事二:任國佐有一次生病,病了很久都沒有好,就請道士設立醮壇,向上天祈求保佑平安健康;任國佐就在晚上睡覺做夢的時候,聽到神明對他說:「任國佐,你平生為人,心口不一;從小到大都沒做一件好事,你這一生所積的罪惡,閻王已經定了案,你的死期馬上就要到了啊!」果然沒過多久,任國佐就死了。
友情如酒。
嘴甜心不誠的泛泛之交,像水果酒。
櫻桃酒、蘋果酒、橘子酒、杏酒、梨酒,琳琅滿目,色彩繽紛,人見人愛。然而,水果酒僅能淺啜,不可多飲,一喝多了,它那種膩人的甜味,會懨懨的滯留在喉頭,去這難,留之更難。
君子之交,像米酒。
酒味淡淡淡淡的,似有若無。它不醉人,也不膩人。它不會使你上癮、你也絕對不會為它而瘋狂。可是,在一個微風輕拂、花香襲人的下午,你會不經意的想起它。倒一盅米酒,配一碟花生,你可以度過一段情適愉快的時光。在凄風苦雨的夜晚,喝它一盅,也可以擋住那洶洶涌來的愁緒。
小人之交,像椰花酒。
酒味濃、酒氣重,一時失察喝了它,醉得一塌糊塗,吐得五顏六色。次日醒來,總在頭痛欲裂的狼狽里,悵然地生出悔不當初的感覺。
葡萄酒呢,像友誼恆遠常存的知己。
清醇甘冽,酒味雋永。紅酒像瑪瑙、白酒像水晶,都是友誼的「精品」。酒齡越老,酒味越佳。喝著時,戀它;不喝時,念它。它絕對不會使你酩酊大醉,但是,它會讓你在微醺里對它魂牽夢縈。
能為你兩助插刀的生死之交,像千年靈芝釀成的葯酒。
這樣的酒,世間絕少;能否遇上,全看緣份。拔開瓶蓋,便已酒香襲人;小啜幾口,酒氣繞舌、酒味雋永。時常喝它,健身益體,百病消除。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
『玖』 有關「小人」寓言故事
有啊, 負荊請罪 (廉頗和藺相如的)
『拾』 有沒有關於讒言小人沒好下場的古代故事
北宋奸臣蔡京:千古留下唯罵名
蔡京,字元長,北宋興化仙游(福建)人。在徽宗一朝,蔡京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有人甚至認為他是北宋亡國的罪魁禍首。他在任期間,是王安石變法的擁護者和得力干將,但二人的目的卻有天壤之別。眾所周知,王安石主張變法,其目的是富國強兵;而蔡京所實施的所謂新法,不過是為了多搜括些民脂民膏,來供徽宗享受玩樂。
為了討好徽宗,在他主持朝政期間,先後設置應奉司、御前生活所、營繕所、蘇、杭造作局等機構,大興花石綱之役,專門為徽宗個人服務。宋徽宗趙佶政治上極端腐敗,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他酷愛花石,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他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開封。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舳艫相接,絡繹不絕,故稱花石綱。據《宋史》記載:百姓服花石綱之役的,中產人家都破產,有的賣兒賣女來提供服役的費用。鑿山運石,對役夫規定任務數量,十分苛刻,即使在江湖深不可測的水下有奇石,也要千方百計地取它,直到取出才罷休。
此外,他還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艮岳,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為彌補財政虧空,盡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幣制混亂,民怨沸騰。時人稱他為「六賊之首」,惡貫滿盈,罪不容誅。
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即位,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今長沙)。王明清《揮塵後錄》記載了蔡京的死因:「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於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
顯然,蔡京因「窮餓」而死。然而,蔡京當時真的很窮嗎?據史料記載,蔡京被流放嶺南,臨行之前,他的金銀珠寶裝了滿滿一大船,顯然不窮。不窮而被餓死,何也?原來,沿途老百姓憎恨這個巨貪大惡,不賣給他「食飲之物」,從開封到長沙,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難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茶。到長沙,無處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廟里,病困交加,飢寒交迫,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至於此!」最後,他「腹與背貼」,餓極而死。史載,蔡京死後沒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屍,埋進專門收葬貧病無家者的漏澤園中,萬千錢財今何在,千古留下唯罵名。
張邦昌:平楚樓自縊而亡
張邦昌是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今河北東光縣大龍灣)人,張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但是張邦昌的家境卻不是太好。他從小性格放盪,喜歡和地痞流氓結交。父親害怕他惹出事端,便把他送進私塾學習。15歲那年,張邦昌參加縣試時考上了生員(秀才)。20歲那年,參加禮部舉行的省試時考上了進士。從此,張邦昌踏入了官場。盡管張邦昌沒多少真才實學,但是一筆好字也讓他在當時贏得了不少的贊譽,再加上極其善於阿諛奉承,因此一踏入官場便官運亨通。不久後,他就做上了大司成。後來因為訓導失職,被貶為提舉崇福宮,管轄光、汝二州。政和末年,由洪州的知州升遷為禮部侍郎。不到十年的時間便由一個無權無勢的地方官升遷為權傾一時的朝廷大員,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在朝廷為官期間,他不惜一切手段討好自己的上司。有一次,他的頂頭上司、丞相李綱的老母過生日,張邦昌除了精心准備一份厚禮之外,還全程參與組織策劃,跑前跑後,忙得不亦樂乎,當時的人諷刺說李綱的老母是其「二母」。為了討宋徽宗的歡心,他上奏宋徽宗說:「陛下,自崇寧以來,天下祥瑞之物屢見不鮮,宜取其大瑞增制旗物。」宋徽宗本是個只知盡情享樂的昏君,聽了張邦昌的上奏,非常高興,便表示同意。張邦昌也因此於宣和元年(1119年)升遷為尚書右丞,接著轉為尚書左丞,很快又遷至中書侍郎一職。及至宋欽宗即位時,張邦昌被拜為少宰即副宰相一職,成為朝廷中權傾內外的人物。
1126年,金軍大舉進攻北宋,宋徽宗慌慌張張把帝位傳給太子趙恆,自己逃往江南。宋欽宗在風雨飄搖中登上皇帝的寶座,朝堂上下殺敵保國的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在朝臣們的強烈呼籲下,宋欽宗任用主戰派領袖李綱守御京城,任命張邦昌為少宰,並宣布御駕親征。宋朝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士氣非常高漲。金兵見一時不能得逞,派使者前來議和。執政大臣李邦彥、張邦昌等人貪生怕死,力勸欽宗答應這些屈辱的條件。欽宗聽信了張邦昌的讒言,派康王趙構和張邦昌為人質入金求和。當年二月,北宋大將姚平仲打算率兵偷襲金營,生擒金兵統領宗望。不料,消息泄露,宋軍大敗。這一下可惹惱了宗望,他提審康王和張邦昌,怒責宋方「背信棄義」違反和約,張邦昌以為必死無疑,手足無措,痛哭流涕,連說夜襲絕非朝廷本意。宗望覺得這個軟骨頭日後尚可為金人所用,就饒過了他。
此後宋欽宗送肅王趙樞為人質換回康王和張邦昌,回到宋營後,欽宗以為張邦昌辯白有功,加官太宰兼門下侍郎,並親簽了割三鎮協議,又任命張邦昌為河北路割地使,罷免了李綱。從此張邦昌取代李綱成為朝廷的宰相,權傾一時。
欽宗的屈辱投降之策激怒了眾多的愛國之士。太學生陳東率太學諸生在宣德門下伏闕上書,要求復李綱之職,數萬人群起而應。欽宗在無可奈何中又恢復李綱的職務。金人忌憚李綱的智勇又顧慮耽擱日久宋軍援兵到來,就撤兵北歸。金兵撤走後,欽宗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徽宗也回到了東京,他們二人又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好景不長,金國宗翰又開始率領大軍進犯中原,宋朝再度陷入危機。主戰派為阻止欽宗再續割地議和之議,紛紛上書指責張邦昌通敵,乃社稷之賊,欽宗只得貶張邦昌為觀文殿大學土、中太一宮使,停止割地之議。但是那年冬天京城被全面攻陷。金兵將東京洗劫一空,又乘勝俘虜了二位皇帝。金人因勞軍遠攻,力量有限,又怕宋軍民不服,故而不敢直接實施吞並,他們認為張邦昌容易控制,因此要求北宋降臣們遞呈勸進表,擁戴張邦昌為帝。一些善於看風使舵的人為保全性命,在早已寫好的勸進表上簽了名。金人認為這一番鋪墊可以告一段落,於是在靖康二年二月向張邦昌宣讀冊文:
「太宰張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處位著忠良之譽,居家聞孝友之名,實天命之有歸,乃人情之所傒,擇其賢者,非子而誰?是用冊命爾為皇帝,國號大楚,都於金陵。自黃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場仍舊。世輔王室,永作藩臣。」
但是張邦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再推諉。於是金人放出狠話,如果到初七張邦昌還是不肯當皇帝,或者是城中的官吏軍民不擁戴他做皇帝,那麼就先殺大臣,再縱兵血洗汴京城。事到如此,百官紛紛來拜請張邦昌早日即位,以免除殺身之禍。到了初七,統制官宣贊、舍人吳革起事反抗,當即遭到金人的鎮壓。張邦昌見局面已臨近不可收拾,遂決心乘機登基即皇帝位。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初一,張邦昌入城。文武百官數千人,士庶百姓上萬人都擠在城門口等著看他。為了掩人耳目,他自尚書省慟哭上馬,至闕庭又慟哭,及幕次更帝服,少頃,北面再拜謝恩。金使跪進冊命國璽,再拜謝。接著宣布「大楚」王朝建立,就這樣,偽楚皇帝張邦昌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漢奸。
金人走後,張邦昌又假惺惺地脫下帝袍,換上赭袍,使用紅羅蓋,正式坐上了文德殿的金鑾寶座,開始調度百官、安撫百姓、與金人交涉。張邦昌被推上皇位到下台,前後共33天。在這33天中,據說他不在正殿處理國家事物,不舉行朝廷例會,不出來接見大臣,不自稱朕,發布命令使用「手書」而不是詔書,自稱「余」而不敢稱「朕」,受群臣稱「相公」而不敢命以稱「陛下」,禁宮中所有門戶都加以鎖封,封條上題寫「邦昌謹封」。這些都顯示了這位「兒皇帝」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心情。
因為沒有能力壓制宋朝人民的反抗,致使全國局勢依舊非常的混亂,這引起了金人的強烈不滿,當年四月三日金人把張邦昌的帝位廢除。至此,存在了33天的「楚國」政權壽終正寢。
四月二十五日,康王趙構繼承皇帝寶座,這一舉措受到了當時宋朝遺臣們的大力擁戴,朝野上下一片歡騰,人們以為收復河山的時機已到,熱切地盼望康王趙構的到來。張邦昌見此,迅速地調整自己策略,又把寶押到趙構身上,急忙率官吏等乘舟下汴,前往南京,朝禮迎請康王。為了贏得康王的原諒,見康王後「伏地慟哭請死」。自謂「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極力為自己的「叛國」行為辯解。五月,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是為高宗,改年號建炎。張邦昌跪地稱賀。高宗封他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不久又擢為太傅,位躋三公。
為了贏得趙構的歡心,他抓住趙構好色的特點,不惜把自己美艷絕倫的養女和香進貢給皇帝玩樂。據宋人編寫的《順堂遺事》記載,為了贏得趙構的歡心,張邦昌頗費了一番心思。和香是他多年前預備的一個「籌碼」,收養和香的目的是為了防備不時之需,現在終於派上了用場。文中記載,張邦昌為了讓和香更加具有「殺傷力」,特地聘請妓院的老鴇來專門地訓練和香的「媚功」,使得他鍛煉出超人的迷惑男人的魅力。和香進宮後,「不辱使命」,趙構也馬上就迷戀上了這個美貌無比的女子,整天花天酒地,無心處理朝政。張邦昌的心思也沒有白費,他迅速地獲得了趙構的器重與信任,重新獲得了喪失已久的權力。
但是好景不長,不久,金兀術率領金兵又攻打到城下,軍隊的緊急情報送不到皇帝手裡。因為和香告訴宦官,不準往裡送信。等金兵攻破宮門,趙構才慌慌張張地從後官門逃命。和香在忙亂中跑不迭就被金兵給捉住了。和香打扮得妖里妖氣,跪在金兀術面前,拿腔拿調地說:「妾本想纏住趙構,敬候四太子駕臨……」金兀術仔細一看和香,真是國色天香,心裡就有幾分喜歡,想把她收留下。但又一想,不行,和香這是賣主求榮,留下是個禍害,就下令給殺了。
此後,金兀術大軍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橫掃了大半個江南,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南宋朝臣們把這一切歸罪於張邦昌父女的所作所為,紛紛告狀。孟太後從張邦昌當兒皇帝起,就恨在心裡,又加上他進和香惑主,就強烈要求趙構下令把他處死。同時,還有人還告發說張邦昌在皇宮禁內有玷污宮人行為,趙構這才下詔:「邦昌敢居宮禁,奸私宮人,可以見其情狀。」六月,張邦昌被貶至潭州「安置」,「令監司守臣常切覺察」,飲食起居,所有行動每月都要向尚書省報告。
幾個月後,金兵又以張邦昌被廢為由來犯。在當時民意和主戰派的強烈要求下,高宗不得不於同年九月下詔將張邦昌賜死,派殿中侍御史馬伸前去執行。其實趙構挺同情張邦昌,但由於宮內外的一致反對,他也沒辦法。在張邦昌被正法以前,就宣布了:「張邦昌賜死,不予株連九族。」據說,張邦昌在長沙跪聽詔書後,還「徘徊退避,不忍自盡」,執行官嚴令迫之,張乃登上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仰天長嘆數聲,自縊而亡,結束了他恥辱的一生。
■賈似道:南宋大奸臣
賈似道,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他在政治腐敗、國運衰微的南宋末年,由一個專事吃喝嫖賭的浪盪子,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樞密使的高位。他殘酷壓榨人民,過著極其荒淫奢侈的生活。在元軍大舉攻宋的時候,他又向敵人稱臣請降,成了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罪人,最後落得個人人唾棄的可恥下場。
賈似道出生於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其父是位狡詐的貪官。他出生後,承繼了父親的奸詐,整天都花天酒地,毫無半點才德。
後來,賈似道的姐姐成為了宋理宗的貴妃,自然雞犬升天,賈似道在他25歲時就通過「考試」,成為太常丞以及軍器監,自此之後生活就更為腐敗。在這10多年間,賈似道學會了勾心鬥角之術,加上自己身為國舅的特殊身份,因此在他41歲時就己是樞密院事。
1233年,即為宋理宗紹定五年,蒙古向南宋政府提出「聯蒙滅金」的條文,毫無遠見的南宋政府自以為這就可以除去外患,於是與蒙古結成盟友。後來於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聯軍成功滅金,但蒙古卻違背之前定下來的條文,把宋應得的土地削減,力弱的宋出兵作戰,也無濟於事,不但慘敗而歸,更被蒙古於1258年因宋「違約」而再次被入侵。
南宋慘敗後,理宗令賈似道出戰,攻打蒙軍,賈似道根本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才能,於是在出征後與蒙軍私下議和,並向蒙軍承諾游說朝廷向蒙古進貢。第一次議和,蒙軍並不願意。及後,蒙軍將領之一的蒙哥在釣魚城中戰死,賈似道得知忽必烈會回國奪回汗位,便看準機會,與後來的元世祖簽了和約,表示願意稱臣、歲奉20萬兩白銀、20萬匹絹。
在私下議和後,賈似道與其他將令會師,並趁蒙軍撤退時進攻,殺傷了僅僅170多名外敵。170多名士兵對兵源充足的蒙軍簡直是微不足道,可是,賈似道卻視之為「空前絕後」的戰功,自然要誇大,連奉「捷報」,並不報蒙軍撤退的真正原因,向理宗報道﹕「諸路大捷,鄂圍始解,匯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
理宗收到情報後,被賈似道蒙騙,歡天喜地。不但賜賈似道衛國公與道少帥,更大力贊揚賈似道,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賈似道「凱旋而歸」。賈似道得勢後,即作威作福,向理宗讒害在軍營中對他「無禮」的曹士雄以及向士璧,說他們曾在軍中貪污以及盜取官錢,結果兩人被流放外。另一位將領高達曾在軍中諷刺賈似道,於是賈似道在理宗面前說高達的不是,希望可以除去高達。幸而理宗還有點智慧,沒有殺死高達。
殺高達不成後,賈似道與同黨編輯《福華編》,用以「歌頌」他於抵抗蒙軍時的「英勇事跡」。此後,宋度宗登極後五年,賈似道為了測試自己在朝中的重要度,於是在度宗面前說自己年時己高,需返鄉受福,度宗不想失去該「軍事奇才」,便下旨准許賈似道可六日才上朝一次,也不用如百官般行禮,到後來更是十天上朝一次。賈似道證明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幾乎與皇帝相似。
在襄陽被蒙軍圍攻之時,邊關的文書接二連三地傳來,賈似道「玩樂為首,國事其次之」,一律扣下不上奏朝廷。後來,在咸淳八年,即1272年,在度宗前往祭祀式時,天下起雨,度宗接受愛妃胡貴妃之父的建議提出歸宮,令賈似道「不滿」,就裝出要離宮歸家的樣子,度宗苦苦哀求,又聽從賈似道的話,把心愛的胡貴妃送去當尼姑才得到賈似道的「原諒」。
而襄陽被蒙軍被圍困一事,賈似道都一一壓起來。一次,朝廷要他出征,於是賈似道買通大臣,向度宗「說明」賈似道應留在中央「控制大局」。
宋度宗離世後,蒙古大軍已攻到了鄂州,南宋太學生提出賈似道要親征出戰,在群眾壓力之中,賈似道不得不出戰,於是再次向蒙軍議和,但蒙軍根本不稀罕和約的內容。
最後,賈似道大敗,被貶到離州,安置於循州,並沒收其家產。後來,福王趙與黃派殺手了結了賈似道的性命。在賈似道死前,先被殺手戲謔一番,最後才在古寺中被勒死。
綜觀賈似道的一生,此人貪婪殘忍,荒淫奢侈,又欺善怕惡,滿身流氓習氣,他是南宋末年腐朽的大官僚大地主的典型。賈似道在歷史上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他是從南宋政權這個腐敗機體上生出來的一個毒瘤。他的所作所為,體現了南宋封建統治集團的沒落,從而也加速了宋王朝的滅亡。
劉瑾:千刀萬剮被凌遲
劉瑾,陝西興平人,本姓談。6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凈身入宮當了太監,遂冒姓劉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後來的明武宗。他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深受信任。太子繼位後,他數次升遷,爬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寶座。一朝大權在握,便引誘武宗沉溺於驕奢淫逸中,自己趁機專擅朝政,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他排陷異己,朝中正直官員大都受他迫害。戶部尚書韓文被罷職下獄,五官監侯楊源受杖刑而死……而劉宇、焦芳等小人則奔走其門,成為其黨羽。
權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貪欲。他利用權勢,肆意貪污。他勸武宗下令各省庫藏盡輸京師,從中貪污大量銀兩。他公然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各地官員朝覲至京,都要向他行賄,謂之「見面禮」,動輒白銀千兩,有的高達五千兩。有人為了行賄,只好貸於京師富豪,時人稱為「京債」。凡官員升遷赴任,回京述職,都得給劉瑾送禮。此外,他還派親信到地方供職,為其斂財。據《明武宗實錄》記載,劉瑾「用侍郎韓福,肆虐湖廣,饋銀至十餘萬兩」。善行賄者,往往官運亨通,如巡撫劉宇,先後向其行賄數萬銀兩,官位也隨之上升至吏部尚書。劉瑾的貪婪專權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
安化王朱寘趁機於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發動叛亂。由於不得人心,叛亂很快被平定。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劉瑾被捕,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經會審,劉瑾被判以凌遲。同年八月,在菜市口的刑場上,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劉公公終於結束了惡貫滿盈的罪惡一生。
魏忠賢:明代閹黨逆案之首
魏忠賢,中國歷史上的大奸臣,原名李進忠,中國明朝末期宦官。他是北直隸肅寧(今屬河北)人,本是市井無賴,後為賭債所逼遂自閹入宮做太監,在宮中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其佑庇。後又結識皇長孫朱由校奶媽客氏,與之對食。對皇長孫,則極盡諂媚事,引誘其宴遊,甚得其歡心。泰昌元年(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國號天啟。魏忠賢升為司禮秉筆太監。
明熹宗是個「木匠天才」,喜歡刀鋸斧鑿油漆的工作,「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他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魏忠賢總是趁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貫注之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魏忠賢逐漸專擅朝政。
當時東林黨人士吏部尚書趙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對派,於是非東林派憤而結交魏忠賢。天啟四年(1624年),魏忠賢遭到楊漣的彈劾,但倖免於難,於是開始大規模迫害鎮壓東林黨人士。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借熊廷弼事件,誣陷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有貪贓之罪,史稱「六君子之獄」,大肆搜捕東林黨人。次年,魏忠賢又殺害了高攀龍、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人,東林書院被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而負責防守邊疆的孫承宗、袁可立等正直大臣也相繼遭罷官。至此,東林黨被閹黨勢力徹底消滅,時東林「纍纍相接,駢首就誅」。
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極受寵信,被封為「九千歲」,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如什麼「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孫」等。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連遼東巡撫袁崇煥也積極參與其中。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即位,他就是崇禎皇帝。無疑,魏忠賢也想要控制崇禎皇帝。據說,他曾進獻國色四人,帶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他要把崇禎皇帝變成痴皇帝,但沒有得逞。
崇禎皇帝初即位,小心謹慎,無所舉動。九月,他採取了第一個措施,把客氏趕出皇宮。十月,彈劾魏忠賢和魏黨的奏疏突然出現。十一月,魏忠賢被免去司禮監和東廠的職務,被流放鳳陽,在途中畏罪自殺。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展開講講...
收起 發布
6條回答
摩天長笑
LV.2 2018-02-23
北宋奸臣蔡京:千古留下唯罵名 蔡京,字元長,北宋興化仙游(福建)人。在徽宗一朝,蔡京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有人甚至認為他是北宋亡國的罪魁禍首。他在任期間,是王安石變法的擁護者和得力干將,但二人的目的卻有天壤之別。眾所周知,王安石主張變法,其目的是富國強兵;而蔡京所實施的所謂新法,不過是為了多搜括些民脂民膏,來供徽宗享受玩樂。 為了討好徽宗,在他主持朝政期間,先後設置應奉司、御前生活所、營繕所、蘇、杭造作局等機構,大興花石綱之役,專門為徽宗個人服務。宋徽宗趙佶政治上極端腐敗,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他酷愛花石,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他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開封。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舳艫相接,絡繹不絕,故稱花石綱。據《宋史》記載:百姓服花石綱之役的,中產人家都破產,有的賣兒賣女來提供服役的費用。鑿山運石,對役夫規定任務數量,十分苛刻,即使在江湖深不可測的水下有奇石,也要千方百計地取它,直到取出才罷休。 此外,他還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艮岳,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為彌補財政虧空,盡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幣制混亂,民怨沸騰。時人稱他為「六賊之首」,惡貫滿盈,罪不容誅。 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即位,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今長沙)。王明清《揮塵後錄》記載了蔡京的死因:「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於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 顯然,蔡京因「窮餓」而死。然而,蔡京當時真的很窮嗎?據史料記載,蔡京被流放嶺南,臨行之前,他的金銀珠寶裝了滿滿一大船,顯然不窮。不窮而被餓死,何也?原來,沿途老百姓憎恨這個巨貪大惡,不賣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