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冒險故事500字
Ⅰ 探險家的故事 500字左右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羅爾德-亞孟森征服了南極,從而兩極的探索活動開始了一個偉大的紀元。一個月之後,他的英國對手,羅伯特-斯科特也在一個月後到達南極點。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為飢餓和嚴寒而犧牲,當時,他們離下一個供給站僅僅幾英里的距離。
從此,斯科特成了一個傳奇,一個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徵;而真正的勝利者,亞孟森卻為人們輕蔑、不屑。同樣的經歷,卻帶來如此強烈的反差。或許,這個現實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數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結局規律。
回答者:meiyoutianli - 試用期 一級 5-18 09:33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險家,他們的探險行動,也許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今天看來,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經歷更像一部系列劇(其中的一些,確實被拍成了電影或電視):無論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還是在乾旱炎熱的沙漠里,這6位無畏的探險家,勇敢地面對一切,最終發現了地球上那些原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認為他們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是有人與獅子搏鬥,有人吞下老鼠……那麼,如果有膽量的話,你也去探險吧! ……
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裡。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聖·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並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馬克·波羅:走進中國
探險成果:最早考察中國的歐洲人之一
時 間:始於1271年
在中世紀,當其他小夥伴還沉迷於彈子游戲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問他:要不要同他們一起騎馬從義大利旅行到中國。現在,讓我們看看真正不可思議的事吧:這個熱愛冒險的17歲男孩,竟然毫不猶豫答應了!
馬可說,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彷彿聽到了死神的召喚。但是,當他到達龐大而輝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一切都那麼神奇:可以買東西的紙(幣)、色彩艷麗的紋身,像神話中獨角獸一樣的犀牛…
馬可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馬可·波羅游記》。後來,就是這本書喚起了另一名義大利青年的冒險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佛迪南·麥哲倫:環球旅行
探險成果: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時 間:始於1519年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於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由於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飢。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於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後,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並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後來的探險家。
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夥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彷彿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裡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後,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Ⅱ 用自信,努力,成功編一個故事的作文500字
自信+努力=成功
對於公式,大家都不會陌生。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遇到許多的公式,數學公式,物理公式或化學公式。但什麼是人生公式呢?那就是自信+努力=成功!
這個公式是從古至今人們根據成功經驗總結出來的,是一條永不衰敗的真理。的確,自信和努力是分不開的,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只有它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會結出堅實的果實——成功。「成功」是每個人追求的最終目標,而自信是它的前提。我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大大小小的挫折,這時,面對你的有兩條路,要麼就此沉淪下去,一蹶不振,要麼相信自己,從新來過。記得有人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而自信是成功之基。如果你選擇了後者,那麼你就為成功點亮了一盞寶石燈。其次,一個人光有信心是不夠的,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愛迪生曾說過,成功=1%天份+99%汗水,可見努力所佔的分量是多麼重大。如果自信和努力你都做到了,那麼一朵燦爛的成功之花就會悄然綻放。
在生活中,靠著自信和努力走向成功的例子有很多,美國作家海倫凱樂,在一歲半就雙目失明,命運對她是凄慘的,可他憑著對自己的信心,頑強的活了下去,後來,他又靠著不懈的努力,最終被哈佛大學錄取,成為舉世矚目的殘疾作家。( 蘇州市唐金投資管理 - 唐金文學 www.sztjgold.com )
同樣,在我們求學的道路上,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我們必須相信自己,靠著堅持不懈地努力,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堅實的足跡。
E智網為您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Ⅲ 寫一篇500字的我的冒險故事
我的探險
今天,我突然想起四月份有一天發生的事,現在想想都有點可笑。
事情是這樣的,那是個周六上午,爸爸媽媽都出去上班了,我正在寫作業,突然窗外傳來一種雜亂的聲音,這讓我寫不下去作業了,我急忙跑到窗前一看,原來是一群小孩子在窗後的渠溝中找貝殼,我心想:「要是自己把日記寫成找貝殼,那該多好呀!」於是我給爸爸打了個電話,爸爸同意我出去,然後,我急忙跑到後面的渠溝里去找貝殼了。
我翻越鐵柵欄,站在陡坡上,又不敢跳,哎,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把貝殼一袋子一袋子地揀回去,心中好著急呀!我急急地跳了下去,站在了一塊石頭上,然後,我向前面走了走,發現前面有兩個跟我年齡一般的小女孩也在撿貝殼,所以,我忍不住的走了過去。沒料到,剛走了一步,就掉進了泥坑裡,發著腥臭味的黑糊糊的泥漿,很快淹沒了我的腳。我趕緊跳了上來,一隻鞋子陷了進去,我如何才能把那一隻鞋子拔出來呀?沒有鞋子回家,媽媽又得罵我了。我又跳回去去找哪只鞋子,結果另一隻鞋子也陷了進去,我心裡直念叨:「這下怎麼辦?完蛋了!……」我急忙跳到身旁的一大塊石頭上,大聲喊旁邊的小姑娘過來幫我拿鞋子,那位姑娘幫我拿回來了離她近點的鞋子,另一隻鞋子,她夠不著了,就搬了二塊石頭還不能夠著我的鞋子,我說你再找塊石頭吧,她找來一塊磚,墊上去後,終於夠著了。
我手提著灌滿泥漿的臭鞋子,心裡覺得好惡心喲,那位小姑娘看見了,給我折了一根樹技讓我刮鞋上的臭泥,隨著陣陣腥臭的氣味,弄的我只好憋住氣刮臭鞋子,我穿上一隻沒有滲透水的鞋子,提著另一隻散著惡臭氣味的鞋子爬上了坡。
再次翻越柵欄的時候,我看著自己滿身的臭泥巴,著急地大聲哭了起來,大聲喊著看車子的老爺爺,希望他能幫我一把,真在哭著的時候,我看到了爸爸急急地跑了過來了,看見了爸爸,我又一次笑著大哭了起來了……
原來是我的哭聲驚動了樓上的阿姨,阿姨給我爸爸打了電話的。
Ⅳ 關於探險的故事!如「**的冒險故事」500字多
魏格納的故事來
魏格納於源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Ⅳ 給我一個500字左右的探險家的故事
概括:這道題是郝紋煙同學的課後語文練習題,主要是關於探險故事,指導老師為滕老師。字典解釋 探險故事 tàn xiǎn gù shì [venture into the unknown;explore] 到沒有人去過或環境惡劣的地方去考察的故事
題目:探險故事
解:
降落傘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種空降器具,它能使人員和物體從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因而在軍事、民用和體育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用途.然而,降落傘從萌芽到發明運用,卻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程.
有這么一個源自我國遠古時代的故事.
據說舜自幼喪母,父親偏愛後妻及後妻所生的兒子,因而漸漸地討厭舜.一次,父親想加害舜,讓他爬樓梯到高處修理糧倉,然後偷偷撤去木梯,在底下放火企圖燒死舜.舜急中生智,抓起身旁的一頂蘆葦大斗笠,雙手把它高舉過頭頂,縱身躍下,結果安然脫險.可以說,這是遠古時期人們對降落傘原理的最早嘗試.
如果說4000多年前舜的這個故事還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那麼到了17世紀,人們使用降落傘的嘗試卻是活生生的事實.
這個勇敢的冒險家是義大利的一名囚犯,叫拉文.1638年,他因犯罪被關進了監獄.但他並不甘心呆在獄中,因而時刻在思考合適的方法越獄.經過長時間的細心觀察,他終於發現圍牆有個地方可以攀登,便在心裡牢牢記住了這個地方.可是,這面圍牆高達20多米,即便爬了上去,又怎能下得來呢?如果直接從牆上往下跳,不摔死也會殘疾.身陷牢籠的拉文,不可能找到繩子或者別的工具.為此大傷腦筋.
過了些日子,拉文的親人來探監,走時忘了把傘帶走.因為傘不過是普通的用具,獄方也沒有多過問,這把傘就留在拉文身邊.正為如何越獄而傷神的拉文,百無聊賴地玩弄這把傘,忽然他心裡一動:也許這把傘能派上用場.於是,他動手撕破衣服搓成布繩,用以加固傘的支撐能力.結果,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拉文借著這把「降落傘」成功地逃到監獄圍牆之外.不過,他沒跑多遠就被抓了回來.
拉文的冒險試驗雖然沒能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但他的做法卻啟迪了許多人的才思.當時,他越獄時所用的「降落傘」還只是一種雛形而已.
那麼,是誰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降落傘呢?榮譽應當歸屬於法國的盧諾爾曼.盧諾爾曼從小就富於幻想,常常冒出一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念頭.盧諾爾曼的家鄉有座高塔,他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到塔上遊玩,在那裡度過了許多美好的少年時光.
「要是我們能像小鳥那樣,可以用翅膀翱翔該有多
Ⅵ 編一篇關於探險故事500字左右,幫幫忙
探險家的故事
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於貴族家庭,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勝利,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還欠完美。為此,1511年參加攻佔馬六甲之役。東方的財富經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產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因此於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後,帶了一批香料於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後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者法菜羅去西班牙,放棄葡萄牙國籍,轉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麥哲倫自信能發現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1519年9月20日船隊啟航,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9月26日到達特內里費島,10月3日繼續向巴西遠航;曾在幾內亞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聖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1里格約為5千米)。繞過卡布弗里烏之後,12月13日,船隊到達里約熱內盧灣。次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
在鎮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起的叛亂後,1520年8月24日離開聖利安港,船隊繼續南下,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後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到達淘峽西端,船隊只剩下3條船。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風平浪靜,被稱為「太平洋」。船員們忍受著飢餓的折磨,藉助於秘魯洋流的推動,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經158度處穿過赤道,3月6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進發。後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在宿務島,使地方統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不到兩個月之後,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地人作戰時被殺。麥哲倫死後,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而只有「維多利亞」號於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Ⅶ 關於探險家的故事(500字左右)
1.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於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後,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並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後來的探險家。
2.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夥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彷彿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3.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裡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後,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4.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裡。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聖•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並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Ⅷ 探險的故事作文500字!急 急 急
今天,我突然想起四月份有一天發生的事,現在想想都有點可笑。
事情是這樣的,那是個周六上午,爸爸媽媽都出去上班了,我正在寫作業,突然窗外傳來一種雜亂的聲音,這讓我寫不下去作業了,我急忙跑到窗前一看,原來是一群小孩子在窗後的渠溝中找貝殼,我心想:「要是自己把日記寫成找貝殼,那該多好呀!」於是我給爸爸打了個電話,爸爸同意我出去,然後,我急忙跑到後面的渠溝里去找貝殼了。
我翻越鐵柵欄,站在陡坡上,又不敢跳,哎,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把貝殼一袋子一袋子地揀回去,心中好著急呀!我急急地跳了下去,站在了一塊石頭上,然後,我向前面走了走,發現前面有兩個跟我年齡一般的小女孩也在撿貝殼,所以,我忍不住的走了過去。沒料到,剛走了一步,就掉進了泥坑裡,發著腥臭味的黑糊糊的泥漿,很快淹沒了我的腳。我趕緊跳了上來,一隻鞋子陷了進去,我如何才能把那一隻鞋子拔出來呀?沒有鞋子回家,媽媽又得罵我了。我又跳回去去找哪只鞋子,結果另一隻鞋子也陷了進去,我心裡直念叨:「這下怎麼辦?完蛋了!……」我急忙跳到身旁的一大塊石頭上,大聲喊旁邊的小姑娘過來幫我拿鞋子,那位姑娘幫我拿回來了離她近點的鞋子,另一隻鞋子,她夠不著了,就搬了二塊石頭還不能夠著我的鞋子,我說你再找塊石頭吧,她找來一塊磚,墊上去後,終於夠著了。
我手提著灌滿泥漿的臭鞋子,心裡覺得好惡心喲,那位小姑娘看見了,給我折了一根樹技讓我刮鞋上的臭泥,隨著陣陣腥臭的氣味,弄的我只好憋住氣刮臭鞋子,我穿上一隻沒有滲透水的鞋子,提著另一隻散著惡臭氣味的鞋子爬上了坡。
再次翻越柵欄的時候,我看著自己滿身的臭泥巴,著急地大聲哭了起來,大聲喊著看車子的老爺爺,希望他能幫我一把,真在哭著的時候,我看到了爸爸急急地跑了過來了,看見了爸爸,我又一次笑著大哭了起來了……
原來是我的哭聲驚動了樓上的阿姨,阿姨給我爸爸打了電話的。
Ⅸ 名人探險的故事500字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裡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遊。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Ⅹ 想像作文:我變小了的冒險故事500字
半夜,我忽然醒來,發現自己好像變成了一個豌豆那麼大的小人,我的床變成了一片大綠洲,我身邊吃剩下一半的零食變得好大好大,平時一口就能吃掉的薯片,這回變成了超級無敵大薯片,我心裡那叫一個爽呀,平時吃不夠,這回我要吃個夠,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薯片上,在薯片上歡快的打著滾,還一大口一大口的吃著薯片,特別開心。
吃完薯片以後,我要找媽媽問清楚為什麼我變成了小不?於是,我四處張望,希望可以下床。平時一翻身就可以下的床,現在竟然變成了萬丈深淵。我辛辛苦苦的爬過巨大的被子,來到床邊,看見我的褲子正好搭在了床上,我順利的從褲子爬了下去。
我自言自語的說:「什麼時候才能到媽媽的房間呀?我都要累死了。」雖然媽媽的房間平時離我房間只有幾步遠,可是現在確變得好遠好遠,借著月光,我才能看清楚腳下的路,我一步一步艱難的向媽媽卧室走去。就在我快要到卧室的時候,媽媽忽然起床了,她穿著拖鞋像個巨人一樣在我眼前走過,我使出全身的力氣大聲的喊著:「媽媽,媽媽,我變小了,你快看看我呀,快救救我呀。」可是媽媽根本沒有聽到我細小的聲音,還是從我身邊走了過去。
我一著急,一上火,一下子坐了起來,看著熟悉的環境,我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夢,零食還放在我的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