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神速的故事典故
1. 兵貴神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兵貴神速"這個典故,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原文是這樣的: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
那麼,郭嘉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呢?這還得從袁紹說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憑借自己的聲望和實力,在戰爭中逐漸發展壯大,後來被朝廷任命為冀州牧,佔有冀、青、幽、並四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河北、山西等地區,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當時,袁紹轄區北面的遼東、遼西、右北平(今河北省東部廣大地區)散居著少數民族烏丸的許多部落聯盟,其中以遼西單於蹋頓的勢力最強。袁紹用和親政策加以籠絡,使三郡烏丸成為自己的有力後盾。
公元199年,袁紹和曹操的軍隊在官渡發生大戰。曹操用計襲擊袁軍的糧道,把幾千車糧草燒了個精光。袁紹被打得狼狽不堪,軍心渙散,不久就發病吐血而死了。
袁紹共有三個兒子,小兒子袁尚最受寵愛,一直跟在袁紹的身邊。袁紹死後,袁尚乘機自立為冀州牧。長子袁譚由於受排擠,和袁尚發生矛盾,兩兄弟之間磨擦時有發生。
公元203年,曹操出兵討伐袁譚、袁尚,准備統一北方地區。袁氏兄弟在曹操的進攻面前,曾經多次聯合對敵,但是等到曹操大軍一走,兄弟倆又自相殘殺起來。
公元204年秋天,袁譚奪取了河北的安平、勃海、河間等郡,袁尚被迫投奔二哥袁熙。曹操就乘機出兵,攻打袁譚。
公元205年,曹操大軍攻陷渤海南皮,殺死袁譚。袁熙的部將焦角、張南等人也起兵反叛袁氏兄弟,袁氏兄弟只好遠走北方投奔烏丸的蹋頓。
蹋頓想到從前袁紹待自己不薄,決心支持和扶持袁氏兄弟。他經常派兵入塞,騷擾邊境地區,使曹操深感憂慮。公元207年,曹操決定親自率大軍遠征三郡烏丸,以徹底消除北方的邊患。
由於曹操的人馬和糧草輜重太多,行軍速度很慢,走了一個多月才到達河間的易城。這時,曹操身邊的謀士郭嘉就對曹操說:"兵貴神速。我們應當把大量輜重留下來,派出輕兵兼程前進,深入敵境,才能出其不意地取得勝利。"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親自率領幾千精兵日夜兼程北上。他們越過險峻的盧龍要塞,穿過五百多里的田間小道,直奔蹋頓的大本營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西南)。曹操的軍隊在離開柳城一百多里的白狼山,同前來迎戰的幾萬名烏丸騎兵展開了遭遇戰。雖然雙方兵力懸殊,但曹操不慌不忙。他站在高處,看到敵軍隊形不整,就立即命令先鋒張遼帶領全軍猛打猛沖過去。
曹軍將士知道成敗在此一舉,因此無不鬥志昂揚,以一當十,英勇殺敵。烏丸軍在曹軍凌厲的攻勢下,被打得丟盔棄甲,屍橫遍野,蹋頓和部下許多將領都死在了亂軍之中。
袁氏兄弟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後來被公孫康所殺。郭嘉的"兵貴神速",使袁氏家族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2. 成語「兵貴神速」有什麼典故
「兵貴神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准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3. 兵貴神速的典故 成語兵貴神速的主人公是誰
兵貴神速的典故: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占據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但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還有,你要慎重!」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准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最後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也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主人公: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