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的故事300
『壹』 伯牙絕弦的故事300字
從前,有一個人,名字叫伯牙,他的琴特別的好,他熱愛彈琴,就是因專為他懂琴屬,愛琴,才找到了一個知音,名字叫鍾子期。
伯牙在彈著琴,心裡在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善哉。這山真高啊!像是泰山!」伯牙又彈,心裡在想著流水,鍾子期便說:「善哉,這水真廣大啊!像是江河!」
雖然他們是知音,但是他們卻不能在一起,因為伯牙是宮廷里的人,而鍾子期卻是砍柴的柴夫,他們不得不離開。
伯牙日日都在想念著鍾子期,然而鍾子期也都知道這一切。
終於有一天,伯牙忍不住去找他了,可是,得到的消息卻是鍾子期去世了,伯牙這一世再也沒有了知音,便把琴給摔掉了,並且下定決心:終身再也不彈琴了!
我的話: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友誼。
『貳』 關於伯牙絕弦的故事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2)伯牙絕弦的故事300擴展閱讀:
歷代史書資料關於俞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所著的《列子·湯問》篇。列禦寇在這篇文章中,不僅提到了俞伯牙的簡介,還提到了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除此之外,荀子在《勸學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書中寫到「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由此可見,俞伯牙的琴藝非常高超。話說,俞伯牙自幼聰慧靈敏,並且有著極高的音樂天賦。
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師是當時名氣頗大的琴師成連。和俞伯牙相比,史書對鍾子期的簡介少之又少。只知鍾子期和俞伯牙一樣,是楚國人。
以今天的地名來說,鍾子期是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一位樵夫。俞伯牙與鍾子期能遇見,得益於俞伯牙出使楚國一事。
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開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在這篇小說中伯牙成了樂官俞伯牙,鍾子期卻成了漢陽的樵夫。
上古的一小段百來字的典故此時完全變成了人物、地點、情節樣樣俱全的話本小說。《高山流水》和伯牙鍾子期這一段千古佳話,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裡廣為流傳。
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文化精神在這段佳話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明代朱權的《神奇秘譜》對此做了精當的詮釋:「《高山》、《流水》二曲,本只 一曲。初志在 乎高山,言仁者樂 山之意。後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 樂水之意。」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誠可謂中國古樂主題表現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並沒有流傳於世。
後人無從領略伯牙所彈之曲的絕妙之處。所以,後人雖不斷傳頌《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嚮往之」,對音樂並無切身體會。
因而這個佳話得以流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與鍾子期之間那種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當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斷弦絕音。
人物介紹: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
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叄』 伯牙絕弦課文解釋,怎樣成為一個故事。(300字以上)。O(∩_∩)O謝謝!!!1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
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准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 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 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麼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麼浩盪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 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
『肆』 《伯牙絕弦》的故事。
知人知面 知己知彼 又知心 古人說 這就是所謂知音
相知相惜 相親相愛 也相憶 朋友你 會不會常把我想起
何年何月 何日何時 再相聚 何時能 把酒言歡暢回憶
很多很多 很深很深 的回憶 很多歌 我只想要為你唱起
春秋時期 遠近知名伯牙琴藝 沉魚也出水 馬兒仰秣聆聽
聆聽 寂寞 的聲音 舉世知名 不如 一個知音
直到子期 聞琴解開伯牙心境 高山流水 風景似有靈悉
高山青 流水靜 如鏡 無言卻勝過有言的天地
聽 宮商角征羽 那歌詞未寫上的是 弦外的延長音
斟一杯酒 一抱拳 一句關心 在千年之後 再延續 不變的旋律
當 春雪融夏景 秋風為我捎封信
冬 冬鑼隆冬牆 冬 冬鑼隆隆冬牆牆 又是思念的四季
知人知面 知己知彼 又知心 古人說 這就是所謂知音
相知相惜 相親相愛 也相憶 朋友你 會不會常把我想起
何年何月 何日何時 再相聚 何時能 把酒言歡暢回憶
很多很多 很深很深 的回憶 很多歌 我只想要為你唱起
某年某月 某天伯牙再訪子期 風景依舊綠 子期卻已歸西
觸景 觸琴 即傷情 伯牙絕弦 只因再無知音
千年過去 當我再度撥弄琴韻 更多冷箭 更多冷言冷語
請你聽 請輕輕 傾聽 唱給我永遠不離棄的知音
聽 宮商角征羽 那歌詞未寫上的是 喔 喔喔
斟一杯酒 一抱拳 一句關心 在千年之後 再延續 不變的旋律
當 春雪融夏景 秋風為我捎封信
冬 冬鑼隆冬牆 冬 冬鑼隆隆冬牆牆 又是思念的四季
知人知面 知己知彼 又知心 古人說 這就是所謂知音
相知相惜 相親相愛 也相憶 朋友你 會不會常把我想起
何年何月 何日何時 再相聚 何時能 把酒言歡暢回憶
很多很多 很深很深 的回憶 很多歌 我只想要為你唱起
『伍』 伯牙絕弦編寫小故事。400字
古代有位彈抄琴愛好者,名叫俞伯牙,他襲受人愛戴,被人尊稱為「琴仙」。
有一天,伯牙帶著琴滿懷高興地走出家門。他來到一個無人的地方,湖水柔波盪漾,風姑娘拂過樹梢,柳樹紙條隨著風兒在擺動,隱隱約約傳來鳥兒動聽的歌唱聲,也許是伯牙的琴聲太迷人了,把遠在千里外的大雁都紛紛招來了。
不知是哪陣風,把熱愛琴的鍾子期也帶到了這兒,悠揚的琴聲延伸到湖對岸,把鍾子期深深陶醉了。
伯牙彈琴時,心裡踴躍想到了巍峨的高山,鍾子期似乎明白他的心意,誇獎他說:「彈得如痴如醉,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裡又回到了流水,鍾子期十分痴迷,擊節稱快:「妙妙妙,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的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後,伯牙在這五彩繽紛的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是的,有何物能和知音相提並論呢?伯牙悲痛萬分,他摔破琴,扯斷琴弦,終身不再撫琴了。
是啊,真正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才稱知音。人生苦短,知音難求。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陸』 伯牙絕弦的小故事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專 邊避雨。伯牙屬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麼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麼浩盪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 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柒』 改寫 伯牙絕弦 300字
俞伯牙復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制於傾聽。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
初山微畫雕《人生難得一知音》
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在我耳邊流淌!」
俞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心裡想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類似於連綿大雨聲音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聽出我的心意,想像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我到哪裡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捌』 伯牙絕弦的故事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8)伯牙絕弦的故事300擴展閱讀: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餘,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鬱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
伯牙產生了創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於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
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在你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後,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體會,終於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玖』 伯牙絕弦故事400字
——高山流水覓知音
清晨,琴樓里傳出一陣令人陶醉的琴聲,演奏完畢,緊接著又是一陣掌聲與喝彩聲。「好!彈得太好了,伯牙兄的琴技果然名不虛傳呢!」一位穿著打扮瀟灑的人拍手稱贊。
「唉!」伯牙只是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接著彈奏下一首曲子。「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人能聽懂我的琴聲,明白我的心思呢?伯牙心裡想著,彈出的曲子自然是憂郁寂寞的。
「給這些不懂音樂的人彈琴還不如給山中的鳥兒,高山,野獸,樹木花草彈琴呢。」念頭一出,他便把琴收了起來,向山上走去。在一棵百年老松樹下,有一塊兒寬敞的地方,伯牙盤腿坐下,擺出愛琴。陽光透過樹縫斑斑駁駁地照射在琴上,鳥兒應聲歌唱。背後是高大而雄偉的山峰。伯牙略加思索,手指輕輕撥動著琴弦。
一個正在山腰賣力砍柴的山野樵夫聽到這悠揚的琴聲,放下了手中的砍刀,被琴聲牽引到松樹下。他看伯牙彈得入神,不願打擾他,便在松樹後面說道:「啊!彈得太好了,好像雄偉的高山映入了我的眼簾。」突然,伯牙曲風一轉,輕輕好似泉水,那人有說:「啊!彈得妙極了,好像一股清泉沁入我的心扉。」伯牙的手指在琴弦上飛舞,歡快又多姿的曲風傳入那人耳里:「啊!好像依依的柳樹在風中舞蹈,真是阿娜多姿呀!」伯牙雖閉著眼睛,但是卻越彈越激動,「啊!彷彿瀟瀟的春雨滋潤著大地!
那人正沉浸在令人如痴如醉的琴聲中,忽然琴聲聽了,伯牙站起身走到那人面前。「請問,您是?」「在下鍾子期,在山中砍柴,聽見您的琴聲,便過來了,多有冒犯。」伯牙攜鍾子期走到琴旁,然後仰天大笑:「哈哈哈……我伯牙終於在有生之年找到了一個真正懂琴的知音!」鍾子期也慶幸遇到了一位能用琴聲抒發自己心中喜怒哀樂的樂師。
「子期,今年的八月十五日,我們一起賞月彈琴,就在此地。」伯牙與子期約好,「好,不見不散。」說罷,鍾子期就下山去了。
七月的一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雨,鍾子期像往常一樣上山砍柴。在他每天都要經過的懸崖時,由於路滑,他失足掉下山谷。臨死前,鍾子期對他父親說:「父親,八月十五日晚上,山頂老松樹下,一定要去呀……」說完,他永遠地睡了過去。
八月十五日晚上,博雅如約來到山頂的松樹下,左等右等,眼看月亮都圓了,卻遲遲不見鍾子期來,「莫非他忘記了?」伯牙喃喃自語,「不會,再等等吧。」他剛准備彈奏,卻聽到了腳步聲,「子期!子期!」他以為是鍾子期來了,可出現在他眼前的卻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你是?」「我市鍾子期的父親。」「那子期他……」「他…他死了。」老人含著淚把事情講了一遍,而伯牙已是淚流滿面了。
第二天,伯牙與老人來到子期的墓前,伯牙什麼都沒說,只是為鍾子期彈奏了一首《高山流水》,那曲子里卻分明透露著伯牙的心情,悲傷、遺憾,他心如刀絞、生不如死,竟抽出刀子割斷了琴弦,把琴摔成了兩半。「你這是何苦呀!?」老人問伯牙,伯牙說:「既然子期已死,世上再沒有我的知音,我再彈琴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從此,伯牙隱姓埋名,隱居在深山老林里,終生不再彈琴了
『拾』 伯牙絕弦300字的故意
古代有位彈琴愛好者,名叫俞伯牙,他受人愛戴,被人尊稱為「琴仙」。有一天,伯牙帶著琴滿懷高興地走出家門。他來到一個無人的地方,湖水柔波盪漾,風姑娘拂過樹梢,柳樹紙條隨著風兒在擺動,隱隱約約傳來鳥兒動聽的歌唱聲,也許是伯牙的琴聲太迷人了,把遠在千里外的大雁都紛紛招來了。
不知是哪陣風,把熱愛琴的鍾子期也帶到了這兒,悠揚的琴聲延伸到湖對岸,把鍾子期深深陶醉了。
伯牙彈琴時,心裡突然想到了巍峨的高山,鍾子期似乎明白他的心意,誇獎道:「彈得如痴如醉,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裡又想到了流水,鍾子期十分迷戀,不假思索道:「好好好,好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無論伯牙心裡想些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的說出他的心意,這世間難求知音啊,伯牙終於找到了他的知音——那就是鍾子期。子期應故死後,伯牙認為在這五彩繽紛的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雖然伯牙和子期只是一面之緣,但是知音難尋啊!好不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真正了解自己的知音,偏偏他卻應故而去世了,伯牙能不傷心嗎?是的,有何物能和知音相提並論呢?伯牙悲痛萬分,他摔破琴,扯斷琴弦,終身不再彈琴了。
是啊,真正能 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才能稱得上知音。人生苦短,知音難求。每個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