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命運的名人故事
1. 與命運抗爭的名人的故事
司馬遷 (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毛姆利用智慧,讓他的圖書變成人類精神財富的同時,變成自己的鈔票,從而避免了曹雪芹那樣的悲慘命運。 而畢加索也不過是利用智慧發揮區區15個銀幣的作用,讓自己的畫成為搶手貨,從而走上了比凡·高強百倍的生活道路。
2. 出生平凡,命運不凡的名人例子
朱元璋不就是當乞丐出身的嗎? 毛主席是貧農出身(雖然說,具體是富農 :)
3. 求3~4個不屈服於命運最終改變命運的名人事跡 詳細一點謝謝
向命運挑戰
一個人有了聰明才智,並不一定能發揮出來。要取得相應的成就,還需要一種精神,一種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
命運對霍金十分殘酷。17歲時,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學,21歲時,卻患上了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說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就像正要開放的花朵遭到嚴重的打擊,霍金的人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如果他在命運面前軟弱一下,對自己說:「算了,反正一共只有兩年半了」,就可能痛苦地生活,平庸地消失。但是,霍金心裡想,反正就是一死,命運的能耐再大,最壞也不過如此。他對命運說:「隨你的便吧。」他對自己說:「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
疾病不斷地向他進攻。他的病情漸漸加重,肌肉一天天地萎縮下去,走路越來越不穩,連站也變得困難起來。為了與咄咄逼人的病病魔斗爭,他努力鍛煉。他堅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樓。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著扶手艱難地走上樓去。
病情不斷地加重。霍金終於站立不住,坐上輪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動的能力,十個手指中,只有兩個還能活動。1984年,他說話已經相當困難,吐字不清,說幾個詞要花好長時間。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療時切開了氣管,從此就再也不能發聲,只能在心裡講話。後來,人們為他在輪椅上安裝了一台電腦和語音合成器。他用僅有的兩個完好的手指在鍵盤上敲出要說的詞,組成相應的句子,經過語言合成器發出聲音來。他就用這個辦法,進行學術交流,做學術報告。
在他的挑戰面前,命運好像作了退卻,一個兩年半過去了,又幾個兩年半過去了,他還是堅持地活著。
霍金向命運的挑戰,不僅僅是指他能活著,更是指他的創造。腳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飯、說話都由別人或機器幫忙,體重只有40公斤。但是,他的大腦還很行。他讓助手把資料攤在小桌上,一頁頁地閱讀。他的身體一點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飛向了神秘莫測的黑洞。他在大腦中想像著,論證著,推理著,計算著。他思考著宇宙從什麼時候開始,時間有沒有盡頭。他發現了黑洞的蒸發性,推論出黑洞的大爆炸,他還建立了一種非常美的科學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發行量達1000萬冊。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成為只有像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才能躋身的盧卡遜數學講座的教授。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跡表明,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
唐文昌自小就雙腿殘疾,兩條腿站都站不起來,走路全靠兩只手撐著在地上爬著走。那時所有的人都說他這一輩子是徹底完了,以後一定是「討飯都討不到,更不要說娶老婆、蓋新房了」。但是,熱愛文學、崇尚英雄氣節的唐文昌從小就不服老天爺的不公正安排,他忍受著歧視、冷眼包括帶有悲憫情懷的同情眼光,不怕吃苦,不怕艱難,不怕失敗,他覺得自己雖然在跑步、挑擔、搬石砂等方面比不過人家,但是其餘的都應該不比別人差。果然,鄉里和區工商局、個體協會舉辦書法、攝影和職業道德演講大賽,他都得了一等獎。以後,迫於經濟壓力,出於強烈的翻身致富、徹底改變貧窮的願望,他又以超人的決心和毅力下海經商,學裁縫、擦皮鞋、販香煙、打兔疫針、養長毛兔、拍照、擺地攤賣西瓜到開飯店,雖然是做一樣成一樣,但每次辛辛苦苦賺到了錢,意想不到的「厄運」也會隨之而來……當唐文昌在經受了痛苦的精神折磨和心靈陣痛之後,也總是再次挺起胸膛,迎接新的人生挑戰。有一次,唐文昌在做生意時突然牙痛,頭暈眼花心發揪,渾身無力,然而,他覺得人要有精神,更要有意志和毅力,「牙痛算什麼?狼牙山五壯士,眼睛都被敵人打瞎了,胳膊都被敵人的炮火炸斷了,還在跟敵人拚,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比起他們,這算不了什麼。」他知道不拚搏,碌碌無為,稀里糊塗,一事無成,就會永遠被人瞧不起,永遠沒有社會地位,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作為一名長篇小說的專業編輯,有幸在本書正式出版前,讀到了這部書稿。我覺得這部作品情節好讀好看,話語親切實在,細節精彩,使人覺得作者在描述唐文昌的奮斗過程中,講的都是老百姓的心裡話,顯示出一種坦盪面對生活的直率和真誠。作品在描寫主人公與親戚、朋友、愛人等種種社會關系中,因為經商而被盜、借款等引起的相互間的復雜關系和思想斗爭,也顯得十分細膩和真實,起到了打動人心的作用,很有藝術感染力。我覺得,在反映殘疾人生活的長篇小說中,這是很難得也是不多見的。
俗話說:「美麗的彩霞在雨後,真正的感覺在別後」。閱讀一篇或者一部作品同樣如此。讀罷此書的我,竟然會在走路、吃飯、睡前甚至是與別人交談的空隙間,想起作品中的有趣畫面和精彩對話,以及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隨之而來的,是我耳畔輕輕響起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那每一個如鐵錘擊打鐵砧的堅強音符,在我的眼前慢慢地巧妙組合成了一幅鮮明的圖畫:一雙孔武有力的巨手,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咽喉。猶如飽經歲寒置身懸崖峭壁卻昂首挺立的蒼松,好似從千鈞巨石下頑強鑽出身軀,充分享受生活陽光的綠草,生命呵,是多麼的美好,美好的生命,自然是屬於不向命運屈服的人。
有人說:「人生如戲,命運是導演,生活是劇本,而演員就是我們自己。」我卻不這樣認為,世上沒有天生的愚人,有的只是克服困難,戰勝自己,戰勝命運的智者。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我們才是真正的導演。戰勝自己,戰勝命運,讓我們拍出自己美麗的人生,拍出我們輝煌的人生! 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別看他們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其實,他們相互間的距離不知有多麼的遙遠。然而,正因為星星有大有小,有明有暗,天空才變的美麗無比!
汽車行駛總會遇上坎坷,輪船航行總會遇上風雨阻浪。人生亦是如此,沒有平坦的大道,有的只是一路的風雨與挫折。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戰勝自己,戰勝命運的過程;一幅走向巔峰,走向成功彼岸的畫面,世界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他一生的輝煌令世人贊嘆不已。而誰回想到其背後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誰會知道在他的人生道路里有過多少磕碰。為了研究一根燈絲,失敗幾千次;為了一個我們現在看來不值一提的燈泡,他置性命於不顧,身處在危險的試驗室里```````然而,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命運,他成功了。他發明的燈泡點亮了千萬家,點亮了世界,點亮了每個人的心。 假如生活不怎麼如意,不要怨天!不要怨地!也許希望就在明天,新的生活就在不遠的將來...命運對人來說好像不公平,但戰勝命運的結果對每個人來說是絕對公平的! 也許沒有希望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生命是對希望的不斷憧憬,人生被一半的希望支配著,希望使生命成為可能,希望成全了人生。內心有了希望,即使失落了許許多多也覺得理所當然,即使承受再多的苦難也心甘情願。因為有了希望,於是生活便有了交代,活著才覺得有意義,才不至於在怨怨艾艾中虛度。
成功的人,他總是敢於向自己挑戰,向命運挑戰。一次次的成功將他們推向巔峰,一次次的困難與挫折又把他們摔下人生的深淵,伏起彼落。然而,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奮勇向前。因為他們具有那種戰勝自己,戰勝命運的額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他們的一生如此精彩,也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覺得他們自己並沒有虛耗此生。
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貝多芬,想必我們並不陌生。這為音樂界的天才,他那動人的旋律,完美的演奏讓他在人生的舞台上盡情的揮灑。而正當他站在成功的舞台上時,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讓他失明`失聰。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一個多摸大的打擊與挫折啊。然而,他並沒有就此墮落,他勇敢的站起來同病疾挑戰。他譜寫了一首首震驚世界的樂曲,他譜寫了一個個戰勝自己,戰勝命運的奇跡。他有行動告訴世界,他眼盲心不盲, 耳聾心不聾,他可以看見人生中最漂亮的虹霓,他可以聽到世上最豪邁的聲響。
哦,朋友,試想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愛迪生`貝多芬那樣,敢於挑戰自己,挑戰命運呢?也許你再提起一分勇氣,去戰勝自己,戰勝命運,你就不再是舞台下的觀眾,而是台上那個盡情揮灑自己的人也許有人認為,命運是天定的,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所以他們寧願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也不願靠自己去改變命運、創造奇跡。這些人是可悲的。其實,只要我們有信心去改變命運,不坐以待斃,就一定會成功!
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步走錯,便可能全軍覆沒,自己的一生也就毀了;但如果客觀地去對待它,也許會幸福一生。
一次,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大約48小時後,他又回到了辦公室投入工作。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躍入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4. 哪些名人是不相信命運最後通過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
德摩斯梯尼
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還有聳肩的壞習慣。在常人看來,他似乎沒有一點當 演說家的天賦,因為在當時的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說家必須聲音洪亮,發音清晰,姿勢優 美,富有辯才。為了成為卓越的政治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做了超過常人幾倍的努力,進行了 異常刻苦的學習和訓練。他最初的政治演說是很不成功的,由於發音不清,論證無力,多次 被轟下講壇。為此,他刻苦讀書學習。據說,他抄寫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8遍;他虛心 向著名的演員請教發音的方法;為了改進發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裡朗讀,迎著大風和波濤 講話;為了去掉氣短的毛病,他一邊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邊不停地吟詩;他在家裡裝了 一面大鏡子,每天起早貪黑地對著鏡子練習演說;為了改掉說話聳肩的壞習慣,他在頭頂上 懸掛一柄劍,或懸掛一把鐵權;他把自己剃成陰陽頭,以便能安心躲起來練習演說…… 德摩斯梯尼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而且努力提高政治、文學修養。他研究古希臘的詩 歌、神話,背誦優秀的悲劇和喜劇,探討著名歷史學家的文體和風格。柏拉圖是當時公認的 獨具風格的演講大師,他的每次演講,德摩斯梯都前去聆聽,並用心琢摩大師的演講技巧…… 經過十多年的磨練,德摩斯梯尼終於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的著名的政治演說為他 建立了不朽的聲譽,他的演說詞結集出版,成為古代雄辯術的典範,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 心。
5. 不受命運的擺布的名人事例
史鐵生 年紀輕輕就殘了雙腿。
《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寫作在內內容、思想、形容式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解剖,為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21歲在清平灣插隊時,史鐵生一次在山裡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燒之後出現腰腿疼痛的症狀,於是他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疾了雙腿」,一個本是活蹦亂跳的男孩子只有靠兩手搖著輪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年輕的史鐵生曾經長達10年都無法理解命運的安排,覺得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場冤案。很自然地,他質疑自己活著的必要性,也曾想到過用自殺的方式抗議,但他最終找到了文學這條路來解放自己。
6. 我命由我不由天,關於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哪些名人經典事例
1、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作曲家,世界著名音樂大師。他一生熱愛音樂,一生都從事著音樂創作。可是正當他的事業進入高潮時,災難降臨在他的身上了——他失聰了!這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要知道,聽力對於一位音樂家是多麼的重要啊!
對於一般人來說,在這種處境之下,肯定會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勇氣。可貝多芬是一個偉人,他沒有放棄,他用他那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戰勝了命運惡魔。他終於成功了,從他創作了《第九交響曲》,他就已經成功了。正因為這成功,使得貝多芬的人生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2、海倫.凱勒
她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面對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她竟然學會了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學校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在沙利文老師的循循教導下,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看戲劇演出,喜歡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並從中學到知識。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年裡中她共寫下了14部著作。
7. 命運比較坎坷的名人,不但要人,還要故事(舉個生活例子,要那個名人的)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於庭以寡擊眾,武帝贊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38]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時卻遭遇匈奴單於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後,李陵最終降敵。[39] 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40] 然而,隨著公孫敖迎李陵未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之後,武帝族了李陵家[41] ,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43] 想到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聖人發泄憤懣而作。[44] 終於,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背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45] 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
8. 關於名人不向命運低頭的故事
1、祖沖之,
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2、愛迪生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做了無數次失敗的實驗,總共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最終才確定用鎢絲來做燈絲,提高了電燈的使用壽命。
3、小仲馬
法國作家小仲馬,不靠其父之名氣,決定用自己的實力取得一番成就,他一次次地往報社寄稿,卻都被報社退了回來,但他沒有因此而失望,仍繼續創作,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著成了成名之作《茶花女》。
4、談遷
我國明代的談遷用27年的時間編成了五百萬字的《國榷》初稿,而被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這沉重的打擊,埋頭書案又干十年,再次寫成《國榷》的第二稿。之後又經過三年的補充、修改,才最後定稿。可以說談遷一生為寫此書嘔心瀝血,九死而不悔。"
5、貝多芬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6、約翰·法郎索亞·米勒
法國畫家約翰·法郎索亞·米勒,年輕時的作品一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里。後來,他遷居鄉間。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
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沒有那種不怕不棄、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誕生出不朽之作。
9. 哪些名人是不相信命運最後通過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
貝多芬,雖然是聾的,但是經過努力創造了無雙動人的樂章,包括《命運交響曲》。我很欣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