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演講感人的故事
❶ 跪求一篇感人的經典革命英雄故事演講稿!
崢嶸歲月稠
中華民族是一個從來不屈服於外來壓力的偉大民族,有著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中國,曾經飽受屈辱的中國在凄風苦雨之後終是穿過黑暗迎來了曙光。我們贏得了自尊,贏得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而在那些矚目的成就背後,是一座座不朽的豐碑,是那些發生於崢嶸歲月中在寒夜裡尚能溫暖人心的故事。
讓我們回到1952年的朝鮮戰場,上甘嶺1952年10月14日,正直清秋時節,上甘嶺戰役打響了。美軍集中了優勢兵力,在大量飛機、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軍陣地發動了入朝以來規模最大的攻勢。19日晚,上級命令黃繼光所在連對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進行反擊戰斗,並要在20日拂曉前拔下這根「釘子」。
敵人的兵力雖說有我軍的二三倍多,但機智勇敢的我軍官兵很快將3、4、5號高地拿了下來。但到了2號高地,連隊進攻遇到了「釘子」:敵人設在半山腰處堅固的火力點噴射出來的猛烈火力,壓制我軍先頭部隊。兩個爆破組上去了,都沒有成功,營指揮員著急得瞪大了眼睛。就在這時,通訊員黃繼光送完信回來了。見此情景,一直想上戰場的他急忙把早已寫好的請戰書交給參謀長,一再請求把爆破的任務交給他。參謀長看著他用鮮血寫成的請戰書,十份動容,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同時派連隊通信員肖東良和吳山羊作配合
黃繼光他們在距敵火力點不到50m的地方被敵人發現了,照明彈、探照燈使整個山坡變成了白天,無數條機槍噴射出來的火舌,掃向他們隱蔽的地方,眼看著三人一個個相繼倒了下去。可沒過幾秒種,黃繼光又匍匐前進了,但動作比原來慢多了。後來才知道,吳山羊這時已犧牲,肖東良身負重傷不能動,黃繼光左臂也受了傷
眼看已是凌晨四點多鍾,天快要亮了, 如再拿不下火力點,攻下主峰, 我軍的戰果將全部喪失, 怎麼辦?怎麼辦! 在這關鍵時刻, 他——黃繼光,毅然挺身而出, 滿懷必勝的信念, 帶著兩個戰士,拿著手雷,向敵人的火力點爬去……
在距離敵火力點不到10m的地方,黃繼光用右臂撐住了身體,扔出了手雷。一聲巨響,敵機槍啞了,他再次倒了下去。這時,部隊剛要發起沖鋒,不想敵人的機槍又響了,鍾仁傑怕敵人發現倒在地上的黃繼光,狠命地朝敵火力點射擊。槍聲和傷痛使黃繼光醒了過來,他看部隊還沒沖上來,忍著巨大的傷痛,又吃力地朝敵碉堡爬去。敵人的火力完全被鍾仁傑吸引過來,黃繼光頑強機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裡是射擊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頭看了一眼,這時,黃繼光彷彿感覺到,他的身後,有著戰友的目光,朝鮮人民殷切的目光,祖國未來的希望,接著一揮手,大聲喊了一句話。由於機槍猛吼,他的話音全被槍聲淹沒了,沒有人聽清他喊了什麼。
只見他像鋼鐵巨人一般, 慢慢地向火力點靠近, 奮不顧身地向火力點撲過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火力點拿下了, 任務完成了, 上甘嶺戰役勝利了, 但我們的英雄卻壯烈犧牲了。敵人的機槍啞了。戰友們喊著驚天動地的「為黃繼光報仇」的口號沖了上去,一舉將高地奪了回來。戰斗結束後,戰友們不約而同地圍了上去,只見黃繼光的胸膛被火葯燒黑了,布滿了像蜂窩一樣的彈洞。戰友們回頭望去,在黃繼光向敵碉堡接近的路上是一條觸目驚心的長長的血跡
戰斗結束後,戰友們將黃繼光的遺體背了下來,為他穿上一身嶄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安放在了一口從祖國運來的棺材裡……
黃繼光為了保衛祖國人民的安全, 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 他的光輝事跡, 譜寫了一曲中朝人民團結戰斗的勝利贊歌; 他英勇頑強的光輝形象, 閃爍著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燦爛光輝。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擔負起讓中國立於世界的責任,我們應該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奮斗,為了民族的強大而努力,永遠記住,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於世界,則國屹於世界,為了祖國的未來,奮斗吧!!!
我們學校前幾天開展過類似的活動,我同桌的稿子就是我幫忙打的,得了二等獎,有些地方需要自己修改一下
❷ 自己感人的故事演講
鏡頭一——一個堅強好學的女孩
你聽,你聽,在廢墟下,在瓦礫下,傳來了一陣陣清脆的朗朗讀書聲,它,來自於一個被壓在廢墟下的女孩。她
正打著手電筒忘情地讀書,忘記了危險,忘記了孤獨,忘記了外面的一切,只有自己和書。她用自己的讀書聲驅趕恐懼和死神,同時以在召喚著生的希望。
她的臨危不懼,她的從容鎮定,她的堅持頑強,無不顯示網著中華民族不屈的品格和祖國光輝的未來。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美妙的未來。
鏡頭二——一位無私奉獻的老師
……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來源: ***)護著四個學生……
當地震災難突然襲來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他的學生。在那千鈞一發之際,他首先想到了學生,他毅然地張開雙臂,護住自己的四個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師者最真實的愛,用血肉為學生築起一道永生的長城,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課。
鏡頭三——一位救人心切的戰士
他哭了,雷雨如下,泣不成聲;他跪下了,哀痛地請求,大聲喊道:「裡面還有人,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救一個!」因為強烈的餘震,房屋搖搖欲墜,即將倒塌,他被隊員們強行拉走了。他心有不甘啊!
他只是一個典範,在抗震救援的一線,又有多少位像他一樣救人心切、捨身忘死的戰士啊,又有多少位愛心天使給災民們送去了無限的溫暖。
災難是短暫的,但精神卻是永恆的。在5.12期間,這種感人的故事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也被他們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在遇到難題時,心中有著頑強不倒的精神支持著我,我不再退縮,不再抱怨,而是迎難而上,去解決它。經典,不再單指書籍、音樂等,更包括了這驚天動地的不朽精神。讓我們帶著這經典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❸ 求一個感人的故事。語文演講!
只為,那白衣女子 傍晚,有淡淡憂傷;只為,小竹峰那白衣女子。 七脈會武,那白皙清冷的絕世容顏,震撼了在場的所有男子。而唯有那個眼中充盈刻骨悲傷的大竹峰弟子,竟然完全忽視了她驚世駭俗的美麗。他敗在她劍下,她卻明白,真正輸的是她!輸在那根毫不起眼的燒火棍下的,不只是絕世寶劍天琊,還有那顆從未顫動過的心。從今而後,心間為何會時時纏繞他的面容? 死靈淵旁,亂石如雨中,她終於卸下往日的冷漠與孤傲緊緊抓住他的手,一起沉向黑暗。雖然只是短暫的相識,卻發現自己對於失去他的畏懼竟然遠遠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那單薄弱小的身影那平凡朴實的面孔,怎可以放棄?怎可以舍棄? 流波山,他跪在瀟瀟夜雨中,冷雨刺骨又如何抵得上心間萬一的痛楚? 「你救我護我,不惜自己的性命,我便一般對你了。你心中苦楚,天知我知,我不能分擔你的痛楚,便與你一道承擔。總希望有一日,你能與心中愛人,歡歡喜喜在一起的……」 原自以為,一路孤單走來;卻原來,終有一人默默相陪。 天地不仁,生命賦予他的除了孤單與痛楚,還有什麼? 是那個同樣孤單,卻淡寞的身影? 這樣,也許就已足夠罷? 青雲山,玉清殿。 那冰霜容顏下的關懷與擔憂可曾撫慰他痛楚的心靈?那沉默孤獨的身影卻是她深深凝眸中唯一的所在。 她還是站了出來,面對整個青雲,面對自己的心. 「弟子陸雪琪,願以性命擔保!」 原來,真的可以不顧一切的維護於他,即便舍棄性命! 酸澀如許的暗戀,難道不是世間最純潔美好的感情? 在迷惘中長跪不起的人兒…… 可體會到這份心意? 十年,世間滄桑。 時光如沙,可曾磨去心中那縷溫柔的情懷么? 孤單時候,可曾思憶那冷淡清麗的女子么? 是誰,映襯著淚竹的斑痕,微微喘息? 是誰,吸噬腥腥熱血,只為平息瘋狂的思念? 死亡沼澤,白皙的手,握著劍柄,絕世容顏! 原來,噬魂認出的,當真是她!原來,這一切,竟是宿命使然! 假如愛有天意,為何偏偏與她相遇? 天帝寶庫前,為了什麼,她不惜冒失去性命的危險,也要阻止他? 「你,回來吧……」 他已變了,或許變的是世道;然而不變的,是那顆心。即使,讓生命就此走向盡頭,只要能喚回那深深鏤刻於心間的男子,也是值得的吧? 兩件法寶終於戰在一起,那是三生七世糾纏的宿世冤家啊! 而他們,此刻拔劍相向的,是冤恨糾纏的仇敵? 還是彼此傾心的愛侶? 當她撞向天帝寶庫,那絕世的面容上竟然沒有須臾的恐懼,沒有一絲的傷懷,那溫柔的一笑也許是他最後的訣別吧? 多少年後,是否還有人憶起那孤獨清絕的白色身影? 多少年後,是否還有人記得那笑容中從未有過的溫柔? 南疆,月色凄冷. 是什麼樣的情緒,似萬千言語纏繞心頭,只是面對了卻無法開口? 是什麼樣的心懷,讓這個清高孤傲的女子,面對著深心裡鏤刻的男子,一訴衷情? 只是,那道深深劃下的深痕,卻又如何跨越? 既然無情,又為何一次次救她護她? 是誰,傷了誰的心? 「我們下次再見面,便是勢不兩立的仇敵!」 只是為何要向著青雲之外的遠方, 「深深凝望」?那一句「我不願」是對著整個天下,是對著深深內心,還是對著遠方的某個孤單身影? 當那個男子終於聽到她的呼喚,站在她的面前…… 「你,好像瘦了……」 等了十年啊! 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許是歡喜吧? 夜色凄寒,如何身心卻那般溫暖? 就這樣罷……就這樣罷…… 宿命的愛情卻又該何去何從? 「那碧瑤呢?」那個同樣為了他可以不顧一切的少女,該如何安置? 「下一次,我們再見面時候,你用劍吧!」 苦苦等待十年,他的深心畢竟還有個碧瑤吧! 剛剛溫暖的身心,如何忽然涼了下去? 是時光化為利刃,深深刺痛著她的心? 他如此的傷害於你,你卻依然痴情如往昔? 他如此的令你傷痛,對他,你卻恨不起來? 這段情,終究是斷不了了……
記得採納啊
❹ 感人故事,要適合3分鍾演講的,不要太長
恐怕不行
能讓人情緒上起反應的東西 全被你時間給槍斃了
老闆,越精闢的東西就越需要鋪墊 醞釀啊。。
❺ 跪求一篇感人的經典革命英雄故事演講稿!
5 黃繼光,
一個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名字,
為了祖國的榮譽,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那是在1952年的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打響了……
黃繼光所在部隊在進攻597.9高地主峰的時候,
遇到了敵人幾個火力點的壓制不能前進,
戰士們屢次突擊,傷亡慘重,但都被擋了回來;
眼看已是凌晨四點多鍾,天快要亮了,
如再拿不下火力點,攻下主峰,
我軍的戰果將全部喪失,
怎麼辦?怎麼辦!
在這關鍵時刻,
他——黃繼光,毅然挺身而出,
滿懷必勝的信念,
帶著兩個戰士,拿著手雷,向敵人的火力點爬去……
幾個火力點被摧毀了,
但還有一個射孔的機槍在瘋狂掃射,
這時,一個戰士倒下了,另一個戰士受傷了,
手雷擲完了,黃繼光自己身體也多處受傷,
在這槍林彈雨中,
面對這重重的困難,
黃繼光用盡全力,艱難地挪動著身體,
毅然頑強地爬向火力點,
在接近火力點不到10米的時候,
我們的英雄勇敢地站起來了,
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是多麼地令人感動和振奮啊!
這時,黃繼光彷彿感覺到,他的身後,
戰士們正急切地看著他,
祖國人民在注視著他,
朝鮮人民在盼著他;
只見他像鋼鐵巨人一般,
慢慢地向火力點靠近,
奮不顧身地向火力點撲過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火力點拿下了,
任務完成了,
上甘嶺戰役勝利了,
但我們的英雄卻壯烈犧牲了。
黃繼光為了保衛祖國人民的安全,
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
他的光輝事跡,
譜寫了一曲中朝人民團結戰斗的勝利贊歌;
他英勇頑強的光輝形象,
閃爍著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燦爛光輝。
❻ 急求一篇關於邊防官兵感人故事的演講稿!!!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misc/node_5060.htm
教子育兵模範軍屬楊進群
陸漢江 王興會 本報特約記者 鍾友國 本報記者 徐生
1月5日,在湖北省召開的雙擁工作會議上,棗陽市七方鎮中心小學教師楊進群,講述了他3年來堅持與在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服役的兒子楊春陽及部隊官兵鴻雁傳情,利用書信配合部隊勵兵育子的感人故事,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反響。湖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楊進群「教子育兵模範軍屬」榮譽稱號。
教
子報國殷殷情
2001年12月初,楊春陽和襄樊市120多名青年入伍來到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服役。29日,楊進群收到獨生子楊春陽從西北寄回的第一封信,信里,楊春陽流露出怕苦怕累甚至想打退堂鼓的念頭。楊進群心疼地掉下了眼淚,但他轉念一想:國無防不安,邊疆總要有人守衛,孩子吃點苦也是一筆難得的人生財富。當晚,他就給兒子寫了回信,給楊春陽推薦了一篇叫《血淚流淌在軍營》的文章,文章講述了一支迎賓軍事表演部隊的故事。鮮花、掌聲、勛章的背後,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春陽,雖然你們不是對外表演部隊,但同是軍人,同是為了祖國的榮譽和利益,我想你在訓練中多少也會受過同樣的苦累。如果我親眼看到你身上的傷痕,我會落淚,但心裡是欣慰的。我和你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戰勝困難,做一名堅強勇敢的邊防戰士!」在信的末尾,楊進群還賦詩一首:「淚水流淌在軍營,苦練為當合格兵。明日一定無困難,將是鮮花和掌聲。」從此,他堅持每周給兒子寫一封家書。除了部隊正常的政治教育,楊春陽又多了父親這個人生道路上的「領航員」。
接著,楊進群又寄去了「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和「大石攔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的障礙」等100多條名言警句。楊春陽看了父親的信,再也沒有出現畏難情緒,苦練過硬本領的信心變強了,勁頭更足了。新兵訓練期間,他就受到嘉獎。2002年5月,楊春陽當上了副班長。但由於管理經驗不足,他分內工作常出差錯,連隊黨支部決定「暫停其副班長職務」。盡管連隊幹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楊春陽仍然情緒低落。楊進群的信給了兒子信心和動力:「勿需感嘆生活的艱辛和無奈,人生征途免不了溝溝坎坎;勿需苛求一帆風順,通向崇高目標的道路充滿艱難曲折,挫折失敗是令人痛苦的,但它卻孕育著希望和成功。直起你的腰,邁出你的步子,成功會再次投向你的懷抱……」在父親的鼓勵下,楊春陽很快走出困惑,並以過硬的軍事素質被推薦到教導隊集訓,又當上了副班長。
考軍校是許多戰士夢寐以求的願望。2003年4月,楊春陽滿懷信心報名參加軍校招生考試,結果因入伍時地方工作人員填寫疏忽,造成檔案材料一處糾正後的塗改而被取消考試資格。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楊春陽的心一下冷到了冰點。就在兒子將要破罐子破摔的時候,楊進群的來信給了楊春陽無窮的力量:「兒啊,活得有理想、有目標很重要,但也要量力而行。一旦既定的願望和目標達不到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棄。成才之路千萬條,只要能報效祖國,爸爸媽媽就為你感到驕傲!」楊進群又接連給兒子寫了3封信,用大量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和道理啟發誘導兒子,不能因一時的挫折而放棄對崇高目標的追求。
家書抵萬金。楊進群先後給兒子寫了280多封書信,這一封封愛國愛軍的家書,幫助楊春陽校正人生坐標,經受住了幾個重要關頭的考驗。在全團同年入伍的戰士中,楊春陽第一個受嘉獎、第一個當班長、第一個入黨、第一個被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2003年12月,楊春陽作為優秀班長骨幹被選取為士官。去年12月,楊春陽又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了三等功。
愛心溫暖眾兵心
兒子的成長進步,使楊進群深深體會到,書信在部隊思想教育中具有補充作用,它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激勵效應。「楊春陽遇到的困惑難題,也正是其他戰士面臨的人生考驗。年輕戰士在成長進步的關鍵時刻多麼需要有親情的感化、激勵和疏導啊!」於是,楊進群主動與兒子身邊戰友開展書信來往,與部隊形成共教共育合力。
楊進群像關愛兒子一樣關愛著其他戰士。他經常用「春陽及四班全體戰友」、「六班的青年朋友們」、「三班的軍人朋友」、「新戰友們」這樣的稱呼,與戰士們進行書信交流,話理想,談人生。3年來,楊進群給戰士們寫信240多封,80多名戰士給他回過信。戰士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曲折和困惑都願意向他傾訴,楊春陽所在連隊因此專門聘請他為「編外指導員」,所在團領導把楊進群的書信作為培育四有新人的「士兵教材」。
2002年6月,楊進群得知兒子所在班因軍事比武失利鬧不團結,立即給他們寫信:「失敗未必非豪傑,跌倒爬起從頭來,失敗教訓要總結,不信成功花不開。」並循循善誘:「戰友們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不同,脾氣性格迥異,但戍邊報國目標一致。團結就是戰鬥力!年輕朋友們請想一想,如果你們全班、全排、全連乃至全團、全邊防的戰友都像籬笆一樣牢牢地扎在一起,那將是一道多麼雄偉壯觀的邊關長城啊!」深情博大的父愛,像一盞明燈,廓清了年輕戰士的思想迷霧,重鑄了一個鋼鐵集體。
2004年8月16日下午,在某邊防團會議室里,楊進群勵子為國戍邊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長達3個小時的報告,楊進群贏得了數十次雷鳴般的掌聲。
新疆軍區邊防某團的領導告訴記者,3年多來,在楊進群的書信激勵下,120名襄樊籍戰士中有96人當上先進或立功受獎,16名戰士考上軍校、30多名戰士被選取為士官。去年12月,楊春陽所在連隊被蘭州軍區和新疆軍區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榮立集體二等功。
國防連著你我他
楊進群認為,國防是全民的國防。回首歷史煙雲,展望當今世界,楊進群深深體會到「國防」二字的千鈞重量。這也使他更加深切地認識到:教子育兵僅靠部隊和某一個家長來做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動員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軍屬共同來做,實現部隊、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
去年1月15日,楊進群給兒子所在連隊的新戰友的父母寫了一封書信。在信中,他以自己的親身體會鼓勵家長們「變擔心為操心」,用望子成才、勵兵成才的精神與動力,與大家攜起手來,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
去年3月,楊進群還向全市軍民發出了《履行義務盡職責,一片愛心獻國防》的倡議書。他在倡議書中激情地寫道:「國防連著你我他,安寧維系千萬家。建議每一戶軍屬、每一個公民都拿出一份精力,獻出一份愛心,用實際行動來關心和鼓勵戰士們安心服役,幫助他們成長成才。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心和力量,我們軍隊打贏能力就會進一步提高,我們國防力量就會進一步增強,我們國家就會更加安定團結、繁榮昌盛!」
楊進群不辭辛勞,利用節假日、國防教育日和每年徵兵期間,主動到各地作報告和宣傳國防知識。僅去年徵兵和今年新兵訓練期間,他就先後到駐軍某教導大隊、湖北省軍區教導大隊和各市縣民兵集訓隊,為適齡青年、新入伍戰士和民兵預備役人員作愛國育兵報告20餘場次,聽眾達數萬人。楊進群的愛國擁軍情結,深深地感動了一大批相識和不相識的人。僅襄樊地區就有1000多人受其影響,給襄樊籍戰士們寫去了書信,鼓勵戰士們在部隊建功立業,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爭光。
為提高全民國防意識,楊進群開通了「同為國防獻愛心」熱線電話,設立了電子郵箱,在襄樊市「漢江網」上開設了「楊進群教子育兵網頁」。熱線電話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全天為軍屬和部隊官兵提供服務,電子信箱和網頁專門同軍屬交流教子育兵經驗,動員大家用書信、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激勵親人愛軍報國。楊進群還發起成立了「軍屬互助會」,製作「軍屬名片」,明確需要做的工作和聯系方式,以利於互幫互助解難題,確保子女安心服役。同時約法三章:不準通過關系把在邊防服役的子女往內地調,不準把在艱苦地區服役的子女往富裕地區調,不準把在偏僻地方服役的子女往大中城市調,一切以國防建設為重,以部隊需要為第一需要。
楊進群教子育兵的先進事跡,在棗陽、襄樊乃至湖北全省引起了強烈反響。從去年8月開始,襄樊市黨政軍專門成立慰問團,開展「赴邊關、走軍營、親切慰問子弟兵」活動,把親人和家鄉人民的關愛、囑托及時送到每一位襄樊籍官兵的心坎上。市委宣傳部製作下發了「愛國擁軍模範楊進群」事跡光碟,拍攝錄制了「親人寄語」、「軍營傳真」互動光碟。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舉辦了「教子育兵模範軍屬楊進群」先進事跡報告會,並作出向楊進群學習的決定。目前,一股愛國擁軍的熱潮正在荊楚大地蓬勃興起。
短評
可貴的國防意識
楊進群以書信為載體,以幫助青年戰士安心服役、成長成才為主要內容,先後給兒子及其他官兵寫信520多封,寄報刊文摘資料370多件,配合部隊培養高素質軍人,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是千千萬萬軍屬中的優秀代表。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至深,他強烈的國防意識催人奮進。
國防意識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楊進群強烈的國防意識體現在對黨、對國家、對軍隊的無比熱愛上,體現在對國防建設的深情關註上,體現在對兒子和部隊官兵的真摯感情上。楊進群這個典型的涌現,無疑對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楊進群可貴的國防意識,在於他牢固樹立了「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的思想,把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作為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學習他以國家利益為重,響應祖國號召,送子戍邊的愛國情懷;學習他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積極配合部隊做好青年官兵思想政治工作,育兵成才的模範行為;學習他正確處理個人、家庭和國家利益,不遺餘力動員社會力量鞏固國防的優秀品質。只要我們都像楊進群那樣盡到一份力量,獻出一份愛心,全民的國防意識就會進一步增強。
(來源:解放軍報第1版 發布時間: 2005-01-21 06:24)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gfjszpd/2005-01/26/content_123775.htm
❼ 適合演講的感動故事
親身經歷過的苦難哀樂,甜甜苦辣
❽ 長征中超感人故事催淚特別感人的演講稿急急急急特別急
橫刀立馬與彭大將軍的故事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結束了長征,到達陝北保安的吳起鎮。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後,蔣介石派5個騎兵團尾隨而至。為了防止敵軍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彭指揮紅軍在吳起鎮附近進行了「切尾巴」戰斗。殲滅敵軍一個騎兵團,取得了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第一場勝仗。為此,毛特作詩贈予彭。
詩曰:
六言詩·給彭**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受到詩後,將詩末兩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惟我英勇紅軍」,並把原詩還給毛。
有功而不受榮譽,表現了彭大將軍的高風亮節。
12個銅板「買」一個梨
講述了1935年4月時,中央紅軍進入了雲南境內。那裡的風景十分美麗,連綿起伏的山巒,漫山遍野的綠樹······可是紅軍戰士們卻被酷熱的天氣折磨的苦不堪言。戰士們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哪裡的水卻是鹹的!沒有水解渴,戰士們只好忍著乾渴繼續前進。
戰士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村莊,可那兒的村民因為聽信了敵人的宣傳,全都躲了起來。戰士們沒辦法,只好住了下來。
在女戰士打水時,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在廚房的毛草中,竟有一筐梨!要知道對於行路一天的戰士們來說,梨可是最好的東西!可是紅軍紀律嚴明: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戰士們只好舔了舔嘴唇。這時,一位發著高燒的女戰士發出了痛苦的呻吟,這是大家靈機一動,決定買一個梨給她。最後用12個銅板「買」了一個梨。
從《長征謠》到《清平樂·六盤山》的故事!
1935年10月7日,毛登上六盤山,臨風寄景,氣貫長虹,遙想紅軍走過的艱難里程,展望革命的未來前途,感慨萬千。當時,毛坐在一塊石頭上說,這里真是個好地方,天高雲淡,紅旗漫卷,大雁南飛,六盤山的景色多好啊。他隨即吟出了《長征謠》:「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 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風。今日得著長纓,
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他以自由詩的形式,採取重復比興、呼喚等手法,展示了紅軍將士金戈鐵馬、風雷激盪的雄姿,體現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反蔣抗日的決心。
1942年8月1日,毛才將《長征謠》改成規范的詞牌《清平樂·六盤山》,刊登在《淮海報》的副刊上,全文是:「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金色的魚鉤
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為了給生病的小戰士補充營養,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給三個小戰士吃,自己卻吃剩下的魚刺和魚骨。最後在即將渡過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卻犧牲了。小戰士」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以教育後代。
《豐碑》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
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
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
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
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麼。 將軍邊走
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回來告訴他。 將軍愣了一下,什麼話也沒說,
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
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
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早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
象在為戰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
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
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
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
舉起右手,舉到齊眉出,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永遠的豐
碑。
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
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17勇士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由四川會理附近地區繼續北進。蔣介石指揮10餘萬國民黨軍南攻北堵,企圖利用彝漢民族矛盾和大渡河天險屏障,圍殲中央紅軍於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地區。為挫敗國民黨軍的陰謀,紅軍迅速北進,強渡天險大渡河。以劉為司令員的紅軍先遣隊,順利通過彝民區,直逼國民黨軍防守大渡河的薄弱地帶。24日晚,第1軍團先遣隊第1師第1團急行軍80公里,先期抵達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隱蔽於附近山頭。當晚,該團第1營出其不意攻佔安順場渡口。時值洪水暴漲,大渡河水深流急,渡口水面寬約300米,對岸有四川軍閥部隊防守。該團決定由第2連組織突擊隊,實施強渡。
1935年5月上旬,長征途中紅軍准備強渡大渡河。25日上午,紅一團第一營第2連連長熊尚林率領渡河突擊隊,在當地船工的配合下,乘著僅剩的一隻木船,冒著密集火力,頂著急流險浪駛向對岸。木船被沖向下游數百米處靠岸,17名紅軍官兵登岸後,搶占沿河工事,控制渡口。又同第2船登岸的官兵一起,擊潰安靖壩守軍,為後續部隊渡河打開了道路。
七根火柴
長征途中,暴雨傾瀉在大草原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把黨證和夾在黨證里的七根焦乾的火柴交給戰友,請他轉交給黨組織。言畢,安然地閉上了眼睛。那位戰友追上隊伍,為戰士們點燃了篝火,然後將餘下的六根火柴和黨證交給了指導員。
❾ 找一篇感人的經典革命英雄故事演講稿!
我感動過許多東西:被一件事情所感動,被一句問候所感動,被一個動作所感動,被一個眼神所感動……這一次,我被今年四川發生的特大地震所感動。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突如其來的地震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在四川汶川,許許多多房屋倒塌了,有些正在上課的學生,正在上班的大人還有正在睡覺的老人,全被壓在了水泥板下面,這場里氏8.0級的大地震,讓許多人失去了親人。
在這場特大地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一位老師,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地動山搖,跑也跑不及了,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許許多多的磚塊如冰雹似的砸在他的手上,臉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但他咬著牙,絲毫不鬆手,因為他知道在他的手下,有四位需要他,他知道,他是位老師。當消防隊員從他的身上扒開最後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熱淚盈眶,這位老師手下保護的四個孩子全部獲救,他卻不幸遇難,請大家記住這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名字叫——譚千秋。
在這場地震後,很多地區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捐款,令我感動的是:在通遼市,一位乞丐為四川地震捐款,他把自己所有的零錢去銀行換了一張整100的,在他捐款的時候,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看她,因為在我們眼裡,乞丐往往都只是伸手要錢的,他們只懂得讓別人關愛他們,可是今天,我們知道了乞丐也會關愛他人。
這樣懂得關愛他人的乞丐有許多,這樣懂得為學生付出的老師也有許多。在這次地震中,有的老師和同學心目中學習不好的學生,為了救同學,自己卻遇難了;在這次地震中,有的解放軍為了多救一個人,自己最後竟然累死在抗震救災一線上……
我認為通過這次地震,我們更深一層了解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含義。我深信,當13億中國人肩並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3位小英雄:「面對危險我們不能丟下同學」 新華網西安6月8日電 題:「面對危險我們不能丟下同學」——陝西千陽縣紅山中學3位「抗震救災小英雄」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許祖華 汶川大地震雖然過去20多天了,但是回憶起地震發生的危急時刻,楊鵬、張博、趙瑞亮3位同學不顧危險幫助她撤離到安全地帶的情形,陝西省千陽縣紅山中學初三(2)班學生朱曉丹的心中仍不時湧起感激的暖流。 地震發生前,朱曉丹因為腿部意外受傷,上下學一直由家長用自行車接送。5月12日下午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波及到千陽縣,朱曉丹當時正在學校教學樓二樓的教室上課。突然,課桌和地面劇烈抖動起來,朱曉丹在座位上也差點摔倒。老師立即停止了講課,組織大家向操場緊急疏散。很快,同學們沖出了教室,整個樓道都是急促的腳步聲。 朱曉丹因為腿上有傷跑不動,她六神無主又怕又急。正在這時,同班同學楊鵬跑來焦急地說:「快走!」說著,攙起朱曉丹就往教室外跑去。 這時,他們所在的教學樓與隔壁樓之間的天橋因劇烈搖晃發出可怕的響聲,隔壁樓外牆的瓷磚也紛紛掉落。朱曉丹害怕極了。下樓梯時,楊鵬攙扶著她不停地提醒:「別急,小心點!」 正在這時,已撤離到操場上的同班同學趙瑞亮、張博,聽說朱曉丹還沒從樓上下來,他們又跑回教學樓,與楊鵬一起攙扶著朱曉丹,迅速撤離了大樓,來到了操場集中。 說起當時他們為什麼重返樓上救助同學的原因,趙瑞亮和張博說:「從教室跑出來時太緊張,沒有在意。下樓後才發現腿上有傷的朱曉丹還沒有下來,我們顧不上許多就又跑了上來。」當問到他們當時害不害怕,他們只是說,「面對危險誰也害怕,但是誰也不會丟下自己的同學啊。」 為了表彰楊鵬、張博、趙瑞亮3位同學不顧危險幫助同學的行為,紅山中學日前授予他們「抗震救災小英雄」的稱號,並號召全校師生向他們學習。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童世強:14歲少年勇救7個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來源:新華網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留言】 【列印】 【關閉】 【Email推薦: 】 新華網蘭州6月7日電(記者屠國璽)在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14歲的6年級學生童世強成了學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發生時,他不顧個人安危沖進學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個孩子。 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了,隴南市成為甘肅省受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禮 縣祁山鄉也不例外。 當時,在中王小學前院六年級的教室里,童世強和另外49名同學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語文課。穿過一道院門,就是學校的後院,由於學校教室緊張,後院的黨員活動室成為30名學前班孩子的教室,這些平均年齡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子們還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戶像是被人不停地搖著響,地底下發出像一群亂飛的蜜蜂一樣的『嗡嗡』聲,這聲音越來越大,我才意識到是地震了。」童世強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雙喜老師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 「趕緊往外跑!」老師的一聲大吼過後,包括童世強在內的50名學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童雙喜急忙向後院的學前班跑去,因為這里的孩子還在午睡。 這些小朋友們,除了兩三個跑到院子里,其餘的二十幾個,有的嚇哭了,有的嚇呆了,亂成一團。童雙喜大喝一聲,「別哭了」,並用雙手各提起一個小孩子跑著拎到教室門口,然後讓他們趕緊往前院跑,轉身又去抱別的孩子。 童雙喜馬上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幫手,童世強也隨著他跑進了學前班的教室。這位平常很調皮、喜歡打籃球和沙包的男生,盡管個頭剛過一米五,但力氣倒是不小,他也雙手各抱起一個小孩子跑到了門口,然後轉身又開始抱下一對孩子…… 不到3分鍾的時間,在師生兩人的合力下,二十幾個學前班的孩子都從教室里被救了出來,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強救出了其中的7個。就在大家清點人數的時候,前後院中間的院牆倒塌了,那些學前班孩子們午睡的教室,整體傾斜,出現了多條裂縫…… 「這時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厲害,才知道害怕了。」這位勇敢的少年說,剛開始往裡沖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想,只是想進房子里拉幾個小弟弟、小妹妹出來。 在老師眼裡,童世強是一個很「靈活」的學生,不光是腦瓜靈活,學習成績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靈活。加上喜歡幫助別的同學,他被選為全校少先隊的中隊長。 在人多地少的禮縣山區,許多家庭並不富裕,童世強的爸爸媽媽也常年在省城蘭州打工。他一度跟著父母在城裡上學,但因為家庭負擔不起,只能重新回到鄉村裡面。現在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強,除了完成每天的學業之外,還要幫助家裡人鍘草、喂牲口。 學校剛出的黑板報上,有一個「小賴寧」的稱號授予了他,以表揚他這種捨身救人的勇敢精神。對此,這位少年很開心,他說,長大後要去從事一份能幫助別人的職業。(完)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童世強:14歲少年勇救7個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來源:新華網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留言】 【列印】 【關閉】 【Email推薦: 】 新華網蘭州6月7日電(記者屠國璽)在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14歲的6年級學生童世強成了學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發生時,他不顧個人安危沖進學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個孩子。 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了,隴南市成為甘肅省受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禮 縣祁山鄉也不例外。 當時,在中王小學前院六年級的教室里,童世強和另外49名同學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語文課。穿過一道院門,就是學校的後院,由於學校教室緊張,後院的黨員活動室成為30名學前班孩子的教室,這些平均年齡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子們還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戶像是被人不停地搖著響,地底下發出像一群亂飛的蜜蜂一樣的『嗡嗡』聲,這聲音越來越大,我才意識到是地震了。」童世強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雙喜老師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 「趕緊往外跑!」老師的一聲大吼過後,包括童世強在內的50名學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童雙喜急忙向後院的學前班跑去,因為這里的孩子還在午睡。 這些小朋友們,除了兩三個跑到院子里,其餘的二十幾個,有的嚇哭了,有的嚇呆了,亂成一團。童雙喜大喝一聲,「別哭了」,並用雙手各提起一個小孩子跑著拎到教室門口,然後讓他們趕緊往前院跑,轉身又去抱別的孩子。 童雙喜馬上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幫手,童世強也隨著他跑進了學前班的教室。這位平常很調皮、喜歡打籃球和沙包的男生,盡管個頭剛過一米五,但力氣倒是不小,他也雙手各抱起一個小孩子跑到了門口,然後轉身又開始抱下一對孩子…… 不到3分鍾的時間,在師生兩人的合力下,二十幾個學前班的孩子都從教室里被救了出來,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強救出了其中的7個。就在大家清點人數的時候,前後院中間的院牆倒塌了,那些學前班孩子們午睡的教室,整體傾斜,出現了多條裂縫…… 「這時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厲害,才知道害怕了。」這位勇敢的少年說,剛開始往裡沖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想,只是想進房子里拉幾個小弟弟、小妹妹出來。 在老師眼裡,童世強是一個很「靈活」的學生,不光是腦瓜靈活,學習成績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靈活。加上喜歡幫助別的同學,他被選為全校少先隊的中隊長。 在人多地少的禮縣山區,許多家庭並不富裕,童世強的爸爸媽媽也常年在省城蘭州打工。他一度跟著父母在城裡上學,但因為家庭負擔不起,只能重新回到鄉村裡面。現在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強,除了完成每天的學業之外,還要幫助家裡人鍘草、喂牲口。 學校剛出的黑板報上,有一個「小賴寧」的稱號授予了他,以表揚他這種捨身救人的勇敢精神。對此,這位少年很開心,他說,長大後要去從事一份能幫助別人的職業
❿ 寫一篇演講稿,是寫自己真實感人的故事
每人奉獻一片愛心,世界將會陽光燦爛。
經歷了許多次愛心的洗禮,心中裝著許多愛的故事,我們就像擺龍門陣一樣,和你說說,或許您能聽到愛的呼喚。
十五年前
高中生活
記得是十五年前,讀高中時,家裡特窮,我在縣城讀書。從家裡帶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時間更短。沒有青菜吃,更不用說吃肉了。在這期間,我領略了貧窮的滋味。可就在這期間,我也發現了人間的溫情。我的一個叔叔住在縣城裡,但家庭條件也不好。可是,他家卻為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條件,就是我從家裡帶菜,像土豆、蘿卜、黃瓜、白菜等。當我吃完了從家裡帶的菜後,他家就給我炒菜吃,三年,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時,叔叔還會留我在他家吃一頓肉,讓我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日子,後來,一想起這段日子,就覺得溫馨無比,讓我深深體會到:愛會給人留下的美好回憶。
2005年9月12日上午
盲人的捐助
一個青年扶著一位盲人走進辦公室。我以為又是求助者來了,趕忙起身接待,讓座之後,開始問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哪些幫助,我們都會盡力的。
這名青年趕忙解釋說,他不是來求助的,他是來捐助的。
啊!捐助?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時,盲人哥哥說話了,「我是來捐款救助貧困高中學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給報紙上報道的那名叫李偉的困難學生。」說著,便從包里拿出一小沓錢來,一張一張地數,剛好1000元,他把錢交給我,並告訴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學習,他一定會資助這孩子上大學的。
我感動得無話可說,好多有錢的健康者沒做到,他卻做到了。
2005年7月某縣城和辦公室
愛心的距離
兩次愛心的舉動讓我明白了愛的意義,也發現了愛的距離。
一次是7月初的一天,我在網上向上海教育委員會的郵箱里發出了關於貧困生的求助信。本沒當回事,可過了幾天,那邊回話了,他說明了當地的原因,國家安排的有扶貧地區,因而對我的請求無能為力,聽到電話那端的話語,我的心裡很感動,至少他們很重視這件事,給了明確的回復。至今,電話那端的的話語還在耳邊縈繞。
無獨有偶,7月14日,幾位愛心人士到某縣的一個鄉村小學去奉獻愛心。行至一個岔路口問路時,一個小夥子竟然把他們指向岔路。幸虧他們發現得及時,確認無誤後才敢繼續趕路,要不然不知會走多少彎路。但這次那個小夥子的行為對幾位愛心人士影響很大,他們差點就想驅車返回了,幸好有位長者說:「我們是去奉獻愛心的,那就不要被這樣的人影響。」一句話,大家都認為有理,便釋然了。
這兩件小事都與愛心有關,但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愛因人而異,愛需要真誠和細膩。
2005年6月中旬 辦公室
尊重、保護、關注
一天下午,一位母親哭哭啼啼地找到我,她說她的孩子玩電腦游戲上癮,一個多星期沒上學。一個星期後孩子回到家,整個人又黑又瘦,眼神都有點恍惚了,長期的電腦游戲,已經使他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裂變。
一方面是孩子不想再上學,想玩游戲,另一方面,學校為嚴肅校紀校規,要給予孩子處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到了這般天地,是誰的錯,事已至此,埋怨誰都沒用,關鍵是現在該怎麼辦,怎麼把孩子從這個深深的泥團中拽出來。
首先對年輕的母親說:這件事出現了,你首先要冷靜,不要追究以前怎樣,也不要把孩子整天關在家裡,否則,你早晚會把孩子關成精神病的。再就是你得承認孩子已經有了心理缺陷,要對他進行矯正。你先到學校找到相關部門,說明自己孩子的問題,不要迴避什麼。要求學校從保護孩子名譽及前途出發,不要處分孩子,再就是把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找人進行矯正。第三就是帶孩子到各地風景區去玩一段時間,讓他換個環境,讓他認識到除了網路世界之外,還有一個更美的現實世界等待著他去發現、去感知。這位母親半信半疑地點點頭,走了。
了20來天,這位母親找到我,一改往日那種淚水漣漣的面容,滿臉微笑著對我說:「你說的辦法真起效,我就按你說的幾點去做了。結果,從外地一回來,孩子就要去上學,學校也很寬容地接納了他。」
從此,他沒再痴迷於網吧,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我也因此有了太多的感悟:有時奉獻、幫助也只不過是出出主意,而寬容、保護、尊重又是何等的重要。
2005年10月20日,鄖陽中學
我眼中的「希望老人」江詩信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無法把眼前的的這位老人和中國「希望老人」聯系起來。瘦削的臉龐,快要全白的頭發,黝黑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尖尖的下巴。唯獨那雙眼睛裡的平實與和善讓我明白這位老人的幸福所在。
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舊夾克衫,一條淺藍色的褲子,一雙不超過50元的球鞋,包裹著一個瘦弱的身軀,還在不斷的咳嗽,當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還在不停的整理材料。我在想,是什麼促使了這位老人的不懈追求,是什麼使他為貧窮的孩子而舍棄了安享晚年的快樂。在常人眼中,他令人不可思議,但在他的心裡,愛主宰了一切,貧困孩子期盼的眼神占據了他們所有的思想,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無一言表。
我還看到了世界上最簡單的名片,一張很薄的白紙片,上面簡簡單單的寫上了「江詩信」三個字,和那一排愛心協會的小字。慢慢的走近老人,我發現了一顆滾燙的心。
2005年6月5日,鄖西河夾鎮豐溝村小學當小朋友們看到這些捐來的書時,他們的樣子讓人吃驚,像看什麼稀奇似的。我就伸手拿一本給他看,幾個衣衫襤褸的同學就和他圍在一搶著看,看著他們新奇的樣子,我感到一陣酸楚。這可是城裡孩子看過的不要的書籍呀?在操場上,幾個小夥伴正在玩一輛城裡孩子捐贈的玩具小汽車,舊得已不成樣子,而且還沒電池,可這幾個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
高新民教授背後的故事
7月7日,武漢
作為一個博士生導師,關注慈善事業成了他業餘生活的全部,當得知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向張灣區第九中學捐助20台電腦和300副鐵架床的意願後,高教授和他的夫人劉雅琴親自叫貨車,現場幫著搬運和清理物品,直至當天午夜,所有物品裝上車之後才安心去休息。
9月14日晨,十堰
高教授吃早點時,剩下一個包子,不值5角錢,可他不浪費,要求隨行人員把它吃下,而下午到了學校,卻慷慨捐贈5000元,用於改善貧困學生生活。兩次舉動的強烈反差,映襯出人性的光輝。
2005年9月的一個周末 朋友家裡
在飯桌上,我遇到一位老闆,他說他資助了一名高中生,可這孩子三年下來花了他5萬余元,穿衣服要名牌,吃東西還挑三揀四。聽到這里,我感到一陣悲哀,物質的資助和精神的資助如果不並舉,只會害了孩子,而受助者的不懂事只會害了他自己,同時嚴重挫傷了資助方的積極性。
下鄉多了,看到了許多貧困的人們,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一個人的同情心、愛心是多麼的珍貴和重要!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它可以影響周圍的一圈人。接待的窮人多了,我發現,在這個相對比較發達的城市還有那麼多生活艱難的人們,它們顯得那麼無助。我分明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憂愁、看到了乞求、看到了無奈所帶來的滄桑和年少的成熟。快樂離他們很遙遠,幸福是他們夢中的希望。
這些讓我明白了人間百態。我知道,這個世界擁有善心的人很多,而經常有善行的人卻不是很多,為善一時容易,為善一世卻很不容易。心與行的距離在此表現得很清楚。
貧窮並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喪失鬥志;貧窮並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熟視無睹。我深深地感到,愛需要奉獻,愛更需要我們拿出具體的行動。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善心,但善心與善行之間好像還有一條小巷要走,我真心的希望這條小巷短些、再短些,也真心地希望這條小巷亮些、再亮些。這樣,陽光就會灑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