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餐前安靜故事

餐前安靜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8 03:44:52

❶ 關於寧靜的小故事(300子

據科學家統計,一個人一生所流出的汗水與淚水中包含的鹽分,倘若一次性提取出內來,足夠親朋容好友做出幾十道味道不淡的大菜。一個腿腳健全的人一生中要走的路,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七十圈以上。

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生伴侶的可能性只有五十億分之一……

【感悟】

從這些數字中既可以看到人的偉大,又可以看到人的渺小。在人有限的生命中,怎麼把這些數字轉化成有意義的事情,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❷ 安靜的故事

靜無疑是人生一種至高的境界,是人生一種高貴的品質。平時處世、遇事,鎮定版自若,處亂不驚權,沉著冷靜地應對一切。諸葛孔明在大軍壓境的時候,臨危不懼,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樓上嚇退了司馬的百萬軍隊;陳毅元帥在黃橋大戰中和地方鄉紳下棋,他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靜氣使多少軍事家叫絕。這種大手筆不是坐失良機的無能或機會主義,而是一種超脫常人的智慧。

❸ 安靜才能學習好的小故事

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等疾患,成年人邏輯推理能力會弱化,主管短期愉悅的細胞會更活躍。美國的腦科學研究也證實:長期守靜有利於神經細胞軸突的延長,有利於信息在腦細胞中的存儲、分辨、比較與聯系,有利於提升記憶力、分析力、判斷力與決策力。這些恰恰應驗了「水靜極而形象明,心靜極而智慧生」「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等諸多中華古訓。
守靜以削冗舉要。信息爆炸的當今,削冗力、舉要力至關重要。此力不舉,個人就無法從雜亂的海量信息中甄別出主信息與有效信息。此力足,主信息得以甄別,有效信息得以鏈接,創新性認知易得,大美之作可成。而削冗力、舉要力、甄別力、鏈接力的提升無一不需要守靜。萬萬不可因佔有信息的過於求多而擠沒了「思」的時間,車多而不管理堵路,信息多而不整理堵心,學而不思則罔。過多的信息缺乏整理,帶來的只能是負效用。只有在「不窺牖,見天道」的守靜中方能帶來創新與突破。
守靜以求「信息一致」。神經生物學進一步證實,注重整理信息使頭腦中信息得以一致,不但有益於認知創新,而且有益於提升積極情緒佔比。楊絳百歲時感言: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誰得「內在信息一致」之法,誰就得「真實幸福」之道。

❹ 關於靜下心來的偉人故事

1、孔子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2、拿破崙

年輕的時候,一次到郊外打獵,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邊一看,見一男子正在水中掙扎。

這河並不寬,拿破崙端起獵槍,對准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裡!"那人見求救已無用,反而更添一層危險,便只好奮力自救,終於游上岸來。

拿破崙當了皇帝後,一天清晨,在花園中散步,迎面被身負重物的士兵擋住去路。這時宮廷女衛士長忙喝令士兵趕快給大皇帝讓路,拿破崙卻忙阻止說:"夫人,請尊重負重者。"並給負重士兵讓開了一條道。

拿破崙拿槍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訴他,自己的生命本應該是自己負責的,唯有負責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請尊重負重者",在拿破崙看來,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肩頭的分量。

3、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

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

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

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4、諸葛亮。

諸葛亮淡泊名利,隱居南陽,懷才於身,靜候明主,雖然天下群雄輩出,但他卻不被紛繁的世事與天下的爭端擾亂心智。

為了真正成大業,他平靜地等待,甘於寂寞,甘於暫時的無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裡,水鏡七奇之諸葛,韜光養晦,靜待卧龍飛天的一刻,最終助玄德成就鼎立大業。

5、富蘭克林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的收獲,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准則之一。富蘭克林從這一準則中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勛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他的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了我的大忙。」

❺ 《一直很安靜》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這首歌曲是電視劇《 仙劍奇俠傳》中的一首歌曲。《仙劍奇俠傳》 由胡歌,劉亦菲,安以軒主演。阿桑用略帶沙啞的嗓音憂傷地唱著,令觀眾不禁為之動容。這首憂傷的歌曲專為《仙劍奇俠傳》劇中女主角林月如而作 。聽著這首略帶哀傷的歌曲,不少仙劇迷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劇中月如與逍遙的點點滴滴,不能忘記月如與逍遙吃到老玩到老的誓言 ,不能忘記月如對逍遙默默地愛 ,不能忘記月如為逍遙做出的犧牲。這位劇中女主角林月如被無數仙劇迷們所銘記。林月如為了拯救逍遙和靈兒的生命去了,最後阿桑也去了,不得不說令人感傷…… 喜歡她的憂傷,真的.憂傷的旋律牽動失落的每一顆,原來只有這樣才能理解音樂.......她走得很安靜,漂泊在安靜的最美境界里。

❻ 有哲理的簡短小故事安靜的心是最高的品質,它是沒有

真是不孝的兒子:不要一味地埋怨環境帶給人的諸多不便。還有一點引人注目的是,盲人的懷中掛著一面鏡子!

❼ 關於在喧鬧中尋找安靜的事例

梭羅築舍湖畔,舍棄雅典執政官身份帶來的喧囂,守住了一片安靜的空間,一顆平靜的心;阮籍吟詠溪畔,嘯歌山林,同樣是為了無人打擾、自得其樂的自由,為了亂世中一點清靜。

嵇康遠離喧囂,只使<<廣陵散>>成一曲絕唱,世人惋惜;陶淵明遠離喧囂,醉心田園,空留一身治國之才;三國許汜遠離喧囂,求田問舍,為士林不齒。

陶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訴說著魏晉文人風骨,縱現世喧囂、政治混亂,唯求內心一靜足矣。英國意識流女作家弗吉尼亞· 伍爾芙生活在女性卑微的年代,男權主義者們的大喊大叫未能擊碎她內心的寧靜,她在「一個人的房間」里寫出了《黛洛維夫人》,以安靜細膩的筆觸震顫整個世紀的神經。

孫楊便是從喧鬧中一步一步回歸安靜的。自由泳多枚金牌得主在眾山之巔傲然睥睨天下,山高本無聲,奈何孫楊年輕氣盛,竟墮入喧鬧的深淵中,不勝高處之寒。在禁止比賽的那段日子裡,他回歸了安靜,晾曬了自己的靈魂,安靜地反省,安靜地練習,安靜地重攀巔峰。亞運會上他勇奪三金,激動落淚後,他便又是那個我們熟悉的靦腆男孩,游泳王者。

文藝女神湯唯也有過一段處在喧鬧世界的日子,《色戒》中果敢地脫衣,在中國掀起了一場風波,風雨後,她被封殺。但湯唯選擇了回歸安靜,她在香港,在英倫,安靜地讀書,安靜地進修,安靜地積淀自己。而如今,她在這喧囂的世界中,成為一顆安靜而溫潤的東方明珠。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墮入無邊黑夜,想掙扎無法自拔。我曾經失望、失落、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唱著《平凡之路》的朴樹,已經邁入了他回歸安靜的第十一個年頭。十年前,整個音樂界因朴樹而喧囂,然而朴樹毅然遠離,將沉默的背影留給了世界。正如這歌詞所說,在這喧鬧的世界裡,朴樹回歸安靜,正是因為他領悟,平凡才是唯一答案的真諦。

❽ 周傑倫安靜歌詞的故事

安靜
作詞:周傑倫 作曲:周傑倫
演唱:周傑倫
只剩下鋼琴陪我談了版一天
睡著的權大提琴 安靜的舊舊的
我想你已表現的非常明白
我懂我也知道 你沒有捨不得
你說你也會難過我不相信
牽著你陪著我 也只是曾經
希望他是真的比我還要愛你
我才會逼自己離開
你要我說多難堪 我根本不想分開
為什麼還要我用微笑來帶過
我沒有這種天份 包容你也接受他
不用擔心的太多 我會一直好好過
你已經遠遠離開 我也會慢慢走開
為什麼我連分開都遷就著你
我真的沒有天份 安靜的沒這么快
我會學著放棄你 是因為我太愛你
只剩下鋼琴陪我談了一天
睡著的大提琴 安靜的舊舊的
我想你已表現的非常明白
我懂我也知道 你沒有捨不得
你說你也會難過我不相信
牽著你陪著我 也只是曾經
希望他是真的比我還要愛你
我才會逼自己離開
你要我說多難堪 我根本不想分開
為什麼還要我用微笑來帶過
我真的沒有這種天份 包容你也接受他
不用擔心的太多 我會一直好好過
你已經遠遠離開 我也會慢慢走開
為什麼我連分開都遷就著你
我真的沒有天份 安靜的沒這么快
我會學著放棄你 是因為我太愛你
是因為我太愛你
是因為我太愛你

❾ 用「餓,安靜,厚,盼望,喜歡」等詞語編寫一段小故事

《種子和蚯蚓》一粒種子安靜地睡在厚厚的泥土裡,這里養分充足專,它一點都不覺得餓屬。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種子醒來了!它有點口渴,就喝了一口水,然後,伸了伸懶腰。忽然,種子感覺有什麼東西在身邊蠕動。「誰在那裡?」種子問。「我是蚯蚓,我負責給你鬆土,好讓你好快些出芽。」黑暗中,一個聲音在回答。種子說:「謝謝你。」「沙沙沙,沙沙沙」上面似乎有什麼聲音傳來。種子問:「上面是什麼聲音?」蚯蚓回答:「那是春雨在下,剛才你喝的就是雨水。」種子又喝了一口雨水,好痛快啊!它非常喜歡喝雨水。種子喝飽了,就又把身子往上挺了一下。種子問蚯蚓:「外面什麼樣?」蚯蚓說:「外面熱鬧得很,你聽,春風在唱歌呢!」種子非常盼望能夠快點兒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它急切地說:「我想快點兒出去。」蚯蚓說:「那我就再幫你松鬆土。」種子用力往上頂,一下,兩下,三下……,忽然,種子覺得眼前一亮,外面藍天白雲,空氣清新,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好一個光明的世界。

種子發芽了!

❿ 古人學習時做到靜的故事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關於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一)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二)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的出生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的石橋鎮。他的祖父張堪做過太守,為官清廉。父親早逝,因此張衡家裡很貧窮。張衡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很早就聞名鄉里。據史書記載,他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太美妙了。(勵志故事 )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雲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夠准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三)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四)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關於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學習需要勤奮。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無數與勤奮有關的事例歷來為人們稱道,車胤「螢入疏囊」是勤奮;孫康「雪映窗紗」是勤奮;匡衡「鑿壁偷學」是勤奮;蘇秦「懸梁刺股」是勤奮;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使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偉業。

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牛頓的故事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實學;認定的成才之路,是發憤學習。中國人重視讀書、勤奮好學,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中國民間有許多關於學習的格言,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等,也流傳著很多古人珍惜時間、發憤苦讀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

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www.gs5000.cn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理論家。

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