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故事詞句積累
① 紅軍長征的故事中的好詞好句好段
7位粉絲
視死如歸 忠勇雙全 深明大義 寬容大度
捨生忘死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己 威風凜凜
意氣風發 愛生如子 孜孜不倦 滴水穿石
志存高遠 手足情深 鍥而不舍 文質彬彬
兩袖清風 冰清玉潔 不恥下問 持之以恆
學而不厭 精益求精 通宵達夜 精忠報國
碧血丹心 一言九鼎 憂國憂民 忠心耿耿
虛懷若谷 禮賢下士 足智多謀 神機妙算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 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4.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5.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6.一邊是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紅軍之所以能在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堅持行軍和戰斗,直至取得最後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紅星照耀中國好段摘抄
7.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8.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
② 長征的好詞好句。
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她們是中國悠久歷史的積淀、光榮傳統的升華和時代文明的結晶。回望歷史,從中華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國家富強,中國人民一路走來。長征不但繼承了民族精神,而且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內容。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巨大精神動力。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一邊是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紅軍之所以能在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堅持行軍和戰斗,直至取得最後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文章。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無論是吃不上飯的放牛娃,還是胸懷報國志的知識分子,無論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還是柔弱剛強的女戰士,都被凝聚到了這支紅色隊伍里,都被這種精神所感召、所激勵.正因如此,湘江血戰中的紅軍將士在成片成片的戰友倒下後,又如同潮水般補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飢餓和疲憊逼至生理極限的人們沿著戰友的遺體形成的路標頑強前行,最終走出死的沼澤,迎來生的希望。長征精神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從跟隨紅二方面軍進行部分長征的法國傳教士薄復禮到千里迢迢來陝北記錄長征的美國記者斯諾,從80年代重走長征路的索爾茲伯里到今天仍在這條路上跋涉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各種初衷而開始關注長征的外國人在走近這段歷史之後,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准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准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好詞好句。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歷史已經走過70個春秋,紅軍長征的腳步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歲月易老,精神永存。長征精神將永遠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們開拓進取,奮勇前進。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紅軍長征途中那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壯舉,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歷史畫面,彷彿就在眼前!那隆隆的炮聲、震天的吶喊、成為激人奮進的咚咚戰鼓!長征中那無數革命烈士,和無數動人的事件折射出來的長征精神,留給了人們工作和學習以無窮的力量,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成長進步中的催化劑。長征精神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體現這種精神,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都應發揚廣大。現在,我們的國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同當年紅軍長征一樣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一樣需要發揚長征精神,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好詞好句。
③ 積累長征詩歌和長征小故事各一篇
紅軍長征的故事
我們的賀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時分,賀龍率領的第二軍團部分主力,從管竹進入岩石鄉。三個穿灰布軍衣、身背短槍的戰士來到三房院子,見一婦女抱著小孩慌慌張張走進自己家裡。戰士跟著走進她家堂屋,見她房門緊閉,便輕輕地敲門說:「嫂子,請你不要害怕,我們紅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請你開開門,我們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婦女叫歐陽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聽到敲門的聲音不是很
急,喊話的聲音也很平和,就開了房門。戰士見她屋內還有一間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這間空房搭個鋪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歐陽香元雖沒有完全聽懂他們的話,但知道他們是要借房子住,於是臉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有位戰士領著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蘭布長衫、留有八字鬍子的人來到了歐陽香元的家門口,後面跟著二三十個穿灰布軍衣、背短槍的戰士,在禾坪里整整齊齊地站成兩排。那個八字鬍子對大家講:「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求解放的,我們有鐵的紀律,大家千萬要注意,不能進年輕婦女的卧室內;」接著又講,「我們紅軍無論走到那裡,都要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家裡的東西未經主人同意不能搬動,借東西一定要還,損壞和丟失東西一定要照價賠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團結群眾去打倒蔣介石賣國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歐陽香元從戰士們的表情上,看出八字鬍子是個大官。聽他講話句句為老百姓著想,認定紅軍是好人。她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個八字鬍子講的話告訴別人,直到天快黑時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門口見地上搭起了鋪,那個八字鬍子和另外兩個人在煤油燈下看地圖,一邊看一邊比比劃劃。她想知道那個大官是個什麼官,於是走到門外悄悄地問一個小戰士:「那個穿蘭布長衫、留著
鬍子的是你們的什麼人?」小戰士輕聲地告訴她:「是我們的軍團長,蘇維埃政府的賀主席,我們都喊他賀老總。」她聽後心裡嘀咕,原來他是個大官,難怪戰士們都規規矩矩聽他講話。
她走到房內,一位女戰士非常和氣地請她坐下,像親姐妹一樣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談中她問女戰士:「你是哪個的老婆?」女戰士很爽快地告訴她:「我是賀龍同志的愛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煩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裡的是紅軍的大官賀龍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說:「這房子不好,沒有好好收拾,真對不起你們,」女戰士說:「等打完仗以後,窮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隊要走了,有些戰士在收拾行裝,有些在打掃衛生,有個戰士走到歐陽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對門)再三詢問是否有損壞和丟失的東西,雷青菊講:「只有一個木臉盆沒看到。」那個戰士不一會拿了一個銅臉盆對她說:「如果找不到就用這個臉盆,找到了就留做紀念,紅軍的紀律都是賀主席規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賀主席和戰士們走時,群眾都含著熱淚相送,戰士們
也不時地回頭,依依惜別。 『
幾十年過去了,歐陽香元沒有忘記當年的「賀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的掛像時,一眼就認出了當年住在自己家裡的賀主席,高興地說:「你們看,我們的賀主席又回岩山來了,又到我們家裡來了。」
可敬的先烈
第二、六軍團自從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後,國民黨的軍隊始終跟蹤他們、搜索他們,妄圖把他們消滅在長征途中。12月21日中午,從高沙開往花園的第六軍團,有的在李家渡一帶休整,有的在行進途中。戰士們雖然頭上都用樹枝、綠葉作了偽裝,但國民黨飛機還是發現了目標,喪心病狂的投下了6顆炸彈,20位戰士當場光榮犧牲,數十名戰士受傷。
當時年僅12歲的王康元正趕著牛回家,一位紅軍戰士見狀,急忙跑過去,屍把將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他。王康元安然無恙,而那位戰士卻血流如注。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後,深為紅軍戰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動,為了報答紅軍戰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險同李明生、劉大炳等20多個貧苦農民一道,將烈士的遺體安葬在蛇形山一塊空地上。但紅軍走後不久,一些土豪劣紳心懷鬼胎煽動說,「紅軍葬的地方是『風水寶地』,是李家渡的『龍脈』所在。現在『龍脈』挖斷了,『龍神』不安,只有把紅軍的屍體挖出來,丟到河裡去,才能保住『龍脈』,恢復『風水』。」為了粉碎土豪劣紳的陰謀詭計,貧苦農民鄧成竹等人連夜將紅軍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濤滾滾的長嶺界,周圍栽上蒼松翠柏。被紅軍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節去烈士墓前祭掃。1972年他擔任西中大隊黨支部書記後,積極倡議並在公社黨委的領導下,帶領本大隊和李家渡的幹部群眾,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豎起一塊烈士紀念碑,刻上「長征烈士之墓」六個大宇,兩側刻有兩副對聯,一副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另一副是「繼承先烈志,永作革命人」。洞口縣委和縣政府已將烈士墓做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幾
十年來,幹部、工人、農民、學生經常去墓前瞻仰、憑吊學習先烈精神,繼承先烈遺志,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討還血淚債
舊社會的廣大農民,飽受土豪劣紳的壓迫和剝削,掙扎在死亡線上。紅軍打擊土豪劣紳,為貧苦農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們的真誠擁護。
岩山鄉沙坊院子有個土豪叫付升庭,長有一臉麻子,為人專橫殘忍,欺壓窮人,群眾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個兒子個個兇殘如虎,群眾稱他們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准備修新屋,找來新化方師傅給他燒磚瓦。可憐方師傅辛辛苦苦一場,不但未得分文工錢,還要倒貼伙食。一氣之下他推倒磚瓦垛子,滿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參加了紅軍。12月19日,部隊在岩山宿營,他
把當年在付家的遭遇和當地農民受付家欺壓的情況,向部隊首長做了匯報,首長同意他帶三名戰士去找升麻子算帳。他們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備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眾聽說紅軍抓住了作惡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紛紛向紅軍首長揭發升麻於的罪惡。首長派出一位戰士領著貧苦農民到升麻子家裡,打開了付家的糧倉,把糧食分給了群眾。第二天紅軍離開岩山時,把升麻子
押到綏寧縣李熙橋處決。
紅軍第六軍團在石江處決了一貫包攬訴訟、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鎮壓了高沙鎮街上被稱為「三王五霸」之一的大惡霸、土匪袁寬:將石背鄉的土豪財主尹成哉、花園鄉罪大惡極的鄧星芳、拒絕給紅軍派糧的反動保長鄧陳卓三人,押到綏寧縣武陽處決。廣大群眾拍手稱快,感謝紅軍為自己伸了冤,討還了血淚債。
軍民魚水情
紅軍到洞口之前,國民黨反動派與地方反動勢力製造了很多謠言,不少農民躲進山裡。紅軍以遵紀愛民的實際行動,解除了群眾的顧慮,很快,大家都回來為紅軍戰士解決吃住問題,十分親熱。
開始岩山街上很多店門都關得緊緊的,後聽到紅軍戰士親切地喊:「老鄉們不要怕,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不會拿你們的東西,如果你們有什麼吃的就賣給我們一點,我們照價付錢。」有些人從門縫中看到紅軍戰士規規矩矩,蹲在街上,誰也不去敲店門。於是有的就拿出煮熱的紅薯放門口賣,戰士們不講價,說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傳開後,店門都開了,能吃的東西都擺出來了,附近群眾家裡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賣。有幾位戰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輕聲說:「大娘,天氣太冷,今晚上我們想到你家裡避避風寒。」大娘滿臉笑容表示歡迎,戰士們放下背包,就動手打掃衛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見幾個戰士在燈下擺著白布比劃,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腳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婦喊來一起幫忙,母女倆人熬了一整夜,共做好10雙布襪子,正好每人一雙。第二天戰士們臨走時再三向林大娘道謝,送給他一些白布、一床印花被面和兩個圓瓷缸作為紀念。
紅軍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感動了群眾,廣大農民群眾從各個方面關心、愛護紅軍。石江縫紉師傅邱國才與其他11位師傅一起,連夜趕制軍帽120頂。紅軍給他們每人一塊銀元,他們心情非常激動,你一言我一語,湊成一首詩:「紅軍來到石江鎮,痛打土豪和劣紳,財主心怕膽又驚,窮人精神大振奮,軍民連夜作軍帽,同心協力殺敵人。」花園馬家院子鄧大媽同兒媳曾冬娥在山邊土裡鋤草,聽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聲,鄧大媽立即放下鋤頭去山中尋找。果然發現一個約20歲年紀、頭帶八角帽的紅軍戰士(瀏陽人)躺在地上,她用手一摸額頭,好燙手,又見他右腳傷口已開始流膿。她心想不能讓親人在野外活活凍死、痛死、餓死,一定要想辦法救他。她喊來兒媳一起扶著傷員回到家裡,讓他躺在兒媳床上,兒媳拿出丈夫的藍布舊衣服給他換上。大媽告訴傷員安心養傷,如發現有外人來就裝啞巴,要兒媳認他是自己的丈夫(兒媳的丈夫在貴州做挑夫)。安排好後,大媽每天上山采葯,精心護理,一周後戰士的傷基本治好,他告訴大媽要去趕部隊。臨走那天,天剛亮大媽就起床為他准備好路上吃的東西。戰士對大媽說:「大媽,你就是我的親娘,我一定永遠記住你的恩情,革命勝利了,我一定來看望你老人家。」戀戀不舍,揮手告別。
跟著紅軍走
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是自己翻身求解放的靠山,紅軍的道路就是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於是,不少貧苦農民紛紛送子弟當紅軍,中青年更是積極踴躍,要求跟著紅軍走。李家渡的貧苦農民,看到20個紅軍戰士在敵機轟炸下光榮犧牲,滿懷為烈士報仇的憤怒心情和為自己求解放的強烈願望,積極報名參加了紅軍。西中村的鄧星怡、鄧正仁、吳老曬,盲田村的鄧星開,新興
村的劉老細,木井村的陳松青,圳上的羅玉等都跟著紅軍走了。洞口街上鄒玉和、王順生兩位縫紉師傅,被請到花園給紅軍製作軍服,他們深為紅軍的精神所感動,毅然跟著紅軍走上了長征路。
據解放後全縣初步統計,當年跟著紅軍走的有20多人。他們為革命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壯志未酬而犧牲在長征途中的革命烈士,有在抗日前線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民族英雄,有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畢生精力的人民功臣,如石江鎮的王振貴,當年30歲,參加紅軍後編入第六軍團保衛局,在17年的戎馬生涯中南征北戰,榮獲「人民功臣」、「解放華北」、「解放西北」的紀念勛章各一枚,1952年轉業到新疆工作,1965年離休,1966年元月回洞口老家定居,撰寫了「夜渡金沙江」、「翻過大雪山」、「六十年春秋話往日」等革命回憶錄。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
聽老紅軍講長征的故事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里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
7月23日20:00,記者見到了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談起過去的崢嶸歲月,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
15歲少年 率171人加入紅軍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到達川北,川東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開始在達縣一帶活動。當時,因貧困輟學的任老正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
「黨的隊伍給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為什麼窮人辛勞一生後代還要繼續受窮」,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給窮人指出一條活路,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瀾。紅軍隊伍為貧苦農民作主,任老明白了,這是一支窮人的隊伍。
紅色家庭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擊隊,但不久便在一次戰役中英勇犧牲,父親積極響應革命隊伍的號召,擔任村蘇維埃主席。這位老人在紅軍離開根據地的歲月里,被反動軍隊關進監獄,活活折磨致死,父親死後不久,母親也含恨離去,這一切,更堅定了任老參加革命的決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關鍵年份。6月,任老參加了游擊小組,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老思想活躍,積極探討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為游擊隊的中堅力量。紅軍主力佔領達縣後,他被選為區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5歲的少年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全隊172人集體加入了紅軍。
打「扇子隊」 少年軍人名聲大振
從游擊隊員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但四川強橫的反動軍閥勢力還是逼迫部隊流動開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時任四川省少先指揮部政教科長兼幹部連指導員。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區開展工作。一天,當任老等人在一座3層小樓上開會時,反動軍閥的武裝突然沖到了樓里,與負責放哨的同志在樓梯上展開了激烈的槍戰。腳步聲密集急促,逐漸近了,留下來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當場摔死,任老右臂支撐著地,上臂骨折後戳斷肋骨插進了胸腔,他忍痛與同伴鑽入夜幕迅速轉移。
但沒過多久,綳帶吊起傷臂的任老再次活躍於山間的村莊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惡勢力的瘋狂反撲,在新塘壩地區,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裝,他們瘋狂襲擊革命者的工作隊,屠殺革命群眾,打仗時人人拿著一把扇子,妄稱是刀槍不入的神兵,當地群眾稱之為「扇子隊」。一天深夜,任老帶領幹部連在地方赤衛隊的配合下夜襲「扇子隊」。戰斗中,他被敵人刺刀捅傷,仍堅持參加戰斗。是役,扇子隊被全殲,少年軍為川陝根據地人民除了害,一戰成名。
一過草地 竹簽穿透他的腳掌
「年輕人,用語言表達不出長征真實場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當時有多麼艱苦」。任老對記者說。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
任老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在長征時留下的。說起長征開始後的第一次受傷,任老脫下鞋子,右腳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塊大約三厘米見方的凹陷。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路最長,三過草地,第一次過草地時,我的右腳便被反動軍隊布下的竹簽陣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間急行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任老帶著一支十幾人的隊伍迅速向阿壩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過反動軍隊布下的鐵絲網,突然腳心一陣劇痛,落在地上再也邁不動步子。戰友提來馬燈一看,一根近0.1米長的竹簽穿過了他的右腳腳掌,腳背上還露出長長一截。
受傷只是一瞬間,此後幾個月任老被傷腳折騰苦了。隊伍連續行軍,根本沒有機會停下來養傷。傷口化膿了,戰友便將紗布裁成窄長的細條,蘸了水穿過傷洞,來回扯動,清除裡面的膿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隨了鑽心的疼痛,但有什麼辦法,那是缺醫少葯環境中遏制進一步感染的惟一辦法。
「和平年代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講到這里,任老喃喃地說。
二過草地 鬼門關口揀回性命
第二次過草地更險,任老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
1935年下半年,任老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佔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幹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名。接下來就是一次令南岸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佔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地搭起了便橋。
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葯,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後,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時間休克,戰友們都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綏靖灘石崖下的山洞裡。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蘇醒過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發現後將他救回了家。
郝老漢對待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漢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便想收他為兒子。但任老卻一心想要回到隊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兩個月後,任老的病基本痊癒了,他揮淚告別了郝老漢老兩口,找到了在該地區活動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隊伍。
經歷這一次起死回生時,任老還不滿18歲。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時,隊伍又從綏靖出師北上。任老帶著七八名比他還年輕的戰士在草原上行軍。一天夜裡,一位小戰士問任老,「科長,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實現嗎?」「肯定能」。
說起榮譽 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了蓋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
戰爭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戰的驍將,他重視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戰術,常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抗日戰爭勝利之初,任老率領隊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運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後,在攻打天津、廣西剿匪、援朝金城反擊戰等眾多戰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榮譽章。但說起榮譽,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個幸運者」,「我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家人介紹,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邊倒下的戰友,便非常難過。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鄉的那次經歷。當時,戰友的親人聽說他要回來了,站在路兩旁等待詢問親人的下落,任老騎馬走了30多公里山路,當久候鄉親們紛紛上前詢問時,老人的眼淚奪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找到了戰友的名字
④ 有關長征的小故事及詩句
二萬五千里
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距離
從江西到陝北
到底需要經歷
多少個風霜雨雪回的日子
我在歷史的教答科書里尋覓
我在老紅軍的故事裡尋覓
我在新版的中國地圖里
尋覓——
但見赤腳走過的身影
飢餓的眼神
霜雪刺骨的冰涼
和負重狙擊的艱辛
但見惡浪橫阻
雪山巍峨
鐵索斜飛
流彈如雨
那一隊隊頑強的士兵
在泥丸中忙碌穿梭
但見硝煙散盡
殘陽如血
西風瘦馬
戰旗獵獵
一位老戰士
正坐在突兀的石頭上
用短笛吹奏出
草原夜色迷人的景象
我終於知道了
二萬五千里是一個怎樣的距離
它不再是地理學上的數據
它不再是從此地到彼地的長度
它是一次革命歷程的見證
它是一種革命精神的縮影
⑤ 長征故事 好詞好句多要感人的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麼。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回來告訴他。將軍愣了一下,什麼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早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象在為戰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出,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永遠的豐碑。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⑥ 《長征》好詞好句摘抄
黑夜沉沉,朦朧的黎明前時分,
遙望遼闊而古老的亞細亞莽原上,
一條覺醒的金專光四射的巨屬龍在躍動、躍動,
這就是那條威力與希望化身的神龍
他們是些善良的,志氣高、理想遠大的人,
交不起租稅走投無路的農家子弟,
逃自死亡線上的學徒、鐵路工、燒瓷工,
飛出牢籠的鳥兒——丫環、童養媳,
有教養的將軍,帶槍的學者、詩人……
就這樣匯成一支浩盪的中國鐵流,
就這樣一雙草鞋一根土槍,踏上夢想的征程
賞析: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氣魄豎起
了一座萬世矚目的豐碑,英雄們的斗爭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延伸,我們
只有從發奮學習,做一個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
任。
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不能忘記這種精神,要時刻牢記這種精神,更要繼承偉大的長征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我們要將長征精神
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取得我們個人的長征的勝利,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征程的勝利
⑦ 長征的故事有那些好詞好句好段
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 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麼。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回來告訴他。將軍愣了一下,什麼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早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象在為戰友指明前景的道路。
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出,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永遠的豐碑。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⑧ 紅軍長征的故事中有哪些好詞好句好段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 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4.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5.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6.一邊是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紅軍之所以能在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堅持行軍和戰斗,直至取得最後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紅星照耀中國好段摘抄
7.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8.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
9.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文章。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10.無論是吃不上飯的放牛娃,還是胸懷報國志的知識分子,無論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還是柔弱剛強的女戰士,都被凝聚到了這支紅色隊伍里,都被這種精神所感召、所激勵.正因如此,湘江血戰中的紅軍將士在成片成片的戰友倒下後,又如同潮水般補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飢餓和疲憊逼至生理極限的人們沿著戰友的遺體形成的路標頑強前行,最終走出死的沼澤,迎來生的希望.
11.長征精神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從跟隨紅二方面軍進行部分長征的法國傳教士薄復禮到千里迢迢來陝北記錄長征的美國記者斯諾,從80年代重走長征路的索爾茲伯里到今天仍在這條路上跋涉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各種初衷而開始關注長征的外國人在走近這段歷史之後,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准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12.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准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好詞好句。正如索爾茲伯里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13.歷史已經走過70個春秋,紅軍長征的腳步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歲月易老,精神永存。長征精神將永遠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們開拓進取,奮勇前進。
14.「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15.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16.紅軍長征途中那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壯舉,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歷史畫面,彷彿就在眼前!那隆隆的炮聲、震天的吶喊、成為激人奮進的咚咚戰鼓!長征中那無數革命烈士,和無數動人的事件折射出來的長征精神,留給了人們工作和學習以無窮的力量,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成長進步中的催化劑。
16. 長征精神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體現這種精神,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都應發揚廣大。現在,我們的國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同當年紅軍長征一樣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一樣需要發揚長征精神,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贊美紅軍長征精神的句子好詞好句。
⑨ 累積有關紅軍長征故事的詞語
關於長征的詩詞
—長征頌
八一軍旗迎風展,南昌起義震天地。
突破五次大圍剿,八萬紅軍出江西。
沖開四道封鎖線,二六軍團威名傳。
毛主席率兵離湘西,突襲貴州黎平縣。
烏江強渡寇心驚,紅旗招卷遵義城。
迎來領袖毛主席,振奮人民子弟兵。
白軍雲
集如螻蟻,[文章-一站在手,寫作無憂!]攔截尾追步步圍。
千里荷槍走黔山,四番迷敵渡赤水。
七舟搶渡金沙江,萬馬直奔安順場。
彝漢結盟過絕域,民族政策譜新章。
大渡河中浪花激,瀘定橋上彈雨穿。
二二勇士叩雄關,熊熊烈火赤縣天。
騾馬盤旋步履艱,雪飛雹打夾金山。
鐵流滾滾層巒破,壯士攀登只等閑。
風雨泥濘地動盪,飢寒疲倦身搖晃。
草根皮帶充飢餐,抗日英雄仍北上。
臘子口惟一路通,四團戰士屢強攻。
會寧會師紅旗舞,立馬六盤山蔥蘢。
清漪延水濯長纓,燈火晝夜明窯洞。
山河遍灑英雄血,潤沃繁花爛漫紅。
迢迢漫漫長征路,屈指行程二萬五。
勇士當年腳踏過,紅軍長征亘萬古。
今日續走長征路,十三億人氣若虹。
倡榮擯恥樹正氣,開拓創新百業榮。
祖國昌盛富萬民,扶正黨紀沐世風。
但得眾心擎大廈,爭為小康競奇功。
描寫紅軍長征的詩歌
憶秦娥 ·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江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往蒼龍?
十六字另三首
毛澤東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紅軍東征詩(一九三六年)
一
紅旗高舉映飄飄, 殺敵歌聲入九霄。
欲問赤麾何所指, 東征抗日斬龜蛟。
二
大軍日日向東行, 直指黃河問渡津。
為避敵機免暴露, 黃昏奔路月輪親。
三
沿路經過盡蘇區, 柴米油鹽有應支。
打掃房庭燒熱炕, 問寒問暖撫戎衣。
四
北上紅軍陽月來, 新正又向渡頭開。
雄師抗日撫民願, 還我河山掃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