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成語故事龍

成語故事龍

發布時間: 2021-01-28 17:56:07

❶ 十個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1、【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2、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3、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4、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5、龍去鼎湖:

6、人中之龍:

7、乘龍快婿:

8、筆走龍蛇:

9、龍生九子:

❷ 龍生九子成語故事

龍生九子
[拼音]
lóng shēng jiǔ zǐ
[釋義]
古代傳說,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回比喻同胞答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出處]
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例句]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兄弟之間也可以有很大的差異。

❸ 人中之龍成語故事

【拼音】rén zhōng zhī lóng
【典故】吾而今而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晉書·宋纖傳》
【釋義】人中豪傑。比喻出類拔萃的人。

【用法】作賓語;指人中豪傑

【近義詞】人中龍虎

【同韻詞】冰炭不相容、鏤冰雕瓊、酒釅春濃、言有盡而意無窮、寧為雞屍,無為牛從、水火不相容、隨類相從、理所不容、無地可容、變化不窮、......
【成語故事】晉代人宋纖厭惡官場生活,立志不參與政事,過著隱居生活。當地太守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地去請他出來做官。宋纖猜到馬岌的來意,立即關門拒見。馬岌認為宋纖能不為高官厚祿所動,潔身自好,清貧自守,感慨地稱他是人中之龍。
【成語示列】叔寶乃人中之龍,龍到處自然有水,他怎麼得一寒至此。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回

【成語造句】
◎ 當今文史方面的傑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鍾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其餘如你我,不過爾爾'。"

❹ 有關龍的成語故事

龍生九子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的九子是:饕餮,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嘲風,喜歡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睚眥,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形;敝屣,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令刻在門的鋪首上;鴟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蒲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做大鍾的鍾紐;狻猊,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樂,故常立在琴頭。

❺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金龍獻瑞、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生龍活虎、車水馬龍、龍馬精神、雙龍戲珠、藏龍卧虎、龍潭虎穴、
來龍去脈、龍肝鳳膽、葉公好龍

❻ 十個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回一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牆上畫四答條金龍。張僧繇用三天的時間就畫好了,並且畫得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後,都去觀看,發出陣陣贊嘆聲。可是,當人們走近一看,卻發現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都不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給兩條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兩條龍騰地一聲飛上了天!

畫龍點睛的寓意:畫龍點睛是說,只要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就能解決問題。

❼ 與龍有關的成語故事

龍飛鳳舞、
畫龍點睛、
龍潭虎穴、
筆走龍蛇、
魚龍混雜、
老態龍鍾、
降龍伏虎、
葉公好龍、
望子成龍、
大水沖了龍王廟、
鯉魚跳龍門、
強龍不壓地頭蛇、
龍馬精神、
龍鳳呈祥、
卧虎藏龍、
攀龍附鳳、
人中之龍、
神龍見首不見尾、
生龍活虎、
群龍無首、
龍爭虎鬥、
車水馬龍、
來龍去脈、
鰲憤龍愁、
人中龍虎、
成龍配套、
龍行虎變、
龍驤蠖屈

❽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1.畫龍點睛: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2. 葉公好龍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3.屠龍之技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4.龍陽泣魚《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5. 龍去鼎湖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6.車水馬龍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乾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 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庄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 人.由於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旭. 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 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製成的衣服. 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 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 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旭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 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說,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麼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者路呢?」 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朴.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朴.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服綠色,領和袖雪 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7.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 8.祖龍之虐解釋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出處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傳》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斗,咆響振岩,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傳》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斗,咆響振岩,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9.鯉魚跳龍門解釋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出處 《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10.雲龍高卧解釋 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原指陳登自卧大床,讓客人睡下床.後比喻對客人怠慢無禮. 出處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❾ 帶龍的成語故事有什麼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❿ 有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基本釋義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褒義
出 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例 句
1. 老舍《戲曲語言》:「寫別的文章,可以從容不迫地敘述,可適當的地方拿出一二警句,振動全段,~。」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一語道破 錦上添花 點石成金 點睛之筆 破壁飛去
反義詞
點金成鐵 一語道破 畫蛇添足 弄巧成拙
典 故
張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 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點過第二條龍眼睛,剎那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