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閱讀筆記
讀了成語故事我收獲到了很多類的成語,如:數字類,寓言類,歷史類。數字類版的有:一毛不權拔,一丘之貉,一敗塗地,一字千金,一諾千金,一鳴驚人,一暴十寒,一箭雙雕,一場春夢,一網打盡,一鼓作氣,一竅不通,一木難支,一發千鈞,九牛一毛,三顧茅廬。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顧茅廬。三顧毛廬主要講了:劉備和張飛,關羽三次拜會諸葛亮先生。第一次無功而反,第二次仍吃閉門羹,第三次去感動了諸葛亮先生。從這篇成語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邀請和監持的心態。
歷史故事有:指鹿為馬,圍魏救趙,一鼓作氣,天涯海角,火樹銀花。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天涯海角。天崖海角主要講了:韓愈哥哥的兒子阿成和韓愈感情深厚,後來阿成病死了。韓愈傷心的寫下了祭十二郎文。我從這篇故事中韓愈思念朋友。
寓言故事有:杯弓蛇影,守株待兔,刻舟求劍,亡羊補牢,四面楚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守株待兔。守株待兔主要講了:從前有個農夫,一天在一個樹樁上休息,前面有隻兔子撞到了樹樁上,農夫飽餐了一頓。從此以後農夫不在幹活,天天等撞到樹樁上的兔子,日久天長他的田裡的禾苗都死了。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人不可能不勞而獲。
⑵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
讀【掩耳盜鈴】的故事的讀書筆記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版掉了范氏。權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然後他發現聲音變小了,於是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可以自欺欺人,我們要正確對待客觀存在的事物,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⑶ 《中國成語故事》讀書筆記300字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中華成語故事》,這裡面有一個成語最令我印象專深刻,就是屬 「江郎才盡」。
這個成語講的是南北朝著名文學家江淹,家境十分貧困。盡管條件不好,但 還 發奮讀書,由於他刻苦自學,寫出了許多精彩的文章。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大大減退,寫出的文章也沒有風采了,人們都搖著頭說:「江郎才盡了。」
關於這個成語其實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江淹在亭中午睡,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隻筆在你那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來還給他,從此,江淹文思枯竭,便再也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來了。後來人們就用「江郎才盡」來比喻人的文思減退。
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知道了:學無止境,只有不停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才不會像江淹一樣不斷倒退,使原有的才華枯竭。
⑷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怎麼寫
先把成語故事大概意思弄明白,在用各種渠道找出故事中隱藏的哲理,找出不理解的詞和注釋,寫在本上,老師一定會表揚你。
⑸ 寫成寫成語故事上的讀書筆記60字
1、雪中送炭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2、畫餅充飢
【成語故事】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後急於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並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飢餓時不能吃。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3、囫圇吞棗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4、爾虞我詐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強大的楚國包圍了弱小的宋國都城,宋國大帥華元誓死守城不降,楚軍存糧不多,車夫申叔向楚莊王獻計,要士兵蓋房種地,裝做長住的樣子。華元急了,偷偷潛入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說城裡缺糧人們易子而食。於是兩軍講和。
5、草船借箭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心胸狹隘,很忌妒諸葛亮,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隻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營,曹操率軍拚命向草人上射箭,圓滿完成任務。
6、嫦娥奔月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後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葯。他的妻子嫦娥趁後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葯,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思過。
7、恃才傲物
⑹ 成語故事掩耳盜鈴讀書筆記
《掩耳盜鈴》成語故事讀後感250字
今天我看了一首成語故事叫「掩耳盜鈴」,這個故事非常好笑,
《掩耳盜鈴》成語故事讀後感250字。故事裡說了:一個小偷去范氏家偷點東西,他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小偷就想把大鍾搬回家,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搬不動,他便決定把鍾敲碎,然後搬回家,讀後感《《掩耳盜鈴》成語故事讀後感250字》(http://www.unjs.com)。於是他找來一把大鐵錘,拚命朝大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他嚇一跳說:「這不是告訴別人我在這嗎?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出一個辦法,找來兩個棉花團,把耳朵塞住,他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可是,他以為別人聽不見,其實是他自己聽不見,這就叫愚蠢自欺,最後還是被別人抓住了。所以我們做人的道理,應該不要貪心、也不要偷別人的東西哦!
⑺ 成語故事水滴石穿讀書筆記怎麼寫
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不錯,不勞無獲,鍥而不舍,水滴石穿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是一個成語故事——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一天,他看見一個當差的人,慌慌張張地從倉庫里出來,邊走邊往衣袋裡塞什麼東西。張乖崖馬上叫住了這個人,發現他偷了一文錢。這個當差的人,支支吾吾了半天,見實在混不過去了,才承認是剛從庫房裡偷來的。張乖崖便讓人將他押回大堂,下令拷打。那人很不服氣,大聲地喊道:「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乖崖一聽大怒,怎麼還有這樣的人,明明犯了錯,還要頂撞,就毫不猶豫地拿起筆,寫下這樣的判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一文錢,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錢。」判決完,張乖崖下令,斬了這個當差的人,警示眾人。
這個故事說明了,過失雖小,但一旦長期積累,很小的錯誤,也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柔軟的繩子可以鋸斷木頭,一滴滴的水滴可以穿破頑石,所以只要我們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再小的力量也能完成艱難的事情。那麼,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也能像水滴那樣,抓住每一分鍾、每一秒鍾,堅持不懈,一心一意地學習,思考,就一定能把學習上的「頑石」「滴穿」,最終取得成功!
⑻ 成語典故 讀書筆記摘抄
1,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皇帝符堅率大軍入侵東晉,後大敗,回國途中他感到極度恐懼,覺得山上的樹木都是東晉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的說法
2,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時,韓信率兵攻打韓國,他故意將軍營安扎在河邊,背水為陣,意在斷絕退路,逼迫軍隊拚死進攻,最後大獲全勝,故有「背水一戰」的說法
3,四面楚歌
楚漢相爭時,韓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圍困楚霸王項羽,韓信讓軍隊在夜間吟唱項羽故鄉的楚歌,渙散項羽的軍心,大收其效。
4.揭桿而起
秦末時,民怨四起,陳勝吳廣不堪忍受,終於在大澤鄉起義,起義時沒有旗幟,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說法
5.破釜沉舟
秦末,項羽進攻漢中,過河後,項羽下令鑿沉渡船,砸碎鍋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戰成功
6.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楚漢相爭時,劉邦討伐項羽,明地里派兵修整入棧道,暗裡卻將大部隊調遣到廢棄以久的陳倉道,偷襲項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落難,逃亡楚國,應承楚王說:「我若為晉國國君,若與楚國敵對,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後楚晉果然發生戰爭,重耳信守諾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有一子名趙括,幼讀兵書,談起用兵之道,如數家珍,但他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在長平之戰中導致趙國慘敗,留下了紙上談兵的說法
9.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越相爭,越王勾踐大敗,幾乎亡國,但勾踐並不死心,終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飯時都要舔一下苦膽,激勵自己不忘國恥
10.一鳴驚人
楚庄公繼位後三年不上朝,終日飲樂,大臣終於看不下去了,冒死進諫,庄公說:「有一大鳥,羽色艷麗,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果然,不久庄公就重臨朝庭,把這三年中他暗中觀察發現的弊病全部修正。
11愚公移山
春秋戰國時代
【出處】
《列子·湯問第五》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12.熟能生巧
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咨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裡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咨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咨帶著徒弟在院子里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咨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咨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咨心裡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麼值得誇贊的。」「老頭兒,聽你這么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麼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里。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咨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咨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這個成語,說明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干起來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