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出師表故事600字

出師表故事600字

發布時間: 2021-01-29 03:38:22

1. 初中作文《出師表》讀後感600字

讀罷《出師表》,掩卷深思,一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彷彿就站在面前。
《出師表》是諸葛亮分析時局,把握戰機向蜀後主劉禪提出的出師攻魏的意見書。作者在表中反復勸戒劉禪要繼承先主遺志,勵精圖治,嚴明法紀,以完成興復漢室、統一中原的大業,表現了他偉大的抱負和忠於蜀漢的決心。
諸葛亮知道,獎罰應該一致,否則人心不服。他寫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對於蜀國的人才,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廣益」進行了廣泛的推薦。這突出表現了他一心為國毫無私心的磊落胸懷。「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已經洞察了這一點,力諫君王不要親近小人,因為親近小人會給國家帶來禍患。聯系實際,親近小人而疏遠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單位的領導人喜愛聽身邊心術不正的下屬講恭維的話,拍他的馬屁;面對逆耳忠言,卻置之不理,甚至會找莫須有的「罪名」,把講正氣的同志「調離」。我實在想不出他們面對古人「親賢疏佞」勸戒的心理狀態,也許這些所謂的「領導」根本就沒有讀過《出師表》吧!
諸葛亮率兵出戰,甘願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多麼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說什麼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則……」「一定要以廠為家」。可是廠子倒閉了,他卻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禮行賄的手段,異地為官,另謀高就,繼續揮霍、攫取。這比起蜀相諸葛亮,怎不汗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諸葛亮的高風亮節,至今令人懷念,讓人敬仰。我讀《出師表》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心中裝著國家和人民的人,歷史才不會忘記他。

2. 我需要《岳陽樓記》和《出師表》的讀後感,要原創,一篇600字左右,千萬不要用百度上已有的哦

岳陽樓記本應是以記岳陽樓為主要內容的,這不僅是由文章的體裁所決定的,也是范仲淹寫作這篇文章的初衷。宋 慶歷三年,范仲淹在慶歷新政失敗後,被貶到河南 鄧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誣告而被貶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頗有政績,正所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舊制」,重修了岳陽樓。為了記述這一盛事,滕子京便請他的好友范仲淹為重修後的岳陽樓寫一篇岳陽樓記。顯而易見,滕子京是想讓大手筆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筆,記下重修後的岳陽樓空前壯觀的規模形制,以顯示自己的政績。可結果,范仲淹受友人囑托寫下的這篇名為岳陽樓記的散文,對重修後的岳陽樓只以「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寥寥數語敷衍之,而且連登臨岳陽樓所觀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備矣」而一筆帶過。作為散文大師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顧友人所囑,也不顧這類記物體散文的體裁特點,不僅對岳陽樓的盛景不加記述,反而將其寫成了一篇類似登樓賦的借物詠懷言志的抒情散文,並且還能使友人滿意,並使歷來的研讀者對其文題不符的矛盾之處一無所察,原因何在,奧秘何在呢? 簡而言之,范仲淹不記岳陽樓,是因為他當時正在鄧州的任所,沒有見過重修後的岳陽樓,而且不僅當時未見,就是此前此後,他都沒有到過岳陽樓,更不用說見過洞庭湖了。他對岳陽樓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讓人送來的洞庭晚秋圖和前代名家有關洞庭湖和岳陽樓的詩文。就憑這些間接的材料,他怎麼可能將重修後的岳陽樓盛景如實地記述下來呢?他怎麼可能將洞庭湖的景觀如實地描寫刻劃出來呢?憑空杜撰,或者裝作到過洞庭湖,照搬現成的材料,拼湊出一篇來,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作為一般的應酬之作,似還將就。但岳陽樓畢竟是名勝古跡,滕子京畢竟是他的好友,他范仲淹畢竟是一代文章大師,為人之道,為文之道,都是不可以這樣做的。所以他在文章中,對岳陽樓和洞庭湖沒有正面加以詳細地描述,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這么遠地託人來請他作記,他又不能拒絕,於是,就有了這篇題為岳陽樓記,卻並不記岳陽樓而直抒胸臆的文題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3. 用自己的話編寫《出師表》的內容故事600字以上。

先帝創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立困弊,這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忠心的將士在外捨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進行報答。您應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激發志士的勇氣,不應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宮禁中的侍衛、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不應該有所偏愛,使宮內宮外執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誠實、心志忠貞純潔的人,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去咨詢他們,然後施行,必能彌補缺失,集思廣益。
將軍向寵,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曉軍事。過去經過試用,先帝稱贊他很有才能,因此眾人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禁軍營中的事都去咨問於他,必能使軍隊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論這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後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託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於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甲已經充足,我應當勉勵統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姦邪、興復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於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捨損益,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討伐漢賊、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於先帝的英靈。如果不能進獻增進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謀求自強,征詢臣下的意見,考察並採納正確的言論,深思先帝的遺詔。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現在即將遠離,一邊寫表,一邊流淚,真不知該說些什麼。

4. 由出師表改作文600字

臣本學生,躬讀於大學,苟全性命於考試,不求聞達於教授,三年改其道回。臣生性淡漠,無意功答名,晝夜苦讀,心如止水。遁入空(文)學院計已有年,修成正果之日當在不遠,熟料一時定力不堅,因空見色,由色生情,走火入魔,重墮凡塵。雖雲臣六根未凈,陛下實為臣造孽之因。年前臣於某一擔心(dancing)會中,始初識陛下,一見而驚為天人,再見而拜倒石榴裙下。承蒙陛下下重用,不次擢升為護花大臣,由是感激,遂許陛下下以馳騁。愛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陛下下之明,故展開快攻,深入敵對後,殺退情敵半打。今天下初定,兵甲已足,昔日情敵,已灰飛因滅,然臣仍未能高枕天憂也蓋臣之於陛下,固未嘗有二心;陛下之於臣,態度殊為游移。況陛下朝中,臣子何止數十,寵臣亦有三人,故臣猶戰戰兢兢,畢恭畢敬,唯恐一朝失寵也。

5. 求一篇《出師表》的讀書筆記,要有摘錄,體會,再聯想到自己。字數600字左右

網上曾讀到胡覺照先生寫給教育部教材司的建議信,認為《出師表》作為範文被選入初中課本,對沒有完全辨別能力的初中生來講,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於形成科學的軍事觀,甚至不利於形成「止戰息兵」的觀念,應將《出師表》撤出中學語文課本。在下不敢苟同。近日反復讀了幾遍有所悟感記下。

其一,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出師表》和華歆的《止戰疏》也就是戰爭時期的一種軍事上的戰與和攻與守的建議或者說是國策的意見而已。把諸葛亮的《出師表》與「愚忠」相聯系,實在是超脫歷史背景的無稽之談。封建王朝,哪一朝哪一代能少了「愚忠」的文臣武將?而所謂的愚忠思想,往往則是一種民族氣節與精神的體現。

其二,中學課本選入《出師表》是作為「範文」,也就是一篇精美的古文屬「古文觀止」類,學生學的是語文,而不是政治與軍事。影響學生思想的是學校的德智體全面教育,而絕不是某一篇古文的滲透。中學不是軍事院校,何談要「形成科學的軍事觀」?

其三,《出師表》通觀八個字:敘事抒情,寓意警言。一代名相,忠肝赤膽躍然紙上。宣戰與止戰之爭,則退其後。學生學的是語言文采,戰爭是歷史的軌跡。統言之,教師授課分三步,釋文、解意、論其品。況《出師表》歷受後人高度贊揚,劉勰將其與《薦禰衡表》並論,陸游詩「出師》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早已深入民心而感人至深。難道芸芸學子,學的不是千古史上曠世英才的壯懷激烈精神嗎?更何況琅琅上口的《出師表》,它的文采要比它的思想內容精美而使教師做範文讓學生去熏陶去領略,怎不是學習中國文化精粹之必經之途么?

前出師表748字,概其意:痛先帝創業半途死,勸小皇帝親賢臣遠小人,自謙卑鄙感恩三顧,受命危難21年了。為盡忠討「賊」請命出師,征前臨表感慨熱淚盈眶。

後出師表763字,概其意:受命託孤後寢不安食,唯思北征而進言,引先賢論安計述戰事議圖敵,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陽都(今山東省沂水縣)人,曾居隆中。諸葛亮是三國時蜀漢丞相,歷史上有名政治家、軍事家。陳壽說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霜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漢末避亂荊州,躬耕隱居。常以管仲、樂毅自比。三顧出輔劉備,聯吳抗曹,赤壁創輝績。占荊州,取益州,建蜀漢。劉備稱帝任丞相。劉備死,受託輔劉禪。志在恢復漢室,統一中國,先後六次北伐中原,建安十二年(234)死於軍中,終年五十四歲。生前著有《諸葛亮集》。諸葛亮確是歷史上一個很值得尊敬的人。相比古往今來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幾乎可以說獨占鰲頭稱完人。(其實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對他一樣,否則就不該「失街亭」)。

劉備死後,他輔佐一個「阿斗」,大權在握從無野心,盡忠盡力,耗盡心血,以至英年早逝。古往今來,論精忠良相能出其左右,只看見一個周恩來,余則寥無星幾。

縱觀《出師表》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注曰:「漢晉春秋曰:「……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十一月,上言曰……於是有散關之役」,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案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所載亮表,即世人傳誦之後出師表也。此表既為亮集所無,復不見於亮傳,其真偽遂為學者聚訟之點。呵呵,看來這只能讓學者們去研究了。

所謂《出師表》即是出兵打仗前,主帥給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報國之心,或呈現攻城掠地之策。歷來以表傳後者頗少,惟有諸葛亮的《出師表》彪炳千古,奧妙何在?「忠有《出師表》,孝有《陳情表》」一語道破。

表文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對朝廷內政提出的建議。文章總結了「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蜀漢興盛的歷史經驗,表示作者「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表現了諸葛亮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表文寓情於議,寓情於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主張明確,析理透闢,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於言表。現在的學校教學中,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體會表文以情動人、情摯辭切的特點。通過質疑問難、相互辯駁兩個環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諸葛亮的「忠」及諸葛亮的時代意義。通過課堂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誦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所以我認為,《出師表》進入學校課程,這是國粹之傳承。

從教學的知識目標說,可以了解與豐富文言詞彙,了解這個奏表的特點與諸葛亮的治國主張,深切感受諸葛亮的對國家的忠誠,使現代的芸芸學子懂得如何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感,做社會的有用人才不無益處。又況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範文融情於議論、述事,以情動人的行文思路。

諸葛亮終究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史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理解為,應順天意遂民心也。國家的統一是民心,無利於人民的政府遲早要分裂。諸葛亮的悲劇不是「愚忠」,而是不能順任天意。違背「休養生息可以強兵,窮兵黷武可以亡國」的道理,無休止的征戰,又輔助一個愚蠢無能、聽信讒言的昏君與畸形政權,焉有不敗之結局。

寫到這里猛然想起杜甫的兩首詩,其一:廣德二年春,他歸成都時所寫《登樓》一首:「花盡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詠》」

雖然這是老杜由北極朝廷想到蜀後主,由西山的寇盜想到諸葛亮的能靖邊患,借劉禪比李豫,借諸葛亮以自喻,嘆空懷壯志,恨不逢時。卻更為那錦官門外的先主廟宇,西配殿是武候祠,東配殿是後主祠而感到憤憤不平,這太辱沒了諸葛亮的光輝形象!

其二《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知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徘徊在祠堂的庭廡間,遐想諸葛亮的一生事業,不由發出深沉的長長的一聲嘆息後老淚縱橫了。

諸葛亮畢竟是千古棟梁之材,人間智慧之星。他的《出師表》如帶淚的星光將永在天空閃爍。杜甫的婉惜之聲穿越時空,流淌到今天,還能引出多少淚飛傾盆雨嗎?

6. 我看諸葛亮 作文 600字

夏夜的一個晚上,天空上繁星點點,寧靜異常。我捧著《三國演義》,神往的回味著它的故事。突然,天空上一道閃光,我透過窗戶望去,正見上方出現一片耀眼的白光。那白光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大,幾乎要侵食了整個天空,我驚呆了。接著,我的視線開始模糊起來,好像自已進入了那白光……
怎麼回事?像是穿越了一個時空,我穿過萬丈光芒,終於迎來了又一片黑夜。我驚覺自己到了另一處陌生的環境之中,周圍都是些我不認識的,好像是古代的房屋。

而我又發現自己是在一個房間裡面,窗戶和門都是木製的。奇怪,這是什麼地方呢?我順著房間里幽暗的燈光走去。啊,我看到了一個人,穿著古代的衣裝,頭戴綸巾,素衣皂絛。正在案桌上寫字。桌面上點著一盞油燈,並放著一把羽扇。我再往前仔細一瞧,見他書寫著「出師表」三個大字,然後又是「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好熟悉的一篇文章啊,這不是諸葛亮的《出師表》嗎?我怎麼會在此看到它呢?太不可思議了。莫非是剛才的那白光真的使我穿越了時空來到了三國時代,這怎麼可能呢?但眼前的一切叫我不得不信。

我決定去向他問個清楚。我走進他,他突然見了我,大吃了一驚:「你是什麼人?」我向他說:「請問你是不是諸葛孔明先生?」他說:「是的,你是誰,為何在此?」我感到驚喜萬分,說:「我是來自你的未來時代里的人,不知什麼原因我到了你們這個時代里了。」他不敢相信地看著我說:「這怎麼可能?」我又說:「別說你不相信了,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會從未來回到過去,但現在這是一件事實啊。」我問他:「先生你是在寫出師表吧?」諸葛亮應了一聲。我又對他說:「我讀過你的這篇《出師表》,它已是名留千古的文章了。」我又向他背了整篇的《出師表》,他驚呼一字不差,終於相信我的話了。

我問他:「先生,你為什麼要出師伐魏啊?」他鄭重地說:「亮受先帝託孤之重,必以此生討賊興復漢室,此是我的一大夙願,如此方能報先帝對我的知遇之恩。」我說:「難道你不知魏國的強大?你們之間的實力差距?你覺得有把握完成你的夙願嗎?」諸葛亮悲壯地回答我說:「亮就是以卵擊石,也不惜孤注一試,誓死方休!」看到他那麼堅定地回答,我不忍將他出師的結果告訴他,只是默默地注視著他,他的眼角閃著淚光,我也是。

突然眼前又是一晃,我又發現自己身在一處賬蓬內,我又看到了諸葛先生。只是此時的他披發仗劍。在他的身旁點著許多盞燈,其中有一盞最為明亮。我知道這里是五丈原了。諸葛先生正在這里禳星,祈求上天為他延長壽命。我沒顧及我怎麼又會到了這里,就是好奇地看著先生。忽然有一個人迅速地闖了進來說:「魏兵已至矣。」經他這么一驚,那盞最明亮的燈被撲滅了。孔明棄劍嘆曰:「死生由命,不可得而禳也!」我知道那個魯莽的人就是魏延,孔明並沒有責怪於他,只命他出去了,然後對天長嘆。我上前去對他說:「先生,如果上天真的再給你一紀十二年壽命,你覺得你能實現你的夙願嗎?」先生已是垂垂欲倒。他又嘆了一聲,對我說:「其實我很明白,別說是十二年了,就是再給我一百年,我也是實現不了的。時勢至此,並非我一人之力所能扭轉的,我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啊!所以我沒有怪魏延。只是先帝的遺願未了,我有何顏面歸隱隆中?我只能以一生的忠誠來面對先帝,才能無愧於心。」

聽了先生的話,我已是淚流滿面,無言以對。我知道這條路是他的決擇,一生的決擇,他一路走來,無怨無悔……

我突然覺得自己一身冷汗,睜眼一看,原來剛剛我是做了一場夢,居然夢見了諸葛亮,我感到自己眼角有淚水,我知道那是我為諸葛亮流的。久久後,我的心裡仍不能平復下來,仍在懷念著先生。望著窗外的星星,是那麼的明亮耀眼。歷史的天空,你給我們留下太多感人的故事了。我好像看到了諸葛亮在天上彈著琴,唱著:

明月清風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