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手抄報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1-01-29 12:44:31

成語故事的手抄報圖片一年級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⑵ 關於成語故事的手抄報圖片

帶有圖片的成語故事: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後,他(丟斧子的人)在挖他的山谷的時候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含義

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寓意

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憑空猜想。


⑶ 成語故事手抄報的內容

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參考:http://cy.5156e.com/showzip.php?id=18359

⑷ 成語故事經典手抄報圖片大全

【拼音】: àn yǔ cán yún

【解釋】: 比喻男女的愛情被阻隔或斷絕。

【出處】: 宋·劉克庄《西樓》詩:「短松明月易陳跡,斷雨殘雲難覓蹤。」

【舉例造句】: 孤幃再把重門掩,不堪離恨寄冰弦,斷雨殘雲思黯然。 ★明·徐霖《綉孺記·剔目勸學》

【拼音代碼】: dycy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⑸ 關於春秋戰國時代的成語的手抄報

頭懸梁,錐刺骨——蘇秦 鑿壁偷光——匡衡 退避三舍——晉文公 圍魏救趙——孫臏 紙上談兵——趙括 焚書坑儒——秦始皇 韋編三絕——孔子 卧薪嘗膽——勾踐 商鞅變法——商鞅 逝者如斯夫——孔子 班門弄斧——魯班 一鼓作氣——曹劌 不食周粟——伯夷叔齊 東施效顰——西施 掩耳盜鈴、守株待兔、拔苗助長、葉公好龍、杯弓蛇影等等 紙上談兵——趙括 圍魏救趙——孫臏 焚書坑儒——秦始皇 唇亡齒寒 這個故事講的是晉國興滅掉虞國,晉國給虢國國君千里馬和玉璧想借道,宮之奇極力勸阻,可虢君卻一口答應,結果被晉國把虞國和虢國都滅掉了。 這個成語比喻關細密切,利害相關。 紙上談兵——趙括 圍魏救趙——孫臏 焚書坑儒——秦始皇 鑿壁偷光——匡衡 退避三舍——晉文公 卧薪嘗膽——勾踐 班門弄斧——魯班 一鼓作氣——曹劌 東施效顰——西施 圍魏救趙 唇亡齒寒 紙上談兵 圍魏救趙 焚書坑儒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1、紙上談兵——趙括(戰國趙):形容只會按照書本生搬硬套,不能聯系實際。 2、老馬識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經驗 3、圍魏救趙——孫臏 4、負荊請罪——廉頗(戰國趙):比喻誠心誠意地承認錯誤 5、完壁歸趙——藺相如 6、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8、三令五申——孫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10、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11、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⑹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故事手抄報

三顧茅廬
sāngùmáolú
[釋義] 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內
[語出] 元·馬致遠《薦容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辨形] 廬;不能寫作「蘆」。
[近義] 禮賢下士
[反義] 拒人千里 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義。有時可用於諷刺某些人擺架子;一次兩次請不來。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動賓式。
[例句]

⑺ 成語故事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如圖

⑻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手抄報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手抄報

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我們平常會用到,大家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嗎?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

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⑼ 成語故事手抄報五年級

明珠暗投 (míng zhū àn tóu)

西漢時期鄒陽原在吳王劉濞手下做事,發現吳王想謀反,就改投版奔梁權孝王。羊勝對鄒陽有偏見,就在梁孝王面前挑撥離間,鄒陽被投入監獄准備處死,他給梁孝王寫信說如果有人把「明月之珠」偷偷扔在路上,就會引起人們的警惕而不敢上前。

明珠暗投的意思是: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裡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