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聰明的兒童的故事

聰明的兒童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9 15:35:36

『壹』 古代兒童表現出聰明的故事50字左右

曹沖:
一次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被老鼠咬了,守衛倉庫的官吏們認為這下必死無疑,商議著要把自己綁了去自首,但還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沖為人仁厚,通情達理,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讓他們先等幾天。曹沖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來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裝很失意,臉上顯現出發愁的樣子。曹操見了問他,他就說:「世俗的人認為衣服被老鼠咬破,對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現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發愁。」曹操說:「這是胡說,不要擔心。」不久曹操聽說了馬鞍被咬的事,就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放在身邊都被咬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於是沒有追究這件事。還有很多犯下罪過的人,按照刑法應該被處死,都依靠曹沖的辯解得到了寬大處理。
孔融: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通報的。孔融只有十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膺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後來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了)孔融立即反駁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高明必為偉器。」(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司馬遹:
司馬遹五歲時,傍晚皇宮失火,司馬炎登樓瞭望,小司馬遹拖著爺爺的衣裾來到暗處。司馬炎不解,問何以如此,司馬遹答道:「暮色倉猝,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他的回答令爺爺稱奇。此後,司馬炎在公開場合贊許孫子頗似先祖司馬懿,並強調說:「此兒當興我家。」於是,司馬遹的美名在國家傳播開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古代兒童聰明的故事(短一些)

曹操裝病
曹操惹叔叔生氣後,叔叔告狀其父曹嵩。曹操見了父親來了,立刻裝病。騙過了叔叔,沒有被罰。
曹沖稱象。
司馬光砸缸
.
司馬光和他的小朋友們去花園玩耍~~大家在玩躲貓貓~~花園有假山啊~碰巧假山下面有口大缸~古人沒有消防栓啊~所以經常用大缸蓄水以備不時之需,再者,平時沒事在裡面養個蓮花養個魚的還很好看,故宮里的缸們也是這個用途啊~~所以~這口假山下面的大缸里是裝滿水的~
有個小朋友躲到假山上面,還偷樂,以為不會找到他,結果,一失足~哎呀~成就了一個司馬光啊~~
他一失足,掉進了大缸里~~其他小朋友哭的哭跑的跑~要不也有嚇傻了的,再來就有去找大人的~~~小光同學,看著那缸里掙扎的小夥伴~那叫一個糾結啊~又不會游泳又不夠高,這么漂亮的缸真要讓我毀了不成~~哎~人命重要~~於是~小光同學搬起石塊砸了下去,心裡還默念~缸啊缸~非我本意啊~你今後必與我司馬光留名青史!!於是~缸同意了,破了~~
水涌而出~至於掉進去那位是從洞里爬出來的,還是後來被大人從缸里抱出來的這個不得而知,只知缸主人在知道事情經過後,大大誇贊了小光一番,也不追究破損的缸了~~於是司馬光砸缸救夥伴就出名啦~~~

『叄』 古代兒童聰明的故事(短一些)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專缸沿上玩,一不小心屬,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肆』 古代聰明孩子的故事

曹沖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真叫人為難了。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伍』 5個中國歷史上聰明的孩子以及他們的故事

5個中國歷史上聰明的孩子以及他們的故事是:

1、甘羅:

趙國國君趙悼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羅,甘羅問趙悼襄王說:「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的事嗎?」趙悼襄王回答說:「有所耳聞。」甘羅接著問:「您聽說張唐要到燕國任相嗎?」趙悼襄王回答說:「也有所耳聞。」甘羅分析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來,說明燕國不敢背叛秦國。

張唐到燕國任相,說明秦國不會欺辱燕國。燕秦兩國互不相欺,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趙國來擴大在河間一帶的領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我請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

趙悼襄王立即親自劃出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一帶的領地。秦國送回燕太子丹,趙國有恃無恐地進攻燕國,奪得上谷三十座城邑,讓秦國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2、曹沖:

東吳孫權曾送給曹操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結果沒有一個人能拿出辦法來。

這時曹沖上前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3、李賀:

李賀在六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出眾的才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十分贊賞他的詩文,便親自到李家去見李賀,並讓他以自己來訪為題,即席寫一首詩。李賀想了想便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篇古體詩《高軒過》。

4、房玄齡:

一般人都認為隋王朝牢不可破,但小小年紀的房玄齡卻認為隋王朝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對父親說:「隋王朝根本沒有造福人民,只是靠愚弄百姓來維護他們的統治,而且皇室兄弟不和,互相傾軋,將來矛盾定會激化,引發天下大亂,依我看,隋亡國的日子不遠了。」

父親聽了大驚失色,吩咐兒子不要亂說。不久後,房玄齡的話便應驗了。隋文帝被害,楊廣即位,之後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隋王朝不堪一擊,於是李淵趁機奪去了天下。而唐王朝建立後,房玄齡官至大唐宰相,建立了卓越的功勛。

5、龍啟瑞:

龍啟瑞6歲時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有一次,老師出一上聯:樹影橫江,魚游枝頭鴉宿浪。龍啟瑞不加思索的脫口而出:山色倒海,龍吟岩畔虎眠灘。結果老師十分高興。

後來老師看到書院里的半塘荷花,池塘上還有幾只鴨子,於是老師隨口出一聯:七鴨浮河,數數數三雙一隻。龍啟瑞看到鯉魚跳了出來,於是快速說到: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老師脫口稱許:「堪稱絕對哪。」之後,龍啟瑞反問老師一上聯:南國北人,此小偷偷偷偷東西。結果,老師啞口無言,無法對出。據說至今也無人對出此聯。而這句對聯出自於一個6歲小孩手裡。

『陸』 關於古代誇獎兒童聰明的短故事有哪些

  1.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段關於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裡。如果說曹沖的天分在於解決問題,那麼王戎的天分則在於觀察總結。

  2.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仆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3.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柒』 《世說新語兩則》中關於聰明的小孩兒故事有哪些

世說新語中聰明小孩兒的故事很多。舉例如下:

  •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飯成粥

  • (原文)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萆,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萆,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記之。」二子長跪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 (譯)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做飯時忘了放萆子,米都落進鍋里。太丘問:「為什麼沒蒸飯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說:「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萆子,飯都成了粥了。」太丘說:「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麼嗎?」兄弟回答道:「大概還記得。」於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大人說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太丘說:「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飯呢?」

  • 夙慧第十二之二、何氏之廬

  • (原文)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

  • (譯)何晏七歲的時候,就聰明伶俐,像個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歡他,因為何晏的媽媽在宮里,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兒子。何晏就在地上畫了個方框,自己站在裡面。有人問他怎麼回事,何晏答道:「這是我們何家的房子。」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馬上讓他回去了。

『捌』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有:女娟救父、少孺子智諫吳王、童子計殺雙虎、鮑童智辯田貴人、12歲的丞相、外黃少年勸霸王、小皇帝破冤案、李崇斷案、小孔融譏大夫、蔡文姬聽琴、諸葛亮巧施毒魚計、張就黃絹示軍情、曹沖的故事、蒼舒令山雞起舞、曹睿打獵

1、曹沖稱象

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智救庫吏

曹操的馬鞍在倉庫里被老鼠啃嚙,管理倉庫的吏役害怕會被處死。曹沖讓他等三天後自動去自首。曹沖拿刀戳單衣,像老鼠咬嚙的一樣。曹操問他為什麼不開心,曹沖回答民間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會不吉利。曹操說那都是瞎說,用不著苦惱。

不久庫吏把老鼠咬馬鞍的事情匯報了,曹操笑著說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沒有責備庫吏。

3、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5、甘羅-12歲的丞相

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

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玖』 古代的聰明兒童故事

曹沖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真叫人為難了。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想必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王獻之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