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大班畫月亮的故事

大班畫月亮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9 18:35:45

㈠ 有關月亮的童話故事

遠古的時候,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水乾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個叫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用寶弓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最後那個太陽一看大勢不妙,連忙認罪求饒,羿才息怒收弓,命令這個太陽今後按時起落,好好兒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麗賢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一個老道人十分欽佩羿的神力和為人,贈他一包長生不老葯,吃了可以升天,長生不老。羿捨不得心愛的妻子和鄉親,不願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長生不老葯交給嫦娥收藏起來。
羿有個徒弟叫蓬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長生不老葯,好自己升天成仙。
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帶著徒弟們出門打獵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獵的蓬蒙闖進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長生不老葯。
嫦娥迫不得已,倉促間把葯全部吞下肚裡。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窗口,直上雲霄。由於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後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
聽到消息,羿心如刀絞,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進月亮也進,他退月亮也退,永遠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著月亮出神。此時月亮也格外圓格外亮,就像心愛的妻子在望著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宮,默默地遙望下界,思念丈夫和鄉親們。她那美麗的面孔,使得月亮也變得格外圓格外亮。
羿和鄉親們都在月光下祭月,寄託對嫦娥的思念。從此年年如此,代代相傳。由於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為中秋節。

㈡ 大班繪本故事我帶月亮去散步的教案

一個寧靜的晚上,一個小女孩坐在月亮上,她把書包掛在月亮尖上,滿天的星星像寶石一樣亮晶晶的,小女孩拿著燈籠,和周圍的星星一起眨著眼睛。

㈢ 月亮的故事

中秋傳說之一: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專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屬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㈣ 《大家來畫月亮》的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覺得早期閱讀主要是要讓孩子明白故事的內容,從而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學會怎樣閱讀的方法。那麼怎麼樣讓孩子能夠對我的活動有興趣了,那麼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提問、環節……都是帶動幼兒興趣的關鍵。首先在每個環節中我的提問還是本著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讓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內容。在說課中我就有說過在什麼環節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於是教師的問題也主要落在這個方面。在自由閱讀環節後,出示「記錄單」希望能夠藉助記錄單讓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而且讓大班上學期的孩子感受和體驗到記錄單的作用和記錄的方法。但現在想一想是不是在幼兒自由閱讀的時候給每個幼兒一個記錄單,讓孩子通過一邊閱讀一邊記錄的方式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會不會更好呢?
在自由閱讀時我拋出了問題:「故事裡有誰?它們覺得月亮像什麼?」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我本來想這個班的孩子已經學習了兩年的識字閱讀活動了,對我提出的問題應該一下就能很好的解決。可是當閱讀完後,能夠回答我出我問題的幼兒真的屈指可數,這下完了我的活動過程完全在自由閱讀後打亂了。因為我原本想在自由閱讀過後,我本次活動的問題應該能夠解決一大半,但是……於是在共同閱讀環節中,我很「吃力」的完成了本次活動。過後彭老師問我,到底是那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我很快的回答是自由閱讀以後。但是我想來想去也不能夠想通到底是出在了什麼問題上。因為我覺得我是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閱讀的啊,而且孩子們都認識了很多的字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啊……還是彭老師的一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孩子在閱讀時,你在干什麼?你應該起到什麼作用?」突然明白我只是在旁邊看了看,對不太認真看書的孩子只是提醒他看一看:「你看到誰?月亮像什麼?」把我的問題再提了一次。其實大部分的孩子是沒有閱讀能力和習慣的,有些能識字的孩子就完全去認字了忽視了對圖的理解。所以像彭老師說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我在活動中沒有體現,也讓我困惑的是:自由閱讀活動中教師應該處於什麼角色才最合適?對於有9個動物的想法,識字的孩子也是在頭腦中一過,不太能記住。我們說過孩子是抽象思維,所以我想圖片可能能讓孩子更好的記憶吧!同時提出我的另一個困惑:在幼兒早期閱讀中,主要是讓孩子識圖還是讓孩子識字呢?到底誰更重要些呢?

㈤ 米芾畫月亮講的是什麼故事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米芾,他是一位畫家,他的畫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圓幾百里內頗有名氣。
米芾脾氣十分古怪,人們都叫他「米顛」。說他顛,其實他不顛。他很有骨氣,不喜歡巴結人,尤其是對有權勢的,大到當朝天子,小到州官縣令,他連句恭維話都沒有。所以他雖有一肚子的才學,也沒有步入仕途。
有個人,和米芾的父親米佐一起共過事,一直閑居在鎮江,說起來同米芾的交情也有多年了。不過米芾總是看他不起,因為這個人見到做官的就拍馬屁。
有一次,這人為了巴結一個當朝的大官,就死皮賴臉地來央求米芾畫幅中堂,好拿去孝敬大官。這人說一次,米芾答應一次,說兩次,他答應兩次,可答應了三年零六個月,就是不曾給他動過一筆。
後來,那個京城裡的大官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三番五次催這人:「米芾的畫怎麼還沒有畫好?」這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怕馬屁拍不成,再被踢一腳。這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米芾家裡,懇請米芾畫畫。
他從早上坐到中午,又從中午坐到晚上,說了半天,只見米芾答應,不見米芾動手。一直到月亮升上來了,米芾才慢吞吞地踱著步子,走進書房去磨墨。這人一看,嘴笑得像個盆子一樣,也跟著進了書房。他才跨進書房,米茉已經把宣紙捲起來了。啊呀,真是神筆,畫得這么快。這時,米芾就把紙卷交給這人,並吩咐說:「好了,拿回去吧。不過路上不能看,到家才能看。我可不畫第二張噢!」
這人接過畫轉身就跑。他跑著跑著心裡嘀咕開了:米芾怎麼畫得這么快?這個人瘋瘋顛顛的,不要是拿我開玩笑啊。他叫我路上不能看,叫我不看我偏要看,路上看跟到家看還不是一樣的。當時,他剛巧走到千秋橋上,他剛把畫展開,只聽見「撲通」一聲響,一個「東西」跳到河裡頭去了。他低頭一看,只見一個月亮緩緩地往下沉,水影子里有兩個月亮。再看看宣紙,上面什麼也沒有。他想:原來他畫的是一個月亮,可現在掉到水裡頭去了。他急忙回頭去找米芾,米芾問他:「誰叫你在路上看的?這只好怪你自己,我說過不再畫第二張了!」
這人沒有辦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回去想想不死心,又拿著竹籃子到河邊去撈。撈了三天三夜也不曾撈到個月亮影子。
後來,這件事越傳越神,越傳越遠。有的人說米芾什麼也沒畫,只是在宣紙中夾了一個月餅,料定那人在千秋橋上要取出來看,沒想到月餅一下子掉到河裡融化開了,所以他什麼也找不到;也有的人說米芾得到神仙相助,真的畫了個月亮在上面。總之從此以後,米芾的名聲更響了。

㈥ 大班畫月亮的教案怎麼寫嘛

【活動目標】

1、能將自己的大膽想像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2、產生嚮往太空,嚮往月球的願望。

【活動准備】

1、深色星空背景圖,准備粘貼用的大月亮一個。

2、油畫棒、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月亮像什麼。

二、教師將大月亮粘貼到背景圖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過樹梢,出現在天空上,小動物們看到了月亮,大家議論起來。

講述小貓、小狗、小豬等動物對月亮的想像,講述時盡量放慢速度,給予幼兒充分想像的時間。

說完小羊的想法後,教師停止講述,請幼兒來想像:你希望月亮是什麼做的呢?

在幼兒各抒己見後,教師告訴幼兒小兔的想法:小兔的想法和其他動物不一樣,小兔希望月亮還是月亮,他要坐飛船到月亮上拜訪他的兔子兄弟!

二、畫畫奇特的月亮。

如果我們坐著飛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麼?

請先在白紙上畫一個大大的月亮,月亮里會有些什麼呢?大膽地把它畫出來吧!

幼兒想像月亮上的奇特事物並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展示:請把自己畫的講給小朋友和爸爸媽媽聽。

【附故事】

月亮

小貓希望月亮是玻璃做的。她要照照月亮鏡子,看嘴唇塗得紅不紅。

小狗希望月亮是麵粉做的。圓圓的月亮烙餅,吃起來一定很香很香。

小豬希望月亮是金子做的。這么大一塊月亮金幣,可以買好多東西!

小鴨希望月亮是清水做的。清清的月亮池塘,在裡面游泳是多麼快樂自由呀!

小熊希望月亮是白紙做的。漂亮的月亮風箏,沒有誰能比它飛得高。

小猴希望月亮是銅片做的。敲響月亮銅鑼,夥伴們跳起歡快的舞蹈。

小鹿希望月亮是橡皮做的。牽著月亮氣球,在月光下的草地上跳來跳去。

小羊希望月亮是木頭做的。他最心愛的手推車,正好缺了一個輪子。

只有小兔希望月亮還是月亮。他要坐飛船到月亮上拜訪他的兔子兄弟。

㈦ 幼兒大班語言教案月亮是什麼做的

活動目標
(一)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體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
(二)喜歡欣賞文學作品,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像與表達。
活動准備
ppt\圖畫書《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發想像
[師]每年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是怎樣的呢?是的,月亮很圓,也很亮。
(出示圖書)我這里有一本書,讓我們一起來念念這本書的名字好嗎?(《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像一下月亮可能是什麼味道呢?
幼兒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樣甜甜的。
幼兒b:也可能就是大餅的味道,成成的。
幼兒c:也可能是沒有味道的。
[師]讓我們來看看故事裡的動物們是怎麼想的,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師]《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插問)
1.請大家數一數畫面上有幾雙眼睛?(九雙眼睛)能說說有幾只小動物嗎?(九隻小動物)
2.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
幼兒a:再找一隻小動物,找一隻小一點的就可以了。
幼兒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兒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睡著了,讓你感覺怎麼樣?
幼兒a:這幅畫面讓我感覺很溫馨。
幼兒b:我感覺像躺在媽媽的懷抱里,很溫暖。
幼兒c:這讓我想起了宿泊活動,大家睡在一張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魚在想什麼?你們認為它說得對嗎?為什麼?
幼兒a:小魚也想嘗嘗月亮的味道。
幼兒b:小魚說,水裡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個部分最有趣?
幼兒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兒b:小動物們「疊羅漢」很有意思。
幼兒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動物們是用什麼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們是怎樣「疊羅漢」的?
7.小動物們想摘月亮,但月亮為什麼要輕輕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動物們在做游戲)我們也來玩一玩。
(教師可請幼兒邊復述邊體驗故事主要情節。)
三、完整欣賞,想像遷移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地聽一遍這個故事。
(播放配樂故事,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師]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什麼辦法?你希望月亮是什麼味道?
(教師示範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兒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飛機去摘月亮。
幼兒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兒c:我要做一架很長很長的梯子。
幼兒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兒e:我希望乘熱氣球去月亮。
幼兒f:我希望月亮是月餅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來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動延伸
教師可啟發幼兒在區域活動時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
活動評析
瑞士畫家麥克?格雷涅茨筆下的繪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滿童趣。
夜晚,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裡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更不要說會想到去品嘗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這則故事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嗎?在孩子們的眼裡,它像極了一片香噴噴的薯片,還像極了一個誘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謂不惜一切代價。在「夠」月亮的過程中,小動物們「疊羅漢」的執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動,故事中小動物們那可愛的「堅忍不拔」「堅持到底」對孩子們來說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㈧ 有關月亮的故事(越簡短越好)

「想要摸月亮的國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加勒比海地區,有一個王國。這個王國像台灣一樣是個島國,島上有綠油油的樹林,四周是湛藍的海水,終年有著溫暖的氣候。這個王國的領袖是個高傲的國王,他的生活瑣事總是有人伺候,國內的人民也對他畢恭畢竟的,不敢違抗他的要求。這個國王其實什麼也不缺,然而,有一天夜裡,當他站在城堡的窗檯旁享受涼爽的晚風、仰望夜空時,他為那皎潔的月光深深吸引,突然興起了想要摸月亮的願望。
這個念頭一旦在他心裡滋長,他立刻召集大臣,發布他要摸月亮的訊息,要求大臣達成他的心願。這個大臣知道國王易怒的性情,擔心得睡不著覺,終於在隔天清晨獻上一計:要全國動員,蓋一座可以讓國王可以登上摸到月亮的高塔。國王接受了這個建議,馬上要求全國上下貢獻家裡大大小小的木箱,一個迭一個像堆積木一樣地愈堆愈高。然而,當這些木箱用盡,離月亮還有好遠好遠的距離,國王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砍伐境內所有的木材來建造木箱,不願意服從的人就會被關進監獄,因為國王說:「在我的國家裡,沒有『不』 字」。當這個王國內所有的樹都被砍光,這個高塔也幾乎直達天際了,國王於是欣然地開始一層一層地爬上高塔。然而,當國王到高塔頂端伸出手要摸月亮時,竟然發現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他於是向遠在地面的人民大叫:「再給我一個木箱」。
人民無奈地回答他:「已經沒有任何的木箱了」。這個一心只想摸月亮的國王於是命令:「那把最下面那個木箱傳上來」。人民聽了知道不妥,響應:「可是…」。國王氣極敗壞地說:「在我的王國里沒這個字」,人民知道無法違抗國王的命令,將最底層的木箱抽出,就在此時,所有的木箱晃動散落一地,而這個想摸月亮的國王也從高處跌落、摔死了。
台灣原住民

原住民口傳文學中的月亮就純然是有活潑生命氣息的存在個體;在阿美族的神話中,日月是一對夫婦,他們常拜訪由天降生為人類祖先的神人。
另一則阿美族的神話,月亮教導倖存於洪水之後的兄妹如何親近,方能產下正常的子女,因為這對兄妹聽從太陽的建議,結合成為夫妻,卻生下一些怪異的生物;月亮告訴他們:「因為你們是兄妹,本不應婚配,所以要在席子挖孔,擺在你們之間,這樣才能生出好子嗣。」後來兄妹夫婦果然生育出四個子女,那就是人類的祖先;另一故事敘述一位常受繼母虐待的女孩,為了阻止眾人替她討回公道,寧願升天,五日後,眾人果然在月亮上看見女孩的身影。
許多族群的射日神話均將月亮視為太陽被射中後所變成的;譬如泰雅族的故事敘述昔日天上有兩個太陽,天地無日夜之分,人類生活極苦,故由三青年分別背負嬰兒踏上遙遠的射日旅途,俟原所背嬰兒皆已成年,方至射日之地;一人射箭,命中太陽,太陽淌血,遂失去光熱,成為月亮,黑影即為箭傷的痕跡。鄒族的神話與此類似而又更進一步說地上看見的紅色石頭,就是太陽流下來的血染成的。部份族群的故事有一些變動,其內容是過去只有月亮,而月亮並非日日出現,加上月亮上有黑影,每到夜晚,大地一片晦暗,草木無法生長,人們也極感不便,於是派遣二名年輕勇士,前往射月,數十年後,其中一名以箭射中月亮,除去黑影,於是大地才有正常的光亮。
卑南族的故事說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沒,連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倖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後來總算找到一處陸地;由於大地一片漆黑,於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當新日新月,以便尋找其它的人類。在卑南族的創世神話里,月亮和太陽將孩子帶到世上,第一個是人類,接著是猴子、馬、鹿、魚和鳥;後來,卑南族的祖先流傳,種植地瓜要依據月亮的變化,當月圓時不能耕作,月漸漸缺損時,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鐮刀,也不要耕作。另有阿美族的傳說提及兩兄弟和妹妹因為已經完成母親要安慰父親在天之靈的交代,不覺興高彩烈的跳舞;三人跳著跳著,漸漸往地底陷入。他們齊聲說:「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哥哥,明早東邊天空的太陽是弟弟,而在黑暗的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是妹妹,我們永遠造福人類,媽媽再見了。」這些情節清楚呈現這些族群認為日月與星辰是人所變成的。月亮與原住民歲時農作的關聯,在部份故事中亦可尋到蛛絲馬跡,如前述的卑南族故事;由於昔日原住民賴以為主食的粟(即小米)多在秋季收獲,秋夜的月光特別明亮,各族群形式各異的收獲祭儀或歌舞,多在皎潔的月光下進行,新谷與新酒的分享,讓部落內部的成員重新凝聚心志,情感獲得舒解,人神和洽,期待來年同樣豐衣足食,因此,秋月的圓滿,也象徵著族人心中殷切的盼望。
(以上數據出處: 原住民的月亮神話 浦忠成/市立台北師院副教授)

㈨ 星星和月亮童話故事

星星和月亮,彼此互相需要。月亮需要星星點綴,星星需要月亮照耀。她們感情回很好答。

但是,月亮卻漸漸的不想再出現了。不想搭理星星,不願為星星發出光芒。星星很納悶。她不在乎自己身上是不是不再發光了,她只在乎月亮冷若冰霜的表情。

難道,它們的友誼,只是建立在利益的交換上嗎?星星很難過。路過的雲也很傷心,因此下了一場又一場的大雨。

如果月亮真的討厭它了,它不會強求什麼。它只希望月亮開心,不要因為自己而影響情緒。如果這樣能讓它開心,那它願意。

於是,月亮再也找不到它了。就算月亮很後悔,就算月亮後來發現它喜歡星星並不只是單單為了利益。其實,星星沒有消失。它只不過是隱身了,讓自己藏在見不著底的黑夜中,在遠處凝視著月亮,緬懷它們的友情。

(9)大班畫月亮的故事擴展閱讀:

月亮和星星發光的原因。

月亮發光是反射的太陽光,而太陽是一顆恆星,恆星核聚變就會發光發熱。

不過月球的陰晴圓缺可不是因為地球影子的緣故。地球影子引起的那是月食。月亮的陰晴圓缺是由於觀察者和月球以及太陽的相對位置引起的。

宇宙中的星星都是和太陽一樣的恆星,所以也會發光發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