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標和小目標小故事
① 關於樹立明確目標的小故事
1.青年楷模張海迪
5歲時因病高位截癱。致殘後在病床上艱苦自學,翻譯和創作版了多部作品,獲多項榮譽權稱號。1983年,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學習的通知。
2.中國「保爾」吳運鐸
戰爭年代負傷致殘,一本《把一切獻給黨》影響了幾代人。
3.名科普作家高士其
1928年在醫學試驗中因病毒侵入身體致殘。後畢生致力於科普創作,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4.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玉榮與姐姐龍梅為保護集體的羊群被凍傷,雙小腿截肢。致殘後刻苦學習,大學畢業後從事青少年和殘疾人工作。
5.盲人化學家侯永庚
中科院研究員1980年因糖尿病雙目失明,失明後仍頑強從事物質晶體結構研究,創造了著名的「侯氏程序」。
拓展資料
自立是漢語詞語,漢語拼音為zì lì,指的是自我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靠別人自我完成一件事等,也指有自己的主見,主意,不需依賴他人。自立也意為能自持自守,不為外力所動。
② 如何設定目標有小故事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12歲的那一年,隨著父親駕著馬車到內城裡,偶然間見到一容部以蒸汽做動力的車子,他覺得十分新奇,並在心中想著:既然可以用蒸氣做動力,那麼用氣油應該也可以,我要試試!
雖然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從那時候起,他便為自己立下了10年內完成一輛以汽油做動力的車子。
他告訴父親說:「我不想留在農場里當一輩子的農民,我要當發明家。」
然後他離開家鄉到工業大城底特律去,當一名最基本的機械學徒,逐漸對於機械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工作之餘,他一直沒有忘記他的夢想,每天勞累地從工廠下班後,仍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發工作。
29歲那年,他終於成功了。在試車大會上,有記者問他:「你成功的要決是什麼?」福特想了一下說:「因為我有遠大的目標,所以成功。」
人生哲理:
成功,需要及早設定目標,更需要努力去實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夢想,但是許多年過去了,因為沒有行動去配合,夢想早成了空想。福特不只有夢想,更有行動,並且持續了17年,所以他成功了。讓我們用行動去完成我們的夢想吧!
③ 關於目標的小故事50字左右,急···
第一個故事:愛麗絲的故事
「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
「那 要看你想去哪裡?」貓說。
「去哪兒無所謂。」愛麗絲說。
「那麼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貓說。
——摘自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點評:這個故事講的是人要有明確的目標,當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的時候,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別人也無法幫到你!天助先要自助,當自己沒有清晰的目標方向的時候,別人說的再好也是別人的觀點,不能轉化自己的有效行動。
第二個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 晨,加利福尼亞海岸下起了濃霧。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43歲的女人准備從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
那 天早晨,霧很大,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她幾乎看不到護送他的船。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看著。有幾次,鯊魚靠近她了,被人開槍嚇跑了。
15小時之後,她又 累,又凍得發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沒看不到……
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
點評:這個故事講的是目標要看的見,夠得著,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目標,才會形成動力,幫助人們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管理者在和下屬制定目標的時候,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認為目標定 的越高越好,認為目標定的高了,即便員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預期。實際上,這種思想是有問題的,持有這種思想的管理者過分依賴目標,認為只要目標制定了,員工就會去達成。
實 際上,制定目標是一回事,完成目標又是另外一回事,制定目標是明確做什麼,完成目標是明確如何做。與其用一個高目標給員工壓力,不如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並幫助員工制定行動計劃,共同探討障礙,並排除,幫助員工形成動力。
另外,目標不是唯一的激勵手段,目標只有與激勵機制相匹配,才會形成更有效的動力機制。所以,除了關注目標之外,管理者還要關注配套的激勵措施。
最後,合適的目標是員工可以跳一跳能夠得著的目標,當員工經過努力之後可以達成目標,目標才會對員工有吸引力,否則,員工寧可不做,也不願意費了很大力氣而沒有完成!
第三個故事: 石匠的故事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石匠們在干什麼?三 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 石匠回答:「我在做養家糊口的事,混口飯吃。」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整個國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 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點評:三個石匠的回答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目標,第一個石匠說自己做石匠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是短期目標導向的人,只考慮自己的生理需求,沒有大的抱負;第二個石匠說自己做石匠是為了成為全國最出色的匠人,這是職能思維導向的人,做工作時只考慮本職工作,只考慮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少考慮組織的要求;而第三個石匠的回答說出了目標的真諦,這是經營思維導向的人,這些人思考目標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工作和組織的目標關聯,從組織價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發展,這樣的員工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德魯克說,第三個石匠才是一個管理者,因為他用自己的工作影響著組織的績效,它在做石匠工作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工作與建設大樓的關系,這種人的想法難能可貴!
中 松義郎的目標一致理論講的就是這一點,當一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越一致,這個人潛能發揮就越大,就越有發展!
④ 誰有「目標細分(含義: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來完成)」做事法的故事還有「單點爆破(含義:集中全部
目標細分:著名作家老舍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寫多少字,完不成絕不收筆。年輕時他每天寫3000至4000字,一個暑假可以寫一部長篇文學作品。64歲時寫《在紅旗下》,精雕細琢,每天僅寫1000字。寫完了今天的1000字,又要寫明天的1000字,正是通過自己春蠶般吐絲不止,他才織就人生的壯麗畫卷,在新文學上豎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美國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名叫布菲耶的40歲的牧羊人,每天都在荒山上種1000粒橡皮種子。10年後,那些橡樹鬱郁蔥蔥,面積達60平方公里,他仍耕種不輟。40年後,即1947年布菲耶89歲去世時,他栽種的橡樹已成了一片漫漫無際的森林。這位偉人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一件神話一樣的偉業。而他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一般的人虛度光陰,毫無建樹,就是恨不能一天建一座大廈,而不屑每天砌一堵牆。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要學會等待,只要孩子每天都在進步,總會有收獲的,總之,不能操之過急。
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山田本一獲得世界冠軍,有很多人為此質疑。兩年後的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他再次獲得世界冠軍。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有身體素質好又有耐力的人才有望奪冠。山田本一又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呢?在賽後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二個標志是銀行;第三個標志是紅房子…這樣一直通到比賽的終點。」40多公里的路程就這樣被他分解成了幾個小目標跑完了,這樣在跑的過程中他就能保持最佳狀態,從而達到最後的勝利。
⑤ 關於目標的幽默小故事
表妹去相親,回來說相親對象太窮,不同意。老姑父說:窮點怎麼了?當初要不是家窮,哪能有你!那時候你媽意外懷孕,懷胎九月我特么才攢夠打胎的錢!